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取经(五八)为二师兄修图 -- 太乙仙工

共:💬8 🌺2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取经(五八)为二师兄修图

    《拿取经当回事儿 五十八 为二师兄修图》

    《西游记》写了老多阴谋诡计,当然主要是妖魔如何抓唐僧,孙悟空又如何对付妖魔。这些故事跟“取经”基本上没啥关系,多一个少一个并不打紧。在仙工看来,原著隐藏了一个绝大的阴谋,不讲出来不痛快,阴谋的受害者就是故事的头号配角,二师兄猪八戒。

    如今网上不断涌现公知精英,如果哪位挑明了说广大公众是猪,肯定要被骂死。可是古代精英就敢,说出来后公众还非常受用,而且至今有效。做个古代精英很爽的。

    话说回来,二师兄形象为公众喜闻乐见,属于国之瑰宝,仙工站出来为他正名,反而是跟公众唱反调,有招致严厉批评的风险。可是取经进行到这一步,好话也替二师兄说了不少,感觉很有必要将新近发现的观点材料做个综合,应用到二师兄身上,算是替二师兄掸掸土,洗洗尘。打个比方,刚学了几招修图招术,拿二师兄的照片来帮他修修,一来可以试验效果,二来也表达一下自己的敬意,既不违法也不违背道德,应该不是坏事吧?

    动手之前先做分析,把二师兄长成这样的原因弄清楚,修起图来才心里有数。

    二师兄的长相和他的品性有关。象征世界有一条规则,所思即所见,想到什么就看到什么。反过来也成立,所见即所思,看到的就是想到的。一个例证发生在观音身上,她从未见过熊罴怪,只因那怪住在仙山,就有意聘他入伙,她的决定并不仓促,象征世界里不用担心见光死。二师兄是个象征人物,既然长得那么丑,肯定他的想法不符合主流标准。各家百科查一遍,二师兄有这么些性格特征:性情温和,憨厚单纯,贪图女色,贪婪自私,吃苦耐劳,好吃懒做,好打退堂鼓……停,“性情温和,憨厚单纯”都是好词儿啊,怎么就丑了呢?刚肯定他吃苦耐劳,怎么又说他好吃懒做,岂不矛盾百出?看来清谈很不够,还得从原著找材料,再当一回搬运工。

    23回,大师兄显摆做佛徒的荣耀感,二师兄就诉苦:“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价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感觉行李多数时候都在二师兄肩上,而电视剧里多由沙僧挑着,不太对。

    24回,歇息下来,师父分派任务,“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粮,借他锅灶,做顿饭吃……”合着二师兄路上挑担子,停下来还要管斋饭,任务够重的。

    还是23回,二师兄向女庄主自我推销,“虽然人物丑,勤谨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把勤谨当成自家招牌来炫耀,可见懒字应和他无缘。

    32回,金角和银角摆下阵势准备跟取经人们大战一场,孙悟空得着消息,撺掇着让二师兄巡山,结果二师兄半道开溜,躲起来睡大觉。这下说他不懒可就难了。另外三番五次要分行李散伙都是他,也是他懒惰的证明。

    同一个形象既勤劳又懒惰,都给人深刻印象,原因何在?这就得考虑到他的形象本源。他和孙悟空一样,都是妖仙,孙悟空是由唐僧心里抽离出来的,二师兄也是吗?这是用老经验对付新问题,会上当的。从二师兄的想法和作为来看,他象征的对象和师父、大师兄相去甚远。师父虽然很笨,好在责任感强,对取经矢志不渝;大师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散发着英雄主义的迷人魅力,这对师徒珠连璧合,形成完整的参修者。二师兄和他们相比根本不是一类人,不求上进,贪图俗世生活,正像百科上总结的,是个“来自乡村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化身”。这么看好像挺对头,他本是个大俗人。他扛的钯子是劳动工具,他的名字“八戒”是出家人对在家人的要求,都指明了他是个世俗中人。百科上还给他总结出几条结论,也都符合他的俗人身份:“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享乐主义的典型”,“深刻存在守着土地而养成的顽固的保守心理,和神、道、佛相对立,表现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他这俗人身份看来是板上钉钉了。

