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胡搅蛮缠,不值一驳 -- 红军迷

共:💬127 🌺1008 🌵2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毛有担当,修养和效颦有没有?饿死人酷吏是谁的爪牙?

                        毛有担当,修养和效颦有没有?饿死人酷吏是谁的爪牙?

                        什么李井泉、舒同、曾希圣,还有吴芝圃

                        不对老毛阳奉阴违,怎么会饿死那么多

                        舒同这混蛋居然熬过了文革还不悔罪

                  • 家园 赞推,你的文字总是有一种穿透力

                    有个问题,你怎么看1954年宪法的“无产阶级专政”和1984年宪法的“人民民主专政”?

                    通宝推:hullo,
                    • 家园 历史的误读

                      狭义的无产阶级,应该主要是失业工人,广义的无产阶级,则包括了所有的工人,无论失业的,还是有工作的,因此,很多时候将工人阶级与无产阶级等同起来。

                      但是,中国革命真的是无产阶级革命么?是也不是。

                      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参与者,革命队伍里真没几个工人出身,因此,有人说中国革命压根不是什么无产阶级革命,而是少数知识分子与广大农民发动的革命,因为照搬苏联模式,基本没干什么的中国工人,反而成了革命的领导阶级。

                      还有一种看法,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农民,只要参加了革命队伍,将身家性命交给了组织,就自然成了无产阶级,这种无私产,依赖配给制的状态,其实是一种战时共产主义。

                      在俺看来,将中国革命称作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准确的,应该称作共产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真正主导者,不是工人阶级,而是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

                      强调无产阶级,强调工人阶级,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都是照搬苏联模式的历史误读。

                      所以,淡化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的阶级属性,而强调人民是正确的做法。

                      人民这个概念有两大政治含义,一是广大劳动者,无论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服务业从业人员等等都是劳动者。二是广大爱国者,也就是资本家,艺术家,官员等掌握财富,名望,权力,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人。

                      人类的政治历史,主要是属人的派系势力,属地的地方势力所主导的,而无论是派系势力,还是地方势力,都有上中下的等级制度。

                      以阶级斗争为基础,而发动的共产主义革命,却废除了等级制,以平等作为核心价值观,在世界上掀起了一场共运风暴。

                      共产主义运动的平等,主要是通过配给制来实现的,遗憾的是这种制度必然难以持久,延安时期还是开始按资历,按功劳建立了等级制度,但这种等级制,还是令人信服的,还在公平的范畴。

                      但是,当战争结束了,革命者有了孩子,还是好几个孩子,那么,这种等级制度还能维系公平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屠龙者,也许不会变成恶龙,屠龙者的后代一定会变成恶龙,甚至恶龙会以倍数扩张,这便是毛主席发动文革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同样是邓严格计划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控制人口只是一方面,生育公平也是及其重要的。

                      西西河有很多人反对计划生育,却没有考虑生育公平的问题,计划生育绝对正确,错误的只是生一个,两个,还是三个的问题。美国最大的问题就在生育公平上,无论是上层寄生者,还是下层寄生者,都生了一大堆孩子,中间阶层的劳动者却少生孩子,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富不过三代,革命却二代就难以为继,这便是继续革命,打倒走资的当权派的思想根源。

                      阶级理论的最大价值,在于平等,在于公平,一旦丧失了平等,丧失了公平,阶级理论也就失去了主要价值,这便是一人一票的民主普选被西方推行后,马克思主义就丧失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所以,淡化阶级,强调人民,无疑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人民的两大范畴,广大劳动者偏重于民众主义,广大爱国者则偏重于民族主义。

                      对于平等,对于公平的追求,不应过度迷信阶级斗争,和一人一票,而应从公有制,中性政府,和科学化,程序化,法制化等多种 途径来实现。

                      到了现在,迷信阶级斗争,比迷信一人一票,还更不靠谱。

                      可能有人会说,任何背离平等,背离公平的人 ,都绝不是毛主义者 ,你自称毛主义者,却又认为阶级斗争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又不支持在中国实行一人一票的普选,那么,你的平等,公平又如何实现呢?

