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说说我最近看到的脑洞 -- 明心灵竹

共:💬74 🌺28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着眼点不同

            就像孔子对鬼神也是存而不论,事实上我认为这个世界比我们认识的要神秘的多,我也并没有否定神。各种宗教也好他们宣称上帝的存在不是目的,因为上帝的存在给了他们自身合法性,他们用这个合法性来奴役人才是目的。所以我反对宗教并不反对神。

            老铁对西西河算上帝么?之前多少人指着老铁鼻子骂老铁都没还嘴,有这样憋屈的上帝?但是老铁愿意的话拔插头他还是做得到的。

    • 家园 唯物主义不是天然正确

      说一些最近思考。

      世界的本源在于整体和部分,也就是分与合,因为整体1的信息量为0,至少有两个性质不同的事物组合才能产生不为0的信息。

      所以说这个世界的根本法则是矛盾,有正电荷,也要有负电荷。

      量子力学不是讲表象吗,这个表象体现在世界里应该也有很多,其中一个应该就是物质——意识表象,作为基本的两个单位相互作用,产生更多事物。

      唯物主义不是天然正确的,倒不如说没有唯心主义存在也无所谓唯物主义。

      • 家园 其实我压根不关心唯心还是唯物

        有神还是没神

        可惜孟兄一上来给我那片子定个宣传宗教的性质实在让人很纠结。

        我觉得我跟孟兄都算无神论者,不过他是否定神的,我是无所谓神爱有没有管我pis。

    • 家园 这个帖子先告一段落

      虽然没被孟兄说服,不过继续讨论的话就要查资料看文献了,想了想世界是不是模拟的就那么回事,用任兄的话说是该咋办咋办,所以就先这么着吧

    • 家园 鉴于该片60多分钟大家可能没什么兴趣去看

      我把该短片的内容浓缩下,希望能够引来更多的讨论。

      首先声明一下,里面的实验我没做过,不排除是有人恶搞然后我被骗了,不过考虑到里面的人都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要证伪并不难,我就相信里面说的是真的,认为里面的实验是假的人可以跳过了。

      该片在讨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或者说究竟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either mind give rise to matter or matter give rise to mind),再或者说究竟是我们的宇宙是个与外部无关的独立客体还是我们的宇宙是虚拟的,需要来自宇宙外部的信息输入。而文中提到的科学家 brian whitworth PHD,比较很多实验数据之后发现后者跟我们的宇宙跟契合。

      首先提到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外链出处

      我们知道当波通过双缝的时候会干涉,于是会在面板上形成一个干涉条纹,但是粒子则形成两条条状图像,那么电子通过双缝的时候会形成什么呢?答案是干涉图文,这很让人费解,一开始大家推测电子之间互相碰撞形成干涉于是科学家把电子一粒一粒发射这样,结果还是干涉图文,这就有点毁三观了,于是科学家在双缝前放了一个观测器,看看电子到底通过的是哪个条纹。纳尼!干涉图文消失了,面板上形成了条状图,这电子似乎能意识到我们在观测它,并以此决定自己的表现形式。这就完了么?图杨森,玻尔的学生惠勒于1978年提出了著名的延迟选择实验,在光子通过双缝之后到达探测器(面板)之前观测它。实验证明在我们观测到光子的那一瞬间,它变成了粒子,更诡异的是,一旦我们观测它你会发现它连之前的状态都改变了(即你的观测不但使得它变为粒子,而且光子似乎早就知道你会观测它一样在它被你观测以前他就以粒子的形式进行传播)。

      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整个宇宙是模拟的,这样这个宇宙相对于它的模拟源是等距的。一旦接受了整个宇宙是模拟的这个设定,很多问题会变得迎刃而解,比如说大爆炸理论,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无,如果是个模拟游戏就很容易理解,毕竟我们开机前确实是无(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再比如我们的世界是量子化的,虽然很小但是确是一份一份的,而计算处理需要有一个最小的单位。同样的,如果世界是虚拟的,那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宇宙有一个最大速度(光速),因为处理器本身有最大速度,同样为什么大质量(大信息量)的物体会导致时空弯曲?因为大数量对处理要求更多的时间等等。

      • 家园 ?物质和意识是一体两面吗。

        以人类的能级怕是只缘深在此山中。

      • 家园 不可知
      • 家园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现代物理学的局限

        我看了看维基的“Wheeler's 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条目(外链出处)。好像惠勒本人并不认同你所引用的解释(Retrocausality?),比如:

        Several ways of implementing Wheeler's basic idea have been made into real experiments and they support the conclusion that Wheeler anticipated — that what is done at the exit port of the experimental device before the photon is detected will determine whether it displays interference phenomena or not. Retrocausality is a mirage.

        我对现代物理学不熟悉,为什么光子不能即是粒子又是波,为什么必须在出发时就决定是粒子还是波?

