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中俄《尼布楚條約》想到的 (一) -- CaoMeng

共:💬27 🌺4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中西合璧的族徽

          是根特木耳小王爷在1904年的家族族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俺没有仔细查,但俺觉得很有可能是小王爷尼古拉.根特木耳Nikolai Gantimurov又回到了他祖先离开过的白山黑水之间的时候,雇人将他的姓氏Gantimurov从俄文翻译到汉语的,而且很可能是东北口音翻译的。

          为毛?

          因为在《尼布楚条约》签订时期,黑龙江流域的汉人很少。 清帝国在此的官方语言是满文。《尼布楚条约》用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以拉丁文为准。

          拉丁文的运用是因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从明末开始就在北京宫廷活动希望自上而下滴传播基督教。

          明代崇祯朝的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就是天主教在明代中国所吸纳的第一代基督徒里最有成就的圣教三柱石之首。 徐光启的洗礼名字是Paul,当时中文又翻译为保禄。

          保禄.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欧洲人书籍中的徐光启

          [img]http://digital.library.villanova.edu/files/vudl:38977/MEDIUM[/img]

          清军进关以后,好不容易学会中文的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又不得不改攻满洲语, 因为早期满洲统治者主要还是说满洲语的。

          耶稣会传教士换上满大人的服装

          [img]http://digital.library.villanova.edu/files/vudl:38967/MEDIUM[/img]

          康熙帝的汉语水平是相当的不错,但他平时还是说的满洲语,特别是和亲信大臣交谈之时。

          以研究满文档案著称的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欧立德教授说过:

          清朝早期,在外面当官的旗人,很多是不会汉语的,他们也不是通过科举升官,因为是旗人,他们不用考试就可以做很大的官,即便是满文,他们也不见得写得很好。他们报告任何事情,都是使用满文。

          。。。

          三十年以前,中国和外国的学者对满文资料不太关心,大家认为满文的文献要么是从汉文翻译的,要么都被翻译成汉文了。所以研究者认为,只有1644年入关以前的满文资料才有价值,入关后没有必要去看满文资料,因为跟汉文资料是重复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台湾和北京的一些学者开始利用档案研究清代历史,之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难看到原始档案。他们看了档案以后,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以前认为的那样,满文资料里有很多是汉文资料里没有的。

          目前我们对满文档案的研究还处于学习阶段。清代档案的数目非常庞大,大概有一千万件,其中五分之一是满文的,也就是两百万件左右。有的很长,有的很短。能读满文档案的人不多,所以要花很长时间的阅读和研究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结论。比如十九世纪的满文档案,我们还没有很多了解,但十七、十八世纪的档案已经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康熙朝发明了一种新的信息交流体制,就是我们说的朱批奏折。奏折和题本的形式不一样,题本是走公道,奏折是走私道,奏折是向皇帝报告许多未必是官方的信息,比如气候灾难,还有黑龙江金矿的消息,很多是与蒙古、准噶尔的关系和战事。康熙朝的一万多件朱批奏折当中,满文的比汉文的多,满文的朱批奏折当时也没有汉文翻译,如果想知道康熙朝发生了什么事情,内地也好、边疆或朝廷也好,不去参考满文档案就会有缺失。

          而和康熙帝交谈时,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们是用满洲语交谈的。

          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在顺治朝就开始被清廷重视。 到了康熙朝,更是参加了许多重要事件,包括为清帝国军队制作西洋大炮。这些国产红夷大炮在对准格尔帝国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和俄罗斯关于边界勘定的《尼布楚条约》当然也有康熙信任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做翻译和帮助交涉。所以《尼布楚条约》用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以拉丁文为准。

          扯远了,拉回来。

          根特木耳事件在清帝国最初也是用满文记载的,然后他的名字又从满文翻译为汉文,成”根特木耳“。

          就连在《尼布楚条约》签订169年以后,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黑龙江将军奕山和沙俄在瑷珲城签订的, 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领土的《瑷珲条约》, 签订时有满、蒙、俄文本,没有汉文本。

          根特木耳在康熙六年(1667)出走的时候,这厮肯定不懂汉语,也更不会用汉语来做家族族徽。

          从“回归”俄罗斯开始,他们一直坚持自称和大清皇帝有亲戚关系”可能是该家族为了提高社会威望而故意与清朝皇帝攀附关系(这样俄国人更重视他们),因为中国史料中根本没有提到这回事“。

          但日后根特木耳家族成为俄罗斯的著名通古斯系贵族,族徽还是需要的。

          所以觉得很可能是小王爷尼古拉.根特木耳Nikolai Gantimurov到东北上任的时候,找来一个老先生把自己的姓氏直接从俄文翻译成汉语,重新打造的族徽。

          因为1904年时,旗人都很少知道满洲语了,加上小王爷不一定晓得还有满文这种东东,反正要和中国皇帝拉亲戚关系,翻译成中文就行了嘛!

