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近代纪事】褪色的记忆 -- 沈醉先生回忆拾零 -- 萨苏

共:💬46 🌺7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福建日报--龙飞虎同志逝世

      福建日报 要 闻

      1999年7月12日 星期一 己卯年五月廿九

      龙飞虎同志逝世

        本报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指挥员,原福州军区顾问龙飞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1日在福州逝世,享年85岁。  龙飞虎同志逝世后,张万年、贾庆林、宋平、刘华清、薄一波、吴阶平、叶选平、王兆国、习仲勋、彭冲、杨成武、张震、洪学智、于永波等同志送了花圈。送花圈的还有:南京军区领导陈炳德、方祖岐、董万瑞、郑炳清、黄信生、雷鸣球、李继松、朱文泉、刘永治、吴继科、张诗明;福建省领导陈明义、袁启彤、游德馨等;驻闽部队领导陈明端、陆凤彬、林炳尧等;与龙飞虎同志共同战斗过的部分老同志;以及生前友好和龙飞虎家乡的党委、政府等。  7月11日上午9时,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殡仪室里庄重肃穆、哀乐低回。走完85载人生旅程的龙飞虎同志,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躯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龙飞虎同志夫人孟瑜率子女敬献的花篮摆在遗体前。南京军区和军区机关领导李继松、苏京、史水洲、王顺和、许援朝等;福建省领导陈明义、袁启彤、习近平、赵学敏、丘广钟等;驻闽部队领导陈明端、陆凤彬、林炳尧等;部队和地方老同志何云峰、王直、谢家祥、颜红等;龙飞虎同志的亲属、生前友好和他家乡的代表共1200多人到殡仪室向龙飞虎同志遗体最后致哀。  龙飞虎同志1914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在中乡斜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就接受进步思想,积极为当地农会站岗放哨、传送信件。192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上井冈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飞虎同志历任红三军团八军六师交通排排长、七团四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侦察科科长等职。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先后参加了进征赣南、回守井冈山和攻占长沙等战役战斗以及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他作战勇猛顽强,不怕牺牲,战功显著,出席了少共中央召开的苏区第一届青年代表大会。1934年,龙飞虎同志随红军三军团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又参加了东渡黄河、转战山西等战役战斗。期间,他先后破获了机枪连连长投敌叛变和阎锡山坐探等案件,有力地挫败了敌人的阴谋,为保卫中央首长的安全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前夕,龙飞虎同志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2月后历任西北保卫局情报科科长,八路军驻太原、南京、武汉、桂林、重庆办事处副官、科员、科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央首长的安全保卫工作。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同志率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谋求和平解决,龙飞虎同志任随从副官,负责警卫任务。他临危不惧,缜密部署保卫工作,胜利地完成了任务。1938年12月,龙飞虎同志随周恩来同志到重庆,从事八路军办事处交通运输和安全保卫工作。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山城重庆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与敌人巧妙周旋,机智灵活地开展斗争,并出色地完成了护送大批进步青年、党政军干部和物资等艰巨任务,受到了党中央的嘉奖。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为消除内战、实现和平,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率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龙飞虎同志负责谈判期间的警卫安全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46年4月,龙飞虎同志受组织委派,赴南京为中共代表团安排住处和办公地点,后担任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总务主任兼副秘书长。龙飞虎同志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期间,以顽强的斗志与敌特分子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保卫中央首长、发展壮大党的地下组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龙飞虎同志于1946年11月任毛泽东主席处行政秘书兼中央纵队一大队大队长,在胡宗南大举进犯陕北的形势下,他临危不惧,精心护卫,保证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1947年,龙飞虎同志响应党中央号召,离开中央机关,奔赴作战前线。之后历任四川干部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华东野战军十纵二十八师八十二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政治委员、八十二师副政治委员、八十四师代理政治委员等职,指挥部队参加了睢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战役战斗。1949年7月,他率部随第十兵团南下,进军福建,参加福州战役,以坚决、勇猛的军事行动扫清福州外围之敌,迅速向市区扩大战果,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飞虎同志先后担任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二师政治委员、二十八军副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金厦战役和闽北剿匪战斗。1955年2月入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后任福州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州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等职。在1958年炮击金门、1962年防止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紧急战备中,他组织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较好地保证了任务的完成。“文革”期间,他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遭受打击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拥护改革开放,在政治上思想上自觉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离职休养之后,他仍关心党、国家和军队建设,为军区部队建设献计献策。龙飞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在七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龙飞虎同志长期跟随毛主席、周总理转战南北,历尽艰险,为党的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政治立场坚定,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机智勇敢,不怕牺牲,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计划周密,决策果断,讲究策略,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出色的组织指挥才能。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秉公办事,有着良好的党性修养和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他谦虚谨慎,言行一致,关心爱护官兵,体贴群众疾苦,深受部属的尊敬和爱戴。他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  龙飞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一生。他为革命事业建立的功绩永载史册,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龙飞虎同志永垂不朽!

