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老照片】我们的美好年代——北京,1983-84 -- 潮起潮落

共:💬243 🌺1466 🌵2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80年代中期应该是人精神面貌比较好的时代

      就是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的种种福利,比如医疗,教育,住房还存在。

      农民因为改革看到了好处。

      国营企业职工还没有压力。

      城市人民开始享受电视机录音机等现代产品,至少黑白电视是普及了。彩电,电冰箱和洗衣机还不普及,但是也进入百姓家了。比起70年代中期的“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已经是很大进步。

      食品供应虽然还要凭票证,但是毕竟已经比较充足。

      知识分子正了名,而且还没有出现80年代末“读书无用论”“手术刀不如剃头刀”“原子弹不如茶叶蛋”的窘相。

      体育上乒乓球和女排的强势让人振奋。体操跳水也有不俗表现。田径也出现了朱建华这样世界级的人物。洛杉矶奥运会也是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2年在中国没有出线的情况下全程转播世界杯,也让球迷大饱眼福。国足当时也不像现在这么差劲,是84亚洲杯亚军。82世界杯也只差了一步(被沙特放水)。84年又在尼赫鲁杯打败了阿根廷队。不过85年输给香港是中国足球史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精神生活上,春晚开始,电视节目里《排球女将》《血疑》等日剧还是不错的。还有就是来自香港的《霍元甲》和张明敏。国产剧里也有《夜幕下的哈尔滨》和《四世同堂》这些精品。革命历史题材片子有《西安事变》《风雨下钟山》《四渡赤水》,对于毛泽东的塑造都是不错的。

      国际上上台时候和台湾贴近乎的里根1984年访问中国,中美关系进入第一个高潮。苏联勃列日涅夫去世前声称要和中国改善关系,而中国不依不饶要求克服三个障碍。苏联既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又有安德罗波夫和切尔年科两位领导人相继去世,让我们看到北面的老熊已经每况愈下。而中越边境中国已经占据了优势,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仍然是人民敬仰的对象。

      当时的宣传对象有几个,最有影响力的是张海迪。她本人身残志坚是人们敬佩的。人们在对她敬佩上也体现了对那个时代可以提供个人奋斗成功机会的希望。

      那个时代,不能再现了,但是值得怀念。

      • 家园 还有中日围棋擂台赛

        聂卫平六连胜,使中方反败为胜。全国高校里掀起了围棋热。本人的臭棋就是在那时候学的。棋艺不咋地,可是从围棋里体会到了很多人生哲学。聂卫平的棋艺不比马晓春他们高多少,可是他插过队,吃过苦,所以有一种“在风雨中点燃最后一根火柴的勇气和保护它不被吹灭的细心”(大意如此)。

      • 家园 那个时代理想主义仍然占据主流价值观

        那个时代理想主义仍然占据主流价值观,所以大部分人都是有股子昂然向上的精神气儿的。可叹的是自此之后就一路向“钱”了

      • 家园 那个时代和今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城市人口少,就这么简单。
      • 家园 你说得太笼统了,应该说是85年以前

        那时有万元户了,但不多,大家还不是一切朝钱看,还有谈理想的。那时的大学生,以写朦胧诗和谈哲学为耀,不会写诗的男生是很难找到女朋友的。

        但85年开始就出现剧烈通胀了,86年我都贴大字报了,呵呵,因为学校食堂的菜涨了几毛钱。87、88更烈,看看那时的存款利率就知道了,所以有了89。

        其实吧,不是80年代更美好,而是恰逢此时楼主处于最美好的年华,而已。

        现在的孩子,我们看着大约觉得他们的乐趣没劲、肤浅,但他们到了3、40怀旧时,那感情可能比我们还充沛,呵呵。

        • 家园 我们在上海物价也是上涨的

          我记得东西涨价在80年代早期就有了(83年这种时间)。当然你说的85年后多一点。但是没有觉得很明显。对于社会影响远远没有1988年严重。

          不过85年后工资奖金也多了。能不能抵消物价不知道。但是很多单位奖金,岗位津贴等基本工资以外收入比例大大上升。老爸是大学老师,除了工资以外还有岗位津贴,岗位津贴是基本工资的一半。我们家因为84-86老妈在美国作访问学者,那边给钱,所以不感觉经济什么紧张。当时科研单位出国机会多点,虽然说是为了业务,但是也是人出去赚些钱。老妈单位出国机会多,还不伤和气。有的单位出了出国机会抢破头。也有不少人出国不回来了。86年老妈回来后我们已经买了激光唱机,带回来贝多芬莫扎特的一些碟。然后发现国内的工资买不起CD片子(当时只有中过图书进出口公司一家卖进口音响制品,CD动辄50-100元)。当时就用老妈带回来的CD给同学和学校广播站翻录了不少磁带,包括Otmar Suitner指挥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你说的哲学和诗。我也记得。另外,中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特别有兴趣,也是那个时代所有。 但是你这个就是夸张了。