    把二师兄当作大俗人,就明白他的勤劳和懒惰各有所指。勤劳是生活方面的,种地、修房子、养鸡养猪、扫地、通阴沟、淘米烧菜,他干起来可带劲儿了,为弄顿好吃的不惜大费周章。懒惰则是精神方面的,让他琢磨怎么挣钱、怎么享受,他有用不完的干劲,但要他动脑筋想人生、宗教之类抽象问题,他马上打瞌睡。取经是件精神任务,触不到他的兴奋点,因而时不时提散伙;孙悟空让他巡山,探查妖怪踪迹,就是琢磨精神方面难题,他当然中途溜号,去睡大觉。跟唐僧师徒思想精神方面的勤奋比,二师兄精神上没追求,被当懒虫在情理之中。

    原来二师兄是个精神上的大懒虫,他的糟糕外观算是找见了根源。但是精神上懒又如何跟丑建立必然联系?追踪还得继续。

    历史上的唐僧一个人便能取经,故事里的唐僧需要带一帮徒弟、保镖和打手。孙悟空是从唐僧心里抽离出来的,还原回去,取经队伍就少了个角色。沙僧有可能也来自唐僧的内心,但是目前并不确定,暂不考虑。这下队伍剩了唐僧和二师兄,再也无法合并。唐僧实际上在修行,当然越清净越好,偏偏拉进来一个志不同道不合的大俗人,为什么?想要热闹?有孙悟空已够热闹了;雇个小丑排愁解闷?怕寂寞就别佯装修行。庙里如果有和尚不守规矩,住持有权力递他一张迁单,叫他走人。唐僧师徒揪住个三心二意的俗人不放,难道不明白强拗的瓜不甜?

    众多疑问要在唐僧和二师兄的真实关系中找答案。这两位都是典型代表,一个对应参修精英,另一个对应普罗大众。这里参修精英并不指某一特定群体,儒、释、道的都行,只要自认掌握了真经,甭管理念相差多远,他就是参修者。

    大众天然对心性、本原之类的抽象道理不感兴趣,一门心思扑在世俗生活上,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属于社会运行的常态。参修精英则对抽象道理更神往,自个儿汲汲于此不算,还很乐于当大众师父,拉着大众一道修。

    本来大家各忙各的,唐僧何必当个不顺心的师父,浪费时间教导那个不上道的徒弟?这是由参修精英的处境决定的,他们掌握了真经,正在照着真经修行,也希望普罗大众都来修行。如果真经不那么真,或者已经蕴藏在世俗生活之中,那就没有参修精英啥事了,他们只能当气功或瑜珈师父,开个小门脸收些散碎银两。可是参修精英自认掌握的是真经,那可不得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啊,掌握者俨然是精神导师,负有带领大众渡过苦海劫波的责任,怎么能再对大众精神上的荒芜放任不管!就这么着,唐僧一边干着自己修行的活,一边揪住二师兄不放,强行做他的师父——是真经使得参修精英对普罗大众放不了手。

    有人主动做高端研究是好事,得出成果积极推广,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本来应该表彰,但是研究是一回事,掌握真经是另一回事,不能把过程等同于结果。好比说某位物理学家详细比较了正物质和反物质的优劣,得出结论,世上所有烦恼都源于这个宇宙太依赖正物质,咱应毁了它,争取进入反物质世界。宇宙不是咱能毁得了的,那就自毁,办法很多……这是把广大群众往沟里带!参修者自认掌握了真经,又没从世俗生活找见意义,于是自个儿脱离世俗不算,还起劲儿要人们都断欲忘情,很有把人往沟里带的意思。

