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JY的道德堕落与美国的文化冷战的作用 -- 俺老孫

共:💬30 🌺307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43年的东西,来,您解释一下同时期罗斯福大赞斯大林为

        "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与人道主义者"是何用意,他是共谍么?

      • 家园 是真的发表在新华日报的,so what?

        河里已经讨论过了。不过不是报纸正版上的,是副刊上的。再一个,在当年,美利坚合众国确实是人类的明灯,这是不能否认的,如果没有美国,人类对法西斯的战争恐怕至少会不免大大延长,而最终历史是否是这样恐怕也不好说。

    • 家园 反出CIA里有相当纪实的描写,而且更系统全面。

      在90年代的南斯拉夫。

      “他们在抗议,很显然,他们决心抗议到底,可我完全不知道,我们要在这场抗议中扮演什么角色,要在这场抗议中得到什么。莫利,这是一个国家,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吗?可我觉得我们对面坐着的,是几个失去理智,也许,也许还权欲熏心的年轻人,他们是否值得信任?看到他们看我们那种卑躬屈膝的眼神,我就想吐”,我夸张地用两只手捏着脖子,做了一个呕吐的动作,“他们为抗议中还没有人流血而显得沮丧,我觉得,我觉得这完全不符合正常的人的感情”。

      “呵呵,看来你们家的家学渊博,你姐姐是不是常在你耳边嘀咕,要保持一颗‘与人为善’的心”?小史迪威看着我,脸上挂着揶揄的微笑。

      “这个这个,我只是一种直觉,只是还不太习惯这样的氛围”,那个时候,我还不习惯在别人,包括在小史迪威面前谈论自己的姐姐,我担心这会让人觉得,我还没长大。

      “其实,那确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虽然它不太适合我们”,小史迪威漫不经心地翻看着茶几上零散的、我们的南斯拉夫朋友留下的宣传资料,开始向我介绍我们此行的任务、扮演的角色和南斯拉夫最新形势等等。对我这样的新手而言,小史迪威接下来的一番话,与其是在介绍任务和形势,不如说是在给我上课来得准确。

      他说,早在差不多10年前的1988年,美国就受到南斯拉夫有关方面的正式邀请,向南斯拉夫派出了一个顾问性质的咨询机构,它被当地媒体定性为“在南斯拉夫完成社会转型过程,帮助南斯拉夫提供相关理论和技术性操作手段的非盈利性学术机构”,是南斯拉夫为迎合“新思维”而做出的一个“大胆创新”举动。随后几年,这个机构周围集聚起了一些媒体记者、激进的人文知识分子和亲西方的经济学家,而它的成果也有目共睹……南斯拉夫逐渐陷入思想混乱、民族矛盾、国家分裂而不能自拔。

      我们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价值和姿态,然后就是等着它们在社会中自然发酵,这就象制作一盘奶酪,过多的操劳,制不出美味的奶酪,反而会使所有原料发臭”,小史迪威没有了刚才那种恹恹欲睡的矜持,而是变得有些滔滔不绝,“象这样的场合,我们最好的参与方式,是不说什么,也不具体参与什么,而只是来到这儿。我们的到来,本身就在表明一种态度,这就足够了,剩下的,是组织者和媒体的事,他们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也富有经验……”。

      关键的部分来了,注意里边的黑体字部分,讲出文化宣传的实质。

      虽然对南斯拉夫局势了解不多,但我还是在直觉上赞同小史迪威的分析,呆在贝雷帽咖啡馆的那个上午,听周围人眉飞色舞谈论抗议的情形,我心里就曾闪过这个念头: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被分裂过无数次的国家,似乎又开始了一个不可抗拒的分裂过程。因为呆在那的几个小时,我几乎没听到有人对这个国家表示认同,大家似乎都对这个国家怨气冲冲,没有人愿意站在“自己国家”这个立场来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而是在相互比赛着似的发泄内心的不满。我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引起的,但它已足够让我得到“这个国家将被继续分裂”这个判断。

      “莫利,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会用这种方式对待自己的国家,虽然这种态度是我们所希望的,但我还是不能理解,这太不可思议了”。

      小史迪威把这个解释为是“天鹅绒革命”的成果,按照他的说法,天鹅绒革命的诀窍,不是最后那个“和平过渡”日程表,而重要在于此前若干年的价值渗透和势力扶持,这些努力的名目繁多,但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厌恶自己的国家,甚至诅咒自己的文化,让“西方”成为一种“正确标准”的代名词,从而使他们失去判断独立的基础,并得到可信赖的方向和力量。而一些天才人物的出现,会让这一切自然而然地加速。

