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为了忘却的记念—斯人已逝久已,毛泽东! -- 起于青萍之末

共:💬194 🌺2000 🌵4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一亲戚是地主的孙子,一样读了高中,参军

        他有文化,但的确成分不好,部队里面没有提干,复员,安排进县属国营企业当干部。

      • 家园 你们那儿太左了

        一般是上大学会受影响,比如说上不了更好的大学。我妈就说她有个成绩不错的同学,因为成分不好,最后上了师范。

        连初中都不让上的,很少听说。

      • 家园 不一样的

        家父是中学老师,小时候经常有高年级的家长来家里赔礼的,地主、富农成分的多了。

        家父的成分也不好(地主),还不是一路上到高中?(66届)

        农村中学一般是几个村里联合起来办的,叫联中,老师也多是民办教师,挣工分的农民(比如家父),印象里边只有校长是公办老师。

        感慨一下,那时候老师好当,学生不听话就揍,然后家长还的来赔礼道歉,回去之后又是一顿揍。当然,俺们也没少挨揍,老师揍完之后家长揍。

        当然,我的同学里边,地主出身的也不少。

        小学升初中基本全上,学费杂费总共一块钱,确实交不了的,免五毛钱学费。也没有说升初中成分好加分的。

        坐标河南西部。

      • 家园 你家族的老人都是哪年生的人?

        咋感觉这么假。

        我的父母岳父岳母都是51年生。我爸高中毕业,我岳父初中毕业,岳母小学文化,母亲小学上了两年,家庭原因不上了(姥爷不让上)。

        而且我父亲和我的几个伯伯之间明显有个受教育分水岭。我二伯比他大好几岁,小学毕业,大伯半文盲,有个堂伯,比我爸大两三岁的样子,初中毕业,这个堂伯的俩哥都文盲。

        我们村50年代左右的人大把初中生。

        至于上初中看成分,没听说过。

        坐标河南中部。

      • 家园 这有点胡扯了

        我也是60年代生人,当时上大学、当兵提干对成分要求比较严,如果是敏感部门对成分高的人审查也是更加严格限制。但是从来没听说上初中也不准的。我的身边成分高(地主、富农)家庭的哥哥姐姐们都上了初中、高中。即使后来上山下乡的知青们都是初中以上才去的。

        适当黑以前一下可以,公然撒谎就没意思了。

        通宝推:jhjdylj,纳米小洞儿,
        • 家园 唯身份论,其实是那些官僚及红二代保皇派提出的.

          唯身份论,确实存在.

          其实是那些官僚及红二代保皇派提出的.

          无非是维护他们的统治及利益.

          不然, 主席怎么会发动文化大革命.

        • 家园 好些人胡扯的时候忘了一件事,就是

          毛主席执政时是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候,所以,人多啊,任何事情想要做到孤证也难!

          那时候村里有孩子不上初中,公社、大队的干部统计出来的初中普及率怎么过关!?除非是傻子,不然60年代生人那拨儿人都上了初中,初中前没有失学这个问题!

          高中要靠考试,我老家农村中学,我们村9个孩子考高中,只有我和另一个女孩儿考上了,从此命运出现巨大不同。

          考不上的也就回家种地。

        • 家园 看样子你应该是城市长大的,呵呵

          下乡的都是城市知青,对吧。建议你去农村问问,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 家园 我父母的老家就在河南农村,你的情况不普遍

            我姥爷家是富农成分, 我的表哥们文革全部上了初中,甚至大表哥成绩好后来上了高中还去镇上当老师。

            结合网友们的论述,你那个情况我不否认有,但看来也就是个例,不具有普遍性。

          • 家园 当时农村教育资源普遍不足

            没错,本人是城市长大有。可是以当时农村的条件,就是成分好的贫下中农子女上初中的也不多吧?

            • 家园 对,贫下中农的上初中的也不多

              而且据我所知,判卷的老师在最后统计总分的时候还会额外给他们加一定的分数,这样保证贫下中农的子弟可以考中。

        • 家园 他也未必是撒谎,估计其所谓家中没人上成初中是历史事实,只

          只是其归咎的原因是错的。我认为事实上,当时上初中在师资力量上确实做不到百分百入学的条件,而其列举的家里成员又都是相对在读书问题上比较蠢笨的,起码在文化检测上是落后于别人的,造成不能升级,然后,一直留级下去,有的可能一个年级——比如小学三年级吧留级三年、四年、五年,最后都到了小学近毕业的时候,早就年龄上成人了。然后就盘算读书上也不会出现更好的前途,就自然而然地脱学——我说的是“脱学”而不是“失学”,进入正常的务农阶段了。(感觉他的家族不应该是成分很高的人家。因为,如果成分高,毛时代离解放不久,这样的家族本就是读过书的家族,到七十年代初还有队办耕读点。他们自己家族的读书人就应该至少是耕读点的老师,说不让自家子弟读书,就是笑话了。客观上,他的事例反而从反面证明了当时的升学,并不是根正苗红就可以凭“老茧”就无原则上的,从而戳破了邓改后的谎言)

          其实,到今天为止,如果不是那个有名无实的降低教学成绩标准的“扩大招生”才能搞到所谓的“中等文凭”“高等文凭”,今天的流失学龄人员要比过去多得多。

          通宝推:潜望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