    唐僧收了个不合格的徒弟,负有教导之责,是不是每天给他上几课,把主要经文讲解个遍?徒弟要是上课常打瞌睡,是不是也打他手心几板子?要知道唐僧和二师兄都不是特定的某个人,而是两个群体的形象代表,做起事来不能照常规办。既然是在讲故事,自然有故事的特定办法,那就是塑造形象,由形象的美和丑来自动完成教导工作,也就是发挥观念上所见即所思的效用。

    二师兄外形的丑陋和唐僧外形的俊美并立存在,由他俩的形象反差来实现参修精英的宣导目的。唐僧是师父,身材是高大的,脸型是端正的,皮肤是白皙的,关键是他长了张静态面孔,不管过了多少年,经历过多少风霜雨雪,也不管遭受过多少惊魂恐怖,他的白脸依然稍不改色,皱纹啦,风霜和灰尘啦,沧桑感啦,莫想从那张脸上找见分毫。这张定格的面容不符合实际,但是符合观念,根本上这张脸就是真经的显现。是不是太夸张,把这张脸和真经联系到一起?顺着象征方法的思路,得出这一结论并不意外。往年的影视画报里面好人通常浓眉大眼,把朱时茂的肖像复制了又复制,脸相端正庄严,再加上一脸正气,俨然就是正义和真理的化身,唐僧师父当然不例外。有张俊美的脸,才好给人直观印象,真经是好的,大家都向这儿看齐。

    故事里真经还常称作三藏真经,唐僧还没出发,太宗皇帝就将唐僧命名为“三藏”,意味着唐僧形象不仅是参修者,也是真经,这么一来他的修行才有根本保证。唐僧形象对应着真经,所以他长的要多美有多美,而且不受风霜雨雪以及惊魂恐怖的影响,那张俊脸定格在观念中了。

    有了唐僧师父的俊美做对照,二师兄必须丑陋无下限,这才反衬出真经之真和美,让人下意识地亲唐僧而远二师兄,同时也亲修行而远世俗。二师兄当了小丑,对他的嘲笑和对孔乙己的嘲笑含义不一样,嘲笑孔乙己是人的冷漠心理做怪,嘲笑二师兄则是真经正通过象征方法发挥宣传鼓动作用,笑声一起,参修精英斩获甚丰。所谓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大众跟着参修精英取笑二师兄,就是在替人家数钱。看来太乙的不是仙工一个。

    二师兄长成这副模样的原因总算找到了,为他修图的路数也早准备就绪,即是蕴含在七仙女事迹里的心魂显现,这就开工,开始修图,分三步操作:

    1. 调整心态。

    把二师兄写成猪相是参修者单方面作为,并没跟俗人们商量过。参修者自认掌握了真经,才真心实意认为俗人俗不可耐,丑得可以。修图是在取经框架下进行的,取经的关键点是尚未拿到真经,那就没有判断美丑的根本标准,于是到底一心修行的唐僧师父有多俊,安于世俗的二师兄有多丑,都很难说。取经人跟参修者的不同在于自动放弃唯我独尊,认为真经并不天然站在谁一边,说谁俊谁丑都是自说自话,算不得数。

    2. 以心魂的名义为世俗生活添加意义。

    唐僧和二师兄长相上的对立源于修行观念和世俗生活的对立。世俗生活没有丝毫真经的影子,因而需要彻底摒弃(23回,“出家立志本非常,推倒从前恩爱堂”),正因如此,二师兄才丑得失去依托,彻底畸形,给他副猪相已经是不错的待遇。

    换上象征思维,世俗生活并没有远离真经。真经在人间的代理是心魂,心魂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显现自身,正如《要塞》一书所说的,日常生活以炉子、水壶、金黄铜盘等具体物件为心魂建立起一道道边境线,由这些界限约束住心魂的奔突和不可捉摸,使其渐渐显出特定眉目,因此可以说心魂只能在世俗生活中展开,那才是真经的现身。