                      稀缺垄断性资源的公有制,与各种既得利益集团切割的中性政府,更多的财富积累的市场存量和市场变量,迷信工业,迷信科技的产业链 。

                      人类追求平等,追求公平的根本路径,不在阶级斗争,不在一人一票,只在工业生产,只在科技进步。

                      所以,毛前主要就是工业党,科技党,淡化阶级,强调人民,更有利于工业和科技发展,农民的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工人的出路在于减少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时间,甚至于减少体力劳动的工人。

                      如果有一天,没了农民,也没了工人,人类从劳动中解放出来,那么人类就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

                      通宝推:夏至欧锦,
                      • 家园 请教分配的问题?社会主义到底如何分配

                        请教分配的问题?社会主义到底如何分配?

                        分配模式其实不算多。平等分配,按需分配,等级分配,工时分配,市场分配。

                        如果以社会主义公平平等的要义出发,社会主义应该是平等,按需,工时三种分配模式。可是这三种分配都有大问题。按需分配在物质极大化前根本做不到。绝对平等分配,可能导致功勋和老资格人士不满,对他们来说不公平,付出与得到不匹配。工时分配相对好,不过也有不匹配问题。

                        相对可行的是等级和市场。等级以功勋和资历作为划分条件实现配给制。建国前容易实现,建国后有个代际新老交替问题。那十年老干部不满太祖再革命,很大问题是代际问题,红二代要不要给与等级?如何给法?是否要学习封建社会世袭递降?

                        市场化分配,资本主义主要分配模式。一起以金钱说话包括权力。这种分配必然导致资产阶级全面复辟。这又与社会主义要义不符。

                        最后就是复合分配。针对稀缺垄断资源,生产资料等使用某种分配方式,对其他使用另一些分配方式。问题如何复合,有何道理和标准作为指定某种分配的依据?

                        通宝推:hullo,
                          • 家园 补充一点九评批全民党的一些历史资料

                            据说九评是邓大人担岗的,这为后三十年的改开是按图索骏哈。

                            “赫鲁晓夫取消了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了一个以他为首的修正主义集团的专政

                            ,也就是苏联资产阶级特权阶层的专政。他的所谓“全民国家”,的的确确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一小撮人对苏联广大的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实行专政的国家。在赫鲁晓夫集团的统治下,根本没有苏联劳动人民的民主,而只有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一小撮人的民主,特权阶层的民主,新旧资产阶级分子的民主。赫鲁晓夫的所谓“全民民主”,正是不折不扣的资产阶级民主,也就是赫鲁晓夫集团对苏联人民的专制独裁。

                            现在,在苏联,谁要是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敢于说话,敢于反抗,敢于斗争,谁就会被监视、钉梢、传讯、以至逮捕和监禁,或者硬被说成是“精神病患者”,而被送进“疯人院”。最近,苏联报纸公然宣称要对那些稍微流露一点不满情绪的人“进行斗争”,即使仅仅对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说了几句“俏皮话”,也要当作“败类”,给予“无情打击”。②尤其骇人听闻的,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竟然不止一次地对工人罢工和群众反抗进行了血腥的镇压。

                              “取消无产阶级专政,保留全民国家”这个公式,道破了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内心的秘密:无产阶级专政,他们是坚决反对的;国家政权,他们是死也不肯放弃的。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懂得掌握国家政权的极端重要性。他们需要利用国家机器来压迫苏联劳动人民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们需要利用国家机器为在苏联实现资本主义复辟开辟道路。这就是赫鲁晓夫打起“全民国家”、“全民民主”的旗号的真正目的。

                            这一段更是犹如历史的重演:

                            “ 一些工厂领导人和他们的一伙,利用职权,动用国营工厂的设备和材料,设立“地

                            下车间”,进行私人生产,私卖私分,大发横财。例如:列宁格勒一个军用品工厂的领导人,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工厂“所有关键性职位”上,“把国营企业变成了私人企业”。他们私自进行非军用品生产,三年内,仅出售自来水笔一项就贪污了一百二十万旧卢布。在这些人中,还有“一生都在盗窃”的“二十年代”的“投机商人”。③

                            乌兹别克一个丝织厂的厂长,同总工程师、总会计、供销科长、车间主任等人结成一伙,成了“新的企业家”。他们通过各种关系套购了十几□人造丝和纯丝原料,“生产不入帐的产品”。他们私自招收工人,“实行了十二小时工作制”。①

                              哈尔科夫的一个家具厂的厂长,在工厂中附设了一个“地下针织车间”,进行投机生产。这个厂长“有好几个老婆,好几辆汽车,好几所房子,一百七十六条领带,近一百件衬衫,几十套西服”,并且是赛马场上的大赌棍。②

