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文革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 -- 天棒

共:💬715 🌺2233 🌵25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相信周围人群的民主选择,

                        反而相信一个做题分数,并且以这个做题分数视为最公正,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偷懒行为。当然发展到现在是只相信钱的公正,有钱就该享受教育资源,这是迷信做题分数必然演变出来的结果,做题也太麻烦,还不如直接用钱作为判断标准,更简单。民主,多麻烦啊,还有你说的恐龙妹豆芽菜之类的困扰,让人睡不着觉。

                        • 家园 学习能力当然得用学习能力的考核办法,和民主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认同你说以金钱为判断标准是不公正的。但是你说的“迷信分数必然演变成金钱优先”,这个推论怎么得出的?

                          我们都上过学,相信身边无数的事实可以表明,金钱无法直接转化为做题的分数——做题分数和人的天赋以及努力程度更相关,而和家里是否有钱关系不大。当然在“素质教育”的幌子下,金钱可以转化为一些与做题无关的分数,比如什么特长加分什么的,你用这部分分数的比重增加导致的不公平,来批评相对公平的“做题分数”,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更主要的,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专业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自然是在各自专业水平。而专业水平怎样判断?这个并不是适宜用专业外的大众投票的来判断的。

                          因此,只要你认同当教育资源有限的时候,受高等教育的优先顺序应该按照学习能力的强弱排列,那么,用做题分数排序恰恰是负责任的做法,因为其目的就是试图考核考生的学习能力。

                          你可以认为高考出题的方式不能够准确反映学习能力,这个我也部分认同。但是学习能力这种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因为是否受多数人的支持就会改变。牛顿性格古怪,纳什是个疯子,图灵是个被时人唾弃的同性恋,这样的人去参与投票肯定是没法接受教育了,你认为这合理吗?让根本学不懂高等数学的老好人去学火箭工程,那才是不负责任。

                          另外,如果民主的理论出发,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多数人对共同利益相关的事务做集体决定,然后对决定的后果共同承担责任。比如民众投票选总统、议员乃至村长,是因为这些职位的行事是和民众的利益都直接相关,而当选人干好干坏,也由民众自己承受。这就是权力和责任的对应关系。

                          再比如一个国家的教育采用高考制还是推荐制,这和大多数人都有关系,所以用民主的办法来决定是合理的。而具体到某一个学生个人是否有受教育机会,和他本人的利益关系极大,而和旁人的利益关系不大。这样的事情如果由无关系的其他人的投票决定,这才叫不负责任呢。什么事情都搞民主选举根本是过犹不及。

                          通宝推:飞行鱼,
                          • 家园 您的立场跟我不一样,你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

                            而我是站在集体的立场上,我们一直认为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永远也不应该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

                          • 家园 你可能不知道中国过去是正宗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事实

                            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属于稀缺资源,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稀缺资源是采用计划管理的,并且按照政权的领导阶级优先使用稀缺资源的原则来进行分配。所以,你说的什么凭个人能力读大学之类的,都是脱离实际的想法。况且,前面回帖中我也说了,个人能力的考核指标也不等于做题分数。

                            • 家园 社会主义又怎样

                              就算按照你说的,讨论过去的情况

                              你说的“领导阶级优先使用”,按照宪法“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于是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了,但是考生的年龄并没有开始工作(如果等到),所以你的意思是看家庭出身?这和按金钱背景有什么区别?在“过去”的语境下,中国好几亿人口不过几千万工人,不过是按另一种标准来的特权罢了。

