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寒门无贵子》有感 -- txq2013

共:💬196 🌺915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对社会的认识一般人接受不了

                第一:是概率问题,不乏初中毕业过得比大学毕业要好的这种概率,例子也能举很多。但是群体来讲,初中毕业的肯定不如大学毕业的群体的生活。这一点来讲,我反对楼主的读书无用论,当时还说了不太留情面的话,按楼主现在得状态,就算楼主当年选择不读书,高中毕业,现在一样不咋样。小富由勤,大富由天。说不好听的,楼主勤恐怕都做不到。

                第二:20年前的大学生和现在得大学生不是一个概念。以前是精英教育,现在大众教育。但是待遇还是可以类比的。比如你班级的前20%活的比较好的,跟以前的大学生待遇恐怕差不多。以前一年毕业生才几十万,现在一年几百万。

                第三:你不念书还真不行。这社会认文凭。知道为什么很多企业招聘人限制学历么?因为投简历人太多了,他们没空去分辨你高中毕业但是能力很强。他先用学历限制了一大帮子人,剩下的人再花精力去调查你能力如何。

                • 家园 您这三点我都认同

                  接着您这几点再补充一点吧:

                  4.读书,准确说是上学,会给你一个“环境”。上不上学,上好大学还是差大学,这个“环境”会有很大的区分度。接触到的人大大的不一样,能获取的信息和资源无论质量、速度、还是广度上也都是天壤之别。这个“环境”对人进一步的成长作用真的是太大太大了。

                  举个简单例子吧,在北京有高校图书系统的联盟,可以免费借到几十所大学图书馆还有国图等公共图书馆的各种书籍,快递上门,便利至极。学校还会花钱给你买无比丰富的数据库,无论是数理化文史哲金融经管各行各业从国际顶级期刊出版物到新东方的网络课程这种小菜无所不有。这还是能看得见的资源。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而且上清北、仅仅是在清北这样的地方呆几年,结识这帮人的收获,在我看来,就不比学个专业拿个文凭这个收获小。可以用上西西河还是新浪微博还是猫扑泡泡还是百度帝吧来类比哈。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还有个新闻,有一位保安哥哥考研考上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法律专业。他在我们学校做了几年保安,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旁听、自学,本来报的我们学校,好像差了7分。去上海也不错啦。之前还有一位保安哥哥考上了我们学校的金融专业好像是。在北大,这样的保安就更多啦。精神可嘉!

                  所以,就可想而知了。这一点是我从农村到县城到省城又到帝都,一步步体会到的。接触了各种环境的各种人,真是能让人视野开阔、胸怀更广。这也算一种旅行吧,感觉不比“辞职去西藏,骑行三一八”差。

                  ------------------------------------------------------------------------------------------------

                  不过老兄之前的回帖可以有不少臆测之处哦。楼主反映的这类问题也不少见啦。读书没错,但不是死读书(此处读书的意思是上学)。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层层往上读一直读到“顶”的。劳人、公管这类专业博士很少;而物理化学文学历史这样的专业,是有博士,博士完了还有博士后点,但你一个研究性专业的学生读到很高之后毕业了基本上就做研究了。可是这个社会上需要从事研究的人比例太小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搞研究。不是说不能转,而是这个时候转的代价大得多(你少了很多年从事其他实业的经历、实践经验、人脉等等),而他们之前之所以读到顶,很多又是因为或是自己“拖延症”,或是家人所逼,这时候就更难转了。当然也有逼不得已,痛下决心转行的,有魄力,但那是少数。比较典型的比如张千帆这样的,但人家那是二十多年前的名牌大学毕业还是CUSPEA出去,这种大牛毕竟是少数。

