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 -- 猫元帅

共:💬36 🌺7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福尔摩斯系列的缺点在于好作品和差作品差别太大

          而克里斯蒂的探案系列水平就比较平均。

          我也是非常喜欢福尔摩斯。但是波罗系列在出人意料方面做得比较好。

      • 家园 尼罗河里面差不多是上译当时的家当

        毕克的菠萝是经典,特别是最后那一段长长的案情分析。

        刘广宁的杰基也很出彩。她的声音能够表现出女人的那种神经质。这点是她的招牌。她在《孤星血泪》的埃斯泰拉也很出彩,那句“我已经老了很多了”,小时候不觉得,现在上了年纪,感受很深。

        还有邱岳峰的上校,乔榛的西蒙,于鼎的大夫。压阵配几个太太的有苏秀,赵慎之这样的牛人。

        还有翻译,最后那句“悠着点”。  

        波洛:毕克

          雷斯上校:邱岳峰

          林内特:李梓

          杰基:刘广宁

          路易丝:丁建华

          奥特勃恩太太:苏秀

          范·斯库勒太太:赵慎之

          安德鲁·彭宁顿:胡庆汉

          罗莎莉:程晓桦

          鲍尔斯:潘我源

          弗格森:童自荣

          贝斯那:于鼎

          西蒙·道尔:乔榛

        • 家园 那句话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
        • 家园 唉,现在译制片被字幕电影给压得很苦

          而能发挥配音优势的动画片国产的就别提了。新生代配音演员也没有那种精雕细琢的耐心,很多甚至是明星客串的。

          • 家园 过去译制片的成功不是太能复制了

            上译除了一些前台的演员,还有厂长陈叙一的理念,就是把本子翻译好而且适于口型。但是很多地方又要适合中国观众。比如《悲惨世界》翻译到德纳迪埃骗钱的时候,问“绝望的绝字怎么写”,就是中国化了。虎口脱险德国军官审问指挥和油漆匠所说“一枪毙了你,一抢毙了你,只要两枪,就可以要了你们的命”。我看过法语原版带英语字幕的(Youtube上找La Grande Vadrouille English subtitles),字幕直译“12 bullets for you, 12 bullets for you.What a waste for men like you”,如果直译国人会觉得别扭了。

            长影译制厂虽然总体不如上译出彩,但是要说当年《无名英雄》当年的翻译,何鸣雁先生,十年前翻译过《卖花姑娘》,据说“得到过精通中文的金日成将军的首肯的”。而现在市面上流行的DVD《无名英雄》是俏佳人重新找长译的新人配音的,且不说配音演员水平如何,这版本子就翻译得差一些。

            翻译口型,一道道工序都需要成本。而译制人员的收入上不去。不但是配音受到几乎零成本字幕的竞争,专业配音厂也受到很多“独立操作”的走江湖的个体户的竞争。事实上是字幕片并不影响观众理解电影情节的发展,这就是快餐文化的力量。

            乔榛为“角斗士”配音酬劳仅六七百元。这个数字比起当时电影演员的酬劳低很多。

            外链出处

            文革时候,全国人民可看的东西有限。但是江青等中央首长却引进了一些片子供他们的圈子内部观摩,比如《简爱》《鸽子号》等。中国配音的经典《简爱》虽然两个主角都是名演,但是和主人公年龄并不对,实为英国的小成本电影,在西方电影节相对于其他《简爱》版本名气不大。当时引进此片也许是为了成本问题。当时还有朝鲜阿尔巴尼亚越南,还有后来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片子,所以计划体制下配音单位经济困难到不大。

            70-80年代他们还可以上广播剧和诗朗诵,现在这个行当少了。还有就是为其他电视剧配音。现在电视剧的技术也可以让电视剧演员自己说话而无需配音。所以这也就可以理解“不缺钱”又有名气演员,包括陈佩斯赵薇也去玩配音,而专业的配音演员却发展空间有限。

            上译也是个人的世界,老演员自然死亡去世的很多了,但是邱岳峰自杀,刘广宁,施融,杨成纯出走,翁振新(《虎口脱险》德国军官)下海,盖文元(斯巴达克斯)被开除,童自荣控诉乔榛丁建华,网上都可以找到。可见人世间的事情也不简单。

            • 家园 忍不住说几句

              看来兄台对译制片还是有所了解的。不过文革时期的很多西方电影大都算不上引入,有些是解放前电影院留下的胶片,有些是从香港等地直接买的胶片。在过去,社会主义国家是不承认版权的。电影大都是直接买来看的,买版权是中国签订版权公约后的事情。(包括我大学时候用的很多原版教学书籍,都是高教系统统一复印的外国教材)

