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地质行业轶事(一) -- 吴用

共:💬276 🌺4424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91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不知道算第几代

      91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远看像逃难,近看像要饭,仔细一看,地质勘探。

      • 家园 我所在的环境,好像没有代的概念

        78年以前,地质队的职工增加的很少,大多数是1966年以前加入。

        人们区分加入的早晚,也基本上是从工资级差类别的称呼上来划分的。

        我所了解的,1955年之前加入的,干部编制,其工资类别被称为老野干——老野外干部。1955年之后加入的干部编制被称为新野干——新野外干部。工人则无此划分。

        这三类工资类别中,工人工资的级差最大,好像是12元,老野干好像是8元,新野干好像是6元——一些老资格的工人。其工资比领导还高不少。

        66年以前。成为地质队职工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军人转业。二是毕业生分配,三是根据国家安排,面向农村的某些地域定向招工(变相扶贫,主要面向革命老区)——66年之后,地质队的编制趋于稳定,基本不再从农民中招工。

        66年至74年,地质队基本只接收转业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很多中专生为了多挣钱,更愿意当工人。

        79年之后,地质队引入编制概念,将地质队职工统一为两大类,即干部和工人,干部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来,工人就比较杂了,有大招工来的,有接班顶替的——父母是工人编制的,可以退休后由一个子女顶替上岗

        85年之手,地质队基本只接收干部编制的,而且名额很少。

        您91年毕业,比俺低一些。还能进地质队,俺猜不是煤炭就是石油,再不就是武警黄金部队——有色和冶金系统那时自己都吃不上饭——如您进的有色或者冶金系统,那肯定是各勘探局强压分配下来的。

        你加入的时候,正是地质队开始走向市场化的开始时期,不知您老兄命运如何——新疆有地质队创造过一个记录,90年代某年,7月接了8个毕业生,到国庆全跑了。没转正就跑了,单位给家里打电话问要不要档案,要档案回去接受旷工处分并办离职,人家回复说,一去就编余,基本没开过工资,饭都吃不起。拿档案还要花钱买火车票坐60小时火车去新疆,没钱,不回去。

        希望听到您的经历和看法。

    • 家园 类似吧,家里是从事水利的,比惨没那么惨

      父亲有点老年痴呆了,经过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就很清楚认识路,带着我们绕着山走,一个小小水库,大概有20-30米高,还在正常工作,快50年了,我很难想象当初没有机械,就是人力一点点干起来的,什么是造福百年,这就是啊,在山区,做了一辈子的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

      通宝推:wlr,老老狐狸,方恨少,西安笨老虎,桥上,
    • 家园 地质行业轶事(九)——八卦和花絮

      这几天忙生计,让人颓废,现在后悔刚回国时,有高校邀请没去——还是铁饭碗好啊,不用奔波。

      闲话少叙,今天聊聊花絮各位估计要问,轶事(八)的坑还没填完,怎么又另起一行?

      俺解释一下,两个原因:一,俺其实想写八卦,像第一篇那样,抖个机灵,得花多不说,俺也轻松——但是不幸被俺娘发现了,像小时候一样给俺定了个严肃的方向,哎。。。;二,河友的讨论让俺想好好写写,一好好写,就得考证,好费时间和精力。。。

      所以俺想歇歇,这周咱们继续八卦,当是课间休息吧。。。

      八卦什么那?两个方向,一是地质队干的活啥样,有没有喜闻乐见的段子;二是俺所知道的外国地质人怎么干活。。。

      废话少说,先上一张图

      点看全图

      这张图,就是地质队干的活的总呈现:经纬度和比例尺是大地测绘的部分结果,地形地貌是基本情况,断层剖面说了地下啥情况……

      其中大地测绘,现在的地质队已经很少干了,原因么,请先看图:

      点看全图

      80年代以前,大地测绘基本上是地质队干的活,那时他们用的设备如图所示,很土是吧,但是就是这么土的设备,测量了珠峰的高度。

      那现在为啥不让地质队干这个事了,还是继续看图:

