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读点书】20120104-鲁迅《流氓的变迁》 -- 南方有嘉木

共:💬70 🌺96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读点书】20120104-鲁迅《流氓的变迁》

    开场白:

    心若定,万事都趋简。闲时读点书,为的是明白。明白,才能把事做好,又能做个真我,不媚上,也不崇外。古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这些年,凡遇到思虑不解或悲愤憔悴之事,总能从前人书籍获得启迪和提升。所以万种娱乐都可废,唯有读书如流水。

    读书,大抵也是私事,但我这人活得太白,性格也外露,读了书有了想法,总是还盼着有人懂,有人应和;而且交流着读书到底比自己一个人埋头更有动力,也更长进益;另外,正如傅雷所说的,“多写多讨论问题,就是多些整理自己思想的机会,许多感性认识可以变做理性认识。这是重要的训练。”所以2012年给自己开这个系列,日常读,随便写,希望能坚持下去。

    --------------------------

    0104-鲁迅《流氓的变迁》

    原文可以在这看:

    外链出处

    鲁迅把奴性,把国人对“官”的依附性说得这么透,犀利地让人背脊发冷,想起以前厚积薄发和郢客讨论时,问道,永不受招安,问君能待否?我曾回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招安避趋之。当时想的是大义所在,用舍行藏。但现在觉得那时自己实在只是说得痛快,要说为人一世,坚持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在我们的文化之中,到底还是需要承担代价。

    但另一面也很无奈,我们的政治体系其实很早熟,一个人学成文武艺,不卖给帝王家,那是无处可去,甚至无地可谋生的。不卖,就是当砍头的罪,战国时有位太后就说得很明白(具体典故未查)。隋唐之后,这个体系完全成熟,为官做事的实惠,加上“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宣传,让读书人既有理想的名声,也有生活的体面,于是其他出路既然没有,也不必有,思想的创新亦如此,大抵都局限在政治哲学,或为统治的便利。需方只是帝王家,所以儒也罢,侠也罢,生杀予夺,都只能按帝王家的标准来,于是越来越驯化,最后这体系便沦为《官场现形纪》或《儒林外史》。所以太祖要完全推倒重来,我去年重读了这两本清末小说,直看得心里发凉,一个体系竟然可以坏到这种地步,于是稍稍理解太祖的激烈。

    现在以儒侠为名的流氓也不少,或曰文痞,愤激的姿态常是一种与官家讨价还价的脸谱。对民众虽喊得响,骨子里盼着还是招安。这样的矛盾,他们自己的心里也晓得,偶尔也露出挣扎来。我以前,看破了这样的心事,会有点儿嗤笑的意,后来是觉得可怜,现在却觉出悲凉来。

    关键词(Tags): #嘉木读书通宝推:可以攻玉,江山如此多娇,随机微分算子,huang,老顽童,醉寺,南寒,芷蘅,Highway,齐眉,赵沐浴,
    • 家园 最近很忙吗?

      很长时间不见你写东西了。

      • 家园 谢谢三笑兄挂念,

        有点儿忙,但都有断续的写些笔记什么的,就是没整理,懒着懒着就越发懒了。今晚来整理一下吧。节日到了,祝好。

    • 家园 【读点书】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

      1. 杨绛《将饮茶》

      杨绛的文字,挺好。更好的是字里行间淡淡流出的夫妻感情,不着力,不刻意。想想一家三个人,曾经彼此那么深爱,最后留她一个在世上,写这样一本书,忍不住感叹人生太残酷。

      2.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

      其实是说南北宋时士大夫在政治文化中的变迁、起伏。很厚的书,却看得不忍释卷。百度文库上能读到葛兆光对该书的评论,基本勾勒了此书的脉理和核心内容。

      3. 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不大喜欢凑热闹看书,所以这书炒得最火的时候,一直没去看。前阵子看韩毓海教授《五百年来谁著史》相关的一篇讲稿整理,提到这书,说这是才子书,读了让人高兴。我喜欢才子,也爱看才子书,于是下载了一套在Ipad里。早年说过不爱看历史,现在却变了。读点历史好,日常任何龃龉,一旦读史,都能消解于无形。读史能帮助我们站立在生活之外。