        • 家园 有可能是我理解错了

          河里解甲兄是学物理的,他来说说就好了

        • 家园 楼主的片子其实是在宣传有神论

          我对现代物理学不熟悉,为什么光子不能即是粒子又是波,为什么必须在出发时就决定是粒子还是波?

          现代物理学说光子有波粒二相性,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表现得很明显。如果直接让光通过双缝就造成波动干涉图样。如果在通过双缝轰击标靶前通过探测器则呈现粒子性。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说,光子可以表现出粒子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但不能同时表现出粒子性与波动性。也就是所谓的波函数坍塌。当做了观察后,物质的特性就确定了。

          这里的主要问题是创立量子力学的那帮人认为是观察者的意志导致了物质的特性显现,而不是物质的特性早已存在而导致被观察到。这就是这个片子所说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对决。爱因斯坦是反对哥本哈根学派的这种唯心主义主张的。

          这个片子其实是在宣传有神论。片子末尾已经明文点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基督教的宣传片,包装得很精巧罢了。而且打着红旗反红旗,通过剪辑各种科学理论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光看这个片子,由于片子里全是对唯心主义量子力学观的吹捧,很容易被它绕进去而出不来。其实对双缝干涉实验有更为简单的解释。

          哥本哈根学派那帮人认为“观测”导致光子由波动态转为粒子态,所以观测者的“意志”起了决定性作用。问题在于:

          1。为什么“意志”总是起同样的作用,而不是不同的作用?光被“观测”后总是变为粒子态而不是别的什么形态。

          2。为什么“意志”必须通过某种特定的测量仪器才能起作用?如果观测者的“意志”起决定性作用,那么很显然裸眼观测和仪器观测是一回事。但是如果观测者只是裸眼观测,哪怕是全程观测,双缝实验总是表现出波动性而没有粒子性。

          其实答案很简单,并没有什么观测者的“意志”在起什么决定性作用,而是观测仪器本身对光子造成了扰动从而使波函数坍塌为粒子态。相对于光子来说,观测仪器本身足以造成巨大的扰动而破坏其原本的量子态。而这种破坏总是导致光呈现粒子态而已。

          如果精心设计双缝实验,其实是有可能尽量扰动原来的量子态的而观测的。1987年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和实验证明在尽量减少扰动,只获得部分路径信息,则干涉图样不会完全消失。实验显示,假若测量的动作不过度搅扰粒子的运动,则干涉图样也只会对应地被改变。(P. Mittelstaedt; A. Prieur; R. Schieder (1987). "Unsharp particle-wave duality in a photon split-beam experiment". Foundations of Physics. 17 (9): 891–903. D.M. Greenberger and A. Yasin, "Simultaneous wave and particle knowledge in a neutron interferometer", Physics Letters A 128, 391–4 (1988))

          所以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学说可能可以描述和解释大量的微观物理现象。但从中引申出所谓的观测者的“意志”在起决定性作用会影响物质世界等等就是哥本哈根学者自己的世界观在起作用了。如果抛弃哥本哈根学派的唯心主义世界观,那么双缝实验的量子现象很容易用物质世界常见的扰动来解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宝推:铁手,diamond,崂山一道士,my8883,石狼,隔路山贼,自由呼吸F0,饽饽饽饽,陈王奋起,乔治·奥威尔,发了胖的罗密欧,东方白,鳕鱼邪恶,ton,龙驹坝,牛栏山二锅头,普鲁托,
          • 家园 既然老兄是看过这个短片的

            我想继续请教一下

            就是后面的那个量子擦除实验,当然如果那个实验是假的一切休提。

            该实验中并没有所谓的观察的,触发器2,3因为路径的原因不能分辨光子是从哪个缝出来的,所以显示干涉图案,触发器1一定是从上面 触发器2一定是从下面(作为观测者我们知道它从哪个缝出来),所以显示条纹状分布。请问楼主如何解释?

            而且因为量子纠缠,触发器0里面的显示的也跟相应的一致,这又如何解释,很明显如果说观测对光子进行了扰动,那么的扰动是一样的,所以扰动量被擦除了,为何光子采用何种方式显示依旧与我们对它的了解程度相关?

            • 家园 你不是自己已经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吗?

              你不是自己已经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吗?

              答案是:

              因为量子纠缠,触发器0里面的显示的也跟相应的一致

              量子纠缠的原理说当量子系统中的一方改变时,另一方相应改变。那么,当其中的一方触及触发器0的时候,你认为这还是一个量子系统吗?