      点看全图

      这是现在国产遥感卫星信号被计算机处理后形成的结果。。。这是能放在论坛的,俺见过那种只能看不能摸的,效果怎么说那?纤毫毕现,血脉贲张。。。如果河友想象不出来,可以去那种特种专业论坛上看rearview图,端的让人留恋忘返。。。

      那这种图是怎么拍出来的那?请看图:

      点看全图

      对,遥感卫星拍出来的,谣传啊,只是谣传,是谣传——重要事情说三遍,高分*号已经能看清楚某地边境过来的是一群人还是一条狗,传说中的地球实时监控,只要有钱,指日可待

      顺便说一句,就俺所知,国内这事干的还不够好,主要原因是卫控需要大量的数学人才,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自霍比特人上台后,大学里学数学、学物理的都特别不受待见——这个情况吧,俺估计如果前三排干正事,再有个二三十年,咱们就可以达到苏联巅峰时的水平,就可以跟美帝一争高下了——前提是美帝的水平不再滑坡,对你没看错,就是美帝的水平不滑坡,这话不是俺说的,是在一个美国大学搞基础学科的美国佬自己说的——这人俺实在某次TRIZ交流会上认识的,算是个牛人吧,大家当八卦听听就好,毕竟这是个八卦贴,俺也就是个混混

      言归正传,最开始的那种图是怎么画出来的?继续看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看了这三张图,大家基本明白,就是画地下的剖面图。事实上,在95年之前,地质单位做出的图,都是画完了要晒,最终形成这样的东西:

      点看全图

      晒图的典故这里就不讲了,太长,俺刚参加工作时没少干,很好玩的,就是与计算机制图相比效率太低,不好改,所以晒之前生怕有错,经常通宵达旦的校对——别误会,俺当时干的不是地质,是铁路——那又是一个long story。。。

      至于绘制这种图的地质人,是这样工作的:

      点看全图

      注意这张图中的地质锤,一般而言,地质人只要锤在即可,人在不在无所谓,所以一般工作照就拍成这样。。。

      这些图如果参数齐全,那就是秘密,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国家最后的家底——如果你有这个国家全部的水文地质资料,那么这个国家有多少地下水,有什么矿藏,储量多少,可开采量多大——基本上,一个国家到底有多大的潜力,也就基本清楚了。

      这种图怎么画那?如果你听说过地质行业新毕业生说测剖面,再看看就明白了大半,说白了,就是用人一段一段剖面测出来,再印在纸上的。

      所以,这种图很值钱。在90年代和本世纪初,很多地质单位揭不开锅,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日本人没少做工作,河友们可以猜猜看,他们得手了没有。。。

      另外,地质行业由于一度真的成为了乞丐行业——真吃不上饭,90年代最极端的事例是,有地质队组织职工跟农民伯伯一起搞双抢的事迹。。。当然了,农民是真双抢,地质队是单抢——主要是抢粮,不然没吃的。。。还有领导来视察,发现午饭的主食是鸡饲料。。。也不知是做样子还是真的就如此。。。

      总之,90年代的地质行业有灯红酒绿,有朱门酒肉,也有冻死骨,也有全家喝药。。。在这种情况下,确实出了不少叛徒,带着或者帮着,美国人、日本人、澳大利亚人做测绘。。。最近几年有被抓住的,之前的。。。怎么说那,最好不说。。。

      要是母亲在,又要说俺了。。。好吧俱往矣,谈谈国外

      俺在外面闯荡的时候,经常拍些这种图发给父亲,请他品评。不幸的是俺后面连丢两部手机,当年的图基本都遗失了——那时还没有云存储,可见技术进步有多重要。

      对于前苏联流入美国的水文地质资料,俺的印象是,地图上一片一片的各种颜色,跟油画似的——父亲曾说,老老毛子做的图质量真高,跟他们当年做的似的。。。

      父亲还说,美国佬的图也不错,但是太依赖遥感技术了,细节很差——美国佬喜欢把活分段包给不同的地质工程师——就是一些个体户,经费充足的很,俺记得当年父亲对美国佬的画图的经费数额表示了极大的羡慕。。。算了继续不说,俱往矣。。。