                              这些人的活动,并不是孤立的。他们总是同国家的物资供应部门、商业系统和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勾结在一起,在警察和司法机关中也有他们的保护人和代理人,甚至还得到了国家机关中高级干部的支持和庇护。例如:

                              莫斯科精神病防治所的一个附属工厂的厂长及其一伙,建立了“地下企业”,通过贿赂,“获得了五十八部针织机”和大量原料,并且同“五十二个工厂、手工业合作社和集体农庄”搭上关系,几年中赚了三百万卢布。他们收买了社会保安机关工作人员、监察员、稽查员、巡视员等。③

                              俄罗斯联邦一个机器制造厂的厂长,伙同另一个机器制造厂的副厂长和其他人员,一共四十三人,把九百多台织布机盗卖给中亚细亚、哈萨克、高加索等地的工厂,供这些工厂的领导人进行地下生产。④

                              吉尔吉斯一个四、五十人的贪污盗窃集团,在他们把持的两个工厂中进行地下生产,盗窃国家财产达三千多万卢布。这个集团的成员,包括共和国计划委员会主席,商业部副部长,共和国部长会议、国民经济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等部门的七个局长和处长,还有“从流放中逃回的大富农”。⑤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到,这些蜕化变质分子所把持的工厂,名义上是社会主义企业,实际上已经变成他们发财致富的资本主义企业。他们同工人的关系,变成了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 家园 不就是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么

                            小脚穿大鞋。八十年代年轻人都跟着起哄骂毛共。朱镕基让他们下了一次岗,才被教育过来谁是对他们好。人都是贱骨头,书本报纸是不信的,非等鞭子真抽在身上才知道疼。

                            • 家园 为啥那么多人都把大下岗和非毛化联系起来

                              回忆80年代,有个特别深刻的印象,当时市面上进口的各种商品,国产货完全没有竞争力,虽然那时年龄还小,但是就特别怀疑,国产货这个样子的话,厂子黄了是早晚的事儿,没有朱镕基那些工人就不会下岗吗?

                              • 家园 为啥我就没这个感觉?

                                我们家收入在当地远在中位数以上,但是进口货大部分是买不起的,所以应该是进口货完全没有竞争力(几百万人口里那几百几十户人家支持不了什么市场)。

                                反而当时对国企产品有竞争优势的是私企(现在叫小微企业),靠得就是价格低、质量差。而质量差往往是被掩盖的,消费者无法分辨,监管部门又不作为。到了九十年代甚至更晚,我们当地普通工农消费者才建立品牌和质量相关的概念。在这之前,就是“公家的”,“私人的”,“上海的”这种完全凭销售人员嘴说的质量划分。我们当地几个历史辉煌的棉纺、印染企业就是这么被挤垮的。当时经常有讽刺这种劣质产品的文艺作品。但也就是讽刺而已,靠着这种“灵活经营”优势,小企业打败了靠技术和规模领先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非消费品小企业优势更明显,我一个表舅给当地某大国企负责采购领导送了套房安置姨太太,就成了该大国企某零件唯二的供应商之一(另一个是厂长小舅子)。他用的是一家中型国企的淘汰的旧机器,雇的是没文化的闲散社会青年,一个那个中型国企的工人(我舅)下班去帮衬着指点下,就发了。他还很气愤地说,他的零件质量不好,但是将就能用,十次就有两次要被退货(验货员为了保证给自己的“供养”,给的压力);那个厂长小舅子送的就是废铁,但是一次都没被退过。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那个两千多工人的中型国企不适应“市场竞争”,慢慢就垮了。我舅下岗去表舅厂里工作,还被奚落,“我XX哥就是太老实,只能当个工人,没有帅才。”这个表舅的口头禅就是“水清不养鱼”,“做大事不拘小节”。再后来他供货的那个上万人的大国企也被并购了,他也早赚够钱该行干别的了。这样的故事在各老工业基地频繁上演着。

                                通宝推:南宫长万,桥上,
                        • 家园 动态公平

                          人死如灯灭,死亡应该是人类最大的公平,遗憾的是,权力,财富并不会随着人的死亡而灰飞烟灭,而会被这些人的后代继承下去。例如朱元璋,原本只是一个穷和尚,到明朝灭亡时,其后代竟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事实上,在大多时候,还真是有种的。