    • 家园 关于电报主任冯传庆的死的另一种回忆:

      沈醉说他在军统电讯处和大特务倪耐冰很好,所以冯传庆跑了以后还有人不信他是共产党。

      他到八办去以后是叶剑英、曾希圣接待的他,叶帅还给他一个皮大衣,给了他200元,让他显得阔绰点,结果冯传庆没有地下斗争经验,一上岸没有住豪华旅社,反而住进了渔民的小房子被当作汉奸举报给水陆交通检查处,这个处是军统的底子,所以很快抓了回去。这是叶剑英回忆的。

    • 家园 老萨,每次看到你的自称,我都是很感幽默啊,

      你自称是兄弟我,像电影里面的国民党军官的称呼,至少时解放以前的称呼吧,挺逗的。

    • 家园 一。龙飞虎与沈醉怕谁

      日前有位朋友写文章要查戴笠的死,向我证实,因为某有一位亲戚是沈醉先生的助手 -- 当然是解放后,八十年代沈先生写回忆录的时候曾经帮助整理过文稿,平时和我们谈天说到过这个问题。回忆起来,颇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干脆花些时间整理整理,和朋友们分享吧。因为是聊天聊出来的,可能有支离破碎的感觉,请大家原谅。

      沈醉先生,原军统少将,曾是戴笠的得意部下。我那位亲戚回忆(他姓杜,是基督徒,后来做税务工作了。后面我就用杜公来称呼他吧),沈先生和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不同,身上没有官气,外表十分儒雅,虽然干了多年体力劳动,这时已经全然看不出来。 面色白皙,金边眼镜,常穿灰呢子的短大衣,风度翩翩,一只眼睛有些视力下降,看起来象一个大学教授,有一位中统的巨头徐恩曾,沈先生晚年和他形象很相似。但这只是他的外表,实际上沈生性好动,走路很快,杜年轻他30岁,但根本跟不上他的步子。

      更令人惊异的是沈有一身很好的武功。沈先生总是柱一根拐杖,其实他根本用不着,那是他防身的武器。照他的说法,要是碰上截道的七八个人他一根拐杖就应付了。截道的没有见过,杜公可是见到沈先生吃核桃,从来不用锤子,都是手一捏就解决了 -- 那时候沈先生都七十多了。

      他的武功是入军统前练成,并不是特务训练的结果。这一点在军统非常有名,也给他带来很大麻烦,1949年卢汉起义,沈醉和余程万等在昆明都被扣留,别人都是软禁,只有沈先生不但加上手铐脚镣,而且严令看守的哨兵到他身边盯着.“他们不怕我点穴。”沈先生笑对杜公说。大概是做特工出身,观察东西非常细致,他说一般人睁眼看到的,只有一样东西,他呢,一睁眼,全屋里每样东西都能看到。某回来试了一下,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杜公开始帮沈先生整理文件还相当拘谨。没想到沈先生交给他的第一个活儿就十分有趣。沈先生让他查一个人名,叫龙飞虎。