      在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没有提戈尔巴乔夫,也没有提奇奥塞斯库,而是出乎我意料地提到了几个文学家,俄罗斯的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米兰昆德拉,他们用自己天才的思维撰写出一个个故事,表达对自己国家和社会生活的讥讽、厌恶,读起来脍炙人口,感人肺腑。

      他对此的结论同样出乎我的意料,“这种天才的感染力,把瓦解社会变成了一种时尚”。

      我嚷起来,“不,不,不,莫利,我觉得这太离谱了,请原谅,我很喜欢米兰昆德拉,我觉得他很有才气,他的叙事方式是那样的有趣,可你似乎觉得他们客观上对自己的民族犯下了罪,这是我绝对不能同意的”。

      小史迪威微笑着看着我,“嗯,你读过他们三个什么作品”?

      “看过一点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不过没读完,感到太冗长太阴沉了,索尔仁尼琴的,读过《古拉格群岛》,可是也没读完,太长了,我受不了那种缓慢的节奏,但是米兰昆德拉的风格很轻快很幽默,我看过他好几本书”。

      小史迪威依然在微笑,“这些阅读给了你什么感受”?

      在小史迪威的提示下,我不得不承认,它们让我获得的,基本上是对一个国家的负面信息,生活像噩梦,社会象铁桶,那是一种我完全陌生、恐惧和厌恶的生活。

      不过我依然不放弃自己的辩解,“可是,这有什么错?《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不是也在天天揭露美国的阴暗面吗?为什么我们会把这些揭露行为说成是社会良心之举?”

      小史迪威很慈祥地拍拍我的肩膀,“傻小子,你至今还没看出来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吗?没错,这些多如牛毛的报纸,包括CNN、CBS、NBC、ABC、FOX这类惯于聒噪的电视频道,都时常揭露美国社会的问题,什么谁作弊啦,谁贪污啦,谁谁谁又怎么啦,但是,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你就会发现,它们是存在区别的,简单来说,美国报纸、电视对负面事件判断的依据,来自于自己的传统、习惯和历年颁布的法律,这种叙事方式是表明这些负面事件产生的原因,在于有人不遵守已有的规则,对吧?但是,如果你认真阅读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索尔仁尼琴的《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尤其是《癌症楼》、《第一圈》、《古拉格群岛》,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玩笑》,你不但看到了让人绝望的生活,而且也被给予了这样的暗示——这种绝望产生的原因不在于有人不遵守规则或传统,而是,这些传统和规则本身就是邪恶的,这可不是一个微小的区别,而是完全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社会影响,前者会强化对社会的参与和认同,后者会让人觉得这种参与是一种耻辱……嗯,时间不早了,睡觉去吧,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聊”。

      反出CIA文章地址:

      外链出处

      说点题外话,反出CIA系列,老泉个人感觉是极为珍贵的一手资料。其真实可能性极大,里边描写的很多东西,不是切实参与者,应该达不到这么深的感受,比如对印尼事件《纽约时报》为什么要晚16天报道,这样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描述可谓一针见血。

      在米帝不断堕落的时候,如果没有几个体制内精英出来,切实的希望阻止米帝的堕落,反而不正常。我个人觉得这不是小说,内容应该基本是真的。也应该是美国人写的,他后边对印第安人给那么大篇幅,不应该是国人代笔。原文作者应该是已经“被意外”了。但已经发表出来的这54篇,已经是极有价值了。

      米帝的衰弱看来不可避免了,有本事的忠臣被排挤,打击,杀害。无能的饭桶上位,登台表演。洪博培的王府井围攻闹剧和刚刚发表的演讲,加上出卖台湾换免债的言论等,说明一个我们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只会溜须拍马(讨好大资本)的奸臣饭桶们越来越掌握权力,有才能的忠臣则被当成病毒(反出内原文语)清除的时代正在加速进行中。

      通宝推:知其何休,
    • 家园 这其中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巨大。

      5千年的文化传统岂是毛子这类暴发户可比。另一方面就是网络,让我们更认清了西方资本主义本质。所谓的绅士风度不过是和杜月笙发达后要求手下穿长衫一个性质,衣着光鲜难掩强盗本质。

      但幸好的是冷战胜利产生的骄傲自大和西方在对中国的态度上一贯的自负和傲慢,使其极度轻视中国,而强大的宗教势力把西方的注意力引导向了与伊斯兰势力对抗,从而丧失了针对中国的最佳时机,使中国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机;

    • 家园 建议贴到时事版,让更多的网友看到
    • 家园 把狗丢了

      洋教师爷和他们的腿子只有呆在历史的垃圾桶里的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