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爸爸的启蒙书之一 引子 -- 加祺爸爸

共:💬79 🌺66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爸爸的启蒙书之一 引子

    爸爸,

    我最喜欢你和妈妈。

    今天我的朋友来了。他们和我玩了。我抓到四个青蛙。

    邓加祺

    ——六岁加祺写给爸爸的Email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手足相依,所钟则情

    学会拼音输入法后,儿子每天给我写一封Email,让我非常高兴。一直以来,我都担心他在国外长大,缺乏足够的中文环境,中文启蒙会很困难。现在我知道,他已经基本通过了“汉字关”,能够借助新华字典读书,还会写一句一句的话,不再是文盲了。他还不到七岁,我有十足的信心陪他在中文启蒙的路上继续走下去,直到……,直到他读完郑渊洁的童话书、金庸的武侠小说,并手写出几篇读后感来。

    妻子和我带着儿子加祺、女儿加妮在加拿大伦敦市(不是英国伦敦,小多了,和北京上海比,只能算个村子)过着无忧有虑的生活。加祺六岁多,加妮刚刚三岁。和大多数中国人家庭一样,孩子的教育,特别是他们的中文启蒙教育,是我们关心的重中之重。除了在家里坚持不讲英语、只讲普通话外,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帮助孩子突破中文识字阅读难关的方法。

    大约在前年底儿子满五岁不久的时候,我开始正式教儿子识字阅读。我的思路很清晰,就是把启蒙的目标定在自主阅读。一旦儿子能够自主阅读,就可以在阅读中寻找乐趣、学习生字,进而通过阅读我们为他挑选的中文书籍,接受中华文明的熏陶,加深对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作为父母,我们能够给予他最珍贵的财富莫过于此。

    为了便于我教他学,我为儿子编写了一本启蒙书。篇幅很短,只有1536个最常用汉字,象《千字文》那样编成四言韵文。编写的过程很长,但不影响儿子的学习。基本上我编他学,等我编完,他也紧跟着学完。整个识字过程,只需要儿子听、读、玩,没有作业,没有负担,纯粹靠表扬鼓励维持兴趣。

    阅读在中文启蒙中所起的作用是奇妙的。一旦认识的汉字能够使他基本看懂一本书(最初的书也是我编的),儿子的进步就只能用突飞猛进来描述。他梦寐以求要看的绘本西游记,尽管改编得半文半白,很快就被吭哧吭哧读完了。读完一本再读下一本,一本一本下来,认识的常用汉字越来越熟悉,阅读能力越来越提高,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终于进入了我梦寐以求的良性循环。

    妻子负责教儿子写汉字和查字典。她惊讶地发现,一直以来让我们犹豫再三到底要不要教的汉语拼音,不到一周就被儿子掌握了。(这可能是海外华人子弟在中文学习方面的唯一优势吧。)学会汉语拼音后,儿子立马迷上了在计算机上输汉字。拼音输入法在他看来就是个电脑游戏,当他看到自己输入的汉字变成句子,变成Email,发送出去,收到回信,高兴得要跳起来。

    一直就想把儿子这一年多的启蒙过程写记下来,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孩子是怎么学、怎么玩的,过程中难点在哪里、收获在哪里,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趁着这次回国探亲的机会,我决心开始以博客的形式完成这个心愿。由衷希望众多的孩童父母,能够和我一起分享中文启蒙的经验、教训和无穷快乐!

    (原创作品,欢迎分享,禁止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博客地址:外链出处,西西河家园: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儿童教育#养儿育女元宝推荐:diamond, 通宝推:旧时月色,无无名,惟望汉威远,jboyin,桥上,朝雨,奥森,捷克,希宝,keepwalk,海绵,娑婆地,二至,修身齐家,huky,西电鲁丁,唐家山,石头布,奔波儿,冰雪迎梅,往前走,老虎五,芷蘅,李根,老光,发了胖的罗密欧,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安省伦敦?

      老兄可是UWO的?

      孩子真有出息。我正在发愁孩子中文呢。

    • 家园 【原创】何时放养,何时教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七岁的孩子会骑自行车,三岁的孩子只会骑三轮车

      三岁以后,孩子身心发育的重心发生了重大变化,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重大调整。

      七岁和三岁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七岁的孩子会骑自行车,三岁的孩子只会骑三轮车?

      从三岁到七岁,孩子身心发育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个子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视、听、触、味、嗅等感觉以及各项运动技能越来越接近大人的水平。但是这些变化都是三岁前发育的延续,是量变而不是质变,就象骑三轮车和自行车的区别一样,远远不算三至七岁幼儿期发育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这一时期孩子最重要的变化来自思维发展和智力发育。从三岁左右开始,由于母语能力的持续发展,在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占优势的前提下,孩子的有意记忆、理解记忆、抽象记忆逐步发展;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的前提下,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形成;衡量孩子智力水平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等要素,都开始显露出人类特有的高级特征。

      可以说,三岁的孩子在生理层次上已经成为合格的人类幼儿,各方面生长得象个“小大人”,但他们要到七岁,才能在思维层次上成为合格的人类幼儿。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各方面表现得象个“小大人”,并进入人类社会特有的幼体发育阶段:接受学校正规教育。

      不久前的一天,我家后院围墙外两棵很高的白蜡树因为甲虫病流行被市政府的人砍啦。刚刚七岁的儿子放学回来,从厨房的窗户往外看了一眼,马上就叫了起来:

      “爸爸!今天的天有问题!”

      “天有什么问题?”我知道他说的是树,但想看看他怎么描述这件事,故意装糊涂。

      “天变小啦!…………哦…………以前围墙那里有两朵很大的云不见了!”

      “云?什么云?什么颜色?两朵黑云?”我问他。

      “绿色…………不是…………我知道啦!是树!那里原来有两棵大树,怎么不见啦?”儿子有点不好意思,马上开始追问树的下落。

      这就是典型的七岁孩子智力水平的体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以无意的形象记忆为主(树的形状、天的大小),观察力(树不见啦)和想像力(两朵云)已经相当丰富。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思考力(云不会老是在一个地方)和判断力(是树不是云),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记忆中的错误。这样的智力水平和三岁孩子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达不到这样的智力水平,七岁孩子很难适应学校的课堂学习环境。

      我们知道,人既具备生物性,又具备社会性。零到三岁的婴幼儿期发育的重心,是为孩子打下坚实的生物性基础。(即便是大脑发育也是如此,新生儿大脑结构和脑细胞数量几乎和成人一样,三岁孩子的脑重量已经达到成人的三分之二左右。)三到七岁的学龄前期发育的重心,则是为孩子打下坚实的社会性基础。这种区别要求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孩子,同样的方式肯定不能适应如此重大的发育重心改变。

      圈养、放养和教养

      说起孩子的培养方式,我们脑海里马上就会蹦出三个词:圈养、放养和教养。

      所谓圈养,指的是父母或者特别宠爱孩子,或者有强烈意愿要把孩子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塑造,把孩子“圈”起来,放在一个被严密监视控制的试验田里培养。圈养的孩子被禁止做任何父母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无论是幼儿期的自由玩耍、童年期的兴趣爱好,还是少年期的社交活动,全部由父母监督控制。圈养完全不值得提倡,哪怕是再成功厉害如新闻中的“虎妈”、“狼爸”,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什么名校的毕业生,也不值得我们效仿。因为圈养的过程没有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无穷乐趣,已经是对孩子的伤害,而且还是以“亲情”的名义加诸的伤害。(何况那种只许弹钢琴、不许学吉他的规定实在是有些无厘头,都什么年代啦!)人一辈子顶多活个上百年,二十年时间没有选择权,二十年以后有选择权啦估计也不敢尝试,这将是个怎样悲惨的人生?至少我不舍得圈养自己的孩子。

      放养就是为孩子提供高度自由宽松的环境,顺其自然,让孩子依天性发育,在许多事情上拥有选择权。放养的理念很让人向往,问题是尺度不好掌握,如果不注意的话,放养就变成了“放纵”。有一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百求百应、放任自流;还有一些家长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打工赚钱,只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保障,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概不闻不问。他们的招牌都是“放养”。

      即便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纯粹的放养也不高明。孩子毕竟就是孩子,他们的身心发育过程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与周围环境沟通,向同类学习,而家庭就是他们最主要的周围环境,父母就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同类。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孩子在许多时候都如饥似渴地等待、追求父母的指导和教育,他们并不需要纯粹的放养。

      第三种培养方式是教养,就是父母根据孩子的身心发育状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为孩子提供家庭教育。教养的精髓在于有取有舍,不是一味包办代替。父母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用引导、鼓励的方法为孩子传授他们无法靠天性发挥、自然习得的社会文化知识。教养之外,留有放养的空间,否则就成了圈养。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家庭采取的都是“放养”和“教养”相结合的育儿方式,走极端的是少数,只不过每个家庭对“放”和“教”的时机选择和对象选择不尽相同,达到的效果也迥然相异罢了。

      什么场合放养,什么场合教养

      在“放”和“教”的对象选择上,我个人的观点是:生物性层面适合放养,社会性层面适合教养。

      生物性层面指的是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性情习惯等个体领域。这些领域适合于让孩子依天性发展,父母很难介入其中,一旦介入就容易变成阻挠代劳。好比孩子学骑自行车,当然有摔跤的危险,如果手把手地教孩子左脚怎么放,右脚怎么踩,眼睛看什么地方,手怎么控制笼头,对四五岁的小孩来说又很难接受。这个时候既不能放弃不让孩子学车,也没必要拿成人的学习办法去硬教孩子,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戴上头盔护套,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孩子在自己学会骑车的同时,还锻炼了胆量勇气,不再是个摔一跤就哇哇大哭的胆小鬼。

      玩游戏也是这样。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游戏,不要过多地强调游戏规则。玩泥巴就不要怕脏,玩水就不能怕湿,一根树枝可能比一套价格昂贵的玩具更吸引孩子的注意,一辆玩具汽车可以临时用来当锤子使。自由游戏最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无拘无束的疯玩最大限度地锻炼孩子的身心素质。

      只有大胆放养,让孩子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尽情地探索认识周围的世界,孩子才最有可能身体健康,性情开朗,自信幸福。这样的孩子,更擅长和人相处,更愿意接受教育,因此也更容易配合父母的“教养”。

      社会性层面指的是行为规范、文化知识、智力水平等领域。这些领域为人类所特有,其内容必须经由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才能交流传授。一个幼儿,如果缺乏从他人那里学习的语言环境,是不可能在行为规范、文化知识、智力水平领域自行发育的。而父母有计划的主动教养,是帮助孩子在这些领域取得显著进步的最佳途径。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在与外界沟通学习时,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值得我们注意。一方面,孩子对外界的信号信息、社会文化的吸收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无论是在休息还是在运动,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游戏,孩子都不停地接受外界信息,缓慢地塑造自身包括气质、个性在内的生理、心理特征,逐步加深对行为规范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智力水平。

      另一方面,外部社会对孩子的影响又是全方位的。各种各样的信号信息、社会文化对孩子的社会性特征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孩子来说,无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他(她)们几乎是无差别地受到一切外界信息的影响。如果父母不主动介入,他(她)们的选择鉴别余地是极其有限的。

      由于这两个特点,父母主动为孩子安排好社会环境,“不动声色”地提供合适的教育素材,既可以避免孩子受到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顺利完成孩子的家庭教育,是高效而必要的培养方式。

      至于怎样为孩子安排好社会环境,“不动声色”地提供合适的教育素材,还得专文描述。这里只提两个心得:第一,父母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在父母的长期陪伴、成年人的智慧熏陶下,孩子的知识技能和智力水平提高显著。这种长期稳定的陪伴熏陶不限于常规的亲子阅读等交流方式,还包括特意让孩子观看父母做家务、处理工作,以及各种日常活动。第二,语言学习是家庭教育的主线,因为孩子的记忆、思维和智力水平统统与母语能力密切相关。

      何时放养,何时教养

      最后,在放养和教养的时机选择上,三岁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三岁以前,除了为孩子安排丰富而健康的语言环境外,应该全方位放养孩子。尤其是两三岁处于第一叛逆期的孩子,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探索欲望最浓,是锻炼体魄、陶冶性情、培养自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如同雏鹰展翅,越放飞得越高。

      而三岁之后,当孩子身心发育重心开始转移到社会性层面时,父母就要开始采用放养与教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无拘无束地玩,潜移默化地学,是三到七岁孩子的日常生活;玩得尽不尽兴,学得开不开心,是父母的责任。

      (原创作品,欢迎分享,禁止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Tags): #家庭教育 中文启蒙通宝推:jboyin,
    • 家园 【原创】三岁看老 七岁看小

      如珠如璧,如眼如睛,如魂之所系,念念萦萦。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如幼龙戏水,翔跃天成;如雏鹰展翅,万里起初程。

      加祺爸爸《儿女九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如日之升,如月之恒

      这篇博文是上一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的延续,继续讨论0-8岁孩子身心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话题。

      过早吃甜食不利正常食欲的形成

      有一种说法认为,由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越来越不依赖味觉、嗅觉进行野外捕猎来获取食物,这两种感觉逐渐废退。人类的味觉和嗅觉在婴儿期、儿童期最为发达,成年以后反而逐步减弱,和人类种系演化的规律一致。

      尽管如此,味觉和嗅觉的健康发育对婴幼儿形成良好的食欲和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在幼年时期,孩子最喜欢的是甜味,最排斥的是苦味,对咸味则不太敏感。所以,当孩子引进辅食以后,首先要注意调味宜轻不宜重,以免让孩子长大后形成重口味和偏食现象。持续不断地为孩子添加各种味道的刺激,对提高孩子的食欲很有帮助。国外有一种说法,一个人必须在八岁以前尝遍一生中有可能遇到的所有味道,八岁以后,对新味道要么会毫无感觉,要么会有过敏反应。