                  然而很多长辈是不懂这个的。即便是那些实践型强的专业,金融比如,博士也很少,念到博士从事研究的概率大一些了,其实“念”的话,到硕士就行了,以后个人的发展还看个人的努力不是看你这个博士学位。那学术型强的呢?比如我回家,亲戚就会说,现在文凭多重要啊,你一定要念博士,还得念博士后(他们甚至不知道博士后不是“学历”了,是工作经历),博士后上面还有吗?我说没了。那你就念到博士后,念到头。呵呵,我一女孩子家读完博士都27了,呵呵。不是说不行,而是,当然这是未来的事情了,我还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做研究、一辈子走这条路。但如果有一天我兴趣尽失,我一定会果断转行,就像那位师兄一样。拖延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很多长辈不懂这些,就会逼孩子,而孩子又拗不过。而孩子拗不过,在父母逼迫之下念完书后找的工作不理想、收入不高,父母又不理解。更甚者有父母以为孩子在外吃喝嫖赌不跟家里说的(当然这属于没沟通好的情况了,但并不是个例)。比如,我舍友的高中学长,北大博士毕业了,留在北京8千来块钱工资(不错了),每次一回家就各种亲戚来找,说是来看看晚辈,其实呢?有托他在北京买房的,有托他上北京给找工作的,有时他不在家都回去找他父母,唉…听说他自己买不上房,都不信,背后说什么“小时候怎么把你拉大的,现在倒好翻脸不认人,你堂堂北大毕业的,还是博士,都博士啦多厉害!那不是到处吃香喝辣,还没房?”之类的风凉话,搞得他父母也觉得他不孝顺,他那个心烦啊!我一高中同学现在在清华基科班,他当年保送后,从老家回来给我们说,他们那儿的人认为北大清华毕业应该当市长。这样的例子在大城市也许少一些(清华这个很夸张的应该很少,前一个那样的还是有的),然而在县城及农村是很多的,真的很多,并不是个例。

                  还好我父母不逼我哈,我给他们讲过这些他们就明白多了。

                  • 家园 杀君马者道旁儿。

                    这帮啦啦队最让人头疼。什么都不懂,还瞎出主意。

                    说句跑题的话,现在有些人某种行为我很讨厌,可是这种人偏偏很多。他们“民主”得很:

                    嚷嚷时要做主,扛事时去当民。

                    上学,读硕士,博士,博士后。。。这些是干嘛的?不知道。读了对生活有没有帮助,不知道。

                    好多人不明白,给人出主意是件严肃的事情,不是去看球,一边看一边扯。

          • 家园 文中所提另外一个师兄的故事,以此与楼主共勉

            我学物理,大一刚入学的时候许多人说学物理以后没前途,找不到工作,娶不着媳妇儿(当然对我就是“嫁不出去”了呵呵)。我很恐慌,问一个师兄:“师兄,学物理以后吃不上饭怎么办?”[关于学物理吃不上饭的传说,详见我发过的一个笑话]师兄淡定地说:“别听他们瞎扯。学物理不会没饭吃,学不好物理才有可能没饭吃。

            那位师兄当年我入学时还一门心思扑在物理上,大有要一辈子献身物理的架势。后来兴趣渐渐弱了,开始对金融经管感兴趣,于是想转。而那个时候,他已经大三下了。他今年毕业,去了香港读商科。年长的河友可能不太了解,就现在一般来说,大三下才开始考虑去向太晚了!尤其是你要转行读别的,又没有特殊的背景和资源的话。尤其尤其,是你要转商科---在这个人人都读经济学的年代。你要有辅修,要推荐信,要外语成绩,要大公司大银行的实习,此外最好要有发表的成果,要在学校混得风生水起,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要获得各种荣誉称号,要在各种部门团体最好有把椅子,还要个人素质强,反应敏捷,披荆斩棘过层层面试,大概最后你能得到个比较好的结果。但这些大多不是物理专业学了三年的学生容易具备的,物理学的特点是需要多多伏案,而不是穿梭于party场合。

            何况我这师兄当时是导师的骨干劳动力,成天在实验室搬砖(他的老板生长材料,他就天天磨样品,生长材料,物性测量等等),这个非常辛苦、枯燥、耗时间。所以就可想而知了,一个毫无经济学背景的学生,每天需要拿出大量时间来献给物理,大三下了想转读金融经管,此时各种英语成绩没考过,没修过经济学的课程甚至书都没看过,怎么办?我想难度不比你楼主低吧。

            但他最后还是去香港了,虽然结果不能说完美,比他最初设定美国TOP20的结果逊色不少,但我觉得已经很值得称赞了。

            为什么能做到?