          于是俄语的Gantimurov就被翻译成了”行杜木拉“。 用东北口音(也可能要用大连口音读,因为这厮驻扎在旅顺口)读一读”行杜木拉“,是不是和Gantimurov相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这个翻译还好, 到了现今大家稀饭恶搞的时代,再来翻译的话。 可能俄罗斯小姐Natalia Gantimurova娜塔莉娅.根特木耳娃就要被翻译成”钢铁木耳“了

          不是哥太矮,贵族出生的木耳姐是1米8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caj306,一悟,衣笠山麓,
      • 家园 混血果然漂亮
    • 家园 鄂伦春与鄂温克族同胞

      在和俄国的战斗中也表现得英勇顽强,不屈不饶。。。

      • 家园 他们在和俺大清的战斗中也表现得英勇顽强,不屈不饶。

        保家卫国嘛。

        几乎每一个被征服的民族都曾经有过英勇顽强,不屈不饶的抗争史。

        俺大清刚征服此地不久,老毛子就来了。 当然老毛子来了以后,土著们发现相比之下,清皇实在是太可爱了!

        在普世的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中,弱小族群的最佳选择就是庞一个最不坏的老大。。。

        • 家园 日本人用鸦片基本征服且差点消灭了他们(如果时间够长的话)
          • 家园 俺大清当年也够狠滴

            俺找到了达斡尔人Altan-uksin(金鑫)先生写的文章,摘录如下:

            应该指出

            在沙俄侵略者到来之前,达斡尔人已经为清军数次攻掠,损失了大量的人口,社会经济遭到了相当严重破坏。

            1635年 梅勒章京霸其兰率军2500征索伦,掠人口7418,马880,牛560,貂皮3140

            1639年——1641年 镇压索伦部大起义,焚毁雅克萨、乌库尔、铎陈、阿萨、挂拉尔、多金六城,1千余起义勇士牺牲,复有壮丁2254人,加上妇孺共7681人被掠走。

            1643年五月,征讨虎尔哈的清军又“顺路”袭击了索伦地区,掠走2800多人口,700头牲畜。

            嫩江下游的科尔沁蒙古有趁火打劫,不断侵扰裹挟走了相当多的人口。

            粗略估算,在俄人来前,达斡尔人已经损失了两万多人口(清末达斡尔人口总共才不到三万),相当于全族人口的一半或更多,在此情况下,经济的萎缩,社会发展停滞倒退的是在所难免。

            由此可以想见,此前的达斡人的城镇和他们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肯定会比这些俄国人记录下来的要好很多。在人口规模、经济构成上,也许会更接近,甚至有可能达到一个城市的标准

    • 家园 这些野蛮人战力这么强

      达斡尔人愣是没有搞赢?哎,契丹人在青天上哭泣啊,一个镔铁之族竟沦落到这等窝囊境地。

      • 家园 达斡尔族可不是野蛮人,不折不扣的契丹直系后裔

        达斡尔是当时黑龙江流域唯一的定居农耕民族,而且建有非常宏大的北方官式建筑。那可不是那些搭个窝棚了事的可以比拟的

      • 家园 俺找到了达斡尔人Altan-uksin(金鑫)先生写的

        俺找到了达斡尔人Altan-uksin(金鑫)先生写的文章,摘录如下:

        达斡尔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莫昆(mookon),即氏族。每一个氏族单独组成一个聚落,沙俄人称之为乌鲁斯(ulus)。

        聚落的中心是城,城外又建有许多”圆木搭的帐篷”(木屋)。根据沙俄侵略者对所见到和攻克的达斡尔城的描述,可知其构造是这样的:

        城通常为木制,城中设有四或五座塔楼,城旁设有若干座碉堡,有很深的壕沟,有的还有护城河。“在所有的塔楼下面都有地道合同向水面的暗道”,通常只有一个城门。城内有“数栋用石头砌造之明亮房舍,窗户很大-----每所房子里可住六十余人。”这是供居民进城避难时集体居住用的,居民们平时住在城旁的木屋里。城内设有很深的地窖,贮藏粮食,还可以容纳很多牲畜。这一切都表明,达斡尔人的城,是应对紧急情况的避难所,类似古希腊城邦的卫城。此外,城还是公众聚会的场所。

        达斡尔人也有土城。1640年,清军阵压索伦部起义时,达斡尔人的木城屡屡卫清军用火攻攻克,也许是出于对这一教训的借鉴,达斡尔人也开始用土建城。1651年6月12日,哈巴罗夫匪帮攻打的达斡尔贵古达尔城就是新建的土城。为加强防御,该城还取消了木制城门,全凭地道出入。此城相当坚固,俄军三门火炮轰击了一夜,耗费了约三普特火药,及同样数量的铅弹才打开了缺口。一普特为16.38公斤,俄军使用的是发射1.25俄磅炮弹的轻型野战炮,由此可知俄军用了将近100发炮弹才轰开了墙垣。

      • 家园 没办法,铁木真的子孙当时还不是成了俺大清和老毛子中间的

        夹的肉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