    既然真经离不开世俗生活,作为世俗大众化身的二师兄也就没那么丑了,甚而有了点俊美的意思,再看看他的脸相,巨型鼻子哪儿去了?扇风耳呢?都不见了,修图取得重要成果。

    3. 将世俗生活和无限、真经、神联系到一起。

    单单给世俗生活添色加彩是不够的,就好像一门心思念叨白杨礼赞、牡丹礼赞,意义上还是太单薄。必须跟无限、真经、神建立联络,并保持信息通畅,才能使生活的意义获得最终依托,至于如何做到,可以参照已经介绍过的几种方法,包括:

    拜无限为老师,将自己的心魂展示在寻觅和奔突之中,有心魂必定有无限,心魂虽是无限的一块碎片,但仍然是无限的。

    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依然保持信心和希望,心魂就藏在信心和希望里面。心猿做过强销死籍的事情,意味着“只要不想死,就永远不死”,心魂同样能做到。只要体现出心神不死,他就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修图大约就做这么多,再给嘴角添上一抹微笑,是不是有仙女风范?……什么,恶心到了?忍忍,多理解取经就习惯了。

    通宝推:mezhan,
    • 家园 【原创】取经(六一)心魂的温柔

      《拿取经当回事儿 六十一 心魂的温柔》

      心魂有迷茫、寻觅、奔突、祈告等特性,好像总是脚不着地,耽于胡思乱想。这回要观察一颗具体的心魂,他做了一次大胆决断,在决断中使心魂华丽现形。先听歌,赵传的成名曲,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咔,听歌结束,取经心思运动起来。

      还是先上线性思维。

      “我很丑”,丑就丑了,还到处张扬,不嫌恶心人?一边儿安静地呆着很难吗?很温柔?温柔又怎样,又丑又温柔,不觉得恶心加倍吗?在耐心耗尽前再劝一句,丑不是你的错,拿丑出来显摆,并且扭捏做态地温柔,彻头彻尾都是你的错。好了,希望不要再有下一次,请闪开。

      有请象征思维现场讲评。

      “我很丑”,是说我对我的状况不满意,后一个是身体的我,前一个是能感受的我,感受力来自心魂。这种不满意像瓷器上的裂纹,处置不当,足够毁掉整件器皿。“我很丑”唱给自己听,也唱给世界听,“我”不仅对自己不满意,也对世界不满意,它为什么把我造成这样,然后扔我一脸白眼?就算不把白眼当回事,一拿起镜子我就心头发凉,我没傻到搞不清美丑。

      “我很温柔”是对外表现出温柔。我对这世界不满意,恨不得到处放火,但是几经感念,还是决定放弃执拗。心头的那道裂纹让它裂着吧,但是不能再给这个世界以及我的生活增加裂纹,我要用温柔来弥补裂痕,决心已定,就这么着!

      从“我很丑”到“我很温柔”遵循了怎样的规律?没有规律,相反说“我很丑,所以我很刻毒”才符合规律,唐代名将郭子仪对此深有领会。老郭年迈之时德高望重,有病在身,连皇帝都登门看望,平常来拜访的大小官僚更络绎不绝,老郭也就随意了些,侍者女眷常陪左右。当朝宰相卢杞来访,老郭马上摒退左右,独个儿接待相爷。回头他说明原因,卢杞那人长得丑出了名,关键是他“貌丑心险”,脸相不行,心地也跟着坏掉了,要是家里有人忍不住表露嫌恶嘲笑的意思,将来必遭报复。一个人因丑而与自我对立,并因一系列烦恼而与世界对立,是顺势而为事情,世界在这过程中没有任何变化,因为世界是遵循规律的存在,所有事情都符合“因为...所以...”的套路。在这歌里,由丑而至温柔,顺了什么势?应该说什么势都没顺,反而出现了个“可是”,那是心魂独有的特征。