      吃是婴幼儿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育儿过程中最容易犯错误的一个领域。生活中常见到爱吃零食、不肯吃饭和严重偏食的儿童,究其原由,都是大人处置不当。在吃的方面,孩子百分之百是无辜的,完全不应该由他们承担“不听话”的过错。

      对甜食、零食的有效控制是我们最优先考虑的任务。偏爱甜味是幼儿的天性,许多父母、老人宠爱孩子,在孩子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他们吃糖果、糕点、甜味饮料等零食。看到孩子开心的模样,大人们非常高兴。殊不知这是一种很大的错误。过早接触甜零食很容易加深幼儿对甜味的偏爱,阻碍他们尝试和接受新的味道,从而大大增加他们培养正常食欲的难度。而且,孩子的食量是一定的,吃多了零食(甜食的热量高,吃过后最容易不感饥饿),就没胃口吃主食。这样养育的孩子每到吃饭的时候,就没有食欲,大人们又担心孩子吃不饱,只好追着喂。喂也喂不进多少,过一会儿孩子又会吵着要吃零食,经不住孩子撒娇的大人只好又掏出糖果、糕点。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不仅孩子正常的营养需求得不到保障,孩子的饮食习惯培养也成为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培养出对正餐旺盛的食欲之前,杜绝零食,特别是甜味零食。孩子在婴儿期的时候,母乳和配方奶粉都是微甜的,说明他们能够适应微甜的口味。从添加辅食开始,幼儿就应该均匀接受各种味道的刺激,避免任何一种味道占主体地位的情况发生。一到三岁的幼儿身体发育迅速,只要把一日五餐(三次正餐、两次辅餐)安排好了,各种食材、各种味道均匀搭配,孩子的正常食欲很容易培养出来。在此之后,再给孩子少量的零食吃,对正常食欲的影响就小多了。实际上,大多数孩子不会再偏爱甜味,即便是吃零食,也会更愿意尝试各种味道的零食。

      吃饭是件高难度的事情

      培养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也是一件大事。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知道,象成年人那样坐下来,使用餐具,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一顿饭,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件高难度的事情。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培养孩子用餐习惯的过程中,特别容易犯下欲速而不达的错误。

      三岁以前的孩子,对同一件事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不超过十分钟,他们的各种感觉还不完全发达,手指精细动作能力还不强,基本还没有什么时间观念、纪律观念。如果大人不注意,已经开始给他们吃零食,那么他们在用餐的时候往往还不觉得饥饿。食物的味道、质地也可能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这些因素集中在一起,使得幼儿很难顺利吃好一顿饭。

      在这件事上,没有规矩是最好的规矩。

      首先,控制孩子的零食,让孩子坐到餐桌前来的时候处于微饿而有食欲的状态,是父母亲的责任。强迫一个没食欲的孩子吃饭是不讲道理的,也注定不会成功。孩子的用餐时间不能象成年人那样规定成几点几分,只能根据他们的食欲进行调整。同样,孩子吃饱了就应该停止进食,没必要定量。定时定量对三岁以前的孩子来说要求过高。

      其次,孩子把食物洒落在饭桌和地板上,是因为他们的精细运动能力还不够强,属于生理原因,不是不听话。特别是幼儿开始学习使用餐具的时候,父母亲不能操之过急,要鼓励孩子进行尝试,对食物的洒落最好是视而不见,绝对不能批评。父母干涉得越多,批评得越多,孩子的学习兴趣受到打击,反而会学得慢。国外的孩子用餐,是从手抓开始,经历挺长一段时间后过渡到使用勺子、叉子。而我们中国孩子一般是从喂食开始,过渡到勺子,再过渡到筷子。在用餐习惯的学习培养方面,国外的孩子幸福多啦!

      最后,尽量不要喂食。一旦孩子开始表现出使用餐具的兴趣后,就应该迅速过渡到让孩子独立进食,并且从此坚持下去。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勺子、筷子的使用,一般几天就能学会。如果大人看到孩子用不好餐具就代劳喂食,反而会显著延长孩子学会的时间。任何原因的强制喂食都应该绝对禁止,这种方法只能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厌恶感。同样,用诱骗的方法来使孩子进食也是必须避免的,因为这样反而会激发孩子拒绝进食。

      神秘的母语习得

      和其它感觉相比,孩子听力的发育更早更快一些。他们还是胎儿的时候,就能够听见妈妈的心跳声、血流声和讲话声。新生儿焦躁不安时,妈妈的声音以及模拟的心跳声、血流声能够让他们迅速安静下来。三个月的时候,耳朵的生理构造就相当完善了,远比眼睛的发育要早。但是三个月之前,由于鼓膜过于幼嫩,新生儿不适合坐飞机,以免飞机升降时的气压变化损伤鼓膜。

      可能是因为幼儿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幼儿的听阈比成年人大得多。成年人的平均听阈在26dB以内,而新生儿的听阈在60~70dB。随月份增长,新生儿听阈值逐渐降低,听敏度增加,到两岁时接近成人听力水平。所以,两岁以前的幼儿有些“耳背”,尤其是对于隔墙之音,听敏感程度仍然较低。许多时候,他们不是不听话,而是真的没听到话。

      三岁的孩子,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身体发育高峰和第一次叛逆期,他们的各种感觉和运动能力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无论从哪方面看,他们都长得象个小大人啦。除此之外,他们还偷偷摸摸地干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件重要到足以把人与其它动物区分开来的大事:他们习得了母语!

      母语习得是心理学界和语言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话题。地球人都知道,任何一个正常儿童都能通过自然习得成功地掌握其母语的口语,这个过程无须教学,发自本能,效果显著,三岁的孩子就能和别人进行多方面的口头交流,五岁的孩子已经掌握基本的语法体系,能进行一般性的日常语言交际。不少学派的心理学家、语文教育家一直试图对儿童如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习得母语进行研究,提出多种母语习得机制和理论,但对于如何描述儿童母语习得的具体过程,始终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

      儿童获得母语能力的过程之所以被称为“习得”而不是“学习”,是因为习得是一种下意识的掌握语言的过程。语言习得者通常意识不到他们在习得一种语言,而只知道他们是为了交际、实用而运用这种语言。而学习是有意识的获取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规则的过程。学习离不开教学,即便自学,也是有意识地根据某种形式的教材来获取知识。可以说,六岁以前,儿童靠天生本能习得母语;六岁以后,儿童进入学校,开始用“学习”的形式继续提高自己的母语能力,就是语文学习。

      这里马上产生了几个有趣的问题。

      第一,母语习得离不开记忆,但与抽象事物有关的高级记忆(有意记忆、理解记忆、逻辑记忆)都是以语言应用为基础的,语言本身理所当然的又属于抽象事物。所以,母语和记忆组成了一对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自相关体系。从这个角度讲,所有与“语言学习”有关的记忆理论、学习理论都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母语习得。通俗一点说,就是学校里那一套理论用在学龄前儿童学中文上要慎重,呵呵。

      第二,既然六岁以前儿童靠自己的打拼就“习得”了母语,而且效果还非常显著,我们为什么要在六岁以后改成“学习”的方式?现行的语文教学要不要参考母语习得机制?

      第三,母语习得一般指母语口语习得,那么,母语文字是不是可以遵循同样的习得机制?比方说,中国的传统蒙学其实就是一种更偏向于“习得”的教学方式。

      第四,我在《爸爸的启蒙书》这个系列中所描述的零负担中文分步启蒙,倡导不以上课的方式教孩子学习中文,是不是属于“习得式学习”?

      三岁看老、七岁看小

      中国有句民谚,叫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根据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身心状态,可以预测他今后乃至一生的心理、行为表现;而根据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三岁、七岁是儿童身心发育的两个里程碑式的关键点。“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总结的就是用这两个关键点划分出来的0-3岁、3-6岁等两个时期的阶段发育成果和重要特征。

      “三岁看老”强调的是孩子在先天基础上依本能发育的结果。一个三岁的孩子,其身体素质、大脑发育、语言和认识能力都接近成熟,个性、气质乃至道德价值观等深层次的心理特征都有所萌芽,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从各方面衡量,三岁小孩都可以称得上个“小大人”。三岁以前的身心发育,基本上依循自然规律,无须成人干预和教导,产生的结果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一个人的运动技能(特别是精细动作水平)、口语能力、脾气性格、甚至道德品质等深层次的东西,与他的先天遗传和三岁前的发育关系最密切。

      三岁以前的身心发育基本上依循自然规律,无须成人干预和教导,并不意味着我们父母家长对此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相反,正因为三岁以前的身心发育对孩子的一生具有极端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投入时间精力,敏锐地捕捉孩子在这一迅速发育的时期内任何稍纵即逝的变化,自始至终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让他们依天性自由发展。

      “三岁看老”也提醒我们做父母的,孩子三岁以前必须全程监护,父母亲任何一个小的疏忽过失都有可能产生抱憾终生的后果。孩子绝大多数先天的、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也都会在这一时期展现苗头,如果发现及时,这个时期往往又是许多疾病最佳治疗纠正期。

      “七岁看小”强调的是社会环境对孩子在四到六岁的学龄前期的身心发育所产生的影响。三岁以后,孩子的任何一项身心发育指标都继续稳步发展,其中最关键的是他们在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智力水平、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迅速发展。笼统一点讲,这些能力全部和“学习”有关。学龄前孩子是否做好了上学的准备,他们是不是已经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具备了初步的学习能力,能不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都要看在四到六岁这个阶段,成人引导教育的成效如何。“七岁看小”看的就是孩子进入学校后的学习潜力。

      和“三岁看老”强调幼儿发育的天性发挥形成鲜明对比,“七岁看小”强调孩子后天教化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最关键、最能取得成绩的阶段就是四到六岁的学龄前期。在这个阶段,父母在家教方面的付出越多,孩子上学后就越轻松,“七岁看小”所看到的就越精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97)曾经调查全世界206个国家和地区幼儿教育的起迄年龄规定。据统计尽管规定方式有18种之多,但其中3—6岁、4—6岁及3—7岁的年龄划分最为普遍,三者相加达到126个国家。就是说,以3-4岁为幼教起点、6-7岁为迄点是全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大家都发现了“三岁看老、七岁看小”这么一条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的科学规律。三岁以前,任孩子天性发挥;四到六岁,为孩子提供幼教/家教;七岁开始,送孩子上学。全世界都这样。

      (原创作品,欢迎分享,禁止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博客地址:外链出处,西西河家园:链接出处

      通宝推:发了胖的罗密欧,
    • 家园 【原创】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卢梭《爱弥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这篇博文原本是我正在写的《爸爸的启蒙书之三十 少规矩易成方圆》的一个段落,没留神越写越多,只好拿出来单独成篇,算是对学龄前孩子家庭教育的一个随想。单独成篇还是有些多,再分成两个部分,本文是第一部分。

      “幼年健忘”和陌生的婴儿

      与其它动物相比,人类的幼年期显得特别长。我们不是象其它动物那样,直接从婴儿期进入成年,而是需要经历漫长的童年期、少年期,到二十岁左右才能进入成年。漫长的岁月使得我们很难保留对自己童年时代的清晰记忆。尤其是当我们三四岁的时候,大脑结构迅速发育演变,母语和记忆的相互支持刚刚建立,使得我们成年后很难用语言来检索、回忆三四岁以前的经历,留下了所谓的“幼年健忘”。

      于是,当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面对呱呱落地的新生命时,往往会一筹莫展、手足无措。明明自己也有过做婴儿的时候,可是孩子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新奇、陌生。他们的全身都那么幼嫩,连头盖骨都是软的,摸都不敢摸;他们的表情似笑非笑,不知到底认不认识妈妈爸爸;他们的眼睛明亮清澈,可是常常只对着一个方向发呆。如果是邻居家的孩子,那也就“虎头虎脑”、“绝世佳人”地夸几句就完事了。可这分明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血脉,我们有责任把他们从零岁开始抚养教育成人。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狗怕猫逃、进幼儿园、幼升小、钢琴奥数?、小升初、初升高、七月高考、大学学费、找工作。这么多环节,这么多步骤,不能出差错,一步错步步错,一不小心培养个啃老族,任务就还不算完成。千千万万的年轻父母在抱着自己的娇儿爱女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即便是在非七月的美好季节,一旦被随意了解到的新闻、故事、广告所击中,马上会因重担在肩的觉悟而顿感头皮发麻。

      家庭教育最关键

      我们都是万物之灵,人人都有思想。遇到问题,总会去找办法解决。孩子的事情想通了其实也不算问题。无非是一靠社会(学校)、二靠自己(父母)、三靠孩子。学校、父母、孩子恰巧是教育的参与三方。在教育的参与三方中,父母的参与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却最有潜力可挖的因素。因为学校偏重于社会性功能,很难说会为单独一个孩子提供特殊服务,完全依赖学校等于父母毫不作为,自动退出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孩子是教育的接受者,再新颖时髦的教育理念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完全依赖孩子肯定不靠谱。唯独父母一方,如果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家庭教育方法,就可以显著地改变孩子的教育效果。无论在什么地方,中国也好,外国也好,学校里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是存在着成绩的高低,成绩好的那一批学生往往都出自重视家庭教育的家庭。何况,学校还只管学龄儿童的教育,上学以前的孩子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最关键”是一个秘诀,尽管这个秘诀是这样的显而易见,但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够接受并身体力行。花钱花精力找好学校是一个办法,但这个办法第一不与家庭教育相冲突,第二父母无法控制效果,算不得诀窍;纯粹靠孩子自觉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父母同样无法控制效果。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看得见摸得着,最值得我们亲身投入。

      家庭教育千头万绪,关键在于了解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和我们成年人之间相互沟通不一样,孩子在幼年期、童年期基本不具备人际沟通的能力。即便是到了青少年时期,由于社会阅历的缺乏,孩子仍然无法在沟通上达到和父母一样的思想深度。我的同学孩子大的都上高中了,经常感叹孩子怎么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了解父母的苦心的确不是一个高中生容易达到的高度。深刻的孝顺需要等到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儿女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出来。到那时,我们的孩子才会了解到自己曾经的柔弱不堪;到那时,我们的孩子才会感受出长我育我、顾我复我的哀哀父母之情,就象今天的我们对自己父母的感受一样。人生进入下一个循环,总有轮到孩子们自己发感叹的时候。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因为孩子在沟通上的被动,父母只能通过主动的观察、学习才能了解自己的孩子。观察、体会、学习和了解孩子,几乎就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至少是学龄前儿童家教的最重要内容。在方法上,最有效的是代入法,我们假想自己也是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和孩子一起同步成长,自始至终地体会孩子的感觉知觉,享受孩子的玩乐兴趣,品尝孩子的成功失败,就象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那样,加入到孩子中去,做孩子的真心朋友。做到了这一点,家庭教育就是小菜一碟。甚至可以说,与孩子同步成长,做孩子知心朋友的过程就是家庭教育本身。孩子的世界千变万化,如同童话一般,如果我们愿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就能够轻松享受童话世界里英雄偶像级的待遇,要引导他们学点什么、做点什么,还会是难事吗?

