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抗战前期各国对华援助简介 -- 电子赵括

共:💬30 🌺3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探讨】抗战初期的德国对华援助情况概述、及其背景

      中国在抗战爆发前后的外交工作,现在看来非常有成效。对德交往的历史,就是其中的一个明证。

      简单来说,我方对德的外交目的,就是使之“中立”。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议后,中国方面担心德国因此彻底倒向日本一边,为此1937年7月底,蒋介石约见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Trautman),说日本对华的攻击行为危害了东亚的和平,希望德国考虑站在反共产国际协定、应该对日本这样的行为予以制止。德方当时没有表达愿意介入的意向;但随后,德方判研了东亚局势,发现日本扩大侵华作战、肯定会导致共产国际在中国影响力的增大(蒋介石如果从德国人那里搞不到需要的支援、肯定会去找斯大林要的)。为此,德国开始向日本表达这样的看法。据《德国外交文件 1918-1945》显示,德国外交部指令驻日大使“我们认为日本的行动是与反共产国际协议背道而驰的,因为它将阻碍中国的团结统一、导致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蔓延,其最后结果将驱使中国投入苏联的怀抱。......日本人没有任何理由期望我们赞同他们的举动”。

      此后,中方通过积极的外交活动、利用德国的政策性倾向,开始直接从德国身上寻求物质支援。驻德大使程天放去见德国外长Neurath,直接威胁他们“如果日本一定要灭亡中国、我们只有倒向苏联”。希特勒为此决定了德国在中日争端中采取中立的态度。他对Neurath的指示中表示,“关于与中国所订的合同物资缴获问题,只要中方用外汇购买或提供相应的原料、就应该继续出口这类物资,当然对外应尽量加以伪装”。

      这才是抗战爆发后的前16个月,德国军火占我们从香港所进口6万吨的60%的缘故。

      据第三方的1938年美国外交文件显示,德国的确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军火供应商,无论在品种和质量上,都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位。(苏联是第二)

      德方的统计显示,易货贸易提供给中国的作战物资,1936年为2375万马克,而到了1937年则增长到8279万马克!

      此间,德国在外交方面也尝试过在中日之间进行调停活动,但由于双方开价相去甚远,只好作罢。调停失败后,德国受到日本外交压力,要求他们停止对华武器出口,履行盟友义务。

      德国在1938年2月开始转变对华外交立场、试图维持对日盟友关系。2月、希特勒承认伪满洲国;4月召回了驻华军事顾问;5月希特勒命令国防部全面禁止军火出口给中国......对德交涉看似走到了尽头,再无利用价值可言,不过战时的中国外交工作却在此显示出了强大的韧劲儿。

      当时的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虽然亲日、严令不许继续向中国出口军事物资;但中方通过德国经济部长Funk的部门利益来影响当时的局势。据美国外交文件第三卷1939指出、Funk去找里宾特洛甫,说“失去了来自中国的原料、德国经济将遭到严重损失。为此必须恢复中德易货贸易”。无奈、里宾特洛甫只好睁一只眼闭一支眼,同意继续对华输出军事物资,作为掩人耳目的说法,这些物资按零件形式出口,运抵中国后加以组装......

      为此、这样的交易在1938年中得以继续进行下去,一直延续到1939年中期!

      此间、德国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钨砂、桐油(来自中国的这类物资、占德方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作为交换的军火武器则支撑中国完成了一直到武汉会战为止的抗战前期全部大型战役的需求。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多谢指点。
        • 家园 补充一些

          1911年之后,对中国贸易各国中美国跃居对中国出口与进口第一份额在24%与22%,日本对中国出口与进口都列第二都在22%左右,这个对中国出口与进口都列第三名的就是德国都在13%以上.倒是英国在中国贸易份额列居第五在7%还在法国之后.

          推荐一本国内新出的书:

          <中德日三国外交史>

          内容是介绍截止到抗战结束的中德日三国政治经济外交往来各段历史,其中有相当大的篇幅涉及一段很多人会感兴趣但是又容易忽略的历史:中德日三国在1937-1945年之间政治经济外交关系,在国内抗战研究成果里算小有一番新意的一本书.

    • 家园 把钱转换成实物怎么样?

      比方说1亿美元,对现在来说,不算多少,但对于当时可就非常可观了.

      最后的那个

      但是看看对华援助的时机,德国走了英国跟上,苏联少了美国增加.
      挺有意思.

      • 家园 若是谁有币值价值换算表就更好了

        比如1937年1亿美元折合2000年多少美元

        1945年的又折合多少

        • 家园 思考兄请进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换算表,它给出了5种计算方式,即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GDP Deflator(GDP通货紧缩?),Unskilled Wage(非技术工人工资),GDP Per Capita(人均GDP),relative share of GDP(在GDP中所占比例)。

          外链出处

          1937年的1美元相当于2003年的:

          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12.79

          以GDP通货紧缩计算:$10.48

          以非技术工人工资计算:$29.73

          以人均GDP计算:$53.00

          以在GDP中所占比例计算:$119.52

          我把五个数字加起来再除以五,就得到$45.104,所以1937年的1亿美元应相当于2003年的45.104亿美元。同样方法可以算出1945年的1亿美元应相当于2003年的22.028亿美元。这个方法不一定很科学,聊胜于无吧。

          • 家园 大体上进行概算的话也够了,毕竟不是写论文用

            因为最近看的几篇文章所提的日本侵华的掠夺等的数据,有的是37年比较价格,有的是45年,有的是75年有的是96年的。

            按这个大致估计一下也差不多了。反正只是业余爱好不是活

        • 家园 粗粗查了下,见笑了

          美国1936、1949和2000年的GDP分别约为837、2,677和98,246亿美元。因此如果单纯以比例计算,则1937年的1亿美元折合2000年约为117亿美元。当然实际绝对没有这么多,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我想应该大于50亿美元吧。

          另一方面,当时按可比价计算,中国的GDP在1936年为94亿美元左右,37年抗战爆发后,不可能超过36年,所以一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中国1%的GDP应该是不为过的。

    • 家园 好文,献花。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开始时,能得到的国际政治道义和经济上的援助并不明显,中国政府当时的处境,似乎有走向“与日本单打独斗”的可能。比如说:

      1)1938年2月德国政局突变,亲日的里宾特洛甫成为新的纳粹外长后,中德两国关系立刻冷淡了下来, 武器提供随时会停。

      2)芦沟桥事变后不久中国就向苏联请求援助,但是苏联方面不愿意过于卷入中日争端,虽然中国被日本击败是苏联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

      3)日本视苏英为当时对华援助的最为积极的国家。然而和苏联不同,英国的援助主要体现在政治道义上。实际上的物资援助,所占份额很小。

      4)在抗战前期,美国更多是运用制裁等手段试图影响日本。随着日本侵华战争扩大美国国内舆论才渐渐关注中国局势。一直到1938年12月美国才第一次实在地向中国提供了第一笔援助。

      然而中国政府领导下的几次大的抗日会战,多数发生在1937年下半年到1938底。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内部军事力量(武器装备和军队协同作战能力)太弱,恐怕顶不住;外部援助不明朗,无依无靠,朋友不多。

      虽然出现了汪精卫(对抗战前途失去了信心)的出逃和叛国,但中国政府还是顶过来了,真不容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