      “可是”是个转折,否定了前番,而肯定来者。“我很丑”是现实,被一句“可是”给否定掉了,意味着我不接受这现实,而要用自己的决断重新面对现实,这决断就是“温柔”。现实只讲究从“因为”到“所以”的因果律,这个“可是”出现得缺乏来源和基础,但是它毕竟出现了,它就另有来头,那正是心魂——是心魂对自我不满,也是心魂在做转折和决断,这个“可是”正是心魂的华丽显现。

      听这歌就动情,和看电影大不一样,看电影要求啥啥都显示清楚,包括怎么个丑法,后来又是怎么个温柔法。听歌只要听到这么几句就够了,因为心魂从歌声里已经显现清晰,心魂与心魂碰撞,火花飞溅,欣赏达到目的。

      “我很温柔”展现的是我这个人的温柔,包括表情、姿态以及待人方式,都还是现实的,身体的,“可是我很温柔”却处于另一层次,是心魂在展现温柔,是说我要做好我自己,并重新与世界相处。我用“可是”否定了现实,同时也用“温柔”接受了现实,前一个现实是原初的,我以自己的身体踏足进来,其中充满偶然性;后一个现实经过了调整,心魂参与了进来,于是世界与我在心魂的温柔中弥合了裂痕。

      写到这儿仙工忍不住要插一句,古人想要天人合一,仙工始终搞不明白,个人既然出现了,就从世界割裂出来,还合一回去干吗?耶稣说人要重生,听着像割裂了还要再割裂,个人和世界背道而驰,走上不归路,合一岂不是强拗的婚姻?

      经过对“可是我很温柔”的一通解说,好像整明白点儿,世界已经割裂了,无可挽回,然而心魂出场,让个人与世界的弥合出现转机,心魂的温柔提供了零星胶水。“可是我很温柔”正是天人合一的一刻,也是个体被无限接纳的瞬间。

      前番引用过《要塞》里的一段话,结尾是这样的,

      我是那个使女人有自己眉目而存在的人,为了以后面对上帝时不是在风中懦弱地叹息,而是具有热忱、温柔、个人悲情……

      八戒和七仙女的劳作展现了热忱,姚贝娜的歌表达了个人悲情,如今听完“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也真感受到温柔。那个女人的眉目是心魂的眉目,借以获得眉目的热忱、温柔和悲情都属于心魂,所以是心魂的热忱、温柔和悲情。当八戒辛勤劳作的时候,咱只知道他有这样一些目的——挣工分,持家,让老婆孩子高兴。这些都是现实目的,其背后还有象征的目的,劳作的热忱源自心魂的热忱,他在劳作中实现自我,这么一来,他已跟猪一般的生活和思想分道扬镳,而接近了仙女,并向神明看齐。

      心魂的特性包含迷茫、寻觅、奔突、祈告,热忱、温柔、悲情也都是,心魂无可像,同时也包罗万象。要接近那万象,依靠念经面壁做法是不行的,而必须贴近象征世界的自我、处境和决断。诗和歌的表达,寻常的劳作和生活,以及一个又一个温柔的决断,都在唱同一首凯歌,至于是什么的凯歌,还难猜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心魂的诸多特性隆重加上热忱、温柔和悲情。

    • 家园 【原创】取经(六十)让心魂现形

      《拿取经当回事儿 六十 让心魂现形》

      如果想知道灵魂长啥样,难度比较大,而若问心魂是个什么模样,找起来容易得出乎意料。前番讲的祈祷就是心魂在呈现自身,这次再到诗里去寻。相思兔们的诗都出自心魂,但那些诗太古旧了,这里还是用余秀华的诗做例子,都是近年出现的,新鲜着呢。

      诗能很好地抒发情感,运用好象征思维,就能直指心灵深处,让心魂无所遁形。

      我不适宜肝肠寸断(《我爱你》)