      进入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的代入法要求我们首先对孩子不同时期的身心发育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根据孩子的具体状况,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在每一时期的感觉、知觉和思维,了解孩子可能的兴趣、需要。在了解的基础上,用知心人的身份陪伴、引导和教育孩子。

      生长高峰、叛逆期和集中识字期

      孩子身心发育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同步线性发展的,而是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鲜明的特点。大体上,可以把人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分为0-3岁的婴幼儿期、3-6岁的学前期、6-12岁的童年期、12-15岁的少年期以及15岁-成年的青年期。其中,婴幼儿期两岁左右、少年期12岁左右是孩子的两个生长高峰,身材体重发生显著变化。伴随两个生长高峰出现的是儿童的第一和第三心理叛逆期。生长高峰和心理叛逆期的同步出现提示我们,儿童身心发育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相互伴随、密不可分,体魄健全是心智健全的必要条件。

      除了第一和第三叛逆期,在6-8岁左右,儿童还有一个第二叛逆期。这个时期,孩子刚进小学,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开始注意自己在集体、社会中的地位形象,随之产生成就欲和道德品质的萌芽。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社会、集体对自己言行的要求规范产生冲突,导致叛逆期的出现。这一点特别值得小学低年级老师注意。不仅要避免当面批评孩子,连表扬鼓励都需要全班一起进行,以免其他没得到表扬的同学产生逆反心理。

      6-8岁,还是中国孩子特有的集中识字期。由于汉字不是字母文字,不能见字拼音、随文识字,所以必须要有一个集中识字,度过“汉字关”的过程。中文识字是所有中国孩子进入学校教育系统后,学习语言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全面过渡的必由之路。这一关没过好,抽象记忆、逻辑思维、间接理解、阅读写作等人类所特有的多数高级能力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婴幼儿都是近视

      沟通从了解开始,孩子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孩子出生后眼睛的生理发育仍然在持续进行,视力发展也随着年龄而不同。新生儿视力只能辨别明暗;3个月大的时候视力约为0.01;1岁时达到0.2左右;3岁时达到0.5~0.6左右。通常宝宝视力到4岁以后才能达到正常标准(1.0),到12岁左右视力发展才会完全稳定,达到最佳状态。

      不光是视力,幼儿视觉的其它方面也有一个渐进发育的过程。新生儿基本上是个色盲,到六个月时才获得正常的“双眼视觉”,三岁左右立体视觉才接近成熟。

      我们提倡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你知道幼儿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吗?篇头的博客配图是我使用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视光学院Rowan Candy副教授提供的婴儿视觉模拟软件处理的两组玩具照片(分别为玩具熊和高卢鸡),反映婴儿不同时期(初生、四周、八周、三个月、六个月)以及成人眼中18英寸(约45厘米)远处玩具的视觉形象。之所以选用两组玩具,是想验证一条有用的经验:最吸引孩子目光的是圆圆的、大大的、颜色明亮的玩具,因为那就是妈妈脸的样子。试验证明这条经验是成立的,图中又圆又胖又明亮的玩具熊确实比形状不规则的高卢鸡更容易被辨认出来。所以,一个白餐盘,可能比你家里所有其它的玩具都更招新生儿喜欢呢!

      有的家庭,常开着电视,两三岁的孩子凑到电视机前看的时候,父母担心孩子眼睛受到损害,就要求孩子离电视机远一些,远到和成年人看电视一样的距离去看。过一会儿,孩子又凑到电视机面前来了,于是再一次要求孩子到远处去看。这样反复几次,父母就觉得孩子不听话。其实,两三岁的孩子视力不到0.5,立体视觉尚未健全,颜色的分辨能力和运动图像的跟随捕捉能力也不够完善,如果让他们坐在按照成年人正常视力计算的最佳距离观看电视,必然会引起严重的用眼疲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杜绝两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两岁以上的孩子尽量少看电视,每次看电视的时间不宜长,看电视的时候坐在电视机正面,离成年人最佳观看距离稍近的位置。三岁左右的孩子比较适合看节奏较慢、色彩鲜明、语调清晰、台词反复重复的动画片,就象“天线宝宝”那样。

      狗怕猫逃:孩子的第一叛逆期

      在模糊世界中摸索的孩子,拥有比成人更加多样化的触觉方式。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也是人体分布最广、最复杂的感觉系统。孩子出生后,触觉发展主要以反射动作为主。三个月以后,就开始利用手和口探索周围世界,嘴唇的触觉功能被他们利用得尽善尽美。八九个月大后,孩子的触觉发展遍布全身,开始尝试用全身部位感受刺激、探索环境。

      与触觉密切相关、同步发展的是孩子的本体感和运动能力。

      本体感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感觉。新生儿最逗人发笑的地方之一就是不认识自己的手和脚,到半岁左右还会聚精会神地端详自己的脚掌,以为是什么玩具。本体感负责对身体各部的运动控制和协调,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协调、手耳协调、身脑协调、听说协调等许多极端重要的功能都和本体感有关。

      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协同发育,是孩子运动能力提高的基础。人的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是0-3岁的婴幼儿期。从翻身开始,孩子逐步适应坐爬站走、奔踢滚跳等大肌肉运动,同时迅速发展双手的精细运动能力和全身的平衡能力。

      一旦开始独立行走,孩子马上开始进行疆域探索,在所有能够达到的范围内,先用嘴唇,再用手足,最后用全身,触摸控制所有够得着的物品。一岁多的孩子拿起东西就往口里塞,那不是好吃,而是婴儿用嘴唇的触觉、味觉感知物品的形状大小味道;两岁的孩子重复不断地泼洒水液,那不是淘气,而是在感受液体的奇妙性质;近三岁的孩子基本上能使用工具,利用其它物品做台阶,设法获取家里面的所有物品,那不是不听话,而是在操演全部感觉器官,锻炼新近发育的观察能力。

      这种疆域探索行为还有一个名称,叫做儿童第一叛逆期行为。呵呵,从名称就可以看出成人对儿童的偏见之深!两三岁的孩子心理发展已经产生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身体发展已经达到了方圆百米海拔六尺无所不及的程度,和一岁前成天躺着坐着装萌等吃的小婴儿已经是今非昔比、判若云泥啦。他们一方面隐约地意识到自己似乎无所不能,坚定不移地要验证这一有生以来最大的发现;另一方面又对周围日益明亮清晰的世界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沙子泥巴饭菜的质地、阳光清水空气抚摸肌肤的感觉、各种物体落地的声音、猫狗的尾巴、抽屉里面埋藏的宝贝、小孔小洞后面的秘密,一切的一切,都令他们心弛神往,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追索探究。如果不是身边大人的婆妈阻挠,他们愿意用全部觉醒的时间来做这件对自己一生意义重大的事情。本能告诉他们,如果在三岁以前不反复锻炼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本体觉,以及大肌肉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身体平衡能力,那么,反应迟钝、动作缓慢、消极胆怯、脾气暴躁、粗心大意、发音不清、自信心不足、缺乏上进心、不爱和人打交道等等一系列可怕后果都有可能发生。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处于第一叛逆期的孩子,他们不顾父母阻挠、什么都要自己做、什么都要试一试的固执是一种天赋使命。毕竟,感官的锻炼、身脑的协调、运动能力的提高只能亲历亲为,父母无法代替孩子。父母不仅不要因为任何原因阻挠孩子的自主探索,要应该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更复杂的环境、更新奇的方式,让他们在游戏、生活中尽情探索。唯一要注意的是安全问题。两三岁的孩子需要成人24小时全程陪护,即便是安全措施做得再好,也不能松弛片刻。我和妻子事事小心,但仍然经历过孩子搭凳子摸灯泡、揭开墙上插座保护用钥匙“开门”、直接从滑滑梯上走下来的惊险场面。如果当时我们不在场,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原创作品,欢迎分享,禁止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博客地址:外链出处,西西河家园: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养儿育女#儿童教育
    • 家园 【原创】爸爸的启蒙书之二十九 怎样做孩子的偶像

      加祺:爸爸,你好厉害呀!这么粗的树枝,一下就剪开啦。我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把剪刀?

      爸爸:等你长大了,这些事情都给你做,好不好?

      加祺:好!好!工具都是男孩用的,是吧?不会给妹妹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偶像爸爸花半小时做的嬉水池

      陆续收到许多网友来信,询问有关家庭教育的问题。其中,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儿子是不是特别听话,才会跟着大人学中文呢?如果孩子没兴趣,不愿意学怎么办?

      其实,如果及早准备,开放思想,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不仅非常容易,还能极大地增加家庭生活乐趣、减轻父母的育儿压力。

      让孩子听话的秘诀有三个:做孩子的偶像;家规最小化;尽早让孩子承担责任。

      说起偶像,我们很快能想到演唱会上的歌星、影星。他(她)们一个眼神能令台下的粉丝们热血沸腾、手舞足蹈,一个手势能令全场或鸦雀无声、或掌声雷动。从某种意义上说,粉丝们最听偶像的话。

      婴儿从呱呱坠地起,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情感需求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是孩子天生的偶像。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身心不断发育,逐渐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能够时刻注意维持自身的“偶像”形象,就很容易树立起自己在孩子眼中的权威性,进而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游刃有余,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听话”。

      那么,怎样做孩子的偶像呢?

      首先,要做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全能爸爸/妈妈。

      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在成年人世界里可能难以做到,但在幼儿的世界里,只要父母有足够耐心,偶尔耍一点小小的花招,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

      幼儿对任何新奇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模仿学习父母的一切语言、动作。所以,只要孩子在场,父母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做老师、做偶像的意识:你的学生兼粉丝正在盯着你的一举一动呢!小到换一个灯泡、钉一颗钉子、洗一件衣裳,大到搬一次家、种一棵树、装配一台家用电器,都可以向孩子解释,爸爸(妈妈)是如何如何考虑,如何如何把这件事做得尽善尽美的。在一个家庭中,这样的事情每天都有许多,孩子在这样的模仿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学到大量有用知识,毫无疑问地也会增加对父母的信任感。

      孩子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事故”,哪怕是再鸡毛蒜皮的小事故,在孩子当时的眼中都是“天大”的事情。在这样的时刻,父母充当着孩子救星的角色。如果这个角色演好了,自然会加深孩子对父母的崇拜。玩具坏了,爸爸会修;衣服脏了,妈妈会洗;小虫子来了,爸爸会捉;苹果没了,妈妈会变。生活中的一切爸爸妈妈都能妥善处理,好厉害!