                          因此,权力,土地,房产等稀缺垄断性资源的遗传继承,近亲繁殖,才是人类社会最大的不公。

                          在历史上,中国解决这种不公,主要是通过一治一乱的王朝周期来实现的,是一种周期性循环;而西方和日本则主要是通过封建诸侯之间的战乱,从而减少继承者来实现的,是一种遏制性互动。

                          所以,生育公平就是维系人类社会公平的第一关键,否则,让上层的特权寄生,资产食利阶层,与下层吃福利,迷信宗教的群体,生出一大堆来,在武器这么先进的时代,人类真的没有希望了。

                          生育公平,也可以说是生育权分配,已经不仅仅事关公平了,而是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每每看到伊斯兰教国家,非洲国家的生育率,就有些不寒而栗。

                          阶级斗争,与一人一票,分别是共产主义运动,和民主运动追求平等的主要途径,但也只能在短期实现平等,或是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毛主席在回答如何避免历史周期率的时候说,要通过民主来实现,毛说的这种民主,并不一人一票的选举 ,而是其早年一篇文章《民众的大联合》所言的,通过群众运动,让各行各业的民众自发地成立组织,实现自我管理。

                          毛的这种设想,真的是空想么?当然不是,其实现在的欧洲,特别瑞士等小国就与毛的设想有些类似。

                          令人遗憾的是,毛的这种设想,却并不适合中国,也超越了时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群众运动,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当造反者成了统治者,岂能继续造反。

                          所以,无论是林,还是邓,都不肯继承毛的主张。

                          到底怎样才是 实现平等,实现公平的最优途径呢?其实马克思设想的科学共产主义已经告诉我们了,那就是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高度发达。

                          因此,社会财富的积累,工业与科技的进步,就是实现平等,实现公平的最优路径。

                          工业化,科技化很难,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实际上社会财富的积累更难,却没有被很多人认识到。

                          工业化科技化的实现,主要是供给侧,社会财富的积累,主要是需求侧,二者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相对而言,需求侧比供给侧更为艰难,需求侧与大多数人密切相连,与分配体制密切相连。

                          生产,或供给,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需要的人数越来少,需要的土地也越来越少,企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很多大企业比某些国家的规模都大。

                          经济,乃至社会的真正难题在需求侧,在于消费。一个人可以不从事任何生产,却绝不可能离开消费,因此消费与每个人都相关。一个汽车工厂,可以源源不断生产汽车,但汽车的消费却需要更多道路,加油站,停车场。相当于高度组织化的生产企业,消费还是以个人,家庭等为主体,极为的松散。

                          所以,经济学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是强调供给的西方经济学,二是强调消费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强调供给的西方经济学,之所以成为显学,主要是西方处于先发地位,可以向全球供给。而后发国家,因为商品没有竞争力,只能尽可能地扩展内部需求,与供给形成循环。

                          例如建国后引进了一批苏联项目,生产的大型机械却卖不出去,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根本用不着,成立人民公社后才能销售出去。过于偏重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也是如此,其消费主体都不是个人,与家庭,而是军队,工厂,政府等组织。

                          在资源稀缺,随时准备打仗的情况下,是发展个人家庭需要的轻工业,还是发展重工业,是无需回答的问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民国时期的所谓黄金十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危机,苏联借着这个机会迅速强大,民国却只是在轻工业有些起色,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工业几乎毫无进展。

                          清朝也是如此,北洋海军买军舰,买炮弹没钱,给慈禧修园子,过大寿却有钱,这主要不是供给的问题,而是需求的问题。

                          后发国家,商品难以打开外部市场,大多情况下,只能先在自己 国家的内部销售,如果国内的人都不买,那么根本就没有机会成长起来。

                          运十大飞机,国内乘用车就是典型,有权有钱的人不愿意坐国产的,才是这两大工业落后的第一大原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日韩两个国家,难道他们的汽车一开始就能与美欧媲美么。

                          决定需求侧,决定消费的因素很多,远比供给侧复杂的多,但分配制度却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

                          婚姻,生育,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土地,房产,就业,收入等等因素都可归于分配。

                          如果没有一夫一妻制,更多人会娶不到老婆,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官老爷们生上十个八个,想要当个公务员,就更加艰难,进城打工也轮不到农民。

