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张厂长的故事 -- wqnsihs

共:💬1669 🌺14025 🌵7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王莽刘秀根本不是一路人,

                你说的武火文火双子星,那只是战争降低人口密度的效果而已,任何新兴朝代都会存在这个双子星的。这个办法,拿到现在就是对外开战,打赢了就去外边割地,打输了也就是人口减少,无论输赢都能达到降低人口密度的效果。

                • 家园 根本矛盾就是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具体表现就是土地兼并

                  从抑制土地兼并的角度说,2人干的事没啥不一样。

                  光武可能因为从地主的角度看,手段上比较温和些,而且姓刘,而且有王莽这个可以凝聚和形成共同价值观的打击靶子,所以借着打击新朝军事行动的大气候,弄成了;

                  王莽从地主的角度看,手段上暴力些,不姓刘,搞篡位,完蛋了。

                  当然光武的妥协会把问题交给更聪明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来解决,直到解决了或者解决不了了。

                  当然,老兄说的也有道理,任何朝代的兴替都有这种双子星,但大多是右左这样的组合,这个可能是唯一左左组合。也许武则天的那次也能算。其它的不知道了。当然也有认为是左右左这样的情况,加上前边的右,变成右左右左这样的类似股市里两次探底这样的说法,并可例举如项羽+刘邦、杨坚+李渊甚至光头+太祖的例子,好像也颇有道理的,都是多空双方的博弈和斗争啊。

                  见识浅薄,胡乱说说,老兄方家,多多指教!

                  • 家园 那我说实话了。

                    1.历史只有参考作用,而且极为有限,因为时段不同,态势不同,对策也不同;

                    2.影射史学之类,包括我之前胡扯的一通雍正乾隆什么的,都不是正道,那是庸俗史学;

                    3.历史需要尽量全面的理解,一鳞半爪得到的结论大多站不住脚;

                    4.最后是不要人云亦云,起码要把“人云”弄清楚再“亦云”。

                    所以你的说法,以上四点全犯了。

                    • 家园 老兄上来就集束板砖啊

                      砖雨之下的体会:闻过则喜还真是挺难的。反复地戒之戒之,再来看老兄的指点,说两句。

                      历史就是客观存在在那里,甚至还得我们去伪存真,所以,每个人会有不同理解。我说的就是我的理解而已。讨论一下,听听人家的能丰富一下自家视角,对这个我持开放的态度——除了第一句话,那个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我愿意争论一下。

                      具体到我们说的话题,老兄如果具体的指点一下,乐意洗耳恭听。

                      老兄指点的4条,1和3我记下了。对2的理解见上,对历史上的很多事 ,我不觉得会有统一观点,我有我的观点,目前就是这样的观点,可能会修正,也愿意听听不同看法。对第4条,不晓得老兄所指,不见得同意人家的就叫做人云亦云啊,老兄不妨说说看。

                      • 家园 这个,我说一个自己的例子。

                        以前没深入接触明史之前,很是崇拜东林党,原因主要是那副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后来和别人争论,别人就问我:东林党到底干了什么为国为民的好事?

                        我支支吾吾半天没答上来。。。。

                        那次大为丢脸,才开始认真读明史,去找那副对联背后的实绩。

                        • 家园 我这么理解

                          真相和真理如何,我们都是在阅读实践摸索思考,好比盲人摸象,心里存着一个可能自己会弄错的警醒,不断根据新的了解,修正自己的观念就是了。

                          如果时刻都认为自己完全错了,不是导致不可知论了。

                          大家都在摸象而已,真理不是谁家的私产,有人手臂长些,有人动作快些,有人综合能力强些而已。盲目自大、盲目菲薄人家固然可笑,妄自菲薄也没必要,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