      可“我”就是肝肠寸断了。窜动着使肝肠寸断的正是心魂。如果觉得肝肠保不住,祝贺你,你的心魂保住了。

      假如风能养活我,谁就不小心犯了错……

      风不仅仅养活了我,谁一错再错(《石磨》)

      身体依赖粮食,甚至是石磨这样冷冰冰硬邦邦的物件,心魂则依赖与风相像的幻想,这是个错误,我们无法纠正。

      我一再控制花朵的诉说,和诗毒蔓延

      如同抵挡身体的疾病和死亡的靠近

      (《就做一朵落败的花》)

      心魂在倾诉与倾听中存在,倾诉的愿望就是心魂存在的证明,诉说引发激情宣泄,招致肝肠寸断,为了保护肝肠,难道要堵住自己的嘴?

      心魂是生命的原动力。生命力是毒药,我们吸毒成瘾,但是不要妄想救治,任何救治都更毒,而且不可原谅(请参考“清清净净绝尘埃”)。

      《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

      极好的标题。心魂在残缺、迷茫与无助中存在,感受疼痛就是在感受自身的存在。为了让心魂现身于世,以这样的主题,

      一千位诗人各写上一千首诗也不嫌多。

      我身体里的火车从来不会错轨

      所以允许大雪,风暴,泥石流,和荒谬

      (《我身体里也有一列火车》)

      感觉得到荒谬,才能陈说荒谬。

      世界的运行符合固有规律,心魂却不符合任何规律。透过现实的眼睛看心魂,他就是荒诞无稽;反过来透过心魂的眼睛看世界,到处都是荒谬,于是感受荒谬也是在感受心魂。

      我请求成为天空的孩子(《风从田野上吹过》)

      卧槽,这不就是不甘就范的心魂嘛!

      有时我是生活的一条狗

      更多时,生活是我的一条狗

      (《我只是死皮赖脸地活着》)

      单纯以线性思维看问题,世界处于主体地位,自我是过客,总也登不了堂入不了室,充满无奈,令人绝望地渺小下去,活

      得“像条狗”(至尊宝名言),正所谓“我是生活的一条狗”。

      换成象征思维,自我是当仁不让的主体,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剥夺,生活则是展示自我的舞台,恰如炉子、水壶、金黄铜盘之类物品(参见埃克苏佩里《要塞》),都是些道具,有哪幕戏让道具当主角的?在象征空间和生命舞台上,主角只有一个,就是心魂,只有他能感觉到痛苦,只有他才能诉说、倾听,他是独一的主人。将生活当成“我”的一条狗,就是明确心魂的主角地位,生活再凶暴,不过是无生命无情感的环境,心魂才是最值得牵挂的对象。

      “生活是我的一条狗”是不是有点阿Q的味道?的确如此。要知道取经不是全部,而只是要把某些观念摆正,生活本身还是要凭借线性思维去执行、去争取。没有心魂,活得再滋润,不过是无所用心的动物或植物;没有现实生活,纯粹的心魂跟风花雪月相差无几,和阿Q式想法也离不了太远——取经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仅此而已。

      摘抄就此打住,是不是该总结出点中心思想?不总结,看完就忘,瞎激动一场,浪费时间。可是真要总结,明摆着要犯错误,早说了心魂不可捉摸(还有古训,“道可道,非常道”),任何总结都是从树上砍下的枝子,看上去绿叶宛然,却已是死物。那就归纳一个印象吧,拿唐僧做例子一道说。

      取经人要存有一个执着的念头,心魂才是象征舞台的主角,取经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拨开灌木丛,铺就石子路,邀请心魂隆重出场。眺望真经和捉摸心魂几乎是同一件事,取经人足以为之付出全部努力。要是有妖魔挡道,就一脚踢开,埋怨道:“滚一边去,丑怪丑怪的,还挡事……”