      杜公没反应过来,也不敢问,一想,说《封神演义》里头姜子牙有一个徒弟好像叫这个名字,等等翻出来给沈先生。沈先生大笑,说不对不对,这个是龙须虎,龙飞虎要是有,肯定是现代人, 共产党的,再查。末了,发现真的有这样一位人物,原来是周恩来总理的参谋,后来做到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原来沈先生回忆当年曾经见到一份 共产党人士的名单,对这个名字印象十分深刻,别的都不记得了,前几天有人请他回忆,吃不准所以查查。因为那时候国民党有一个李士珍,土法上马也搞特务活动,经常制造一些假情报骗取老蒋信任,看来仿佛侦探小说一般,实际全不可信,沈先生怕这个龙飞虎也是他伪造的,查了,才放心。

      以后,他发现,和沈先生谈话十分随意,沈先生自己对自己的地位和加之非常明白,所以有文史,回忆的问题,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现在的采访对象这样的可不多。但是他有两个原则,第一,绝少说人家的不是;第二,国共双方的争执,尽量不说。所以他的话语中,名人逸事比较多,而锋锐的地方就不多。比如杜公曾经好奇向他打听白公馆烈士的事情,被他把话题引到中美合作所,知道了四川军阀白驹建造的白公馆,原来是很好的别墅,但是听的过瘾,最后自己要问的,却没有问出来。

      杜公说,沈先生当年有怕见三个人。

      第一个,是军统局秘书长郑介民的老婆。这个半老徐娘是有名的财迷,经常指着名向军统要东西。沈醉本人是总务处长,正是首当其冲。找他要紧俏东西的国民党官员不少,唯有这位太太个别,她要东西,不是为了自己用,自己喜欢,而是为了送到当铺里头换钱,所以是永远填不满的坑。而郑介民本人,沈先生颇为推崇。说这个人做官不在行,而且胆小,实际是个情报专家,平时的乐趣就是阅读特务们送来的材料,他不审犯人(戴笠就不行,急了还有过亲自动手的时候),就是看材料,但是好多大案子都是这样破的,说起过的,一个是吴佩孚的日本混血女儿吴冰特务案,被他从一封可疑的信件中看出了端倪,一个是当年《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李侠的案子,当然李侠的真名不是这个,也没有死在军统手中。说到这儿,沈先生就打住了;

      第二个,是蒋介石,沈多次见过蒋,还差点当了宋美龄赴美的随从武官。但是他怕见蒋介石。原因是沈醉的性格活跃,喜动难静,而且随便惯了,而蒋介石对部下的仪表非常重视,往往从看人的衣着,姿势,精神面貌,就决定他的好恶。戴笠是特别重视对蒋投其所好的,因此每有军统人员去见蒋,必要反复嘱咐,交待,有时还要向蒋的随员预先打听蒋的心情,决定何时谒见。这种严格的要求,对做惯了外勤的沈醉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另外就是蒋说一口难懂的宁波官话,沈是湖南人,往往担心听错,心情很紧张。

      但是对于蒋介石,沈先生有一个独家的“新闻” -- 老蒋喜欢唱歌!

      老蒋喜欢唱歌可是以前没有听说过。沈先生说老蒋不但每天必唱,而且有的时候能唱相当长的时间,颇为自我陶醉。警卫人员都听过他的歌。有趣的是老蒋不唱京剧,不唱一般的歌曲,只唱三样:军歌,党歌,国歌。按照沈先生的记忆,如果唱国歌多的时候,就比较正常,如果唱军歌多的时候,那就是比较有麻烦了。党歌,一般都是有纪念日的时候才唱。老蒋的嗓音一般,但是就是这几首歌,居然百唱不厌,或许也是一种休息吧。奇怪的是蒋在公开场合从来没有唱过歌。

      饱吹饿唱,难怪老蒋搞经济总是出毛病。

      第三个呢,是蒋的持从室主任钱大钧。钱是保定军官学校出身,黄埔军校军事教官,资格老的可以对陈诚一类的人物指手画脚。

      此人形容威武,在西安事变的时候负过枪伤,对于特务颇有些瞧不起,因此也不太好相处。后来从别的特务嘴里听到钱大钧曾经为了娶太太险些自杀,让沈醉大吃一惊之下,也对这位将军的看法大为改变。