                          存一个反省的空间好过虚无。

                          具体问题具体说啊,上边讨论的具体问题,还请兄台具体说说。

                          • 家园 好吧

                            1.双子星之论靠不住,即便有,也只能是胡亥+刘邦,杨广+李渊。

                            前面已经说了,那是战争降低人口密度的效果。具体流程是:A施政不当,矛盾激化,战争爆发,B乘势而起;战争之后,人口锐减,矛盾弱化,此时B什么都不需要干,社会经济会自然恢复的。

                            2.王莽本人是大儒(后来的儒家是不认这笔账的),是外戚,他的改革是众望所归。

                            3.光武的策略和任何一个战乱之后的新兴朝代都一样,因为人口锐减不得不休养生息罢了。所谓手段温和,王莽也是很想的,无奈面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4.根本矛盾之说,应该是历史教科书的说法吧。我对这个是有看法的,但是无意在这展开说,抱歉。

                            • 好吧
                              家园 还是也说两句吧

                              双子星之论靠不住,即便有,也只能是胡亥+刘邦,杨广+李渊。前面已经说了,那是战争降低人口密度的效果。具体流程是:A施政不当,矛盾激化,战争爆发,B乘势而起;战争之后,人口锐减,矛盾弱化,此时B什么都不需要干,社会经济会自然恢复的。

                              所谓双子星,不过是我的一时调侃之语,那个流程是这样的:A施政不当,B登高一呼,天下响应,于是势如破竹砍瓜切菜风卷残云,大功告成。然而席不暇暖,C登高一呼,天下响应,于是势如破竹砍瓜切菜风卷残云,大功再告成。B能大功告成,说明:1.必是做了非常正确的事情,2.必是聚集相当可观的人望,3.必是团结和形成了非常强大的力量。然而,转瞬之间灰飞烟灭,用蔡明的话说,这是为什么呢?个人认为,如果比较一下B和C作为的共同点,当能找到当时最广大的人群希望什么,比较一下他们作为的差异点,则能找到人群不希望的是什么。所以,对这种情况的仔细研究,有其意义。所谓双子星者,并非指这两个人是不是一路人,不过是说这种相继形成的改革也好革命也好的高峰,理论上说应该都是对A的一种改变。而B的由盛而衰、由成而败,以愚所见,如果按近代些的词汇说,不外左倾冒险或是右倾投降吧。

                              土地和劳动结合达到较合理配置的路径有不少,你不会认为只有通过战争减少劳动力这一种吧。只有这样,才会认为无论王莽还是光武,都没做什么,也谈不上所做有什么共性吧。

                              兄台说

                              最后是不要人云亦云,起码要把“人云”弄清楚再“亦云”。

                              其实把“人云”弄清楚再“亦云”重要不假,把“人云”弄清楚再“必反”也满重要呢。

                              王莽本人是大儒(后来的儒家是不认这笔账的),是外戚,他的改革是众望所归。

                              王莽是大儒不假,同时也是改革者吧,那个众望所归,还是看看到底是对“儒”部分的归呢,还是对“改”部分的归。如果众望所归,何来后来的墙倒众人推呢?至少这样的政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如果您是一个望族子弟,家有良田千顷,您的望肯归么?顺便提醒一下,我们读到的历史,许多是所谓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书面上的东西,不可不信,未可全信。

                              光武的策略和任何一个战乱之后的新兴朝代都一样,因为人口锐减不得不休养生息罢了。所谓手段温和,王莽也是很想的,无奈面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还是那句话,土地和劳动结合达到较合理配置的路径有不少,你不会认为只有通过战争减少劳动力这一种吧?