      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深深感觉历史真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万事都有因果,Jobs说connect the dots。作者落笔有仁心,重风骨,写东林党人杨涟的章节,真是看得落泪。我看完整套书,觉得作者花如此笔墨,所追究或试图解答的还是一个如何安身立命,或说如何寻找并坚持一个人的毕生使命的问题,即其在书中所引夫子的话的,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

      我现在觉得人生在世,待人做事,都不外乎四个字”一以贯之“。

      作者认为王阳明为明朝第一人,深以为然。观王阳明一生,最后真可谓是”随心所欲不逾矩“。 闲时想老蒋深研阳明心学,怎么完全是个画虎不成反类犬?到底还是私心太重,术心太深。

      另外我看王阳明生平,觉得此人天性有些痴,看他格物,便对竹七日至病倒;谈道,连结婚大事都忘掉;研习辞章,便至沉溺,就是他无论做什么,认定了便是全身心投入,完全不顾其他。也是这样天性,才可能有最后的龙场悟道。

      我读这书时因为流感发低烧请假在家休息,就老在想他龙场悟道究竟想通了什么,竟能如此豁然开朗,从此世间万物如此清晰,各种应变一出于心,总是恰当。如”知行合一“,如”致良知“这样的说法,我们都知道,我也反复想了又想,到底悟不透,看来悟道也从人生砥砺来。像我们这种生活太过安逸,精神和思想所受的触动到底浅,体会也浅。不过安逸是难得的幸福,倒也不用故意去为难自己。

      我这般乱想当然悟不出什么”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来,但是确实有让自己更为通达一点的感觉。最直接的一个效果就是不再有生病时自己最为可怜没人疼的那种情绪,那天本来有,后来想啊想就通了,通了,这种情绪就没了,没了就是真没了,意味着将来也不会再有。后来下雨,看到新叶初生,觉天地大好。

      关键词(Tags): #嘉木读书通宝推:随机微分算子,与往事干怀,
      • 家园 毛才是阳明学真正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的人

        脱离了实事求是,学心学就是一句空话了。

      • 家园 杨绛

        的书只看过《我们仨》和《干校六记》。

        我们仨一开始那几段,写的幽明莫辩,给人的感觉太凄凉了。想想老人家也确实晚景凄凉。我想,这样的人,是因为搞透了学问而参透了人生的人

        • 杨绛
          家园 幽明莫辩,你这词用得好。

          不过凄凉倒不觉得,看她文字和现在的活法,觉得可能是真悟透了。

      • 家园 说几句

        前阵子看韩毓海教授《五百年来谁著史》相关的一篇讲稿整理,提到这书,说这是才子书,读了让人高兴。我喜欢才子,也爱看才子书,于是下载了一套在Ipad里。早年说过不爱看历史,现在却变了。读点历史好,日常任何龃龉,一旦读史,都能消解于无形。读史能帮助我们站立在生活之外。

        我觉得《明朝那些事》应该算是充满了正能量的励志小说,严格上说不算历史书,所以韩毓海教授说是才子书,呵呵。

        余英时的书,记得有一年在地坛书市,三联书店在半价甩卖(估计是很久都没卖出去),我趁机买了不少,但没有《朱熹的历史世界》,觉得这本似乎值得多说几句

        • 家园 你说得对,《明朝》是正能量的励志书,

          才子书,好看。

          关于《朱熹的历史世界》,原本写了一大段,后来发帖的时候删掉了,余英时,就文人和政治这个话题,有心结。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 家园 撇开政治不谈,《朱熹的历史世界》的确是令人手不释卷的好书

            另,推荐钱穆先生的《阳明学述要》

          • 家园 我想起余英时书中一个细节

            那是怀念钱穆先生的一篇文章,里面写有一年暑假,天极热,钱穆先生又得了很严重的胃溃疡,躺在新亚书院的一间空教室的地上休息,他看了很难过,问有什么能帮忙的,钱先生说想看《王阳明文集》,他立刻买了送去,感觉整个新亚书院都是空的...