      孩子的胆量要经历一个从无所畏惧到谨小慎微的过程。两三岁的孩子无所畏惧,敢从滑滑梯上直接走下来,因为他还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四五岁的孩子可能连秋千都不敢荡,因为他曾经吃过苦头。当父母带领孩子游戏娱乐,接触外部世界的时候,可以不断重复这样的话语:“有爸爸(妈妈)在,不要怕!”久而久之,孩子的胆量会越来越大,同时越来越认可父母“保护神”的地位。

      做“全能父母”最有效的途径是耐心回答孩子的一切问题。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是爱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这些问题是多么的幼稚、多么的稀奇古怪、多么的难以回答,做父母的千万别因为手头有事便推托拒绝孩子,更不要厌烦一个时时刻刻好问的孩子。要知道,孩子提问的时刻,正是他们思维活跃、主动学习的时刻,也是父母向孩子展示自己“知识渊博”,传授各种知识,引导孩子自主学习的最佳时刻。如果父母亲总是耐心细致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寻找答案,孩子就更容易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容易听从父母的教导。

      儿子前两天问我:“爸爸,天是不是圆的?”我问他:“你怎么觉得天是圆的呢?”他说:“因为我觉得头顶上的天很高很高,但上次回奶奶家在岳麓山顶,我看到远处的天都很低,所以觉得天象个圆(应该是球面的意思)。”我一边开心地回忆自己对这个标志性问题开始感兴趣的年纪,一边从“看远处东西觉得小、看近处东西觉得大”讲起,到古时候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说法,天坛、铜钱的形状,最后告诉儿子:“天上面还是天,随便哪个方向都是天,虽然你站在地面看天是圆的。等你长大了,如果能够当宇航员,就可以坐飞船到月亮上去。从月亮上看,我们地球也成了天的一部分,和你现在看到的月亮一样挂在天上,蓝色的,有四个月亮大!”不到七岁的儿子对这些知识当然是似懂非懂,但他高高兴兴的神情告诉我,我这回考试的成绩不错。

      第二,要用孩子的心态理解世界,做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有些人从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角度出发,认为父母应该言传身教,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勇敢、善良、正义、博学的偶像形象。我赞同这样的说法,但是,我认为这种性质的言传身教要靠长期的潜移默化才能奏效。从加强亲子交流、做孩子偶像、让孩子“听话”的角度出发,还有更加生动活泼、直接了当的方式。

      在孩子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最令人佩服?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大堆特别想做、但又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如果你能够轻松拿下这类事情,孩子就会特别崇拜你,成为你坚定的粉丝,坚定到成为你的跟屁虫,甩都甩不脱。孩子想做又做不好的事情能有多难?每一个爸爸、妈妈都能够用这一招来征服孩子的童心。

      我有一个朋友,第一次和我儿子一起吃饭,就成功说服我儿子饭后单独去他家玩。原因是他特别擅长逗小朋友玩手机游戏,任何游戏到了他手上都能够变得险状环生、精彩绝伦,逗得小朋友哈哈大笑。据他夫人说,他春节到乡下拜亲戚,走到哪里身后都跟着一群孩子,坐在哪里身边都围着一群孩子,他就是孩子们的偶像。一招鲜、吃遍天,孩子们的世界就这么简单。

      征服童心和性别有一些关系,所以,男孩子最好由爸爸主攻,女孩子最好由妈妈主攻。我儿子最佩服我如下事迹:

      徒手活捉苍蝇:儿子女儿爱吃肉,却不允许大人杀死小动物,所以进入我们家的各种飞虫蚂蚁,都由我徒手活捉,扔到门外放生。捉苍蝇要手快,五指留一线缝,是儿子无论如何也无法掌握的技能。

      长时间单腿金鸡独立:其实最多五分钟,是孩子们耐心的极限。儿子曾经偷着练习,也没办法坚持两分钟以上,呵呵。

      上房顶检查烟囱:每回上房顶,儿子女儿都要在地面欢呼:“爸爸在屋顶!爸爸在屋顶!”

      用高枝锯修剪五米多高的树枝:超乎儿子想像,儿子特别崇拜。

      使用各种电动工具:戴上护目镜、工作手套,操作电锯、电磨、电钻的爸爸就象孙悟空一样厉害。

      会做各种玩具:天气炎热,用一个床架、一块防水布、几根电线,花半个小时做了个嬉水池给孩子们玩。人气大涨!

      什么故事都知道结果:很简单,他看的书、动画片都是我买的。

      什么汉字都认识:更简单,他拿着我编的字经考我。

      这一个单子可以一直列下去。作为成年人,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兴趣稍作准备,就可以十拿九稳地“震”住孩子,让他们乖乖地做粉丝。

      第三,爸爸妈妈要互相捧场。

      家庭教育离不开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相互支持。在做孩子偶像的事例中,如果夫妻双方能够取得共识,相互捧场,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比较简单、直线化,不能理解复杂的、隐晦的语言含义,所以夫妻之间的任何揶揄玩笑都不适合在孩子面前进行,以免影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偶像地位。

      在孩子面前,碰上适合我回答的问题,妻子的口头禅是:“这个要找你爸爸,他最厉害啦。”类似情况下,我的口头禅则是:“你妈妈小时候。。。。。。”有一次,我教儿子爬树,随口说了一句:“你妈妈小时候最会爬树了”。好长一段时间,只要碰到大树,儿子都会问他妈妈:“妈妈!这棵树你爬得上去吗?”

      (原创作品,欢迎分享,禁止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博客地址:外链出处,西西河家园: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儿童教育#养儿育女通宝推:朝雨,
    • 家园 【原创】爸爸的启蒙书之二十七 中文阅读字经第二部分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文阅读字经第二部分 蒙童识字 上

      【人间奇迹 血脉续延 亲爱宝贝 聚福甘泉】

      人世间最大的奇迹莫过于历经十月怀胎,一个新生命呱呱落地,父母的血脉得以延续。小宝贝的诞生意味着一个家庭更幸福的开始,孩子使得夫妻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同时回报给整个家庭无穷无尽的欢乐、喜悦和骄傲。在每一个父母的心目中,亲爱的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自己生命的延续、家庭幸福的源泉。

      【呀牙弄话 坐爬走站 哭闹叫喊 狗怕猫逃】

      在父母亲切的目光注视下,孩子从嗷嗷待哺到呀呀学语,从坐爬站立到蹒跚起步,逐渐茁壮成长为两三岁的顽童。这个时期的幼童特别调皮,往往在笑逐颜开的同时更加擅长哭闹叫喊、翻天覆地,其勇往直前的疆界探索行为常常让父母长辈无可奈何,小猫小狗望风而逃。

      【孩儿往路 父母带领 企划挑选 寄托希望】

      儿童到了三四岁,父母就开始操心他(她)们的未来。新生命人生之路的最早期,是要靠父母一步一步地带领的。父母总是在儿女的身上寄托无尽的希望,为他(她)们做各种各样的计划,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

      【千里之行 始于脚下 早期教辅 植树扎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越来越多的父母亲开始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仅限于背唐诗、读字经这样的文化学习,也不仅仅限于弹钢琴、学画画这样的兴趣爱好,而是包括了一个幼儿面对人生、社会所要学习的一切知识。每一个幼儿本身就象一块海绵一样,总是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周围的一切,幼儿的监护者所要做的是为他(她)们创造更好更安全的环境,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她)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就象我们植树时一定要把树根扎好扎深,树苗才能茁壮成长一样,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智慧,增强孩子的自信自尊,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兴趣,培育孩子优秀的品行德操,其重要性是无论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

      【指认阅读 吸纳了解 研究考虑 批判革新】

      人生在世,漫漫征途,不管做什么行业,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超越前人,创造出新的东西,在这世界留下点滴痕迹。要达到“革新”这样的远大目标,只能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一个台阶接一个台阶地努力奋斗,才有成功的可能。

      人类是唯一能够通过阅读领悟他人思维、共享他人知识的动物,阅读使得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吸收了解无数个前人通过书本留传下来的思想精华,巨匠大才无一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因此,识字使人聪明,阅读使人智慧,识字阅读是通向人生成功之路的第一个台阶。

      认识了足够多的字,就可以进行大量阅读,当一本书阅读的次数达到一定的程度,读者就能够自然地熟悉吸收作者想要传递的知识,领会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这个基础上,有兴趣的学习者开始调查研究阅读题材的相关资料,结合自身学术积累,考虑把新学的知识应用到类似环境的可能性,将自己的相关知识提高到接近作者的水平。再进一步,博学多才的读者采用怀疑的目光检视阅读题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超越前人,在相关领域做出创新性的贡献。

      指认阅读、吸纳了解、研究考虑、批判革新就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整套步骤,也是成功的人生从低到高的一系列必由之路。

      【循序渐近 由浅至深 掌握密码 奥库启门】

      从呀呀学语、蹒跚起步到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成才之路,自然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由浅至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识字阅读教学是世界各国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在中国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汉字的特点,中文学习与拼音文字学习在识字教学方法上存在重大的差异。

      在拼音文字的学习中,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字母发音和构词规律,就能够见字发音。由于小孩识字之前总是先学会说话,所以在这见字发音的过程中,只要学会的语义通过发音和单词产生联系,小孩就学会了新单词发音、构词和词义等三个方面的全部要素。因此,拼音文字特别适合于所谓“随文识字”的方法,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新的单词,只要这个新单词学生以前听到过,讲到过,新单词的学习就非常容易。比如说“妈妈”这个词的英语“mother”,小孩以前听过讲过多次,已经有了印象,第一次见到这个词时,应用最基本的字母发音和构词规律,小孩发现这个词的发音和记忆中的“mother”音相同,马上就能够建立起这个词在发音、构词和词义等三个方面的联系,于是就学会了这个词。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不能见字发音,当学生碰到生字时,即便这个字以前听过说过,比方妈妈的“妈”字,仍然无法准确地发音,因此也无法与记忆中的“妈”音产生联系。只有当学生同时学会字形、字音、字义,才算真正地掌握一个汉字。由于汉字的这一特点, “随文识字”的方法在汉语学习中效率很低。没有一定程度的识字量,无法开始有效的中文阅读,所以在进行中文阅读教学之前,首先要进行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由于汉字使用频度的高度集中性,一旦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识字量(1500个左右扫盲线),小学生就能够勉强读书看报,从阅读中迅速学习新字,吸取知识。换言之,每一个接受中文正常教育的中国人,都是在小学阶段就接近完成了一生的识字任务,这在其它语种体系中,是很难想象的。在中文教学里,识字又是阅读的充分条件。

      千百年来,各个时期的中文语文教育都顺应和发挥了汉字的这一独特优势,非常注重阅读教学前的集中识字步骤。无论是传统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学教材,还是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制订的“扫盲教材”,还是现今的“小学低年级课标”,都是选择1500左右的最常用汉字作为语文教学的入门识字教材。

      中文阅读字经是笔者为结合传统与现代中文语文教学所作的尝试:选择1536个当代最常用汉字,编写一本直接对应“汉字关”、“扫盲线”、“小学低年级课标”的字经,既可以作为中文自学的主要教材(学龄前儿童早教、成人扫盲以及外国人学习中文),也可以作为小学语文的辅助工具。由于在中文教学中,识字既是阅读的必要条件,也是阅读的充分条件,识字阅读又是吸纳了解、研究考虑、批判革新等高级阶段的基础,由1536个当代最常用汉字编成的中文阅读字经就是中国儿童成才之路的密码。掌握了这一密码,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知识宝库就向儿童敞开了大门。

      【蒙童识字 拍照闪存 直接记忆 特别专能】

      教一个学龄前儿童认识1536个汉字会不会很难?这个问题有多种答案,视教学目标而定。我们可以把识字教学的目标分为五个由易至难的不同程次:听读、诵读、指认、会写、知意,前面两个目标很容易达到,指认有一定的难度,会写、知意则更困难,最好是在达到前三个目标后在小学阅读教学里实现。

      之所以说幼童特别擅长诵读和指认识字,是和幼童的记忆模式有关的。幼童的年纪越小,其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越占优势,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小学以后,有意记忆、意义记忆、语词记忆逐步占据优势。在幼儿期,儿童通常并不理解识记材料的内容,只是死记硬背,将识记材料像照相机拍照一样全部印刻在头脑之中。这种记忆特点在拼图游戏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成年人玩拼图游戏,往往会尝试从拼图边缘的形状和颜色上找特点,从局部着手,一块接一块地拼图。幼儿则是随手拿起一块拼图部件就直接放到相应的部位,因为他(她)们能够将整块拼图像拍照一样记下来,然后凭记忆直接复原。

      汉字是方块图形文字,幼童在诵读、指认识字过程中,将每一个汉字当一幅图形处理,以直接记忆的方式储存在脑海里,简洁高效,是一种天赋才能。这种汉字学习的天赋,到小学以后,会受到增强的意义记忆所干扰抑制,如果不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利用,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目见口诵 耳听念随 摇头摆脑 妙态纷陈】

      诵读是使用中文阅读字经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家长、老师的带读下,目视字经,大声朗读,同时耳听自己的发音,下意识记下字形和字音。如此一来,多种感官联合加工,字音字形紧密联系、有机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文阅读字经全文1536字,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24行384字,四到六岁的儿童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可以轻松地流利朗读,基本上不给孩子任何负担。

      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能够把带读者的声音、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当您看到孩子诵读时摇头摆脑、自得其乐的样子,一定会从心底里感到快乐和骄傲。

      【融汇生活 以及游戏 床置讲台 书当玩具】

      学龄前儿童充满了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好奇心,他(她)们的日常生活既可以说时时刻刻在游戏,也可以说时时刻刻在学习,这种自发的游戏/学习行为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早期教育必须顺其自然,将教育融汇到儿童日常本已存在的游戏/学习生活中去。如果生硬地引入教学内容,剥夺儿童的游戏时间,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在刚刚开始中文阅读字经学习的时候,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学习时间,专门的学习场所,而是在父母的引导下,从听读开始,逐步进行诵读、指认。孩子原来喜欢躺在床上听妈妈读书、听爸爸讲故事的,仍然在床上跟爸爸妈妈听读字经;孩子原来就喜欢自己装模作样看书的,就给他(她)各种版本的字经继续“看书”。儿童天性好学,两三岁的儿童特别喜爱说话,适合于听读。四五岁的儿童又特别喜爱做新的尝试,虚荣心越来越强,这一时期,辅以足够的表扬鼓励,孩子是最适宜字经诵读、指认的。

      【软件卡片 影剧音像 种式多样 题材各异】

      教育的最大敌人是单调枯燥,这一点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早教而言尤为关键。尽管我们说儿童天性好奇,天性好学,但他(她)们的好奇好学往往是短暂而非专注的。因此,教材的设计重点是把字经学习融汇在日常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游戏当中,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把玩具和各种实物作为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寓教于乐。

      【爸吧妈吗 竟日参与 阿婆爷奶 都给览注】

      在早期教育中,家庭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参与是绝对重要的。每一个孩子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都是聪明而好学的,他(她)们就象一张张纯洁的白纸,等着在上面描绘美丽的图画。尽管每一笔每一划都将由孩子自己完成,但父母提供什么样的颜料画笔,提供什么样的绘画素材,却决定了这幅图画的色调美感。父母提供鲜艳明亮的颜料和真、善、美的素材,孩子就可能描绘出一幅绚烂的图画;父母提供单调阴灰的颜料和假、恶、丑的素材,则孩子可能描绘出一幅暗淡的图画。

      如果把幼儿的人生比作这图画,那么作画的过程就是幼儿通过学习成长的过程,而父母提供的颜料画笔对应着教育,绘画素材对应着文化。任何一个教育过程都包含了教育学和文化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前者指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育学生,后者指把什么样的文化内容传输给学生。早期教育也同样包含着这两个方面,只不过与正规的学校教育不同,早期教育主要靠父母决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文化内容,早期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怎样为孩子做好这两方面的决策。

      【少点负担 哪来阻压 若谓秘着 表扬鼓励】

      关于早期教育,父母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是:早教会不会让孩子负担太重?早教有没有什么秘诀?