              如果把触发器0看作“观测者”(根据海森堡的原话),那么很显然当光子触及触发器0的时候其波函数就坍塌了,特性就固定了。也就不能再认为其是一个量子纠缠系统的一部分了。那么相应的,另一个光子会在第一个光子击中触发器0做出相应改变,而不是相反。

              这样,如果你要承认量子纠缠成立,唯一的解释就是当头一个光子触及触发器0的时候量子纠缠状态并未解除。量子纠缠状态必须等到另一个光子也触及触发器的时候才会解除。这时超距作用才会发生。

              也就是说,从我们的主观来看,似乎第一光子在等第二个光子,或者玄乎一点,第二个光子“穿越”回去改变了第一个光子。

              实际上呢,我认为就是量子纠缠必须“同时”打破。所谓的“延时”其实是不存在的。虽然光子通过的路程不同,但实际上由于其处于一个量子系统内,其系统内的时间流速应当是一致的,和各部分经过的路程无关,同时也和观测者所处的时间无关。

              如果引入相对论的话,可以理解为高速运动的一个量子系统虽然在表面上看来是分散的个体,但各个部分其实以同样的系统速度在运动,从而其内部时间与外在观测者时间不一致。由于光子以光速前进,内部时间膨胀接近停止。所以在外界看来是分了前后的步骤,在量子系统内部是不存在的。

              通宝推:任爱杰,
              • 家园 你这只是回答了第二个问题

                当然逻辑上确实能说通即(既然 两个光子是光速的则他们内部的时间一致),所以我不能说因为第二个光子的状态确定的晚所以推导说因为光子的状态被确认导致他之前的状态被确认。

                但是第一个问题,如果观测对光子有扰动,那么这种扰动对所有进入触发器1,2,3,4的量应该是一致的,我们对落入1,2,3,4,的光子唯一的区别就是对其路径的确认,即 进去1的必定来自上面的缝隙,进入4的必定来自下面的缝隙,而2,3我们不知道。这难道不是说明了光子如何显现自己与我们对它们的了解有关么(难道不是说明意识的作用吗)?

                同理你回答整合精神哲学先生的那个问题也存在这个问题,裸眼确实可以观测,但是裸眼无法分辨到底经过哪个缝隙所以单纯的裸眼没有用。

                另外我只知道郑和精神哲学先生是理学博士,真不知道哪个理学

                • 家园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双光源干涉

                  那个宗教片里的光路图是这样的。

                  点看全图

                  但正式论文里的图是这样的

                  点看全图

                  两者的区别是在论文图中 从 B 缝通过的光子永远都是击中 D1 和 D2,永远都是干涉图样。而从 A 缝通过的光子则有一半机会击中 D3,一半击中 D1 和 D2。不说两个图为啥不一致。只说正式论文的这个图。

                  这个图里面,D3 永远显示粒子态,D1 和 D2 永远显示干涉态。问题在于,D1 和 D2 的干涉态是真正的光子自干涉吗?从这个图本身看,如果不考虑初始光源的话,D1 和 D2 实际上有两个光源分别来自反射镜MA 和 反射镜MB。而干涉现象其实不止能够发生在同一光源,也可以发生在两个以上的光源。

                  1967年,Pfleegor 和 Mandel实现了高度减弱的两支激光束之间的干涉。他们的实验装置是经过高度减弱的两支独立的单模氦氖激光束,以小的夹角θ射入。光束减弱到当一束中如果存在着一个光子时,另一束同时存在光子的几率约为10^-4,即实际上仪器里不可能两束中同时有光子经过。用文献的原话说就是:“当下一个光子被两光源中的任一个发射出来之前,上一个光子已被吸收掉。”他们在干涉区域置放一叠薄玻璃片,使其侧缘对准干涉条纹的方向。再将奇数顺序和偶数顺序的玻片分别接到光电检测器A和B。两光束的夹角θ是可以调节的。当相应的条纹间隔的一半正好等于相邻坡片的间距时,就应当观察到两个探测器A和B的反关联即明暗相反的效应。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效应的存在,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这种两个独立光源引起的单光子干涉现象。

                  而片子里引述的这个量子擦除实验的干涉部分其实就是Pfleegor 和 Mandel实验的翻版。而该实验论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证实所谓的“观测决定物质性质”,而是为了证实: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ossibility of observing both particle-like and wave-like behavior of a light quantum via quantum mechanical entanglement. The which-path or both-path information of a quantum can be erased or marked by its entangled twin even after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quantum.

                  译文:本实验的结果演示了通过量子纠缠观测光量子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可能性。即使其纠缠态双生光子光子已经被“登记”,其确定路径或任意路径的信息仍然可以被“擦除”或“认定”。

                  从实验效果看,该论文的确达到了目的。对为啥D0的路径信息可以被“改写”,我已经在上个帖子里给过解释了。

                  通宝推:任爱杰,明心灵竹,
                  • 家园 我是外行,孟兄似乎是物理专业的,请教一下

                    昨晚睡觉时,朦朦胧胧,想到一个情况:

                    假如有一列火车在赤道以光速行驶,我在火车上以相同方向跑步,你在地面观察,我对于你的相对速度是否应该高于光速?

                    但不可能有超光速的情况出现吧?那么我对你的相对速度应该是多少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