            孔子说:“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国能够写书的人不少,能够力行的人要少得多。

            我觉得说他有心结是很准确的,还好没有发展成为怨念,呵呵。从知识上说,特别是关于西方的知识,他比钱穆先生多,但是器量上却比不上。

            他的随笔不如专著写得好。有些随笔写得很随意,对于历史背景缺乏基本的了解,就轻易下结论,我想也是受心结的影响,如果看得开,他的文章可以上一个境界,如果看不开,还是算不上一个时代的大家

      • 家园 斯人有斯道。。。

        “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又恐其怀抑郁,则与歌诗;又不悦,复调越曲,杂以诙笑,始能忘其为疾病夷狄患难也。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

        斯人有斯道也。

        -------------

        消费两枚通宝推荐 关闭

        作者获通宝一大枚。

    • 家园 【读点书】关于”未尝过权力的滋味”一语的出处

      今年上半年在开心网还是在某处看有人转帖,说抗战时期宋庆龄听闻中共在延安之简朴清廉后,沉默良久道,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尝过权力的滋味,底下跟帖感叹者甚多。当时看了心念动了一动,没有多想。

      夏天回国,在图书大厦买了本汉娜·帕库拉09年出版的《宋美龄传》。其实09年我读过《纽约时报》对此书的评论,但是那个书评写得很差,浮光掠影,不痛不痒地对宋美龄的一生做了个概括,却全没有对作者的文笔、倾向、思考乃至宋美龄之个人命运后更为深厚的家国变迁做任何分析。我读完书评后,对这本书也没有产生太大的兴趣。今夏在图书大厦,想买几本近代史上的人物传记,看到这书出了中译本,便取出来翻了翻,一看发现这本书“其实很有料”,于是便买了。但因为买了太多书,带不过来,只好托公婆找时间给我寄。上个月,终于都收到了,一下子有这么多中文书看,竟然有奢侈感,为了让奢侈感持续地久一点,便捡了本最厚的开始看起。

      书很好看,女作家行文,细腻生动,写宋美龄的部分,是精彩华丽的“故事(story)”,而占该书更大篇幅的对中国变迁的陈述,惊心动魄,,是让人悲欣交集的“历史(history)”。其引用了大料史料写西安事变中各方人物的表现,写中国抗战中日军的残酷和国人的坚韧,写国民党政府的内部腐坏和蒋经国的心路变迁,这些都有可供今天的我们思考借鉴的地方。作者在书中页223引用新闻记者端纳(William Henry Donald)于1938年写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邮件,其中写道:

      “自从上封信我写说中国无数城市化为灰烬、许多前线血流成河之后......日本又以恶毒暴行蹂躏中国广大土地,屠杀数十万无辜百姓,拆毁他们的房舍和生意......犯下无与伦比的奸淫劫掠,甚至以摧毁或剥夺生活工具的方式,以及放纵鸦片、毒品泛滥的方式,让幸免于难者失去抵抗之心或沦于赤贫......这些城市大部分与战争不相干,也未有军事目标,并且毫无可以自卫的工具......这些惨遭轰炸地区的人民究竟是何种命运?当然,数以千计的人被炸得尸骨无存,死者......若是当下死亡,犹属幸运,数以千计的人带着重伤、残障终身,数以百万计的人更是潦倒无依......他们把仅有的家当背在背上、堆上推车或任何载具......难民挤满公路、山间小径,如蚂蚁般蠕蠕而动......希望能逃过追兵、避过战火......这次大迁徙最显著、最突出的特点是,受苦受难者虽陷于拂逆,却坚毅不扰。他们有生有死,但他们不抱怨。他们面对排山倒海的大灾难,展现出来的哲学已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这种忍受绝大痛苦的天赋本事,这种振作进取的力量,正是日本无法屈服、征服(英文原文:subjugate or conquer)中国的[内在]因素(inherent faculty)。灾难......就活在中华民族的血和骨里头,这股生存的力量使他们能迅速克制、征服灾祸的考验。”

      ----书中说这封信令罗斯福极为感动,深夜读书的我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言归正传,那天看到此书217-218页写道,

      “一九三七至一九三八年那个冬天,中国人陷入最低点。就连支持中国最力的人也承认,汉口“充满对战争毫无兴趣的男男女女“,而美国驻华大使约翰逊讲得更直率。约翰逊说,汉口居民一般的态度是:“让苦力打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而同时宋家玩尽令我恶心的诡计”。

      针对这一点,芭芭拉·塔奇曼讲了一则有关美龄的故事。美龄邀请一群刚从延安访问归来的记者茶叙。记者们热切谈起中国共产党员的正直和牺牲意识时,美龄站起来、走到窗边。她说,她没办法相信他们所讲的一切。大伙儿沉默了几分钟,她又走了回来。她说:“如果你们所说的是事实,那我只能说他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权力。”

      .......

