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还在日本的河友注意了! -- 观望者

共:💬90 🌺877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常识性的问题都没弄清楚

      最新情况是福岛周边已经查出钚239
      钚239是原子弹的原材料之一,因为早年大气核试验的影响,加之钚239半衰期长,在很多地方的土壤里都有,真正显示情况不容乐观的是检出了钚238,这个是MOX燃料棒独有的。

      河友最好也离开这个区域.因为这个区域可能会致命.

      你知道致命的辐射剂量是多大么,6000毫希弗!这种不负责任的善心跟造谣有什么区别!当初发抢碘盐信息那位,据说也是出于同样的“好心”

      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

      对比上面的信息,您的信息真的就比这谣言要更优越么?

      没错,日本政府关键时候不值得信任,但是您的这种漏洞百出的信息,难道真的就比那个不值得信任的日本政府提供的更有价值么?

      • 家园 这个有些过度放心了。

        就连日本政府,也已经决定20公里圈内禁止进入,而20-30公里圈自主避难。在工作现场累计接受辐射达到250毫希弗的话要撤离,这个数字在以前是100,临时需要而修改了相关法令。6000的话,估计指的是瞬间死或者安乐死吧。

        当然,主贴的一些信息也不准确。比如海盐影响比较有限,藻类和鱼类要慎重一些,一年内的说法,比较离谱了,对放射碘来说太长,对其他的也没有什么影响。

      • 家园 6000毫希弗绝对是立仆

        一般的动态辐照站在迷道偏外侧测量辐射剂量率也不过10-100mSv/h左右。国内某地发生过人员误入事件,进去后发现不对马上撤出,前后大概10多秒种,三个月后抢救无效死亡。

        6000mSV,那肯定是立仆。如果说短时间内(比如1小时?),我估计少两个0, 60mSV,恐怕也很难说能活多久。

      • 家园 你才是真正的常识性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来西西河发贴了

        6000毫希弗?这就是负责任么?我如果碰到50个毫希弗,就会飞快地跑开,这已经是中国环境保护部规定的一次职业辐射事故,需要上报的!(如果是公众,那么1个毫希弗就够标准了)。

        根据《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环发〔2006〕145号)》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即为一般辐射事故。

        年剂量限值
        如下:

        1、职业照射剂量限值:1)由监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2)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 mSv;3)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 mSv;4)四肢(手与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 mSv。

        2、公众照射剂量限值:1)年有效剂量,1 mSv;2)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 mSv/a,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 mSv;3)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 mSv;4)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 mSv。

        辐射的伤害效应分为非随机效应和随机效应:

        1、非随机效应是指到一定的剂量之后能够看到明显伤害,剂量不到的话,基本上看不出来。100毫希~500毫希时,一般没有疾病感觉,但血样中白细胞数在减少;1000~2000毫希时,辐射会导致射线疾病症状,如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2000~4000毫希时,人的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内出血、呕吐等症状;而且女同志2500—5000毫西弗就永远绝育了,男同志在3500;大于4000毫希时,会直接导致死亡。

        2、随机性效应,就是可能发生,可能不发生。对于这种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阈值,任何微小的剂量也可引起效应,只是发生的几率极其微小而已,可能是十万分之几.在辐射防护所涉及的剂量范围内,遗传效应和致癌效应为随机效应。随机性效应主要体现为三种类型的生物效应:

          1)致癌作用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认为,辐射诱发癌症剂量已成为主要的躯体性照射危险,因而也成为辐射防护的主要问题。

          小剂量低LET照射的致癌作用,其发病率很低,潜伏期长,从开始受照到因恶性肿瘤死亡平均约25年,白血病短些平均10年左右.诱发肿瘤危险的持续时间,一般为大约持续30年。人体各组织对辐射致癌的敏感性是有差异的,造血组织的辐射敏感性较高,其次是甲状腺、乳腺、肺、皮肤、骨骼等。

          青少年时期甲状腺对射线的相对敏感性较高。

          射线引起的皮肤癌在放射性癌瘤中历史最久。早年的统计报告中,分析射线工作者的死亡原因,皮肤癌占多数。

          2)遗传效应

          遗传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一代表现出来。担负人类遗传任务的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生殖细胞内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重要物质是染色和基因。染色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基因存在于细胞内,是制约生物体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它是DNA分子链上的一段,其中含有若干遗传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密码来决定某一特定多肽链的合成。这种概念的基因称为结构基因。

          生殖细胞染色体或基因发生变化时,这样的变化可能传给子代,以致产生某种程度异常的子孙或致死性疾病。

          遗传物质的突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染色体畸变,一类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由于细胞内的DNA链上某一小段某种原因而引起的分子结构的变化。实验证明,辐射可以使细胞染色体发生断裂、畸变,可以使染色体上某些基因脱失,增加或移位,从而导致突变,使后代发生畸形、遗传性疾病或使后代不适于生存而死亡。目前,基因突变尚不能进行形态学观察,但可由受照者后代遗传性疾病的调来确定。射线对性细胞诱发突变可引起先天性畸形、流产、死产、不孕及性比变动。但人类调查材料表明,辐射所致的遗传学危害并不严重。

          3)胎内照射效应

          这是一类比较特殊的非随机效应。胎内照射效应按惯例分为致死效应、畸形和发育障碍三大类。植入前期受照射导致胎内死亡;胚胎在器官形成期受照射将造成畸形;胎儿期受照射则引起发育障碍。

          现有最好的人体观察是广岛和长畸原子弹爆炸时接受胎内照射的儿童。他们最常见的畸形是小头症并常伴有临床上严重的智力迟钝。受孕后10-17周发生智力迟钝的危险性最大。这段时间恰好是人的神经原细胞繁殖最快的时间。10—17周的损伤危险度看来和胎儿所受剂量有线性关系,以后各期的剂量效应关系则提示有阈值。

          极为重要的是应指出,胚胎和胎儿的照射增加儿童发生某种癌症或白血病的危险度。其母亲在怀孕期间腹部受诊断X线照射的小儿白血病发生率较同地区居住未受照射者高2倍。

        我不明白“致命的辐射剂量是多大么,6000毫希弗”是什么目的,难道一定要当场倒地,才是你允许同胞撤回的底线?!

        通宝推:观望者,史老柒,
      • 家园 关于钚的问题,你查看27号日本东电的公告,

        人家可是说是泄露的.

        关于我认为那个区域会死人的说法,首先你要知道那个区域的辐射量的值,值病就会死人.你说的那个数值是数小时内当场死的数值.

        -------------------------------------------------

        我的信息是公开的信息,为什么我们不能相信公开的,特别是东电方面的信息?为什么?

        我还是那句话,还在日本的话,早走早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