      理想情况下,早教不应该让孩子产生任何负担,只应让孩子的生活增加不少乐趣。由于识字只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除识字外,有些父母还教孩子画画、弹琴以及简单的算术题等等。我们希望,至少在父母采用中文阅读字经教孩子识字时,不要给孩子任何压力,不要给孩子任何形式的任务、作业。

      结合汉字本身的特殊优势和学龄前儿童的记忆特点,采取寓教于乐、顺其自然的方式,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中文阅读字经的识字目标。听读、诵读、指认三个步骤分别对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就象许多父母骄傲地发现自己两三岁的儿子或女儿可以背诵大量的电视广告词,按顺序背诵天气预报几十个城市名称那样,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对声音特别敏感,听读中文阅读字经对他(她)们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与其说是负担,还不如说是一种游戏。再大一些的孩子的图形记忆能力特别强,当您的孩子表现出特别喜欢玩拼图游戏,搭建积木的时候,他(她)恰巧就是适合诵读阅读字经的年龄,可能是四五岁,也可能是五六岁。这个时候的孩子记忆力惊人,他(她)们诵读阅读字经的轻易程度,是成年人很难理解的。等孩子可以全文读熟阅读字经后,使用识字卡片,用学习/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巩固孩子的记忆,达到辨别指认识字的目标。整个过程的学习量都不大,让孩子达到超越汉字扫盲线,尽早开始大量阅读的目标,主要靠字经严格选字和汉字字频的高度集中性两者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父母可能会想,负担再少,不还得要走诵读、指认的过程吗?如果孩子不乐意学怎么办?有没有什么秘着呢?夸奖孩子,大量地夸奖鼓励孩子,为他(她)们的每一个进步鼓掌,口头表扬,拥抱亲脸,就是学习字经的秘着。幼年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她)们的一切都依赖父母,他(她)们对父母的反应非常敏感,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夸奖和拥抱是最有效、最节省的方法,远远好过物质奖励和强迫教育。正常情况下,孩子应该是兴高采烈地诵读(指认)字经,告一段落后,夸自己一句:“我好厉害!”,然后望着身边的大人,期待大人的赞扬。如果孩子对夸奖都没兴趣了,就到了休息的时候,最好是不要强迫孩子学习,没有什么比逼得孩子厌学更失败的教育了!

      (原创作品,欢迎分享,禁止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博客地址:外链出处,西西河家园: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养儿育女#儿童教育通宝推:王小棉她妈,
      • 家园 【原创】爸爸的启蒙书之二十八 中文阅读字经第二部分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文阅读字经第二部分 蒙童识字 下

        【汉语殊胜 处事象形 互训假借 组意谐声】

        汉语是中国的主要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发达、最丰富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方言众多,不同方言的口语差异很大,但书面语基本统一。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的意音文字。汉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古人分析汉字造字的六书理论入手,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字与任何别种文字相比较,超绝而稀有,堪称殊胜。在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中,象形、指事(处事)为独体造字法,会意(组意)、形声(谐声)为合体造字法,转注(互训)、假借为用字法,除象形字外,其它五种方法都是高度抽象的造字法。即便是象形字,中国甲骨文的抽象程度,也远远高于古埃及那些具象的图形。甲骨文中,象形字约占80%,形声字约占20%,也就是说,早在3500多年前,汉字就已经跨越了象形文字的早期阶段,直接进入了一种更抽象的较高级阶段。2200多年前,秦朝的小篆已经是一种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2000年前,汉朝的隶书与今天的汉字已很接近。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就不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而是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以独体字为字根基础,代表高度抽象思维的合体字逐步占据统治地位,形成汉字这一庞大的复杂语言文字符号系统。汉字既保持了方块字二维图形特性,优美性远胜任何字母文字,又具备比线性字母文字更高程度的抽象度,是人类文明的奇迹。

        【载述历史 传播价值 如诗似画 独冠尊荣】

        许慎于公元100年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首部字典),也就是说,近两千年前,汉字无论是在形体规范上还是在造字理论上都已经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程度。汉字本身不完全表音,不同方言、语言之间,仍可书同文,以文意、字义来互相了解。这一系列事实、特点使得汉字成为超越时空的文化、历史承载工具。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中国之所以在每一次战乱分裂之后又重新统一,与优越的汉字以及汗牛充栋、不可胜数的汉字典籍是分不开的。

        由于汉字和发声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较容易被其它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都曾经有过不会说汉语,单纯用汉字书写的历史阶段。在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以汉字为媒介,在汉字文化圈国家中得以推广。

        书法是汉字独有的艺术形态,汉字是书法艺术的符号载体,书法是汉字的审美艺术化。书法将汉字美化雅化,使得汉字从那种简单传达意思、记载语言的工具变成一门玄妙的艺术。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汉字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由于每个汉字占据的空间一致,汉语发音有抑扬顿挫,所以汉语又是诗的语言,诗为用字的艺术。中华文明中绚丽多彩的诗词艺术、对联艺术,与汉字的优越特点是分不开的。中国传统艺术讲究诗书画相结合,认为这样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宋代苏轼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历来被认为是诗文创作的最高境界;元朝赵孟頫又说:“须知书画本来同”,成为我国书画界的座右铭。诗画一律、书画同源、诗即用字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登峰造极。\n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仍被广泛使用的非拼音文字,汉字是结构形态维持两千年基本不变的文字,汉字是记载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文化的文字,汉字是最优美的文字,汉字是最简洁的文字,汉字如诗似画,汉字独冠尊荣,无与伦比。从小就识汉字,爱汉字,无尚光荣。

        【短歌裁句 篇整词工 单排遍录 只计最勤】

        中文阅读字经沿袭南朝梁武帝时期周兴嗣《千字文》四言长诗体裁,每四字一句,四句一行,24行一部,全文共四部96行384句1536字,字无重复,尽量押韵。

        中文阅读字经等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中华文明、蒙童识字、丽宪被德和六际针锋,讲述四个不同专题。“中华文明”概括中国历史,“蒙童识字”提出了笔者关于早期教育的理念,“丽宪被德”总结处事为人的传统美德,“六际针锋”描述天文地理和日常生活。四个部分每部24行,在内容上独立于其它部分,使用者可以任意选择阅读顺序。

        中文阅读字经严格控制选字,杜绝生僻汉字的出现,除个别例外,囊括现代汉语最频繁使用的约1500个汉字,累计字频超过94%,也就是说,如果认识字经的全部汉字,就可以基本无障碍地阅读各种类型的现代中文读物。

        【拥集背熟 逐步巩固 概而论呢 优势四层】

        我们把中文识字的目标细分为五个层次:听读、诵读、指认、会写和知义,学龄前儿童的合适目标是指认层次,也就是能分辨识别单个汉字,以达到流利阅读的要求。一旦儿童开始大量阅读,就可以继续随文识字,在学习新字的同时,不断加深对能指认的汉字的印象,最终达到会写知义的目标。

        要达到指认,诵读必须先达标,就是要能够集中读熟甚至背熟字经。读熟字经后,再用字经卡片等辅助手段巩固学习成果,逐步达到指认目的。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背诵和巩固两个阶段,是因为儿童的记忆力很强,有必要采用识字卡片等辅助手段帮助他(她)们暂时丢开整个字经文本,分辨单个汉字。况且,在诵读和指认两个阶段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和学习方式,也有助于消除儿童学习的枯燥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一般来说,拥集背熟这个过程是比较快的,长则一年,短则两三个个月,五六岁的儿童就有可能背熟字经,没有什么负担。进入指认阶段后,除使用识字卡片等教学工具外,可以开始让儿童开始阅读,在阅读中逐步巩固已学的汉字,是最牢靠的方式。

        前面我们已经从儿童发展成才的角度讲述过识字的重要性,那么,成功地完成蒙童识字的目标,对一个孩子来说,到底有哪些好处呢?以下“蒙童识字”的最后八行就分别讲述中文识字对儿童产生的四个方面的良好影响,分别是:发展智力、增强自信、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品操个性。

        【刺激感觉 加速呼应 观察入微 提升效率】

        学龄前儿童识字,只要所用得法,将会是他(她)们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绝佳感官体操和智力游戏。

        诵读和指认是使用中文阅读字经的两种基本方法。诵读时,要求孩子目视其文、口诵其音、耳听其声、念随记忆,就是在家长、老师的带读下,目视字经,大声朗读,同时耳听自己的发音,下意识记下字形和字音。指认时,要求孩子目视字形、回忆字音、耳听自声、口诵字音,就是在家长、老师的示意下,目视识字卡片,回忆字的发音,同时耳听自己脑海中的字音,将其大声读出来。无论是诵读还是指认,都要求多种感官联合加工,字音字形紧密联系、有机结合,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常进行诵读和指认学习的孩子,无异于经常进行感官体操和智力游戏,他(她)们的感官必然受到不断的刺激,感官对刺激的反应速度和感官之间的协调程度必然越来越高。

        汉字的识别相当于一个图形模式识别的过程,汉字笔画有疏有密、有虚有实、有长有短、有高有下、有奇有正,这么多丰富的图形在孩子的脑海里加工,相当于预装了大量的模式模板或模式特征,不仅使孩子观察细致事物的能力加强,也使得孩子鉴别事物的效率提高。

        【引伸触类 聪达奋迅 智力发展 招召喜讯】

        早期识字同样可以发展孩子的想像能力和思考、判断能力。汉字是高度抽象的方块图形文字,其形体规范和构字方法天生适合于训练人的想像、思考、判断能力。

        虽然我们并不主张从汉字形体入手教儿童识字,因为学龄前儿童尚不具备足够的接受能力,不能因此而产生额外负担。但儿童在识字过程中,会遭遇一系列的尝错-纠错经验,他(她)们会产生大量因汉字形体规范和构字方法特征而导致的识字错误,如偏旁错误、字义错误、同音别字、音形相近别字、加减笔画、位置颠倒、镜像字等等,成年人能想像出来或不能想像出来的错误,儿童都有可能犯。正是这些错误的发生和纠正,使得儿童有机会逐步加强对汉字抽象性一面的认识,领悟到汉字构字的规律,有利于想像能力、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通过早期识字发展孩子的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和最初始的思考判断能力,在阅读中进一步发展孩子的思维判断能力和想像能力,就把握到了智力发展的全部要素,孩子的智力发展从识字开始起飞。

        【很受赞许 尤其自信 预前寻策 跟沿校径】

        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程度的最重要指标,是一个人能否发挥自身能力,在人生之路上做出实质性成就的关键。自信的人主动、独立、创新、勇敢、坚强、开朗、乐观,自卑的人被动、依赖、保守、怯懦、软弱、忧郁、悲观。自信的人生和自卑的人生差别实在巨大。

        儿童自信心的发展又是与早期教育密切相关的。一个没有接受任何额外早期教育的儿童,其自信心水平可能维持正常;一个接受了特别重视自信自尊培养的早期教育的儿童,其自信心水平一定高于平均;一个接受了不适当早期教育的儿童,其自信心可能遭受损伤,还不如不接受早期教育。每一位有志于开展早期教育的儿童家长,第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避免伤害孩子的自信自尊,这种伤害是不可逆转的,是要影响孩子一生的,如果不能保证这一点,还不如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早期教育。

        千万不要被那些棍棒教育出人才的神话所迷惑。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快乐,所以都希望孩子自信自尊,而如何在棍棒教育中保持甚至增强孩子的自信自尊,那不是一般人士能理解和想像的。孩子的心理损伤不可逆转,所以任何这方面的试验都是不值得尝试的。

        在早期教育中增强儿童自信心的方法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把称赞和鼓励作为教育孩子的主导手段,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表扬孩子对每一个错误的纠正,称赞孩子的每一次成功。这样一来,孩子在整个早期教育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父母老师的欣赏和重视,自信心越来越强,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在更高的台阶上追求成功的快乐。

        把称赞和鼓励作为教育孩子的主导手段,并不意味着娇惯纵容孩子。当孩子做了错事,或遇到其他挫折,他们最需要的既不是父母的训斥甚至嘲讽,也不是父母无原则的纵容和安慰。最好的方法是指出孩子的错误,坚持家庭既定的原则,同时表扬孩子对每一个错误的纠正,这样才能激励孩子克服困难、改正错误的勇气,在另一个方向上增强孩子的自信。

        采用中文阅读字经进行识字教学,对发展增强儿童的自信心有特别的优势。识字教学是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教育而做的准备,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标,都直接与现行的小学低年级教学相呼应。现行小学低年级教学以中文语文为主,语文教学以识字、阅读为主,采用中文阅读字经进行识字教学,是以最常用汉字为教学内容,以诵读、指认这些汉字为目标,一旦指认目标得以实现,孩子进入小学后,就能够如鱼得水,完全适应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以能够诵读、指认小学低年级教学大纲中绝大多数汉字的优势,在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导下,或随文识字,学习新汉字,或练习笔画,学习汉语拼音,逐步巩固已经掌握的全部汉字。

        【课本作业 轻松完毕 零跑冒尖 另眼看待】

        一个完成中文阅读字经识字目标的儿童,进入小学后,可以轻松阅读小学课本的全部内容,快速领悟小学老师的教导,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功课作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学生。