              另外,当时翻配的片子,称为内部参考片。这主要是提供高层领导(周总理等)了解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现状搞出来的,后来也分批下发到各个系统观摩。(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就描述了一段军队系统及其家属观看内参片《罗马之战》的情景,很多小孩子也混进去看,呵呵)这些电影当时也被提供给样板戏创作组观摩学习。文革后作为四人帮的罪状之一,被指控为私下观看黄色电影。其实,那些就是《魂断蓝桥》一类的爱情片而已。文革后,这些参考片逐步都在电视上播放了。

              正是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今天留下了很多经典的配音电影。而且,培养了一大批配音人才,为80年代译制片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点,那时候的翻译和今天的翻译标准大不相同。那时候讲究意译,目的首先是让观众看懂,至于意思是否和原片贴切是其次的。今天的翻译,讲究的原汁原味,要求贴切原片。但是往往翻译出来的台词,观众是看不懂的。因为很多台词包含了大量的宗教文化习俗等信息,包括很多俚语。要看懂,首先要学习很多东西。

              旧翻译版《无名英雄》(向隽珠版)目前只搞到前半部分,嘿嘿。朴茂新版翻译为朴虎,据说是旧版翻译错误。

              • 家园 你去Google一下“中国译制片历史综述”

                作者顾铁军。这部东西对于“文革”和“改革开放”的叙述你未必赞同。但是他对于新中国电影译制早期始于长影,还有50年代译制事业的兴旺,还是介绍的不错的。对于录音技术和设备的进步,也讲的不错。

                另外,90年代后我对于配音不太关注了。八一厂的新发展反而我不甚了解了。

                其实你说的文革“内参片”的介绍也可以Google到别的文章。

                另外,要说配音,还可以说到电影以外的电视连续剧,比如我一直有情结的《无名英雄》。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血疑》配音的是广东电视台,女一号配音是姚锡娟那个名字我还记得。还有《阿信》中配了几个年龄段的张桂兰,这也是一个奇人。她刚刚解放时候15岁初入配音,一口东北口音,但是因为敬业,很快就克服了这些毛病。苏联电影《卓娅》里面的童年就是她的配音,那句“往里坐”看过的观众还能记住。以后《刘三姐》,《闪闪的红星》等都是她的声音。

                还有就是美术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很多东西都是上译配制的。

                • 家园 我不是要和你争什么,

                  只是同为译制片的爱好者,插几句话而已,呵呵。

                  50年代是中国电影创作的起步阶段,当时是东北解放军接管了日本和gmd留下的一些电影设备和资源。那时候,无论电影还是配音,用今天的眼光看,质量都是很差的,远远算不上繁荣。当初只配苏联电影,用的配音演员也都是东北人,结果连口音都是东北腔,搞得观众以为苏联人说话都是东北味。(50年代东影的配音作品找几部看看就知道了)

                  中国译制片的成熟创作模式是由上译厂的陈述一最早确立的。译制片真正的繁荣是70-80年代,那时候的配音电影质量实在高,看着舒心。90年代是全面的衰落期,中间的原因很多。那时候老厂长陈述一已经死了,内部的种种矛盾开始爆发,你前面已经提到,主要是后来的领头人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干活,导致人才离散。当然还有外部的巨大变化,电视、网络、光碟的普及,对正规电影译制片的冲击也是很厉害的。

                  《血疑》《排球女将》等连续剧的配音是广东话剧院的简肇强、姚锡娟、柏崇新等人。张桂兰是东影最早的一批配音演员,后来去了北影接受正规训练,算是北影的人。

                  我建议你看看苏秀和曹雷写的书,作为当年的亲历者,对中国译制片发展的历史描述是很准确的。

                  • 家园 我没有觉得在跟你争论什么

                    就是对于这个话题感兴趣吧。

                    过去在“中国配音网”溜过,那里有很多往事,录音剪辑,还有一些苏秀童自荣等人的回忆。也有很多照片,比如老上译的人家庭生活照,记得最清楚的尚华修自行车的那张。后头那个网站好象改版,就没有怎么再去。

                    苏秀和曹雷的书,人在国外,反而没有看过。

          • 家园 主要是英语文化圈的影响造成的

            真弄几个阿拉伯西班牙片子,看那帮子小资还歪歪不

      • 家园 是的,配音更接近中国观众的心理
    • 家园 看这个是冲着英格丽褒曼去的

      没想到当时的她那么老,露面的时间又是那么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