      另一位记者斐瑞达·尤德蕾(Freda Utley)也大约在此时专访蒋夫人。该书引用斐瑞达的记叙,

      “当我提到一般的印象皆是:共产党是中国最不腐败、最好的人士,她却说:“不腐败,没错;但那是因为他们还未掌握权力。”这句话里头当然有几许真实,而蒋夫人显然不像她姐姐孙中山夫人,(蒋夫人)是个政治实务派。即便如此,和她对话,你会感觉到......对共产党有一股情绪上的悲愤,不愿承认他们的优点。她对那些长久以来不仅反抗蒋介石、迄今仍挑战她本人的宗教和社会信念的人士之仇视,阻碍了她的政治判断......”

      看到这段内容,不由想起上半年曾读过的转帖,于是度娘放狗,发现网络上关于这段“中共因未曾尝过权力滋味所以简朴清廉”的评论既有宋庆龄版,也有宋美龄版,标题或为“宋美龄妙论'权力的滋味'”或为“宋美龄是预言家”。比较靠谱一点的宋美龄版大致如下:

      “抗战中期,美国新闻记者组团前往延安,他们被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所鼓舞。回来后,他们对宋美龄感慨中国居然还有这样一群积极上进,健康廉洁的人存在。宋美龄最后说了一句话:“我承认,也许你们说的都是真的,但是,那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尝到真正权力的滋味。” 外链出处

      仍是觉得不靠谱,于是上Amazon买了该书的英文版,找到相应的英文,然后看作者所附的引文目录,发现这段话出自芭芭拉·塔奇曼于1972年出版的《史迪威和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年》一书,相关叙述的英文原文如下:

      The fervor of the Kuomintang's youth had passed to the Communists leaving Chungking with history's most melancholy tale: that every successful revolution puts on in time the robes of the tyrant it has deposed. Madame Chiang Kai-shek in a rare moment left a brief acknowledgment. When a number of journalists returned from Yenan with enthusiastic reports, she invited them to tea, though disbelieving, to hear what they had to say in person. After listening to their glowing tales of the Communists' integrity, idealism and sacrifice for a cause, she said it was impossible for her to believe them. Walking to the window she stared out across the river in silence for several minutes and then turned back to the room and spoke the saddest sentence of her life". "If what you tell me about them is true, then I can only say they have never known real power."

      ----Stilwell and teh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1911-1945, by Barbara Wertheim Tuchman

      该书在google books上的链接:

      外链出处

      该书在新浪共享资料上的链接:

      外链出处

      而该书所引斐瑞达·尤德蕾(Freda Utley)的记叙来自其1939年出版的著作:China at War。书中所引文字英文原文如下:

      When I said that the general impression was that the Communists were the least corrupt and best element in China, she exclaimed: 'Incorrupt, yes; but that's because they haven't got power yet.' There is certainly much truth in this remark, and Madame Chiang is obviously, unlike her sister Madame Sun Yat Sen, a political realist. Nevertheless, in conversation with her one felt an emotional bitterness on her part towards the Communists and an unwillingness to recognize their merits. Her hatred of those who not only fought against Chiang Kai-shek so long, but who to-day still challenge her own religious and social concepts, obscures her political judgement, which in other respects is so penetrating. On the other hand, her Christian beliefs, which are most sincerely held, blind her to the shortcomings of those who share them, or appear to share them.

      该书线上阅读链接:

      外链出处

      太晚了,写把考证做到这,关于该书,以后有机会再接着说吧。

      关键词(Tags): #嘉木读书通宝推:龙驹坝,老老狐狸,三笑,上古神兵,鳕鱼邪恶,唵啊吽,huang,我不是海洋,发了胖的罗密欧,muilho,桥上,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