        小学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站,孩子在小学得到的各种体验必将影响他(她)们的一生。当他(她)们站在人生的零起跑线上,第一次面对竞争时,如果他(她)们能够稍具优势,稍微冒尖,因此而得到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无比珍贵的。成绩和表扬,成功与自信,从来都是正反馈的。

        尽管少有人提倡儿童竞争,但不可否认,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小学,都无时无刻地存在着各种竞争。儿童是天真无邪的,如何处理好孩子之间的正常竞争,是每一位老师的重要责任。作为孩子的父母,所做的是尽量为孩子做好准备,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在各方面都得到正面的关注。

        【舒适场景 贴切使用 好的习惯 持久稳练】

        大多数中国儿童,从七岁开始长达十多年的学生生活。要想一帆风顺地度过这样漫长的时光,除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特别重要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值得重视,就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主动兴趣。

        在前面解释“床置讲台,书当玩具”时,提出早期教育必须顺其自然,将教育融汇到儿童日常本已存在的游戏/学习生活中去。也就是说,要为儿童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儿童一点也不感到拘束,父母老师总是那样的亲切,书本教材设计得和玩具一样五彩缤纷,学习和儿童熟悉的日常生活没什么两样。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识字学习,孩子就会逐渐熟悉书本、文字和文章,养成喜爱书本,拿起书就翻看,看着汉字就辨认的良好习惯。而且,这种自然形成的良好习惯,在字经学习过程中不断受到父母老师表扬鼓励的强化刺激,非常持久稳定,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儿童刚刚开始识字教育时,在他(她)的生活环境里多放一些书本杂志是很有用处的。这些书籍杂志不论新旧,甚至不论题材,都能起到让孩子熟悉书本的作用。当然要把书本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如果父母为了家庭环境整洁而把书本收在书柜里,一次只拿一两本出来,则无法达到让孩子书当玩具的目的,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诱导探索 培养志趣 内附动机 虽半抵倍】

        随着年龄的增长,稍大一些的孩子已经习惯了身边的书本,字经学习也到了诵读阶段,就可以开始让孩子开始阅读。尽早开始阅读,是巩固诵读指认成绩的最好方法,也能够满足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随着孩子认识汉字个数的增多,孩子的阅读能力明显增强,他(她)们就会开始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本阅读,并能持续的以浓厚的兴趣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注意力集中的水平明显提高。如果在这个阶段给予孩子充分的选择权,相应地满足他(她)们的特别需要(买孩子想看的书),回答他(她)们感兴趣的问题,诱导他(她)们进行知识的探索,孩子原来的阅读习惯就可能升华为求知欲,或者说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一旦养成,学习就有了内在的动力动机,孩子在学习方面就会表现出明显的良性循环: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孩子主动学习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主动学习丰富了孩子的知识积累,进一步使孩子产生更广泛的学习兴趣。处于这种良性循环下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长,持续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强,识字阅读带给他(她)的不光是乐趣,还有观察、理解和思考,他(她)们的智力水平也因此而得以提高,主观能动性逐步战胜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也终将产生飞跃,学习从此成为一件轻松自如的乐事。

        【旋宫俗舞 藏修息乐 雅致端庄 坦朗上进】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气质、个性,在幼儿阶段就初著雏形,并将延续影响终生。

        个性,也称人格,指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自我意识等多方面。气质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人的气质表现为相对稳定的个性,风格及气度。

        气质、个性特征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孩子出生后就有气质类型的差异,如有的婴儿活泼或灵活些,有的则沉静或呆板些。这种先天气质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不断发生改变。

        由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儿童的气质、个性特征除了父母遗传因素影响外,全部由外部社会和儿童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所决定。

        一方面,外部社会对儿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各种各样的信号信息、文化艺术对儿童气质、个性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儿童来说,无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他(她)们几乎是无差别地受到一切外界信息的影响。如果父母和老师不主动介入,他(她)们的选择鉴别余地是极其有限的。这一方面,我归纳为“旋宫俗舞”,就是外界影响,无论雅俗,都将影响儿童的气质、个性发育。

        另一方面,儿童对外界的信号信息、文化艺术的吸收又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无论是在休息还是在运动,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游戏,儿童都不停地接受外界信息,缓慢地塑造自身包括气质、个性在内的生理、心理特征。这一方面,我归纳为“藏修息乐”,就是学习游戏、休息运动都是儿童气质、个性发育的时机。

        把旋宫俗舞、藏修息乐结合起来,就产生了一个结论,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控制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内容来引导儿童的气质、个性发育。儿童的生活环境有天真活泼和优雅安静的区别,儿童的教育内容也有勇敢进取、善良持重等不同取向。

        尽早识字、尽早阅读对儿童气质、个性的发育培养能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阅读是修养性格、陶冶情操的最佳手段。与生活环境、音乐、绘画等其它因素相比,阅读具有最灵活、最丰富的变数。可以阅读的题材是如此丰富,父母可以毫不费力地为孩子挑选他(她)所喜爱的阅读对象,引导孩子向书中的偶像学习,以偶像为榜样,有意识地塑造孩子的气质、个性。通过阅读引导孩子心理发育是早已证明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关键是孩子能够尽早展开阅读,在气质、个性没有完全定性之前加以影响。

        通过阅读引导孩子个性发育,父母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一本西游记,既可以通过孙悟空的形象教孩子活泼勇敢、坦朗上进,也可以通过观音菩萨的形象教孩子善良仁爱、雅致端庄。每一本书、每一个角色都有其可教之处,关键是父母要帮助孩子把可学之处提炼出来,否则,一本西游记也能够教出个大闹天宫、无法无天的“孙猴子”出来。

        注1:我国古代以十二律配七音,每律均可作为宫音,旋相为宫,故称旋宫,是雅乐的象征。秦朝以后,旋宫声废。直到唐高祖武德年间,祖孝孙修定雅乐,旋宫之声复起。俗舞指源于先秦、盛于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俗乐舞,区别于先秦仪式舞、庙堂舞等所谓雅舞。汉代以楚风楚舞为代表的民间舞蹈艺术极其发达,俗舞盛行不衰。在这里,以“旋宫俗舞”表示外界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信号信息、文化艺术,对儿童的性情、气质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注2:“藏修息乐”出自 《礼记·学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意思是君子求学,不仅有“藏修”这种专心学习的正式方法,还有“息游”这种寓学于乐的轻松方式。在这里,以“乐”替“游”,取娱乐游戏之意,“藏修息乐”表示儿童在学习、游戏、休息、运动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吸收外界知识。

        【默润气质 珍视个性 投资品操 收获命运】

        气质、个性都是相当稳定的生理、心理特征,所以气质、个性的培育只能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而不可能强行指定。每一个孩子得自父母遗传,天生就具有一定的气质、个性特点,在后天的教育中,只能根据既有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将这些特点中的不利方面逐步向有利方面引导。

        每一个孩子的个性萌芽都值得珍视和重视,因为那是他(她)之所以是他(她)的标志,也是孩子未来个性形成的基础。在一般情况下,个性容易沿着最初的倾向发展下去。例如,个性比较顺从的孩子,容易遵照成人的吩咐和集体规则行事,以后将仍然稳定形成为与人和睦相处、守纪律的个性。而最初形成的任性萌芽,要求别人处处依从自己个人的愿望,父母如果迁就他,任性的个性特征也将日益巩固而最终定型。因此,父母应抓住幼儿的个性萌芽,对其进行引导和培养,不要纵容孩子,要特别注意利用幼儿有明显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的特点,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以利于最初的个性特征。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个性的色彩值得珍视,那么,究竟如何影响孩子的气质个性呢?答案是往有利于孩子培养优良道德品质的方向潜移默化孩子的气质个性。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逐步开始注意自己在集体、社会中的地位形象,随之产生成就欲和自我教育的要求。为了得到集体、社会的承认,孩子在父母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尝试努力按照社会、集体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形成初步的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气质个性决定自我意思的觉醒时间和觉醒深度,通俗易懂地说,就是不同脾气的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程度不同,对自己在集体、社会中的地位形象关注的程度不同,“听大人话”的程度也就不同。“听大人话”就是按照社会、集体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也就是孩子将要形成的道德品质萌芽。

        一个具有兴奋型(胆汁质)气质,个性冲动的孩子,如果一味地试图改变他(她),培养忍耐、自制、温和的性格品质,是难以成功的;不如因势利导,培养他(她)勇敢、果断、主动等性格品质,辅以乐观、仁爱的道德教育,这样一来,孩子长大后,很可能表现为热情奔放,雷厉风行,精力充沛,其气质个性的潜在不良因素被乐观、仁爱的品德所中和,使其既不会因气急败坏而伤己(因为乐观),也不会因性格暴躁而伤人(因为仁爱)。

        相反,一个具有抑制型(抑郁质)气质,个性敏感的孩子,如果一味地培养他(她)勇敢、果断、主动的性格品质,也难以奏效。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培养忍耐、自制、踏实的性格品质,再辅以勤劳、自信的道德教育,孩子长大以后,就可能表现为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成就斐然,其气质个性的潜在不良因素被勤劳、自信的品德所中和,使其既不会因优柔寡断而耽误事务(因为勤劳),也不会因多愁善感而怨天尤人(因为自信)。

        气质相同的人可以成为对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品德高尚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事无成、品德低劣的人;可以成为先进人物,也可以成为落后人物,甚至反动人物。反之,气质极不相同的人也都可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成为某一职业领域的能手或专家。因此,气质和个性不是一个人成就的决定因素,决定孩子终生发展的是他(她)的品德情操。孝顺、友爱、仁义、诚信、爱国、勇敢、自信、自尊、好学、爱美、勤劳、节俭、坚强、有节、廉洁、守法、审慎、自省都是足以影响孩子一生命运的优良品德,根据孩子既有的气质、个性特点,在包括识字阅读为重要内容的早期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有关品德情操,是对孩子未来的最重要投资。

        (原创作品,欢迎分享,禁止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博客地址:外链出处,西西河家园: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儿童教育#养儿育女
    • 家园 【原创】爸爸的启蒙书之二十六 中文阅读字经第一部分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文阅读字经第一部分 中华文明 下

      【胡骑驻市 可汗称元 黎苗数等 快兴忽亡】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大蒙古国。1227年,蒙古攻灭西夏,1234年攻灭金朝,完全占领华北,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随后三次西征,疯狂杀戮,铁骑所向披靡,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连续性疆域最辽阔的大帝国——蒙古帝国,其毁灭性的统治造成除中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文明崩溃,世界文明的中心从此正式转移到西欧,直到美国崛起。蒙古帝国很快分裂,各自独立。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将蒙古帝国东亚部“大蒙古国”国号改为“大元”,1272年定都燕京(今北京),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元朝,并最终于1279年灭南宋。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王朝。元朝采用“民分四等”的民族歧视等级制度,维护蒙古族特权,招致被压迫的汉族人民激烈反抗。加之元朝依靠蒙古骑兵武力征服建国,取得政权后迅速安逸腐化,丧失武力优势,最终被蜂拥而起的农民起义军赶出中原。从1279年元灭南宋,到1368年朱元璋称帝,元朝的统治只维持了89年。

      【布衣登基 厚民严官 九区克尽 域外威宣】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英雄豪杰群起,反抗蒙古统治。1368年,朱元璋脱颖而出,扫平江南,进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中国的统治。他登上皇帝宝座后,改元洪武,是为明太祖。之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消灭其他农民军,击溃元朝残余势力,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朱元璋出身贫寒,当过乞丐,做过和尚。他建立政权后,采取了“厚民严官”的统治政策,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经济生产,一方面改革元朝留下的糟糕吏治,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明朝是汉族自唐朝灭亡四百多年以来第一次实现对全中国的统一。明朝初年国力强盛,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励精图治,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间,北进蒙古,南征安南,伐锡兰,羁绊马来诸岛族,海内清平,万邦来朝。明朝强盛时期的疆域不仅包括内地十八省,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国土面积达到一千万平方公里以上,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置羁縻管理机构,影响力波及整个亚洲和非洲东岸。

      明成祖即位后,在永乐年间,派遣著名的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远洋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又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子鲁出使撒马儿罕、吐鲁番、火州等西域十八国,加强了明王朝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上的往来,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体现了永乐王朝的鼎盛和开放。

      【充疆扩土 添丁增户 闭关禁海 从盛到衰】

      明朝国祚276年,末期宫廷政治腐败,党争激烈,加之和宋朝一样重文轻武,军备糜烂,于公元1644年为闯王李自成所亡。同年,割据东北地区的大清政权谴兵入关,驱逐李自成后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

      清朝是由中国满族建立的帝国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完全统一全境的大王朝之一,历时268年。清朝开疆拓土,鼎盛时领土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清朝采取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经济政治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史称“康乾盛世”。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暴发性增长的时期,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清末时更是达到四亿以上。

      十八世纪以来,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外来力量逐步侵扰中国。对此,清朝政府选择了“闭关锁国”的消极自卫政策,闭关禁海,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西方国家在历经资产革命、工业革命、全球殖民等变革后,一举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随即对中国展开了野蛮的殖民侵略战争,逼迫清朝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负担非常沉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烟丸火炮 侵殖略夺 园毁京洗 犬羊堂煌】

      清朝末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以武力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先后对中国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

      在这一场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中,西方国家首先以毒品倾销的邪恶方式试图弥补其贸易逆差,遭清朝政府抵制后,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发动侵略战争,使社会制度落后、生产技术低下、政治腐败的清朝政府疲于奔命,接近统治崩溃的边缘。

      西方国家前期以英国、法国为主,中期德国、俄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以及澳大利亚积极参与,后期以日本、美国为主,在历次侵华战争中,侵占领土,屠杀人民,勒索赔款,抢掠财富,渗透经济,控制政治,对中国人民犯下不可原谅的罪行。这些自称“西方文明传播者”的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他们践踏文明的野蛮本性。

