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当年的疗养 -- 一直在看

共:💬57 🌺10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肺活量够大的啊

        我那次去的应该就是金山嘴,好象还在鸽子窝看日出。中央领导没见着,就是和上将王平在一个食堂抢海鲜吃来着。

        老头带着孙子来的,比我小,挺娇气,被他奶奶经常的打。。。

        不过飞行员疗养一般是在西山疗养院,据父亲说有一阵子他们老是跟小平同志凑在一个禁区里一起游泳,大概是上级觉得这帮飞行员水性不错,关键时刻可以拉领导一把。

        • 家园 哈,这勾起我一个问题来

          我在机场工作的时候,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这帮上天的家伙水性都很好。例子很多,其中喷漆车间的一位老大是空军退役下来的,二等残疾(据说跳伞的时候因为开伞高度过低,把腰撞折了 -- 我想应该是腰椎压缩性骨折),平时老弓着腰,但是在游泳池里踩水,仰泳非常厉害,掐我们这样小年轻的喝水玩一点儿问题没有。这种好水性在飞行员中非常普遍,刚才看您的文章,我忽然想,是不是我军飞行员训练中专门有这一想啊?

    • 家园 现在别说北戴河,全渤海湾也没几只对虾了

      有也都是养殖场养出来的。渤海水体污染已经严重到了不能自我调节/恢复的程度,海产品的绝迹只是个时间问题。早年间老人们讲巴掌宽两三米长的带鱼很常见,现在鱼市上连筷子长的带鱼苗都摆上来卖...

    • 家园 来晚了,先花后看

      父子情深啊

    • 家园 部队医疗水平是一般!

      直到我2、3岁时父亲肾结石发作,医生才发现他背痛的原因是因为肾结石。这么多次体检,就没有一次查出这个问题,疗养体检的水平看来不太专业。

      也不希奇,文革前军区总院这级医院的水平还可以,文革的时候就乱七八糟的,护士改行当医生的很多,几个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经常有看死病人的事。更别说疗养院这级的水平了。

      就现在,我去看病,小单位的医院基本不去,确实挺让人胆战心惊的。

      顺便再献花了,呵呵

    • 家园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享受这样的疗养呀

      真是羡慕!一次不用30天,一个星期我就满足了。现在虽然有“五一”、“十一”长假,但一是得自己掏腰包,二是这时候人太多,到哪都是看人而不是看风景。

      说句多余的话,到一定级别的领导普遍有些类似的待遇,疗养是小case,出国之类才是比较正常的待遇。俺父母单位的领导年年出国,群众议论:“就不能不出国给单位省点钱?”一次一个领导憋不住说了一句:“这是国家给的待遇,你不去钱也划给单位或个人。”原来,原来是不去白不去呀!

      • 家园 如果为几亿人口保卫天空的人没有这样的待遇

        我倒觉得这个社会大有问题。

        何况,这种疗养是对于保持飞行员状态的一种调节方式,就象矿工那时免费发黑木耳一样,是工作内容决定的需要。甚至,你说我不疗养了,我要回家,那是不允许的,因为这疗养是任务。

        就像今天我们做IT的,大多数得坐着干活,可能有的朋友说,天天在那儿一坐,工资就来了,多好啊,这种待遇。。。

        也许让劳动部听了,体察民情发个法律,要求IT的以后都站着干活。

        那,做IT的就快要造反了。

        至于到一定级别出国的问题,请到其他版面讨论可好?无论飞行员还是矿工,都是凭手艺吃饭的,和级别问题好像关系不太大。

      • 家园 您把“工作需要”和“需要”混淆了。
      • 家园 我的理解,这种疗养不是因为级别,职务。而是工作性质决定的

        其他行业诸如潜艇兵,大家谁也别羡慕,那可是需要玩命的。

        这种疗养待遇,反正我是不会去追求的,付出的可能更多。

        看看当年空军大院的飞行员家属、遗属就知道了。

      • 家园 那时候人公私分的很清,夫妻两个,丈夫吃小灶,妻子吃大灶的很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