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中国某省社科课题申请题目一览 -- 望洋兴叹

共:💬228 🌺358 🌵2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史哲研究既需要自由,也需要钱!因为它更需要交流

        杨澜:你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中国,到底是什么驱使你回国呢?

            (此时有几个答案:一党的感召;二对祖国的眷恋;三在美国受到种族歧视等等,且看季教授如何作答) 。

          

          

            季羡林教授:“钱多”,他接着解释说,当时一个副教授五十元,一个正教授八十元。而当时一石谷只两元钱,薪水和物价实在很悬殊,因此他选择了回国。  

          

          

            杨澜显得很失望,但是仍不死心:你依看北京大学怎样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答案有几个选择:一是要以三讲为中心,发挥党的核心骨干作用,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针,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等;

          二是改革教育体制,建立教授能上能下,党、干、部变公务员制度等等, 且看季教授如何作答)

          

          

          

            季羡林教授:北京大学本来就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还不存在如何成为的问题。但要更进一步,主要是钱的问题、教育经费的问题,如果没有钱,就请不到好教授,就不能把学办好,其他什么都是空话。现在讲教育是什么什么都是假的,投入不增加,说得再好听都是假话。

        • 家园 现在搞文史哲研究交流成本接近于0

          可以去网上查各种资料。可以和人MSN、QQ、EMAIL、论坛交流。想和学术大牛交流也不难,联系方法都有。电话打听不着,email总有。也可以到大学办公室约谈。外国的可以发邮件。如果有具体的有意义的学术问题,我相信交流不是问题。

          如果要组织旅游学术会议,或者去国外开会,那就需要不少钱。但搞到会议论文集应该不要多少钱。

          对于我感兴趣的文史哲,我从来不花钱,连书都不买。除了《三体》不好意思,看完盗版,买了一本。但都可以“研究”,找了不少资料。

          我看不出文史哲研究交流需要钱的理由。文史哲人员要过日子,需要钱,这是正当理由。所以,应该直接要求分房,要求解决文史哲人员婚姻、养老、后代教育生活问题。可以要求分保障房。

          • 家园 1

            哪里接近0了。数据库要钱,统计用的人力要钱。查档案要钱。田野调查要钱。你是不用钱能碰PRC外交部档案的高级人员当我没说,pxpxpx当年搞志愿军档案的账面是摊过出来的。文史哲里面理工类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常见,这些都是硬邦邦的烧钱玩意。

          • 家园 俺认为在国内或国外做一年左右访问学者是成效较好的交流方式

            当然要有较好收获,前提是研究有一定根基,遇到瓶颈,带着问题,否则成效不大!

            • 家园 真有本事的人, 有不少机会国外大学出钱请你去交流的

              这种例子,我见得很多。

              本事不够争取不到这种机会,好好修炼才是。而不是抱怨国家为什么不出钱让你出去交流。中国还没有富裕到这种地步。

              • 家园 国内现在是不差钱的,关键看干什么

                跑个博士点儿(文科的),砸个100多万进去没听到响儿的 很正常,青年教师培养就没人肯砸了, 去个零也嫌多, 哈哈。

                国家公派交流现在不少,北京的高校得天独厚,有的高校指标多的都没人稀罕去了。外地211及其以下大学难度大多了, 当然有人也会认为 水平一般的大学就不要浪费国家的经费了。对外交流很多时候主要是信息不对称, 越是交流频繁的学校 信息越广, 反之越困难。

                • 家园 你这是持平之论

                  所以我在下面也对楼主说了

                  你要是抱怨学霸们手里的不少资源应该更公平的分给小博士们一点,我可以支持你;但国家投入其实已经够多了,只知道要求国家投入更多以供你们分账,我只能说,呸!

                  • 家园 还是宽容点儿吧, 要是有跟学霸争资源的本事

                    他们还愁什么呀。坦率的说地方高校的青年博士自然是没有当年季老先生的水平高,但是也算是专业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吧, 教书育人的工作没有功劳也算是有苦劳, 但国内教学评估过后这几年,学校觉得“用不着”博士们了(教学评估有师资水平要求,地方高校普遍达不到,所以当时求着博士进呢 嘻嘻),普遍给年轻博士待遇非常低,博士的工资也请个月嫂还不敢用星级的 呵呵。

                    不少博士进校时,学校有这样那样的承诺, 过两年一般都不算数了(博士们的不成熟就在于 他们相信这些承诺了),除非辞职不当老师, 否则这个体制从职称到考核,给能给你压死(我的考核指标 认真完成的话,我一周得工作60个小时,一年干50周的活,但我没追求 完不成也不能怎样我 呵呵, 年轻博士总不能30岁就照着票友模式混吧)。

                    其实普通教师挺可怜的,前人是5斗米还不想折腰, 现在学校恨不能倒一碗米让博士们趴地上捡,经济上 人格上都没有应有的尊重,再不让发些牢骚, 人不要疯了么。

                    您可能是在国外和主要和国内比较优秀的研究机构合作,对于一般省属高校情况不太熟悉,基本上越是地方学校 不靠谱的事情越多

                    • 家园 从国内的标准看, 我也是没资源的

                      从免费给国内做讲座, 到对方提出合作共同申请项目,我所提供的所有资源, 也不过是我的脑子和研究能力。

                      整体上来说,就是和西方的学校直接比, 中国大学资源不少了, 所以我觉得哭哭啼啼没出息。 也和一些省级大学的教授开始有合作,也没见他们这个样子。

                      我一周得工作60个小时,一年干50周的活

                      我当年读博士的地方--确实是名校, 新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每周60个小时绝对算少的, 80-100个小时是常事。 不要只看到风光,不看到流汗。无论哪里,真做出东西来都是不容易的。

                      • 家园 惭愧 我觉悟低,给钱太少 干活这么多 我就闪了

                        个人感觉,特优秀的在哪里都能出头, 一般人, 没啥大追求的话, 国外好过些. 您不能拿自己比, 你这国内国外 都算是名门出身了, 能力 学缘背景远非大多数省级高校博士可比. 上不了清华北大科大还是大多数 只要兢兢业业 他们也该有份体面生活不是 呵呵 咱们国内青年博士的工资都不如,国外一般大学的一份博士奖学金.