      “犬羊”,旧时对外敌的蔑称。宋·陆游《涉白马渡慨然有怀》:“太行之下吹虏尘,燕南赵北空无人;袁曹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宋·陈亮《送吴恭父知县序》:“犬羊小丑,孩弄中国如无人。”堂煌,同“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貌似庄严正大,多用以批评人的言词、声明徒有其表。清·泣红《胭脂血弹词·誓师》:“如火如荼兵气扬,勤王名号正堂皇。”

      【袁挥广袖 孙创共和 城旗变幻 蒋就混齐】

      19世纪末,由于清王朝腐败不堪和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深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华夏第一人杰”谭嗣同视死如归,在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生命绝唱后慷慨赴义。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鲜血,表明清政府缺乏真正改良的意愿和能力,中国的前途惟有革命。

      以孙中山、黄兴为主导的近代知识分子在接受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后,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他们成立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占领武汉,组织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独立各省的代表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布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又组织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时期,掌握当时中国境内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北洋军军权,时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谈判,宣布赞成共和,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终于接受中华民国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正式退位。这样,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朝垮台了,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随之结束。

      袁世凯在协助和平推翻清政府,避免南北分裂后,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镇压二次革命后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从1912年临时政府结束后至1928年间,北洋派首领袁世凯及其后继者建都于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都称为北洋政府,也是当时被世界各国于法理上所承认的中国政府,直到1928年北伐结束后被国民政府替代为止。在这段时间内,由于没有一个人具有足够能力单独控制北洋系军事力量,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时期,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更迭频繁,但除了袁世凯复辟的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之外,均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国家基本法。

      自1917年起,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一系列割据政权,与北洋政府展开中华民国的法统之争。孙中山逝世以后,蒋介石于1926年7月9日起,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身份,正式率部北进讨伐北洋政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以北京为首都的北洋政府结束,中国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旗下,定都南京。

      【倭贼构难 烧杀抢占 极恶穷凶 每饭莫忘】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中国东北,此后又陆续在华北和上海等地挑起军事事变,当时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采取妥协的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随即全面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与美国、苏联结成同盟共同对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三轴心国作战;从这时起,抗日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1945年,轴心国相继战败。4月27日,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被俘后于次日遭枪决;4月30日,德国元首希特勒战败自杀; 8月15日,日本元首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得以保全生命。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为止的十四年间,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它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物质财产损失,对中国经济、文化事业产生毁灭性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严重滞碍作用。同时,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生命牺牲,中国人口遭到同样惨重的损失。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空前惨重的代价,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灭绝人性的滔天大罪。他们采取极为野蛮残暴的杀光、烧光、抢光“三光政策”,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和战俘,造成包括南京大屠杀在内的大量惊天惨剧。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残虐手段对待中华儿女,枪杀刀刺、火烧活埋、生化毒害、活体解剖、侮辱妇女、祸及童叟、惨绝人寰,以人形做兽事,穷凶极恶,人神共愤。

      日本侵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灵上,都刻下了抹不去的深深伤痕;中华民族数千万儿女的牺牲,提醒我们牢记历史,莫忘国耻。由于无条件投降而保留的日本军国元首体制依然健全,膜拜侵略罪犯的靖国神社依然香火旺盛,日本政府已经开始从历史教科书中抹去“侵略”的字眼,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还处于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这一切都提醒每一个中国人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苏,只有强国壮兵,在各方面赶超压制日本,才能防止日本贼心不死,重走靠侵略抢劫发展日本的老路;只有国家富强、民族进步,才能彻底洗刷沉重的历史耻辱,才能激发我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岁次乙丑 迎辉鸡唱 赤县神州 龙在田现】

      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共同敌人消失了,两党过去积累的历史矛盾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分歧开始浮出水面。双方互不妥协,在政治协商和军事调处失败后,最终兵戎相见。1946年4月26日,李先念部6万中原中共军队率部“中原突围”,解放战争正式开始。

      解放战争历时三年,经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三个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胜利,占领中国大陆几乎全部地区。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全面崩溃,中华民国政府撤退至台湾。

      在解放军全面进军的同时,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共产党与民盟等民主党派及各界代表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完成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准备工作,将北平改名北京并定为首都。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国家名称不同于中华民国的新中国,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新国家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定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建国仪式。

      新中国成立之初,朝多俊杰、野无遗贤,出现了各族各界人民共同参与祖国建设的欣欣向荣局面。当时,新中国国防、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实践急需大量高级人才,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从海外回归报国,其中包括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李四光、王淦昌、邓稼先、陈能宽、朱光亚、罗沛霖、任新民、邹承鲁等后来为新中国发展立下汗马之功的大杰大才、人中之龙,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民族的英雄。

      【联军又犯 皮拳打胖 边营吹角 这般响亮】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韩国、南越等政权,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韩国军队在朝鲜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韩国向美国等盟国求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7月7日,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建“联合国军”支援韩国。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在当时战线的后方仁川登陆,朝鲜半岛局势逆转。联合国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再三警告,大举越过三八线,攻克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为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捍卫国家领土安全,改善新中国面临的险恶国际战略格局,毛泽东主席力排众议,以非凡的胆略决定出兵朝鲜。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部东北边防军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于1950年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突然对敌军发起攻击,正式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朝鲜战争历时三年零一个月,于1953年7月27日结束,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朝鲜人民军司令金日成元帅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先后签署《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双方军队基本回到了开战时的三八线位置,达成平局。中国进行的二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从鸭绿江边开始,在付出巨大牺牲的同时重创对手,取得了将世界头号强国率领的十七国联军击退500公里并成功挽救邻邦的辉煌胜利。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与西方列国(包括日本)的战争中屡次陷入惨败或极其被动的局面。抗美援朝战争是百年来中国面对外来威胁首次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并达成维护国家尊严、张扬民族意志、稳定疆土和平、巩固政权生存的战略目的。这是一场扬军威、雪国耻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被称为新中国,正是因为在旧中国,2万八国联军就能长驱直入北京,60万日军就能占领大半个中国,而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百万联合国军在境外便被打退,中国人民第一次在一场当时最具现代水平的国际局部战争中担任主角并赢得胜利,在血与火的碰撞中重新站立起来,以崭新的面貌跻身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在军事上取得了百年来对外战争从未有过的辉煌胜利,又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自鸦片战争后百年来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力从此得到了恢复。抗美援朝战争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历史复兴的重要心理支撑点,中国人走向民族复兴,就是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

      【大同理想 猛剂疗伤 湿鞋渡水 击浪穿洋】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历了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发时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江泽民、朱镕基为首的领导层敏锐地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趋势,加快扩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果断加入“世贸组织”,将中国经济推向世界舞台,与世界各国同台竞争,中国经济从此走向高速腾飞时代,综合国力迅速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胡锦涛、温家宝的治理下,中国国力实现了毛泽东时代“超英赶美”的目标,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投资遍布世界,中华民族的复兴巨轮已经悄然航离内河,驰向汪洋大海,接受巨潮巨浪的考验。

      【潜卫两弹 终级保险 核装部队 铁壁钢墙】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幅员最广阔的国家之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抵制侵略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伸张正义、传播文明、维护世界和平更是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历来有“止戈唯武、以战促和”的说法,就是说,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只有大力发展国防科技,研制并装备先进武器,积极备战,才能威慑震吓任何试图侵犯中国势力范围的敌对力量,将非正义战争制止在萌芽状态,确保中国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上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中国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集思广益、运筹帷幄,以长远的眼光和非凡的胆略,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作出了对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英明决策。经过无数人的不懈奋斗,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人以超人的胆识和智慧,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勇攀科技高峰的壮举。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潜艇、人造卫星、导弹、核弹,乃至目前中国正在实施的太空探索计划、登月计划、航空母舰,无一不是最高精尖科学技术的实物化,理所当然地应该被用来加强巩固中国的国防力量,任何对此说三道四的人物、团体,都是别有用心、不怀好意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郑重申明“和平崛起”的大国,只有掌握了最先进军事武器的中国军队,才是捍卫人类文明的终极保险、铁壁钢墙。

      【隆平杂稻 亩产翻番 消饥灭饿 积义盈仓】

      千百年来,饥饿始终是旧中国的一大难题。旧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有80%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遇有自然灾害,更是饿殍遍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每公顷粮食产量只有1035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210公斤。

      中国拥有接近世界总数五分之一的庞大人口,粮食在绝大多数国家仅仅是一种商品,在中国则要被称为“粮食安全问题”,而对于那些对中国怀有敌意的人而言,又被称为“中国粮食威胁”,意思是中国粮食消费的增长将导致全球粮食供应链崩溃。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惟有靠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向中国的庞大人口供应粮食,中国也绝对不能冒随时受经济讹诈、政治讹诈的威胁,将自己的命脉交给别国掌握。

      新中国在人口众多和资源约束的基本条件下,基本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除始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的政策引导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坚持不倦地努力钻研,逐步提高中国的农业科技水平,取得了相当大数量的农业科技成果。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科学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将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他的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2007年7月23日,在湖南农业发展和世界杂交水稻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华介绍说,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已累计推广50多亿亩,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每年推广杂交稻面积在2.4亿亩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为保障中国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所创造的杂交水稻技术,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科技成就之一。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这是何等的壮举!佛教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袁隆平因粮食增产而积累下的恩义功德,就象国家粮仓的米粒一般,数之不尽,赞莫能穷。

      【执犁仗剑 居安备危 族强也贵 既寿永昌】

      回顾数千年中国历史,每当一个皇朝初建兴起之时,都是兵强马壮,经过一番休生养息,恢复皇朝更替留下的创伤后,农业得到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接下来帝王君主从家天下统治的需要出发,开始不同程度地重文抑武,埋下皇朝灭亡的祸根。随着经济的发展,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逐步加剧,加之武备弛废,皇朝或被揭竿而起的起义军推翻,或被虎视眈眈的外部势力灭亡。

      及至清朝末期,泱泱帝国被西方列国用枪炮强行打开大门,2万八国联军长驱直入侵占帝都,烧杀抢占,为所欲为;日本举全国之力发展军备,男女老少,全民皆兵,终于以蛇吞象,在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中重创中国。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本“落后就要挨打”的活教材。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血与火洗礼的人民解放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达成维护国家尊严、张扬民族意志、稳定疆土和平、巩固政权生存的战略目的,取得了百年来对外战争从未有过的辉煌胜利,自鸦片战争后百年来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力才得到了恢复。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放下武器是乞求不来和平的,铸犁为剑要么是儒家孔夫子的梦想,要么是超级大国糊弄世界的道具。只有执犁仗剑,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经济为国防提供基础,国防为经济保驾护航,国家才能持续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经济越是发达,就越要有危机意识和处理危机的预案。在和平环境下加强战备,才能更加长久地享受和平。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灿烂的文明,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强大、最优秀的民族。数千年来,中华文明从未间断,虽有起伏但代代传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从未灭绝,虽经磨难但重新崛起。每一次动荡混乱、文明涂炭过后,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总是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文明;每一次外敌入侵、民族危机过后,恢弘浩荡的中华文明总是塑造出更加坚强坚韧的民族。开放多样和兼收并蓄的文明特点使得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复兴能力,如同浴火凤凰涅磐重生后,更胜往昔;尚勇尚谋、刚柔相济的民族作风使得始终屹立于亚洲之东的中华民族,一朝在胸怀世界的眼界下复兴崛起,必然会倍加光华灿烂、久远弥长!

      (原创作品,欢迎分享,禁止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博客地址:外链出处,西西河家园: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养儿育女#儿童教育
    • 家园 【原创】爸爸的启蒙书之二十五 我们家的读书先生

      蒙童识字 拍照闪存 直接记忆 特别专能

      目见口诵 耳听念随 摇头摆脑 妙态纷陈

      ——《爸爸的启蒙书》第二部分蒙童识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各种版式的字经

      我编写启蒙书(中文阅读字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教儿子识字,过汉字关。具体地说,是为了中文音形义分步启蒙过程中的字形启蒙。字形启蒙通过诵读、指认的方法,让孩子集中记忆常用汉字的音/形关系,对应英语启蒙的原音拼音训练。在字形启蒙过程中,不要求孩子掌握汉字的字义,只需孩子达到“见字发音”就大功告成。一旦能够见字发音,就可以在随后的特殊阅读过程中高效地学习字义,进一步认识生字,最终完成中文启蒙的全部过程。

      在我编写字经以前,儿子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亲子阅读,已经爱上了读书。亲子阅读在启蒙过程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按我个人的理解,亲子阅读似乎是唯一能够使幼儿产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亲子阅读时间长了,儿子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对识字的需求和兴趣,因为他已经知道,妈妈是根据书本上的文字进行朗读和讲解的。

      在字经的创作过程中,我自始至终受到儿子的鞭策和鼓励。一方面,他学得比我编得快,总是催促我快点编新的内容出来给他读;另一方面,我被字经的教学效果所打动,因为儿子很快就开始尝试自行阅读,并且喜爱上这种更加自由的阅读方式。

      字形启蒙的主要手段是诵读和指认,诵读是指认的前提和准备,也是使用字经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我每编出来一段,就朗读给儿子听,要求他目视字经,大声朗读,同时耳听自己的发音,下意识记下字形和字音。如此一来,多种感官联合加工,字音字形紧密联系、有机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数情况下,儿子是在每天往返幼儿园的途中,在汽车后座上由妈妈陪着完成一天的字经诵读。早晨10分钟,下午10分钟,大致是这么多时间。如果他自己感兴趣,回家后随便他读多长时间,我们没做任何要求。对于一个五岁多的孩子来说,一天读两三行字经,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这么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得到爸爸妈妈,乃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交口称赞,实在是非常划算的。小孩子都很聪明,划算的事情他们都爱做。

      但是,对我来说,每天要编出两三行字经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编写字经非常象写诗填词,没有灵感不行,思路一旦卡住,几天一个字写不出来也是常事。最长的一次,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编出字经中最难的一句。这样一来,我老是拖儿子的后腿,只好向他解释,爸爸不如他聪明厉害,让他自信心爆棚,一次接着一次。

      字经篇幅紧凑,儿子读完一遍只需四五分钟。如果按四大部分分割,读完每一部分只需一分钟。因为这个原因,字经诵读的教学安排都非常简单,不需要考虑诸如读哪里、读几遍、什么时候复习等等琐碎的问题,就是按四大部分分割,每天重复正在学习部分的全部内容。

      由于诵读的目的是记住汉字的音形关系,我们总是希望儿子能看着字经朗读,不要求他背诵。最初我甚至还想过办法防止儿子只凭记忆背字经,但没有成功。读的次数多了,背熟字经是自然而然,不可避免的。一旦背熟字经,诵读阶段就基本完成,下一步就要抛开字经,把汉字一个个单独拿出来进行指认,才能真正地达到字形启蒙的要求。

      从儿子跟着我开始诵读字经起,我们就告诉他,以前他看书,其实是在看画,现在他正正式式是在“读书”啦。他非常自豪,逢人遍告,不厌其烦地向所有人解释读书和看画的区别,也因此而获得了“读书先生”的绰号。我也自豪,因为儿子读的第一本书,是我写的。

      (原创作品,欢迎分享,禁止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博客地址:外链出处,西西河家园: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儿童教育#养儿育女
    • 家园 【原创】爸爸的启蒙书之二十四 中文阅读字经第一部分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文阅读字经第一部分 中华文明 上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诚哉斯言!