      那是钱大钧任武汉警备司令时候的事情了。

      • 家园 龙飞虎的运气不能再好了

        他在中央撤出延安后到华野任职,在淮海时担任团政委的那个团在阻击邱李时伤亡到连团长都提枪上阵,他所在的这个团就是后来在金门覆灭的邢永生团,在福州战役后他刚好升任师政委,逃过此劫。

      • 家园 清风棋坛有个龙飞虎 平下把职业快棋名将罗洗河砍了个 4 :0

        在棋界无人不晓 可就是查不出真人是谁

        估计也是仰慕前辈的大名 以壮行色

      • 家园 民国时代的国歌和党歌不是同一个歌么?

        难道是我记错了?

        • 家园 【转载】中华民国国父.国旗.国歌.国旗歌的历史

          一、国人尊称 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国父的缘由

            清末我国正饱受封建腐化、列强蹂躏之苦, 孙中山先生号召革命同志,高举「民族、民权、民生」旗帜,经历十次之起义,终於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民国成立,袁世凯称帝、军阀盛行, 孙中山先生再度重整革命党,展开讨袁护法,维护民国命脉。讲述三民主义,并以建国大纲、建国方略为建国蓝本,不幸於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与世长辞。北京中央公园社稷坛公祭时,豫军总司令樊锺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横额(阔丈馀,高四、五尺),当中大书「国父」二字,他的唁电挽幛,均称「国父」,这是中山先生在公开场合被尊称为「国父」之始;当时台湾同胞感念 中山先生不已,纷纷举行追悼会,台湾民报亦尊称 中山先生为「国民之父」。民国二十九年四月一日,国民政府表彰其「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之伟大事迹,通令全国,尊称 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国父。

          二、国旗的由来

            (一)陆皓东设计党旗献身革命

            陆皓东(一八六七-一八九五)与 中山先生(一八六六-一九二五)同为香山县翠亨村人,幼时一起在陆氏祖祠读书,是 中山先生少年时期的玩伴。两人曾因毁损北极殿神像,遭受村民指摘,远走他乡避难。後来陆皓东在上海电报学堂学习,毕业後转至芜湖电报局服务,至一八九○年始回到乡里,开始与孙中山、陈少白、郑士良、尢列、杨鹤龄、程奎光及周昭岳等人往来,秘密集会讨论时局。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组成,第二年总部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成立,开始发动袭取广州,作为革命基地之计画。他们对外以「乾亨行」为名号,同时以陆皓东所创制的「青天白日旗」为革命军旗。最後起义计画因□露而告失败,陆皓东等人殉难, 中山先生则被迫亡命海外。

            「青天白日旗」先後在第一次广州起义、庚子惠州之义及尢列在南洋创立中和堂时使用过,但此旗之正确图案未有统一规定,以致旗上所排列的叉光多寡不一,缝制者无所依从,後来 中山先生将叉光解释为代表干支之数,故叉光应排作十二,以代十二时辰,自是旗上叉光之数始确定不易。

            (二)孙中山主张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

            青天白日旗帜虽首度揭开革命行动序幕,然一九○六年冬,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干部会议,编纂革命方略,当讨论中华民国国旗形式时,意见纷歧,竟有下列五种不同的主张:(一)用十八星旗,黄星代表十八省,示皆黄帝子孙,红底示铁血主义(孙武、焦达峰提议)。(一)用红、黄、蓝、白、黑之五色旗,以顺中国历史上之习惯,且含五族共和之义(宋教仁、陈其美主张)。

            (三)用井字旗,以象徵社会主义(黄兴、廖仲恺主张)。

            (四)用金瓜钺斧旗,以发扬汉族之精神。

            (五) 中山先生所坚持的以青天白日二色旗,再加上红色底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以纪念陆皓东及兴中会诸烈士流血献身之精神。虽然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未在会议中通过,但 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诸战役中如潮州黄冈、惠州七女湖、钦州防城、广西镇南关、云南河口、广州新军及黄花冈之役,皆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来号召。