                          中国经济成就远胜于印度,供给侧的工业体系和经济主体,固然是原因之一,需求侧的人均寿命,受教育程度,男女平等,才是更为重要的。

                          市场的归市场,计划的归计划,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分配体制,从分配体制来看,西方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是真正的中央集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普遍高于百分之30,甚至超过百分之50。另外,宗教也在分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并不是个宗教社会,因此,除了企业的市场化分配,其他分配几乎完全由政府承担,相对于发达国家,财政占比还是太低了,这主要是没有全面征收财产税的缘故。

                          不征收财产税,却通过卖地来获得收入,是一种劫贫济富的作为,但是,如果全面征收财产税,这些富有阶层必然会要求相应的权利,而实现权利的途径只能是选举。

                          相对于财物分配,机会的分配更为重要,机会代表的希望,没了机会也就没了希望,最为重要的就是生育,和教育。

                          教育是突破阶层最主要的途径,但是,如果既得利益集团的生育不断膨胀下去,教育也难以突破,有钱有权的阶层要拿个学历太容易了。

                          因此,需求侧的生育,教育,动态城乡化,就是计划性分配最重要的因素,供给侧的工业,科技,多元产业链,则是市场性配置最重要的因素。

                  • 家园 您可能没有查看反冒进时期的原始资料,被后来的宣传蒙蔽了。

                    遗憾的是,毛不但确立了大跃进的政策,还在周总理反冒进的时候,主张士可鼓,不可泄,还是照搬战争时期的做法,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大跃进犯了左倾错误不假,但反冒进也是犯了右倾错误的。

                    57年工业总产值计划仅增长4.5%,其中机械工业更是只有2.5%。

                    1957年,因为钢材不够,所以缩减基本建设投资,大型炼钢厂建设也因此推迟。这样搞计划经济还不如让市场自发调节,至少市场在钢材紧俏的时候会加大钢铁产能投资而不是相反。

                    另外中央安排土法炼铁也是从57年开始的。

                    调整时期也存在同样问题。

                    邓61年5月讲话:

                    ‘钢,也要退一下,但也要有个限度。总理提的,今后4个月每天只有1万吨,鞍钢只日产3000吨,这样连设备都要坏,退也不能说退就退,退有退的困难。现在鞍钢只产二分之一(9000-10000吨),是保命限度,不能再退。你还能再退呀?去年,哈尔滨飞机工厂的型架都冻坏,不生产也得保持20℃。还能退呀?现在要在退里努力奋斗,保住这个限度。关键在于煤,要保命。所谓退够,如果不努力奋斗,保住一条线,就是溃退。

                    鞍钢在61年6月,平均日产钢1.48万吨,用电631万度,每生产一吨钢用电426度;1962年1月下降为3060吨,用电407万度,每产一吨钢用电1330度。

                    ......

                    调整时期强调的工业为农业服务同样存在瞎指挥:

                    生产火车头的四方机车厂去生产小农具,成本高又不好用。

                    江苏搞电力灌溉,一亩地要2元,农民都嫌贵,认为还是用水车合算。

                    山东一个生产队地里扔了1000件小农具。

                    通宝推:桥上,hullo,
                • 家园 他不批彭德怀死不了那么多人

                  他不批彭德怀死不了那么多人

                  一边纠错一边把制约力量打趴下,失衡了饿死两千多万前连他都纠正不了

                  58年某些行为跟抢提留异曲同工,难怪打了鸡血似的

                  舒同这样的居然熬过文革,现在还弄纪念馆书画院什么的。不早点主动批倒批臭,这就是执政党的失血口

                  • 家园 批彭这个事有点复杂

                    河里有个《那年庐山》的贴,说了一些。我理解彭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和组织是正面对抗的。毛没有力量(党内多数)去对抗整个刘代表的“组织”。听彭的,就是枪指挥党。所以即使毛内心和彭一致,也不能站在他一边。毛在组织上基本是恪守原则的,不会拿自己声望去和大多数人对抗。另外戚本禹回忆录里提到当时彭还有点“外国支持”的意思。当然毛后来发动文革,从底层来制造新的多数,就是某种“找补”。

                    • 家园 以海元帅的人缘,枪指挥党不过得逞一时

                      以海元帅的人缘,枪指挥党不过得逞一时

                      毛不支持军内他也摆不平

                      纠正过来再打倒比收拾刘容易多了,但反其道行之,修养失去制衡,大批饿死(58就有但不多)就难以避免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