            他一向很认真刻苦,学物理也认真学,曾经在一门“数值计算”课上打过97,是全班第一。那门课的老师是我们现在的系主任,国内数值计算方面的大牛,好几年前就是杰青了(院士的前身),曾获过香港的崔琦奖。当他自己课上学得最好的学生去找他时,他非常重视、很恳切地写了一封推荐信。师兄还曾在一门选修课上认真学习、讨论,给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当他要申请的时候找到这位老师,老师也乐于给他写,而这个老师是我们学校财金学院的副院长。

            师兄英语底子还不错,决定要转行后马上报了GMAT和托福,苦学个把月,GMAT取得相当优异的成绩(760,击败96%的竞技者),而他是GMAT考试改革后第一批考生。TOFEL也考得还好。

            大三暑假他拿到了国有银行的实习,还参加了百威英博的夏令营(这个含金量很高,因为百威是为了直接招人才而下了大本,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夏令营,从他们当时激烈的层层选拔和整个过程的待遇上也可看出来)。

            大四刚开学时,他的许多同班同学在各种犹豫不决后还是选择了保研,而排名很靠前的他毅然放弃保研这条稳妥路,选择了申请这条不确定性很大的道路。

            他口才还不错,反应灵敏,面试时比较顺利。

            虽然后来由于一些差错在申请美国学校时出了点问题最后不得不去香港他的保底选择,但我想对于他这个初入商科的新手多一年补充能量和思考未来的歇脚时间也未尝就一定是件坏事儿。

            在我看来他的成功得益于三点:

            一,做决定及时果断,做了决定马上积极行动起来。

            二,尽管大三下他才开始决定要转行事几乎一无所有,但他抓住机会取得了许多含金量高的申请条件上的突破,大牛推荐信、百威夏令营以及实习、GMAT成绩等。这得益于他有明智而理性的规划,面度严峻的挑战、分清主次,一个个来,来就来狠的,拿下。而剩下的,比如他没有修过经济学的课程,这都好说,对一个有实力的人来说,只是时间问题。而前面他取得的那些申请条件,正是对它所具有这种实力的侧面证明。招生的人又不傻,都懂这个的。

            三,他有决心并且为之拼搏,在诱惑面前依然不动摇,坚守当初的选择。

            我认为最后一点最重要,因为,首先推荐信和GMAT,也是由于他平时的努力才能获得,凭借跟老师的关系拿到“牛推”,这并不是非要你有多厚的家庭背景才能做到(当然那会容易些),只要你足够出色,也是可以的。而且如果他真的贪图安逸和稳妥,保研就是了,何必自己为难自己?谁愿意要不确定?面对这样的未知数他仍然肯于几倍于平常地努力,一边忙实验室一边努力准备考这考那,还要抽出时间来去恶补经济金融的课程,可想而知了!

            我曾问他,师兄你都打算转金融了,这几年在实验室干的活不是白干了。师兄说,“没白干,至少让我知道了科学家是怎么工作的,这也很值。”师兄心态一直很积极,这点比起楼主是要强出不少的。有积极的心态,才能有发奋的努力,才能有满意的结果。

            后来跟他领教经验得失,他说过一句话,“其实学物理学好了至少可以证明你两件事儿:一,不笨;二,不懒。这就够了。大部分用人单位招人,也不过是要这个两个素质而已。

            我想这点儿经历与大多数河友比起来算不上什么,但在我身边还是很励志的。

            与楼主共勉。

            通宝推:偶开天眼,何求,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在国外学心理学到硕士,如果考不到行医执照,一样狗屁不是

          人家真正搞心理学的,高考是医科,你学了个文科,能有用有鬼了。

          以前都讲学好数理化,工科出来工程师神马的最受人尊敬,现在都务虚了,结果文科金融科出来的离职业要求差距太大。工科虽然也有这问题,但是好在数学和科学方法是培养出来了,很容易抢金融和计算机毕业生的饭碗。

        • 家园 正在打工的人,多少人早埋怨父母不肯供自己读书?