            民国元年中华民国诞生, 中山先生再度主张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我国国旗,惟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定五色旗为国旗,并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定为海军军旗,十八星旗定为陆军军旗。中山先生坚认五色旗为国旗之决议不妥,乃於是年元月十二日咨覆参议院,申明其反对之理由:

            「(一)清国旧例,海军以五色旗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满清之国

          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体。

             (二)其用意为五大民旗,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

          之类。

             (三)既言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

            从而力主应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

            「夫国旗之颁用,所重有三:一旗之历史,二旗之取义,三旗之美观也。武汉之旗(用内外十八省之徽志),以之为全国之首义尚矣;苏浙之旗(用五色之徽志),以之克复南京;而天日之旗,则为汉族共和党人用之南方起义者十馀年。自乙未年陆皓东身殉此旗後,如黄冈、防城、镇南关、河口,最近如民国纪元前二年广东新军之反正,倪映典等流血,前一年广东城之起义,七十二人之流血,皆以此旗。南洋美洲各埠华侨同情於共和者,亦已多年升用,外人总认为民国之旗。至於取义,则武汉多有极正大之主张,而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星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着於赤帜,亦为三色,其主张之理由尚多。」

            不久,袁世凯称帝窃国, 中山先生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展开讨袁行动。在中华革命党的「革命方略」中,再度规定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的国旗,青天白日旗为军旗。但此旗始终没有机会飘扬在神州上空,直到民国十年五月五日 中山先生以维护法统之决心,重返广州,就职非常大总统,再度努力促使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之国旗。可是这面旗帜的命运却随陈炯明叛变而下旗,民国十二年陈炯明叛变败走,

           中山先生自上海重返广州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凡中山先生所到之处皆飘扬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惟其他各地仍悬挂五色旗。

            (三)北伐成功,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旗飘全国

            民国十五年蒋中正继承 中山先生遗志,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至民国十七年十二月,东北张学良通电易帜,归顺中央,北伐大业始告完成。当时,除台湾尚在日本统治下,中国每一寸领土均飘扬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而全国人民才普遍认识这面千辛万苦得来不易的国旗。

            自从陆皓东创制青天白日旗以後,旗帜上的规格,虽经中山先生润公眼见国旗滥造,有失庄严神圣之义,在中国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的演讲中,再次说明国旗之十二道光芒的排列,要如同时钟上所绘制十二小时的位置一样均匀、对称。同时昭示大家要对党旗、国旗格外尊重,一切悬挂方式或升降旗仪式,都要依照规定,确实作到。民国四十三年十月二十三日,在修正公布的「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中,对国徽、国旗之式样,就其位置、尺寸、比例、使用及制作、管理等方面,更作了明确的规定。民国六十七年五月,政府再度对国旗和 国父孙中山先生、先总统蒋公遗像的制作、悬挂等事项,进一步作了规定。

          三、国歌的由来

            (一)歌词为中山先生之训词

            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这是出自民国十三年六月十六日,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对该校师生之训词。北伐成功以後,戴传贤建议将此训词,采为中国国民党之党歌歌词。其後经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并公开徵求乐谱,最後以程懋筠所作的一首,拔得头筹,民国十八年一月十日中央常务委员会决议:采程懋筠所谱者为党歌。因该歌词极富爱国思想,且曲调庄严和平,雄壮有力,有激发民族意识之效能。民国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行政院明令全国在国歌未制定前,一般集会场合,均唱这首党歌代替国歌。

            其後社会人士认为党歌是勉励党员之训词,只能代表党不能代表国,且全体国民不全然为党员,实有制定国歌之必要。於是教育部行文通令全国,徵求国歌歌词,欲以当选的国歌颁行全国。经教育部多次的审查,均未能作出最後决定。

