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茗谈〉四十九:危等于机-1 -- 本嘉明

共:💬98 🌺1060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几个单独的例子不能以偏盖全

        我假设你说的这些是轻工业产品。因为从你的叙述里看应该不是重工业的相关内容。从全国总体上来看,上半年轻工业其实是不错的:

          2011年1-6月份,全国轻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74290.8亿元,同比增长30.2%,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1.8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全国轻工业完成产值15297亿元,同比增长31.9%,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较上月增幅提升2.7个百分点。1-6月全国轻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6月当月轻工产品销售率为97.7%,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http://www.askci.com/freereports/2011/09/0111403026250.shtml

        至于最近的7-8月份的情况,我没找到全国的数据,这里是贵阳的情况。虽然贵阳只是中国普通一个城市,但是我相信它其实是更有代表性的,更能比表明全国的情况:

        8月份,全市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4.2亿元;前八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可突破900亿元大关,达到929.2亿元,同比增长26.7%。

        http://www.chinaguaranty.net/aspx/news.aspx?info=info&recordid=226831

        这些不但都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而且增长速度看起来还是有点儿太快得吓人了的样子。

        另外你举的例子全是进出口产品,那么来看看中国的外贸情况:

          据海关统计,2011年1-7月,全国进出口总额20225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出口10494亿美元,增长23.4%,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进口9732亿美元,增长26.9%,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762亿美元,同比减少8.7%。

          当月进、出口增速均有所加快。7月份,全国进出口总额3188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出口增长20.4%,改变了3月份以来出口增速持续放缓的态势;进口增长22.9%,比上月加快3.6个百分点。当月实现贸易顺差315亿美元。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4083195.html

        总之这些数据上来看,中国进出口增长也很不错。你描述的情况,我觉得只是个例。做生意,总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也会有赚有赔。再好的经济大环境,也会有亏损倒闭的企业。不能见到一两个例子,就觉得全都是这样了。

        只要把握住这些宏观的总体经济数据,就说明中国仍然跑在正确的道路上。只要这些宏观数据不出问题,细节方面的,随他们去折腾吧。就算想管,也没人有这么多精力能管得了,除非回归全计划经济。

      • 家园 要说“利好”,也许国内外“中国制造”“同质同价”算一个

        逆向恢复了中国人的国民待遇。但不可避免地摧毁国际上对“国货”的信心,一如以前摧毁国人的信心。

      • 家园 大浪淘沙,按大本的叙述,这样的企业迟早会被淘汰掉啊

        就算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这样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做好抵抗风险的准备。有点脑筋的企业家,早就会在品牌或技术上动脑子了。

        当然我也同意目前的国家政策有相当大的失误,尤其是缺少质量监管,缺少知识产权的保护,造成类似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保全了部分劣质企业,反而把好企业一起拖下水,就像奶粉事件。企业可以做低端产品,但不能做低质产品,否则的话淘汰在所难免。

      • 家园 如此现状,感觉与官办经济有点关系

        真正的产业,不能只靠官办,官办好得一时好不了一世。只是我才疏学浅,说不出个道道。

      • 家园 当大量五金件订单涌到台湾意大利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1。大量钢铁需求

        2。大量运输需求

        3. 大量能耗需求

        其他的先不说,这些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会限制意大利、台湾的产能, 也会导致原先被压制的价格上升, 最终会导致需求方放慢转移的步伐;

        同时, 中国企业持续失去这些订单,导致产能空置, 一部分企业不得不认真对待质量,从而赢回部分订单, 当然这些订单是有一定价格升水的。

        看整个过程, 其实就是整个供应链的博弈整合过程。由于万恶MD的QEx,中国企业不得不忍受急剧的成本变化。一部分企业在变化过程中失去方寸, 这就是问题的基本状况, 但以此断定中国企业的危机则过于草率, 除非发生大量的订单逆转, 简单判定依据就是上海的运费持续低于高雄。一旦这种情况出现, 说明危机真的来了。

        • 家园 不太懂海运,有一个问题请教

          在最后一段中,您说,"除非发生大量的订单逆转, 简单判定依据就是上海的运费持续低于高雄。一旦这种情况出现, 说明危机真的来了。"这个没太看懂,为什么大量的订单逆转后,上海的运费会持续低于高雄.

          首先我承认自己不太懂海运,不知道是什么决定海运的价格,是货运量还是油费其他什么的,所以在梳理逻辑链时遇到问题,所以在网上查了一下,大部分说货运量越大运费越便宜,也有的说"集装箱船租赁市场:“越大越紧俏”

          http://info.jctrans.com/zxzx/xwkb/wzkb/2007323425120.shtml

          还是没看明白.我把自己的逻辑链写出来,

          大量的订单逆转->订单到台湾->更多的船运到台湾,似乎应该是量越大越便宜,应该是高雄的运费持续低于上海;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海运市场是运输公司说了算,运的越多越贵,但是这似乎说不懂啊?请赐教.