          你学的心理学就业面窄,那也是你自己的问题。

          你敢说你是学业最优秀的吗?或者说你敢说你真的学通了心理学吗?

          如果学得足够好,能把中小学生从后进生转化为优等生,做家教补习班也足够娶妻生子孝养父母了。

          再有就是考博士,考完博士至少可以挑着进大学了。

          不要想着用田忌赛马的法子自己论证学习无用,假设论证成功,最大受害者就是你自己。

        • 家园 书还真是白读了!

          看来这些年是书读你,不是你读书。

          • 家园 “受教育越多越可能失业”的中国式失业怪圈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依赖出口以及信贷刺激的投资来驱动经济成长,中国的教育结构和定位于“世界工厂”的劳动力需求长期错位,导致青年人陷入“受教育越多越可能失业”的中国式失业怪圈,结构性失业特征十分明显。

            一方面是持续的民工荒,人口红利的不断消退导致劳动力稀缺,所以尽管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下滑,农民工就业增长和收入增速仍然稳健。但与之相对的是,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形式却十分严峻。

            数据显示,中国大学受教育程度的青年劳动者的失业率已高达16.4%,同官方就业率形成巨大反差。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也迎来了最难就业年,据调查机构统计,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2012届下降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

            外链出处

            你有啥高见,高知的,可以多从里面抓抓虫出来的,或者你也可以讲一番大道理出来解释一下这些东西。

            对了,那位大厨,也请你来庖丁解牛吧!

            就不全文引用了。

            • 家园 思考再深入一点,不要人云亦云

              扩招后很多本来达不到标准的都上大学了,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自然失业率高了,因为那部分人就算不读书也是要失业的,只不过现在把这拨人归到大学生而不是农民工一类?思考要做的深入一点,不然很容易暗自伤神。我刚才说的话不是不负责任的瞎说,我每天差不多要面试5-10个年轻人,不是我标签化,确实很多大学生这辈子就是注定失业,和寒门与否扯不上关系。但优秀人才呢?确实很多企业都在争着要,通常我看中的人,至少有1-2个大公司也看中了,优秀人才通常都是好几个用人单位竞争抢人才的。优秀人才根本不存在失业,相反我们社会太缺少优秀人才了。

              我对优秀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呢?普通人,对,普通人。能够拥有正常人类喜怒哀乐能力的人,能够和人正常交流的人类。我淘汰的人,9成是性格麻木,似乎不懂得喜怒哀乐,莫名奇妙得暴躁,傲慢,什么都有;另一波主流淘汰对象是我刚说完话就忘掉得魂不在焉型。剩下的正常人,就是我,很多大公司争取的优秀人才

              通宝推:西行的风,
              • 家园 到这个地步?

                我对优秀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呢?普通人,对,普通人。能够拥有正常人类喜怒哀乐能力的人,能够和人正常交流的人类。我淘汰的人,9成是性格麻木,似乎不懂得喜怒哀乐,莫名奇妙得暴躁,傲慢,什么都有;另一波主流淘汰对象是我刚说完话就忘掉得魂不在焉型。剩下的正常人,就是我,很多大公司争取的优秀人才

                应该不至于吧。有没有行业地区的因素?不是怀疑真实性,只是不敢相信。

                • 家园 很痛苦。。。

                  本来这个财年是要开两个分公司的,但现在第一个都只招了不到一半,我居然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招人,痛苦死了。所以大家在唏嘘寒门的时候我是另一番心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