            民国二十五年再组成「国歌编制研究委员会」,专门负责主持国歌编制研究事宜,并正式登报公开徵求国歌歌词。经过「国歌编制研究委员会」研究结果:认为黄埔军校训词,充分表现革命建国精神,不但合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且代表中华民国立国精神。乃向中央建议,以 中山先生对黄埔军校之训词,作为正式国歌。民国二十六年六月三日,中央常务委员会终於通过以党歌作为国歌。国歌徵选案至此遂告确定,自此,党歌

          正式变成国歌。

            (二)程懋筠为国歌谱曲

            民国十七年,为响应中国国民党徵求党歌配曲活动,程懋筠以曲调优异,在一百三十九件作品中,荣获第一,成为中华民国国歌的谱曲人。

            程懋筠(一九○○-一九五七),江西新建人,出身官宦世家,幼时尤好音律,先後在江西省立高等师范学校、东京音乐学校(日本上野音乐学院)等校深造,专攻小提琴,後来改修声乐与作曲。返国後,任教国立中央大学、杭州社会大学等校,教授声乐与作曲。民国三十六年暑假来台,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曾致聘书,嗣因返沪任教,大局逆转,未及再度来台。最後因曾为国歌作曲,而遭中共清算牺牲。

          四、国旗歌的作曲与作词

            国旗是用颜色来表示建国的历史与精神,国旗歌则是用声音来赞美国旗,称颂国土。每当听到:

            「山川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胄,东亚称雄。毋自暴自弃,毋故步自封,

             光我民族,促进大同。创业维艰,缅怀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务近功。

             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

            随之看到的是随风飘扬、冉冉上升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不禁让人对国家生命和国民精神所寄托的这面国旗,产生无比的景仰。这首含义深长,有警惕与鼓励作用的歌词,是来自戴传贤先生之手笔;歌曲则为黄自先生的创作。

            戴传贤(一八九一-一九四九)浙江吴兴县人,字季陶,笔名天仇;留学日本时,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後,从事报社工作。先後创立民权报、星期评论、中央通讯社等。或抨击袁世凯,或介绍世界局势。自民国元年起追随中山先生,不但记述其言论且与共退,是中国国民党的理论

            黄自,(一九○四-一九三八)江苏沙县人,自幼饱学诗书,尤爱音乐。曾赴美学习西洋音乐的理论与作曲,但其作品却充满中国音乐风采。其「天伦歌」、「踏雪寻梅」、「花非花」、「采莲谣」、「本事」等作品,不但旋律婉美流畅,且富民族特性;抗战时所作的「旗正飘飘」,更能激发国人敌忾同仇之心。

            惜三十四岁即与世长辞。

          五、国父纪念歌歌词

                       戴传贤词

                       黎锦晖曲

            一、我们国父,首倡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

          产生了民主中华,民国新成,国事如麻,国父详加计划,重新改革中华。

            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真理细追求,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

          为国家牺牲奋斗,国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千秋万世长流。

            三、民生凋蔽,国步艰难,祸患犹未已,莫散了团体,休灰了志气,

          大家要互相勉励,国父遗言,不要忘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戴传贤(一八九一-一九四九)浙江吴兴县人,字季陶,笔名天仇;

        • 家园 这个兄弟如实转述而已,国民党掌大陆的时候

          没来得及去体验一下,不了解情况,这个问题有待有识者提供更多线索,兄弟也想不出总裁唱歌不休是怎样一个景致,有别的史料提到老蒋的歌唱水平吗?

      • 家园 看了老萨的文章,觉得很有意思,让我想起了龙飞虎:

        此人后来做到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也是个军级干部,因为给周恩来做过警卫,所以,特意

        给周恩来邮来两筐水果,请总理尝一尝,周恩来下令让把价钱两倍的奉还给他,周围的人问

        为什么?周恩来说那样他以后就不会在搞这类明堂了。果然龙飞虎不敢了。他说这不成了敲

        总理的竹杠了吗?

        • 家园 周恩来够幽默

          事情办好,不伤感情,是他典型的风格了,不知丞相从何得来的逸闻?我对龙飞虎其人一直深怀好奇,但是找不到多少有关他的材料。这么说龙后来地位还比较高呢,我这篇文章写完后,还有人提到龙曾经写过回忆录,不知道谁有见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