                        隔海看 总归是雾里看花, 和身在其中是绝然不同的. 我之前也是了解了一圈的, 没曾想还是给闪了腰, 好在有练瑜伽 身段还行. 不过几年下来 参与评职称, 评项目, 定岗考核,真是感觉年轻博士们很不容易, 多理解吧, 还是那句话普通劳动者也是需要尊重, 需要有过的去的生活的

                        • 家园 一开始谁都不容易

                          我有个朋友2005年海归到清华,第一年每月拿不到4000,还要动用当年在美国读博士的积蓄。 我们都替他不平,但他咬着牙兢兢业业的坚持, 现在算是打开局面了。

                          另外,在国外,博士毕业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中产,按汇率算好像收入很高,但架不住消费高,人工高,日子也比一般人滋润不到哪里去

                          博士的工资也请个月嫂还不敢用星级的

                          这个在哪里都很正常。我当年有个师姐, Cuspea 第一名考出来的,博士毕业后去英国某名校做lecturer, 怀孕7个月还挺着大肚子来开会,后来,两个孩子请保姆,她的工资全搭进去。 短期来讲,她当时退回来做家庭主妇精力和 经济上都更宽松, 但为了长期事业,只好咬牙坚持。

                          真要讲尊重普通劳动者, 就从尊重保姆、月嫂这样的劳动者开始,而不要觉得有个博士头衔就应该比别人过得好得多,象季羡林当年那样被捧得高高在上才算数。

                          • 家园 05年4000 也算是可以

                            当时北京南五环边上的联排 也就5000多一平方。 今年我们这里博士才3000多,这里房子的均价也要6000-8000了。

                            我尊重您的观点, 钦佩您朋友的事业心和奋斗精神, 但是人各有志, 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出人头地的。就个人而言 我觉得万一在艰苦奋斗的路上我意外了, 那我的人生该多悲剧呀, 哈哈。所以我既要行路,也要享受路边的风景, 可能这样我会走的慢一点,走不了那么远 但不会有太大的遗憾, 这纯粹是个人选择。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道路选择。

                            您的朋友 愿意为事业奋斗 每周工作100小时那是他们个人的选择,但是如果一个岗位 达到基本要求 就需要工作60小时一周, 那这个就是违反劳动法的。博士不也该受到法律保护么。我从没认为博士有啥了不起, 只要不智商太低,都能读下来,也不用太高情商。但是30岁的博士每月3000元的工资(今年月嫂工资也差不多这个数)我认为不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除去房租,房贷等基本开支,很难养了家. 这和国外中产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您别这样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更多需要同情 帮助 而不是指责,把他们当做LOSER。

                            “不要觉得有个博士头衔就应该比别人过得好得多,象季羡林当年那样被捧得高高在上才算数。”这个您过虑了, 现在的博士纵使当初有万丈雄心,工作1年下来 就能被学校和社会修理的成细数20多元一小时课时费的教学民工,随便一个行政人员都能把他们吵得团团转。 还哪里敢奢想社会地位呀。

                            但长此以往, 但凡有点儿能力的谁还来受这个累,受这份气呢。结果只能是师资水平的下降, 或者您会说清华科大的年轻讲师还是很优秀的,但是多少学生能进到这样的学校呢。 您愿意看到有本事博士的去企业,出国了,最后成了3,4流 甚至不入流的博士才进入大学当老师的情况么。

                            我讲的观点是 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的是保障学校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 现在的情况会造成人才流失,教学水平下降。您的例子是个例, 还是觉得您没有真正在这个体制中受到挤压,可能你无法理解普通高校青年博士的这种境况,那就能帮就帮 不能帮 不要过于苛责了。

                            • 家园 您这种想法的错误是

                              凭什么博士毕业就要过上体面的生活还不用付出努力?博士就有特权不奋斗了?

                              现在博士泛滥,博士的价就在那摆着,你干不?不干有的是人干?博士就是民工,既然可以对民工说:这个价,你做不?不做走人!那么博士也就是这个待遇。

                              现在还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您那种想法,要不就等着中国有美国的实力,剥削全世界,要不就等着共产主义吧。

                              • 家园 我从来没认为博士有特权,回帖请先看清

                                博士是民工, 民工也受劳动法保护.我也回帖解释过高校教师的工作量考核的问题. [B][B]不劳而获, 既不是现在高校青年教师的现实写照, 也不是我的观点[/B][/B], 如果是回我的帖子, 请您认真看清我的观点, 谢谢

                                • 家园 那这么说吧,凭什么博士就要中产呢?

                                  实际上,随着产业升级,脑体倒挂将成为正常现象。因为按劳动量来说,一些体力劳动远甚于脑力劳动。

                                  博士可能是中产,垃圾工也会是中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