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笔记 -- 2313234454dfsd

共:💬369 🌺3794 🌵2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实很多人被“武”字迷惑了

            汉武帝武功赫赫,谥号“孝武”恰如其分;但是此外也必须看到,汉武帝成功地完成了意识形态、国家体制和财政等方面的变革,真正确立了汉家制度,完全配得上“文”的谥号。汉武帝和秦始皇,两人功业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互补之处,是中华文明史上同等伟大的英雄人物。当然,鄙人之见,毛主席更伟大,他一个人干了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三个人的事业,是中国今后永生不灭的神。

      • 家园 武帝登基,和毛主席时,不可同日而语。

        武帝一把好牌,只要国家战略安排得当,不会出现后期的烂摊子。说他穷兵黩武一点不过分——这主要是指后期对匈奴的死缠乱打,拒绝和亲。

        • 家园 死缠乱打尚可商榷,拒绝和亲有什么不对呢?

          和亲不仅仅是一两个人的牺牲或者说形式,更是外交上的妥协,别忘了还有其他国家看着呢。更何况汉朝的和亲跟清朝对蒙古的和亲还不一样,汉匈和亲是单方面的,而清蒙是相互的。这样的和亲,对汉朝的国际国内形象影响肯定是负面的居多的,最多只能是权宜之计,作为一个企图在东亚有影响的大国来讲,怎可能让这种妥协投降型的单方面和亲成为稳定国策呢?

          • 家园 经过漠北之战后的和亲和之前有着本质不同。

            再说,也未必一定要谈出一个和亲的结果出来。后来的宣帝采取羁糜政策,就非常有效。

            作为后来人,我对照的是毛主席和美国的建交谋略,时打时谈,谈谈打打,打打谈谈,手段变幻无常,为中国争取了最大的利益。

        • 家园 这个也是吕思勉先生的看法

          武帝的胜利,是国力的胜利,而不是战略的胜利。如果和隋文帝打击突厥相比,这种观点就显得更是正确。

          但是这种观点还是会给人以事后诸葛亮的感觉。武帝打击匈奴的方案应该是当时的统治阶层群策群力的结果,这样说相当于说他们全是白痴,可能么?未免有点自以为是了。既然能想到联合大月氏去一块打匈奴,其他的方法应该是也想了一些,想必是条件不具备,所以只能硬来。

          打仗本来就是杀人一千自损八百,何况是打匈奴这样强悍的国家。国策的倾斜养出一批利益集团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全说是武帝一个人的错未免有些过分了。

          • 家园 能把国力的优势转化为胜势,就是水平

            岂不见后世子孙有多少在国力大优的情况下被人打残甚至消灭。

          • 家园 战略本来就包括了国力在内,说谋略也许更好点

            隋的开国大佬们与突厥千丝万缕的牵连,谋略空间很大,可以推动突厥的分裂等;隋的骑兵也很强大。与汉面临的挑战不可同日而语。

            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大家伙回到那个时代,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不要搞穿越流。

          • 家园 也不能否认武帝对军事理论的革新。

            对匈奴作战,弃用农耕社会的传统作战方式,取胜匈奴,以骑兵对骑兵,以机动对机动,说明武帝是一个引领潮流的人。

            另外,略河南地,经营河西走廊,最后漠北决战,这种战略视野也非一般人所及。

            对这一连续地战略行动,不佩服都不行:对要点把握准,抢占大场及时,投入力量得当,有主有次,有缓有急。

            武帝的局限和中国历代王朝全盛时期的皇帝一样,得意忘形,穷兵黩武,过度扩张。

            从治国的角度说,平稳感不够,跷跷板没踩好,算上不一流,但也算上得中上。

          • 家园 呵呵,老刘家真悲催

            武帝的胜利,是国力的胜利,刘邦的成功是因为三杰,合着堂堂汉朝竟然没姓刘的啥事儿

    • 家园 楼主帖图看不到,试发附图

      卫霍出塞的技术参数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汉匈边境的卫星截图

      上谷、代郡、定襄、云中、雁门等地形图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汉匈北部地形图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 家园 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仅仅11年,就将四代积蓄的国力挥霍一空,可见战争之害,也可见武帝作为掌舵人的治国水平。

      汉武帝前期打匈奴只是把国库耗空了,但是国家的潜力还是很大滴:一搞国进民退(如盐铁官营),国库立马又满了;告缗令一出,又打了富豪一次秋风。总之,汉武帝在搞钱这方面,还是很有一套滴。

      耗尽四代积蓄的不光光是汉匈之战,汉武帝南收东瓯、南越、闽越,东征朝鲜,拿下西南夷,西拓西域,虽然用兵时间不长,但是为了有效统治这些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安抚民心方面的花费,不比汉匈之战小。至于刘彻生活腐化的那点儿花费,跟这些一比,毛毛雨啦……

      汉武帝的治国水平如何,真不好说,不过“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个“古”的上限,我觉得约略就是汉武时代。

      说实话,我也不愿意生活在汉武时代,太TMD痛苦了,凭啥牺牲我们一代人的幸福,为两千多年后挣一个“自古以来……”啊!!!!

      通宝推:铁手,从北苑到太古,
      • 家园 正如兄台最后一句话样,民众太苦,国家也无法长治久安。

        七出匈奴时,出塞10万骑,入塞不过三万骑,损失多大。还有那些转运的民夫,几十万,那是几十万民众的徭役负担。

        武帝之后采取的搞钱政策,基本上是杀鸡取卵式的做法,劫民众之财,济国家之急,标准的民穷国富。

        武帝之后,国势日下,就可以看出武帝的经济政策和战争政策对汉的长治久安是有致命影响的。

        • 家园 武帝之后,国势日下?难道兄台不知道有个昭宣中兴?

          武帝的经济政策,也就是国有化,以后的中国历代都在用,当然,具体操作,各有不同。

          至于战争,有些仗是不能不打的,不打匈奴,首都长安就始终生活在匈奴铁蹄的阴影之下;不打南越,万一让他坐大,汉将处于南北夹击的困境。

          可以这么说,汉武帝不发动战争,汉朝也不会长治久安。

          长治久安?多么长,才算是“长”,多么久,才算是“久”?

          • 家园 我不是反对武帝打匈奴。只是觉得他太好大喜功,不惜民力。

            卫青出高阙略河南地,霍去病经营河西走廊,都是必要且大手笔。

            但武帝长年用兵,以牺牲民力为代价,平衡感没掌握好,操之太急,想毕其功于一役。大概是青史留名害的。

            其实,有些事情,缓一缓,留给下一代,掌握好平衡,控制住局面,也未尝不是好方法。

            不过,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外行看内行,后人看前人,不在局中,不知局中辛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