      从开始琢磨加拿大幼儿园的英语启蒙起,我就断断续续地有过将这种按时间统一规划、音形义分步启蒙的方法运用到为儿子进行中文启蒙的念头。当我想清楚对于中文来说,要过汉字关,字形启蒙是关键,只要完成了字形启蒙,中国孩子就有可能象外国孩子一样,见字发音,随文识字后,我就产生了为儿子编写启蒙书的想法。而当我意识到,象《千字文》这样的传统蒙学教材,是最合适的字形启蒙工具时,我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完成启蒙书的编写。我们身在海外,没有中文小学语文教育可供依赖,要想为儿子中文启蒙,只能靠自己努力。

      经过将近半年的日思夜想,百分之百全身心投入,我终于完成了启蒙书的创作。从今天开始,我将在新浪博客、百度爱乐活、西西河、儿童教育论坛等网站上陆续连载启蒙书正文。启蒙书完成后,我对其进行了逐字逐句的释义,限于博客篇幅,只能刊登逐句简单介绍,字词的出处留作今后再补充。在启蒙书编写过程中,我用儿女的名字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祺妮经”。等启蒙书全部编完、回国进行版权登记之前,又取了个正式的名字,叫“中文阅读字经”,表示这是一本为实现“中文阅读”这一特定目的而编写的识字教材。

      【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 丰烈伟绩 初祖炎黄】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至少200万年前,中国大地上就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从那时起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的漫长年代,由于没有文字记载,主要靠神话传说来口头传递历史,被称为中国历史的史前社会阶段,对应考古学的石器时代。后人对这一时期的描述充满了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色彩,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猛志舞干戚,精彩的神话故事令人心驰神往;燧人氏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伏羲氏发明八卦、结绳为网,神农氏教耕生谷、尝遍百草,炎黄二帝与蚩尤决战涿鹿,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纪实性的英雄史诗向后人展示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史前文明阶段的后期,是中国历史的三皇五帝时代。三皇五帝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中国大地上活跃着的一些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部族联盟首领或英雄人物代表,是中华文明的开端发祥者。三皇五帝具体指谁,历来争论不休,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三皇包括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五帝包括黄帝轩辕氏、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三皇五帝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带领所在的部落联盟发明创造,不断改善生存条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三皇五帝中期,居住在中原黄河流域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带领的黄帝族与炎帝族,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在相互征战中逐渐融合,形成中华民族的祖先——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族,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唐人的始祖,华夏族后人都把自己叫做“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他们的丰烈伟绩功在千秋、造福万代,中华民族在他们的肤功厚泽下繁衍生息,开拓创造出一个疆域辽阔、屹立至今的统一大国和持续不断、一脉相承、对世界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中华文明。正是:

      祖神盘古开天地

      三皇五帝奠中华

      夏商西周先三代

      春秋战国统归秦

      西东汉后分三国

      两晋南北朝同兴

      隋唐五代及十国

      辽金二宋元明清

      中华文明千秋耀

      中华民族万世兴

      【农耕医药 弓阵车船 纺织算术 筑屋盖房】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之所以能够在数目众多的氏族部落中脱颖而出,强强联合形成后来统治中华大地的华夏族,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因为这两个部落的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在那个时代最高。传说中,历代神农氏、轩辕氏首领,他们的亲戚、臣子和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相传炎帝神农氏率领其部落制造农具,耕种五谷,奠定了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基础;遍尝百草,发明医药,被后世尊为“药王”、医馆药行的守护神;发明陶器、麻布、五弦琴,开辟集市交易,极大地改善部落生活;发明弓箭,倡导教育,逐渐将炎帝部落发展壮大成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之一。

      黄帝则率领其部落种植果蔬、牧养兽禽,修城建堡、筑屋盖房,发明舟车、制造兵器,创造出高度发达的部落文明。黄帝的妻子嫘祖种桑养蚕,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被后世尊为“蚕神”、“行神”(旅游之神);黄帝的臣子仓颉创制象形文字,使先民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明生活,被后世尊为“仓圣”、“造字圣人”;黄帝的另一个臣子隶首发明算数和算盘,制定最早的度量衡系统;黄帝的宰相风后著《握奇经》,发明指南车,推演阵法,为黄帝部落征战立下汗马功劳;黄帝的乐官伶伦发明箫管,定五音十二律,是中华民族的音乐始祖。黄帝部落还在历法、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一系列精神文明领域获得辉煌的成就,继炎帝兴起农耕之后,将中华原始文明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

      【青铜甲骨 干支阴阳 小康社会 继夏乃商】

      三皇五帝后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三位被后世儒学备加推崇的贤圣君主尧、舜、禹,在他们的治理下,社会祥和,百姓安康,老有所终,幼有所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被儒家称为“大同社会”。在大同社会里,最高王位实行禅让制度,尧将自己的位置禅让给贤德的舜,舜也效法尧将权力禅让给治理洪水有功的禹。

      禹老年时,推荐皋陶为继承人。皋陶虽有威望,但还没来得及禅让就死了。禹死以后,各氏族部落推荐他的儿子启做了王位继承人。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

      夏朝和随后的商朝、西周合称先秦三代。在儒学经典《礼记·礼运》篇中,以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为代表的六君子所统治的三代被称为“小康社会”,既区别于三皇五帝时期的“大同社会”,也区别于《礼运》篇主人公孔仲尼老师所处的“礼崩乐坏”时代——东周(又称春秋战国)。

      夏商朝留给现代最灿烂的文化遗产有青铜器、陶器、甲骨文和金文,商朝的历法采用阴阳合历、干支纪日,延续使用至今,是世界上使用最长久的纪日方法。

      【武王讨纣 封建诸侯 周公制礼 宗法典章】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建立周王朝,开始采用封建制度,通过诸侯国进行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整理规范出一整套宗法典章制度,为后代万世所仿效。

      周公旦,姓姬,名旦,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因为品高德贤被儒学尊为“元圣”,是圣人心目中的圣人。历史上,周公吐哺、梦见周公、周公之礼、周公解梦等典故都源自周公旦。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连横合纵 结派拉帮】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专宠褒姒,政治昏乱,在上演了历史上有名的“烽火戏诸侯”闹剧后,遭西戎攻杀,诸侯都不来救。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迁以后的周朝称东周,周王室日益衰微,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各诸侯国采用连横合纵、拉帮结派的谋略手段,不断进行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诸侯国数目由春秋初期的数百个减少至战国时期的七大国,国家逐步由分裂走向统一。

      【攻交予取 秦皇统一 标控货币 厘订度量】

      战国末期,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率领强大的秦军,在十年内扫灭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近五百年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嬴政废除封建制度,自称“始皇帝”,是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帝国体制的创立者。秦始皇在位期间,进行了包括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改革。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也是中国两千多年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帝国体制的创立者。在他的统治之下,“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影响了自秦以后的所有朝代。由于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华民族的民族融合、中国国土疆域的拓展、中国的国家形态、中国的语言文字从秦开始全部都是在秦朝所奠定的基础上进行,秦始皇和秦帝国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秦始皇史称“祖龙”。

      【缺谋唯暴 楚伯项羽 知臣择任 高帝刘邦】

      秦朝仅历二代而亡,西楚霸(伯)王项羽、汉王刘邦为争夺统治权,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史称楚汉相争。武功卓著但犹柔寡断的项羽最终败于知人善任、目光远大的刘邦。刘邦建立汉朝,史称汉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

      汉朝历时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汉朝既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汉朝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乐,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融合统一进一步完成,从此称为汉族,中国人从此称为汉人,中国语言称为汉语,中国文字称为汉字,中国服饰称为汉服,中国文化称为汉文化。从汉朝开始,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过。

      【三分归晋 南北比争 群英竞起 马乱兵慌】

      汉朝分西汉、东汉,西汉历时210年后被王莽所灭。短暂的十四年后,光武帝刘秀复国,建立东汉,延续统治约195年。东汉末年,中国分裂为有曹魏、蜀汉、孙吴等三个政权,历经近百年(公元220年~280年),被司马炎统一为西晋。西晋时期,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五胡十六国,史称“五胡乱华”。公元317年,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

      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长期维持对峙,史称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 —589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从曹丕建魏(220年)到隋朝立国(589年),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胡十六国,中国一直处于国家大分裂、豪强大混战、民族大迁徙的时期。在客观上,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江南大发展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群英竞起”指这一时期尤其是三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英雄豪杰,记述于史迹演义,为后世广为传诵。

      【除奸反正 再造仪刑 杨坚即位 征服八方】

      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华夏汉族在政权、人口、文化各方面遭受毁灭性打击,汉民族被迫向长江以南广大地区迁徙,北方地区被形形色色的游牧民族占领。人口大量死亡,文化濒临灭绝,城市建筑成为灰烬。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结束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混乱局面,重新统一中国。他即位以后,恢复汉姓,恢复汉朝和魏晋时期的文化和制度,征服八方各族,促进汉胡融合,使中国又回到了经济繁荣的和平年代。

      “再造仪刑”指文帝恢复华夏文明。仪刑,本意为人的仪容、风范,在这里引申为“文化、制度”,即国家的仪容、风范。

      【设科举士 凭试授职 圣君辈出 李氏振唐】

      隋文帝废除荐举制,开创分设科目、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隋朝统治时间很短(不到四十年),科举制度在随后的唐代得到发展并成熟。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不含恭宗),共289年,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朝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唐太宗李世民、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等多位唐代帝皇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圣明君主。

      【林花几谢 无奈太匆 后主时代 朝雨晚风】

      林子里的花儿开了又谢,谢了又开,美好的事物总是匆忙消逝,令人无可奈何。南唐李后主所在的五代十国时期,强豪割据中国,政权更迭频繁,战火纷飞,风雨飘摇。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宦官干政,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在历经“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后,辉煌的唐朝终于灭亡,享国祚290年。

      唐灭之后,中国进入短暂的分裂局面,史称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

      本句改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全词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除“后主代”三字外,余字全部出自此词。

      【辽金狠壮 赵宋宽忍 粮贸技艺 酒绿灯红】

      公元960年,后周将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北宋王朝逐步消灭后蜀、南汉、南唐、北汉等割据政权,统一了从岭南至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与北宋并存的还有几个地方民族政权,在东北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和大理。宋与辽、西夏曾多次发生战争,最终达成和议,维持和平相处。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随后相继攻灭辽和北宋,占据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与金形成长期对峙局面。

      辽金二朝崇尚武力,积极扩张疆域,在与宋朝的攻防争斗中始终占据优势地位。辽迫北宋签下“澶渊之盟”;金攻占北宋都城,俘虏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又逼南宋签下投降条约“绍兴和议”。

      与辽金相比,赵宋政权为避免唐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悲剧,一直采取重内轻外和重文抑武的国家政策,导致一方面宋朝内部安定而少有内乱,有利于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另一方面也因武力积弱而不敌北方外敌。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贸易尤其发达,国民安居乐业,首都开封和临安号称“不夜之都”,达到当时世界生产力与文化发展的顶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原创作品,欢迎分享,禁止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博客地址:外链出处,西西河家园: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养儿育女#儿童教育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出书么?我急用

        家里2个孩子了,也曾在河里问给小孩儿买什么书好,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可惜,中国人写中国故事的书没有。

        你的这个就非常非常非常合适。什么时间出书?如果近期不出,这些系列有没有比较完整的电子版,好让我拿来在小孩儿身上实验实验!

        • 家园 暂时还没有整理出来的电子版。

          谢谢你的认可!

          这个系列我是写一篇发一篇,所以都是单篇,排版可能新浪博客上的会稍微好一些,你可以到那里去看。

          六月份在国内探亲的时候,一天可以写一篇甚至两三篇,回加拿大后两个孩子放暑假,我就完蛋啦,怎么也集中不了思路。

          后面的内容多半是关于如何鼓励孩子读书,如何进行字义启蒙的,估计九月份可以全部写完。

          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先由大人带着读读书,把兴趣培养出来后,才能开始中文启蒙,我有一个帖子是讲这个的,如有兴趣,请看一看:链接出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