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俺看的张艺谋的电影 -- 天煞穆珏

共:💬24 🌺5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既没有把洋人当救世主,也没有把鬼子当人

            贝尔是线索角色,并不是救世主,他开始想用自己洋人的身份保护孩子们,但是一下就被鬼子拍晕死过去了

            至于鬼子,不管是在河里还是在天涯豆瓣微博,很多观后感都说了,绝对不存在“良心发现的日本兵”

            观众们会笑,因为有一些让人感觉美好的桥段,但不是笑场,这两者区别是很大的。

            另外,您前文那个类比

            “不要对俺说‘没看过这部片就不能评’这类的话,俺的回答会是这样的:不看此片就不能评的话,那没经历南京大屠杀的,也没资格说这部片好与不好。”

            一方面,逻辑上我感觉有点不大通顺,应该这样比:

            ”不看此片就不能评的话,那没经历南京大屠杀的,也没资格说南京大屠杀到底称不称得上灭绝人性。“

            另一方面,情感上,”没经历过南京大屠杀就没资格评价与此有关的文艺作品“这样的言辞,未免有轻佻的嫌疑了。

            不过我也就是这么一说,嗯。

          • 家园 要评论的话,还是应该看一看的。俺看前看后的评价是不同的。
          • 家园 花,至少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心,不拿同胞的血去做半点娱乐!
      • 家园 你还是去看看吧,真的,哪怕是碟

        否则老乱写,以后自己看了都觉得是个笑话

        • 家园 本来主帖还靠谱,而楼主这一贴的确就是乱写了。

          也不需要静待时间看一看了,一看就是乱写。下面得说说我的理由,不然也是乱写

          楼主说这是一部小资戏,可它也没具体说什么是小资戏。

          像《亲密敌人》一样,影片本身透出一种小资情调?楼主没看这电影,只看了些评论和评论的评论以及评论的子子孙孙......所以,楼主说的小资戏大概不是这个缘由。哪是什么缘由呢?

          其实这部戏,不是拍给关注历史的人看的,而是拍给小资们看的。

          看来,楼主认为这是主要缘由,是城市小资产阶级拱起了票房。

          到底什么是小资产阶级啊?“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社会集团。主要包括中农、小手工业者、小商人、自由职业者等。”-------来自百度。

          原来楼主认为看《金陵十三钗》都是这么一些人。可是,楼主贴里没有任何调查数据。而且楼主的看法也不符合我在影院对观众的观感(顺带说一句,我看了两遍)。

          所以我认为楼主是在乱写。如果哪天楼主拿出观影调查证明了我的错误,那我一定道歉,或接受举报、罚款(我还有几个通宝,被罚得起)。

          • 家园 别老看百度,那样木有长进

            这不是数据问题,一定程度上也不是社会学问题,这是个政治问题。说明当下小资的特性不是靠数据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阶级分析的方法。

            引自《毛选》,《中国各阶级分析》

            小资产阶级。如自耕农⑺,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一个阶级,在人数上,在阶级性上,都值得大大注意。自耕农和手工业主所经营的,都是小生产的经济。这个小资产阶级内的各阶层虽然同处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但有三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这种人胆子小,他们怕官,也有点怕革命。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故对于中产阶级的宣传颇相信,对于革命取怀疑的态度。这一部分人在小资产阶级中占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第二部分是在经济上大体上可以自给的。这一部分人比较第一部分人大不相同,他们也想发财,但是赵公元帅⑻总不让他们发财,而且因为近年以来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他们感觉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从前的世界。他们觉得现在如果只使用和从前相等的劳动,就会不能维持生活。必须增加劳动时间,每天起早散晚,对于职业加倍注意,方能维持生活。他们有点骂人了,骂洋人叫“洋鬼子”,骂军阀叫“抢钱司令”,骂土豪劣绅叫“为富不仁”。对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运动,仅怀疑其未必成功(理由是:洋人和军阀的来头那么大),不肯贸然参加,取了中立的态度,但是绝不反对革命。这一部分人数甚多,大概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谓殷实人家,渐渐变得仅仅可以保住,渐渐变得生活下降了。他们每逢年终结账一次,就吃惊一次,说:“咳,又亏了!”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种人在精神上感觉的痛苦很大,因为他们有一个从前和现在相反的比较。这种人在革命运动中颇要紧,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群众,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上所说小资产阶级的三部分,对于革命的态度,在平时各不相同;但到战时,即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不但小资产阶级的左派参加革命,中派亦可参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和着革命。我们从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⑼和各地农民运动的经验看来,这个断定是不错的。

            看看革命导师怎么说的吧。现在的“小资”大致等于城市中产,是现代性中塑造市民文化的中坚力量,而目前由于社会大氛围的缘故,其实大部分城市中产阶层是属于毛所划分的小资中的右翼。这些人的意识形态特点就是害怕社会动荡,“不革命”,具有相当强烈的软弱性。尤其是知识分子中的城市中产,因为握有话语权,这些力量成为塑造市民文化的主导力量。这种市民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保守,在思想上的表现为无病呻吟、消费主义的势利眼、执着于细碎之物、政治冷漠、重视家庭伦理、喜欢抽象谈论如“爱情”、“自由”或者“民主”等伦理价值,以及由此衍生的基于家庭伦理之上的粗暴政治判断、对自身城市中产地位的心理优势,以及由此衍生的对劳工阶层的心理优越感、对外地人的心理优越感,最后在消费社会和大众传媒共同推波助澜下的产生了小资们的自我认同和文化价值体系(小资们爱谈品味)。这种主导小资的意识形态所引向的审美趣味如何,自然就不难看出了——非革命的、自我麻醉缺乏自我反省能力的、维持自身心理优势的、着重文艺作品的美学特征(话说美学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很多哲学家都对近代美学传统之于艺术的败坏有过论述)大于其政治意义的等等。

            胡乱唠叨些,供你参考。

        • 家园 这本来就是当笑话玩写,要不也不用声明偏观偏言。

          不过这个小资的‘乱写’,倒确实是可以静待时间看一看的。

    • 家园 《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这两个都不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