                              根本矛盾之说,应该是历史教科书的说法吧。我对这个是有看法的,但是无意在这展开说,抱歉。

                              小弟见识浅薄,读中学历史的时候还小比较幼稚,书里这么讲,我还真就信了,而且现如今发现信得久了,一时还真转不过弯来了,见笑见笑。兄台对这个有不同看法,那当是开山门的绝学,藏着掖着可不好。

                              以上供讨论。

                              顺便说几句不搭界的1:

                              说到影射史学,我也不信那个,好像有说法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但向阳的叶子绿些,背光的叶子黄些,大概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总结一个覆盖较广的规律,存着一个可能有异数的警醒,用这个规律观察事物,或许是个可行的方法。

                              顺便说几句不搭界的2:

                              历史需要尽量全面的理解,一鳞半爪得到的结论大多站不住脚;

                              这个非常同意兄台的意见,所以一鳞半爪的看法,拿出来讨论讨论,请大牛们指点批判,供同学们讨论完善,那是不断进步的方法。这点勇气,小弟还是有的,还不至于被一些叶公好龙的大喝一声“那不是全龙”就唬住了。

                              顺便说几句不搭界的3:

                              下河时间不算太短了,期间主要潜水看帖,帖子写过几个,像样的主题帖则没有。主要原因是见识肤浅,而河里大牛众多,可供学习的帖子都看不过来呢。所以偶尔发几个帖子,主要的考虑:一个是看大牛的帖子,有不理解的地方请求解惑;一个是有些地方有疑问,请求答疑;再一个是对大牛的看法表示一下支持——白看人家帖子也不好意思么。兄台肯指点,在下非常感激,勉力讨论一二,水平实在有限。金庸在《神雕侠侣》最后写了一个第三次华山论剑的场景,那场景,我看我们是不是不必再演一回了?兄台拉开降龙十八掌的架势,我只好使出三十六计走为上了。

                • 家园 刘秀恰恰是向“利益集团”投降的人

                  东汉的豪强力量极大

        • 家园 农业与工业不一样,土疙瘩里出的东西不愁销路

          汉唐是压制上中层、发展下层,因为战争过后,本来就没有多少贵族和地主了,土地也重新平均分配,上中层的力量很弱,下层得以休养生息。

          宋、明,是上层借重下层,压制中层,解决的是中层贪婪的问题,所以下场很悲剧

          朱是借重上、中层,剥削下层,“改革”中的倒车,独此一例。

        • 家园 最后加一段吧

          张居正搞银本位,正好赶上了世界上白银大量流向中国的时期;

          清朝最能花钱的皇帝,恰恰是最能挣钱的雍正之后的乾隆;

          不说了,对于历史,各人有各人的读法。

          气候、地理、外敌、科技、大势,五者综合才是历史。

          • 家园 这句很有意思:

            清朝最能花钱的皇帝,恰恰是最能挣钱的雍正之后的乾隆;

            历史把从康熙到乾隆这段时间叫康乾盛世;我却认为乾隆好大喜功,把雍正好不容易收回国库的家底又花光了,后来的衰败就是他埋的种子。经济上是这样,文化上就更厉害,圆明园可以说就是清朝的花石纲。而乾隆带动的奢侈风气更影响了整个国家。可以说清衰落自乾隆始。康乾之治叫康雍之治更合适。

            不说了,对于历史,各人有各人的读法。

            另外请教一下:

            气候、地理、外敌、科技、大势,五者综合才是历史。

            这句话有什么出典?还是您从学习和思考中概括的?

            • 家园 看多历史之后自然得出这个结论的

              为什么长城要建在那里呢?400mm降水线+地形决定。

              为什么朝代会变迁呢?参见竺可桢解读千年气候变化。

              为什么大禹要治水?华夏核心区域中原正好是黄河流经之地。

              为什么会有南北分裂?长江。(数十公里宽的长江,不是现在的小河沟)

              为什么中华民族勤劳呢?因为我们必须精耕细作才能保持世界第一高产,才能养活自己。

              为什么中华民族勇敢呢?因为我们一直有北方的敌人,我们必须一直打仗保卫自己,所以我们必须勇敢。

              为什么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会专门论述每个朝代的农业科技?因为这决定了我们的土地能养活多少人民。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统一呢?大势(不知道是秦始皇的大势还是孔子的大势)。

              以上就是我这些年的读史心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