        • 家园 所以啊

          建立一个替代半替代体系可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 况且这世上可没多的足够甚至过分多的任劳任怨的劳动力, 其结果, 必然是一个对某种行动的特殊窗口期. 对于天朝民企资本家, 是心力智的考验, 实现了似乎是一半了的梦想但余下的却模糊不清是这些人的现实问题, 攻城有余而守城不足, 在这种压力之下容易出现在复杂心态和蓄意诱导下推进不良决策, 然, 毕竟是大浪淘沙尽.

      • 家园 最近在加拿大买家电发现确实质量下来不少

        在多伦多。

        比如Sears,买洗衣机,几个同事一个买Whirlpool,一个买Kenmore(Sears自己的牌子),都出了问题。我在Sears买的Bosch,算是Made in Germany,买来几个星期就坏了。我并不是哈德,但是买的原因是在condo里面他这个尺寸容量比较大,加上欧洲也有作compact洗衣机的经验吧,一样坏掉。

        同事Kenmore和Whirlpool不知道是哪国做的。德国制造的东西也可能因为成本等原因,自己的质量下降,也可能用了其他国家的件,就不好说了。

        当然更加恶心的是Sears的维修,一直修不好,但是还不能换。感觉他们的technicians也是疲于奔命。而且来了好几拨人,并不熟悉我的这个牌子。我有extended warranty,索性能看到他们能够折腾到什么时候。维修好修好象是阿三把持,算是雪上加霜。看看Sears Canada的近期,这几个季度亏多,股价也摔了不少。看看网上骂他家客服非常多。一个是送货,一个就是家电维修。

        本来Bay在Fairview有电器部,几个星期不去就已经把这个部门关掉了。好象家电现在生意大家都不好做。

        • 家园 洗衣机+烘干机:

          SEARS和KMART经销的KENMORE为帖牌产品,由Frigidaire、GE、 Jenn-Air、LG和Whirlpool/Maytag等生产,一小部分在美国,绝大部分在中国。

          KENMORE的冰箱、冷柜、冰柜系列则由Whirlpool、Frigidaire、LG、Haier、Danby、Sanyo等制造,产地多为中国。

          说实话,这类电器出毛病,要么找华人师傅捣鼓,要么干脆换掉。Warranty项下的维修,能把你气死。

        • 家园 偶还是觉得在商言商好一点

          至于说到国家层面的所谓的工业化体系啥的,都是公务员、政客乃至政治家考虑的问题。

          但从民间的民企出口对外商,双方博弈呗,谁需求更迫切,谁就继续做孙子,爱要不要。

          所以最终从原材料至消费终端,一分钱一分货,如果觉得现在的货跟以前有差异了,不妨把现在的钱跟以前的钱的购买力做一个比较就OK了。实际,对双方,大家还是半斤八两。

          另外,说不定不少厂商已经不想继续做这行买卖了,不是号召腾笼换鸟、产业升级啥的么,手上肯定也赚了不少钱的,折腾折腾搞点更赚钱的事儿做做,现在的摊子嘛,信誉无所谓了,能多赚一分是一分吧。

          • 家园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PC

            当配件组装技术难度不大下,所谓名牌厂商没有太大优势。

            IBM,HP相继退出PC业,Toshiba的笔记本堕落。Dell的强项也不在技术,而是做量,似乎和Walmart相似的模式压低供货商价。

            好象看了一个报道,就是做内存的台湾公司也有很多亏损。

      • 家园 文章里写的这些企业,是什么行业的?
      • 家园 老本还是转进到“机”的好,再在危里转圈,小心被吐沫淹死。

        中国的供货能力在某些产品的范围内那是杠杠的。

        中国人可以从供一个到供1000000个都是一个价。而且交货期差不多,这是全世界谁也做不到的。这不是谁谁在哪开个厂就可以做到的,这后面是一个庞大繁杂的生产体系,从政府高层到大街上扫地的全部相关。

    • 家园 是趋势,也是对中国人民的利好

      对买办和靠廉价吸取中国人民血汗成果的外国人是个噩梦.中国制造不会因为少了外国人买账而变弱,只会因为价格的合理回归而变强,随着中国资产和中国工资的涨价,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要倒闭或转型,中国人生产的财富会越来越多的被中国人自己享用,越来越多外国人也将回到工厂去出汗干活养活自己,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交易将会越来越公平,以同工同酬同物同价为均衡点,目前这样还差得远呢,汇率还要继续大升,不然就是继续超级通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