      哎,刚才干吗了?妖魔张牙舞爪要吃人,为心魂而焦忧的取经人怎么一脚就把他踹开,没搞错?人家好歹是专职于吃人的妖魔,给点面子好不好?妖魔呢,还在旁边不是,半是羞恼半是狂躁,跟凸着眼球狂吠不已的齐娃娃一个样。取经人吃了什么药,竟然再不把妖魔放在眼里?答案是心魂,神奇的转变是由心魂带来的,把握住心魂很有凌绝顶而众山小的感觉,的确效果非同凡响。

      早就说过,能够真正“消灭”取经人的只有真经,取经的最大困难是真经的极难认识,相对而言,妖魔是上不了档次的障碍,取经人一心一意面向真经,妖魔挡道真就不算回事了。

      写诗发掘心魂,唱歌也是,不信去看各种各样的演唱会(记着戴上象征思维的眼镜),从激昂慷慨的歌声里很容易听出犹豫、孤独、苦闷、绝望,都是心魂在诉说。写作当然也是,《病隙碎笔》主要从写作角度捕捉心魂的身影,这里就不搬运证据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音乐,或磅礴或婉转的乐声很能勾魂;舞蹈是用多变的身姿描摩心魂;还有体育,奔跑、带球、灌蓝、扣杀,都是心魂领着身体共舞。心魂果真哪儿哪儿都是,可平常怎么从来没注意到他呢?哪儿搞错了?

    • 家园 【原创】取经(五九)用不完的邮票

      《拿取经当回事儿 五十九 用不完的邮票》

      仙工早先跟基督徒混过一段时间,看他们祷告,觉得很奇怪,对着空气自言自语,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祷告是种普遍现象,求平安,感恩还愿。有神论者祷告,无神论者难免也开口,那么祈祷到底起什么作用呢?现在通过取经,对心魂和神有了理解,也可以重新认识祈祷。

      假设有一位游子,出发前父亲也送给他一份神奇的礼物,一枚邮票,并且叮嘱他,有困难的时候就给老爹写信求助,有这邮票为证,信件管保送达老爹手上。这是张自粘贴邮票,揭下一张,底版像没碰过一样,上面还有一张。要是游子不停地写信邮出,就能源源不绝地获得新邮票,所以不用担心邮票用一张少一张,尽管写吧,老爹候着呢。

      这位游子牢记老爹的话,有困难就写信,果然邮票用不完,至于求助的效果如何,不好说。

      在邮路的另一端,那位老爹身兼二职,一是信访办主任,二是集邮爱好者。先考虑第二项。邮票本是他送出的,也是他印制的,但是他癖好异常,特别喜爱回收邮票,乐此不疲地一边派发邮票,一边广泛收集。那么他的第一项职责呢?那些信他看了没有,怎么回复?甚至要问,他到底拆信了没有?如果让基督徒来回答,他们肯定说老爹有求必应,而在仙工来看,只能说不知道……

      这事是个比喻,游子指任何一个人,老爹就是上帝,当然也对应神、无限、真经,邮票呢就是心魂。每一个游子都带有神赠予的心魂,游子能够运用心魂向神发消息,与神沟通。神接受心魂,赞赏心魂,将心魂当作最可他心意的宝贝,他本身就是为心魂而存在的。将心魂比作邮票,是因为心魂本身不实在(象征世界的东西都不实在,实在的是现实中的东西,最实在的当然是钞票),只有附加到信件上才显示其明确作用,信件的内容当然要实在,所以信里写的都是有关福乐的祈求,然而神收到信,为又集到一枚邮票而满心喜悦。在神而言,他知道游子的品性,没有福乐需求,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写信,没有信件,神和游子的关系就断了,那更糟糕。