          不会写诗的男生是很难找到女朋友的

          侯跃文曾经有个相声,讽刺朦胧诗,大概是84年,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声音,没有再次演过。倒是姜昆有个“哺乳诗”演得比较多。

          我中学时候午饭价格在85年左右是涨价了。学校广播电台采访校长还问了这个问题。校长也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什么都涨了。不过我们同学家庭条件大多还可以,没有很大问题。远远没有到贴大字报的地步。有一次校领导也私下说,食堂不但不涨价不行,里面要安排退休工人和待业青年,她们态度不好,你们也心里有数,不要计较太多,大面过得去就行了。

          上海在80年代中期市政建设远远落后于天津等兄弟城市。老北站很破烂。住房问题也很严重。我们家还是住在集体宿舍,和大学学生宿舍差不多。没有煤气,烧煤炉(现在还有多少孩子知道煤饼和煤球是什么东西),厕所淋浴一层楼共用(我们这层是女厕所,我要上厕所要到另外一层楼)。不过父母一个在大学,一个在科研单位,福利分房有排队,所以虽然住房紧张,并没有现在的危机感。

          另外,我们家91年分到的房子是建筑面积80平方米的高层,两室一厅的居住面积是不到四十平方米的。当时父母都是副教授和副研究员级别的,一个50岁,一个47岁,排了十几年才排到的。我还住在一起,也住着觉得不错。同单位的正教授也是分同样大小的房子,就是在层次和朝向上好点。现在的人一工作就要三室一厅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吵着买不起房子。反而说明现在生活水平是提高了。

          85最差的一点是春晚出奇地烂。放在一个体育场开,充满了猜奖一类的东西。是所有春晚的最烂。85还有一个痛处就是中国足球输给香港。不过青少年的比赛都还可以。少年比赛中国举办了16岁以下的“柯达杯”,18岁以下中国队参加了在苏联的世界青年锦标赛,都进入了八强。但是国家队后来搞什么两队制,冠军辽宁也算国家队,就烂掉了。

          80年代到84年左右肯定有万元户的,不过主要宣传的重点应该是农村。

          • 家园 85年以前物价已经涨得很厉害了,86年后更甚

            79年,物价就涨了5.8%,80年,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上升了7.5%,这主要由于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了22.1%),导致粮食价格上涨最快最多。79年出现财政赤字,然后滥发货币。

            81年开始整顿压缩,82年至84年物价基本平稳,但84年末物价再次快速上涨(那时涨了城镇的工资),85年,物价就涨疯了,涨了11.9%!所以86年学生闹事了。

            86年末宏观调控后物价涨幅降至6%,但粮食价格还是涨得非常快,其实从80年到89年,粮食价格是一直在涨的。所以才有86年的闹事。86年是闹过事的,虽然规模比89年小很多。我记得好像是从中科大开始的,不过在大闹之前,各大学校已经陆续有闹事的。至于居民囤积商品就更多了。

            我父母在80年和82年就来深圳了,所以我家收入比同学家高很多,但那时我自称自食其力,基本是自己养活自己,所以物价上涨对俺影响很大,贴大字报也是很自然的。我同学中不少是外省贫困地区的,他们是主力。

            87年物价闯关,物价再次疯涨,达到8.7%,88年达到18.5%。到年末,3年银行利率加保值补贴率达到19.72%,

            三年期定期存款的保值率(%)

              1988年4月 年利率是9.71% 通货膨胀补贴率是7.28% 总名义利率是16.99%

              1989年1月 年利率是13.14% 通货膨胀补贴率是12.71% 总名义利率是25.85%

              1989年2月 年利率是13.14% 通货膨胀补贴率是12.59% 总名义利率是25.73%

              1989年3月 年利率是13.14% 通货膨胀补贴率是13.64% 总名义利率是26.78%

              1989年4月 年利率是12.14% 通货膨胀补贴率是8.36% 总名义利率是21.50%

            88年居民开始疯狂抢购,我一同学的母亲,抢购的是肥皂,呵呵,就是那种最普通的洗衣皂。我家影响不太大,但也去香港突击买了几台电视机,每间房一台,包括书房,哈。

            不过我家大部分存款被我妈存了定期,90年物价突降(GDP增速也突降),存定期看来是比较划得来的。

            我理解你和本贴大部分人对80年代的缅怀,对我自己来说,那也是个记忆中的温暖年代,但原因只有一个,那是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所以我和你们一样,把一切都涂上了玫瑰色。在我父母的记忆里,他们最美好的年华是他们的青春他们的50年代。我父母眼里的80年代,是物价疯涨的年代,是学生闹事的年代,呵呵,不算美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