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9102年了,还有辣么多人纠结于开放二胎? -- Ace

共:💬80 🌺321 🌵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改革开放四十年了教育医疗条件还依然很差,幸好当年没有多生

          现在大量公知在抱怨中国各地的教育医疗条件差。

          改革开放四十年了教育医疗条件还依然很差,幸好当年没有多生。生多了,中国的教育医疗体系落后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人口总体素质(知识和健康)只会更差。

          • 家园 改开三十多年我父母住房一点没改善谁的错?

            我父母当年结婚就有房,先后调过4次房,都是在房改前,三次在毛时代,一次在改开初期还是毛派制度惯性下,这和改开40年有什么关系?毛时代家家有2-3个孩子,怎么改开40年人都不敢生了?毛时代的孩子就不读书,不看病啦?我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我告诉你,绝对不是这一个样子。

          • 家园 多少小学因为人少被拆了。教育资源都浪费掉了,至于医疗

            中国的医疗比西方的预约几个月才动手术好多了,多少人有事了自己飞回来在国内动手术。

            至于医疗的钱,如果将来出问题,那就更是人口结构差的问题了,交保的人少,用保的人多。

            你是所有的坏事都是人口造成的,所有的好事都是计生,已经无可理喻了。

    • 家园 当边疆的汉族比例越来越时,边疆会更稳定还是更不稳定?

      当边疆的汉族比例越来越时,边疆会更稳定还是更不稳定?

      我个人的感觉是,不但不稳定,而且完全会保不住,肯定会分裂

      当某个边疆地区几乎全是阿拉伯宗教徒,汉族比例下降到一定程度,该地区有极大的概率变成车臣。

    • 家园 这就是朝三暮四的计划生育版。

      想生的时候只准生一个,允许生两个的时候却不愿意生,搞来搞去还是生一个。这和猴子吃芋头很像啊,不管是早三晚四,还是晚四早三,都是一天只吃七个!

      最近有章子怡美国生产的新闻(以前好像还有董卿),其他费用不算,光医院顺产费用95000,剖腹产130000人民币。这种生法不是一般人生得起的,对于有钱人来说却只是毛毛雨。

      所以说,二胎呀三胎呀什么的,是真正对什么人放开的,傻子都能看明白了。

      再说呢,人家章子怡、董卿这类人,生孩子可不是为了继续为国家经济带来人口红利的。其实呢,谁生孩子也不是为了做工业炮灰,都是想做人上人的(所以,孩子的养育成本才这么高嘛),可是,大多数人做得到么?一想到自己做不到,于是干脆就不生了。

      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有钱人生的孩子越来越多,没钱人则生不起孩子、不愿意生孩子。

      倒是怀念起严酷的独生子女政策,有权的习大大、有钱的马爸爸和隔壁老王一样,都只能生一个。现在呢,马二、马四、马八……鱼贯而出,而老王则可能绝种咯。

      • 家园 农业文明时代,生孩子是家庭资产

        农业文明时代,生孩子是家庭资产,越多越好,一个老婆不够生就多娶几个老婆一起生——人丁兴旺。孩子生的多,父母就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了。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生孩子其实是负担,是负资产。养完孩子根本指望不上像农业文明时代那样的巨大经济收益。现在养孩子,不管在中国美国,养大了他/她能够独立生活就善莫大焉,整不好来啃老你就亏上加亏了。

        农业文明时代,孩子是家庭资产;工业文明时代,孩子其实家庭负资产。

        • 家园 要看哪种工业文明,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追求金钱效益,忽视社会效益,所以财产和资源越来越集中,不顾底层百姓,压榨中产阶级,加上不断发展的自动化,当然使孩子成为家庭负资产。而社会主义工业文明追求金钱效益的同时,也要追求社会效益,人和孩子都是宝贵的社会资源。作为我这个从那个时代走来的70后老大,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划和分配原则下,生养2-3个孩子是完全没问题的。我的经历具体如下:

          我父亲是西北一个最最偏远的山城走出的大学生,因为成绩优异,择优分配北京,公家推荐了两个单位,他挑了一个,于是光杆一个开始了北京人的生活。后来结婚了,没房不行呀,单位就在工厂里临时改建了一处小厕所,作为婚房,搞得很久以后还有人拿这开我父亲玩笑,但毕竟单位给你想办法,为你操心,现在的资本家谁管你娶了媳妇到哪儿打炮呢?再后来是街道上的房管所操心,论资排辈等到一处外边的平房,里外间,外间有个炉子算厨房,厕所到外边合用。而当时全中国也没几套楼房,能住瓦房平房就算不错了,就是上班远了点,骑车要20分钟。于是再过了几年,单位自己想办法把厂子边上几处自己的教学楼改建成了居民筒子楼,我们全家论资排辈,搬进了有一大一小套房的楼房。那里的厨房和厕所是共用的,洗澡到单位的大澡堂,托儿所就在隔壁的楼里,上班走路就到,骑自行车分秒就到。这都是毛时代的事情,虽然和现在没法比,但一直在进步,再后来84年搬进来单位找公家盖的单元楼,还是论资排辈,分到两室一小厅,55平米左右。当时的论资排辈是完全透明,张榜公布的,一点假做不了,多数人都没话说。再后来二老就一直住在社会主义福利房里,以后改开那么多年,半点好处也没沾到,倒是后来被迫花了血本把产权买断了,不买没房子住了。后来当然是价格暴涨了,但那是我父母几十年辛苦工作换来的,算是干社会主义得到的最大福利吧。而我们上小学就在厂子外边另一边,走路15分钟;上初中多走一条小街,20分钟;上高中再多走几条街,但改骑车了,还是15分钟。社会主义规划战略就是什么都在附近,合理计划,合理安排,生活成本极低,养2-3个孩子毫不费力,再多养1-2个也没问题,因为分房考虑孩子性别,如果一家的孩子有男有女,在分房方面有点小优惠,再多生无非还是不是男孩就是女孩,一起睡上下铺也能凑活。上学基本免费,负担增加不多,但当时已经开始宣传计划生育了,一般家庭生2-3个很普遍。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说两个现象

            1.黑灯工厂让95%的工人失去了作用

            2.环卫开始招硕士博士了

            未来社会,劳动密集型岗位将会断崖式下跌,而知识密集型岗位非常依赖于系统的教育,老兄认为未来我们大概会有多少本科以上岗位?

    • 家园 可是,怎么解释内地出生率比高收入国家还低呢

      你说的都对,可是,现在的出生率已经比很多发达国家还要低了,这个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的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