      心魂只要用上,就永远用不完,神赞赏这种作为。耶稣讲过一段故事,就是在证实神的旨趣。

      有一位国王,出远门前召集奴仆,每人发放一锭银子,让他们妥善保管。他回来后查询奴仆保管银子的状况,有人拿银子做生意,赚了十锭银子,国王大为高兴,称赞他是良善的,不仅银子归他,还让他管十座城;有人赚了五锭,国王也很满意,银子归他,也让他管五座城;有人特别珍视主子的银子,小心保管,一厘未失,当然也一毫未赚,不料国王大怒,称他为恶仆,命令夺了他的银子交给赚了十锭的,还剥夺他的所有。

      主人说,我告诉你们,凡有的,还要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从他夺去。(《路加福音》19:26)

      耶稣够财迷的哈,要是有人帮他多赚银两,他一高兴就加倍赏赐,有人把他的银子当文物保管,他却连人家原有的财物一并夺走,没见过这么喜怒无常、蛮不讲理的主人。

      当然这是在用线性思维说事,换作象征思维,还是得联系到心魂上。神给了你一颗心魂,你善加运用,得着特别丰盛的生命感觉,神就赞赏你,赐给你更多;你要是小心翼翼,一点烦恼不愿尝,一点愿望不敢想,神就把你当败笔,夺走你的一切生命感觉,把你当恶人撵走。

      结论出来了,祈祷就是心魂在活动,虽然祈求的都是现实目标、身体福乐内容,但是祈祷本身的意义在于强化心魂的活力。难怪耶稣鼓励信徒祈求,并且说“求,必得着”,只要开口,心魂就活跃起来,这正是接近上帝和真经的时刻。

      • 家园 如果本身祈祷是错误的目标,那有如何!

        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仅仅让人生活在慰藉中。

      • 家园 这么说,心魂和内心的执着其实也是一回事情!?
        • 家园 执着只是心魂运动的一种表现

          这问题让我想了几天。执着和心魂之间应是多对多关系中的一个连接。执着的原因有很多,欲念、吸毒成瘾、偏执、洗脑彻底等等都能产生执着。另一方面,心魂能产生执着,也能产生很多其他情感现象,如彷徨、苦闷、奔突、恣肆。我想找个例子,把执着中的心魂揪出来。

          《把信送给加西亚》广受青睐,我没读过,但知道大体意思。那位执着的罗文先生登上古巴海岸后,假设他面临一片沼泽地,里面鳄鱼出没,怎么办?他当然不会放弃,但是眼前的困难很现实,必须想办法克服。对目标的执着促使他前进,鳄鱼的身影又使他踌躇不前,他心里充满彷徨、恐惧。一番番惊恐都带来喜悦和忧虑,有打退堂鼓的时候,更多是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结果呢他当然穿越了那片危险地域,如果不是,咱们就另找一个故事,主人公换一个名字,目的和障碍也都换种方式,但是基本目标不变,就是通过克服困难的故事,观看主人公的内心经历,根本上是观察一颗心魂,也通过感受那颗心魂来激励自己这颗心魂。

          两天之后,罗文先生又面临一片沼泽地,鳄鱼数量不比这两天遭遇的数片沼泽地少,但是这位罗文先生变了,他从容地做着准备,观察地形,削尖木棍,打好绑腿,等等。我不知道怎么对付鳄鱼和沼泽地,但是罗文先生知道,这就够了,反正他觉得一定能搞定。这一次的穿越过程没有悬念,同时也看不到心魂,因为他不再有恐惧、彷徨、迟疑和激励,所有的就是观察、分析、判断、行动,整个就是理性在主导行动。

          表面上这位送信人一向执着,但是如果观察心魂,看到的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象,我们多半更关注前一种,因为那一种与“我”有关,后一种跟读者的自我关系不大。

          我们看故事基本上也可从两方面入手去欣赏,一是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体验幸运和冒险的滋味,好莱坞电影主要是走这种路线;另一种是由主人公的心理经历去感受心魂,文学作品主要偏重这个方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