                              更进一步,就算在工人阶级内部,总也得有个选拔方式吧。不按个人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难道还按领导意志和裙带关系更好?既然是稀缺的资源,当然得让最够能学得好的人去学,才是发挥了最大的效率。所谓的民主投票之所以行不通,我在上一篇回帖已经解释过了,第一,能力的高低是客观存在,不会以投票结果为转移;第二,对能力判断需要一定专业水平,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掌握(特别是在“过去”,多数人也不过从刚刚扫盲到初级文化水平,你让他们表决谁的高数好,谁的外语强?),就算投票过程完全没有私心没有舞弊,选出的不过是“最受支持的人”,这个和“最适合上大学的人”没有必然联系。第三,在实际操作中极难避免人情票,印象票,甚至买票等不公正现象。不要说随着实践不断成熟完善就能避免这些问题。因为从根本上说,民主作为一个政治手段,是只适用于决定公共事务的,具体到某人上大学,这不是公共事务。被投票人和投票人在利益上的不对等,导致这个投票不可能是负责任的。

                              至于做题分数不等于个人能力,我本来也认同。但是应该做的是在考虑尽量多人机会平等的大前提下改进考核的办法,而不是跑去搞什么投票。

                              通宝推:飞行鱼,牛得很,
                              • 家园 个人能力水平的最可靠判断标准,

                                不是做题分数,这点你承认了;当然也不是领导意志和裙带关系,文革时期的领导意志和裙带关系现象有没有呢?肯定是有,这个世界哪里有纯粹的东西呢,但是绝对数量多不多呢,横向纵向比较的比例大不大呢?拿出良知来,跟我一起回答:不多,不大,比现在少得多,比过去少得多,比国外大多数国家也少得多,这是今天呼唤文化自信的中国人应该也必须了解和承认的事实:文革期间的社会风气是非常正的。今人沿袭被政治操纵的伤痕作品的思路来丑化文革时期,居然说文革时期腐败社会风气差什么的,这属于无耻得都无聊了。

                                那么除了这两点以外,还有两种选择,1,钱;你好像也不认可。2,周围人群的判断。是不是只有这一个选择了。事实上周围人群对评价人的了解最多最直接,如果方法完善,得出的结果将是最准确的。某个单位里给员工打分评价,肯定也得是周围人群打的分更可靠,因为他们才了解评价人的真实情况。

                                • 家园 最后一次回复你了

                                  你好像根本没有看我在说什么,就是一味的自说自话吹嘘文革。

                                  我是认为僵化的考试有缺点,需要改进。但是我认为绝对不应该放弃考试,特别是universal franchise的考试应该是选拔的基础。

                                  至于你说的周围人的评价,这完全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群体之间根本没有办法比较。文革那年代的高教资源总数,平均下来每个县每年一两个大学生就不错了吧,一个县十个八个镇,上百个村(或者那时候叫生产队吧),村村都有一个周围人评价高得不得了的学生,该选哪两个?每个县都觉得本县的孩子比隔壁县聪明多了,他的名额该让给我,怎么解决?

                                  要说到“周围的人最了解”,同村的大人长辈,每天忙着干活养家呢,能偶尔串个门打个照面都算不错了,也就看看这孩子是老实还是油滑,勤不勤快,对其文化水平能有什么了解。能够和你说的单位“同事评价”类比的,只能是同学互相投票了,这么搞无论你怎样“方法完善”都是搞笑。

                                  • 家园 让围观群众自己判断吧,

                                    我看你也把观点表达差不多了,我估计你没有数理和统计方面的经验,所以很多东西你理解起来很困难。

                        • 家园 能不能上是个人能力的表现,关周围群众民主鸟事
    • 家园 要是有适龄人口数量就更好了

      把49年后的出生人口,按一定偏移进行对照,看看上学的人口比例,更有说服力。

      人口生育的峰谷应该存在一定的影响。

      • 家园 呵呵,还有个办法,

        查找各时期新建中学数量,在编教师人数。人口出生再多,可如果国家资源不投入到教育上,也就是新建扩建中学,增加中学教师数量等等,也不能得出教育大跃进的成果来的。

        • 家园 此帖的起源就是查找西藏地区兴建学校的数据,

          发现西藏建学校的高潮是在毛时代,毛时代过后锐减,修庙进入高潮。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这个数据怎么这么怪

      表2和怎么会初中在校生远少于高中在校生?

      表3初中毕业生远少于高中毕业生?

      是你打错小数点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