      澳大利亚的图。。。俺见过的,父亲说的过去的,传言都是英国佬和美国佬画的——据说加拿大的也一样——父亲说,如果传言是真的,这俩国家根本没独立的资本,家里有啥可能他们自己还没美国人清楚那。。。

      好了,如果大家看了俺的八卦,还有兴趣,俺推荐一篇知乎上从业者写的文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465309

      希望大家看了之后,不要对我们的国家死心。。。只要前三排不再出霍比特人,word国还是大有希望的,希望就在于还有在知乎上写那样文章的从业者。。。

      通宝推:齐眉,花大熊,pendagun,熊熊熊熊,陈王奋起,心远地自偏,jhjdylj,河蟹,须弥一芥,ccceee,旧时月色,达雅,桥上,梓童,侧翼,三笑,楚庄王,唐家山,宁静致远,阴霾信仰,
      • 家园 我也回一个花絮。

        我们当初有个地质队转业回来的老工人,学历大概是在中专。

        按说那时应该算干部,不知道为什么转业工人了。

        同班组的女工都叫他老流氓,也不生气,有的时候还真耍一小下,让人哭笑不得。

        对我们这些男员工,洗澡凉汗的时候,他还要教我们两手。

        喜欢讲过去的故事,还有印象的,一是在西部两地分居,给农村妇女的点钱,瞎搞。二是一队地质队员乘解放汽车,被回民包围了,挥刀拿棍的讨说法。

        也不知道这两回事有没有联系。

        我们听到后一段的时候,总是问他:那你下去啊!天下回回是一家啊!

        狗屁!巴啦啦啦---

        那打起来了吗?

        打个屁啊,我们手里就一把小锤,哪敢下去打啊?

        但回民也不敢先动手,比现在文明多了,最后如何说合不清楚。终归是不能让打劫的白跑一趟而已。

        • 家园 中专毕业可工可干

          但是如果是工人编制,工资比干部工资高。当年写《乔厂长上任记》的蒋子龙就是如此,先在车间当底层的技术干部,后来为了多几块钱工资干脆改为工人编制,反而成了领导阶级,也不影响他后来当车间主任。

      • 家园 非常有意思!我们居然专业上有一定交集,呵呵!

        老兄的文章渐入佳境了,收放自如,甚是过瘾!

        我出国的第一个master学位是卫星遥感专业,专门做卫星image的classification。中文应该是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分析Landsat7 图像中的地面植被与土地使用的分类。当时,2000 年,使用 ANN (多层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我的本科是EE, 所以,进入这一行,还算是跨了学科。后来,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兴趣专业,在传感器网络方面完成自己的学业。

        不过,现在清晰的记得您文章里关于卫星遥感的术语,一晃,将近二十年了!

        我还记得,在博士期间,还是了解了不少其他领域,其中包括利用WSN 来检测地震波,进行地理信息的离散的收集,我所在的学校海洋学院非常牛,当年还一起探讨过制作小型传感网络的可行性,来发挥我们EE的长处。

        工作以后,一直在WSN, IOT 领域,有趣的是,当年在WSN行业,脚着 IOT 挺土的,但就是这样,不已人的意志为转移哈。今天,IOT 这个名词如日中天,谁还记得WSN那? WSN 只是变成了另类的谐语: “猥琐男”,我跟当年的朋友/同学自嘲的名词,和哈,一笑!

        谢谢您的文章,欢迎继续!

        关键词(Tags): #WSN IOT 遥感通宝推:陈王奋起,桥上,
      • 家园 别老骂老邓啦,现在的教育比老邓那时候糟糕多了

        真是不容乐观,非常不容乐观。

      • 家园 也说一个花絮,我上初中的时候,神华集团的地质勘探队

        来到我们镇子上做勘探。

        那时候是2004年,我们一帮少年人一放学就跑去看,那些测量技术员拿着仪器,就像您图一中间的那张小图,我们可羡慕了,觉得又神秘又有科技感。

        因为我们镇子上吃水用的都是地下水,水层浅,水质不好。镇政府还特意请勘探队帮镇上打了一眼深水井,专门建了覆盖全镇各个村庄的自来水供水网。

        据说这眼井有1000米深,一直打到冰川纪还是远古什么纪的砂石层里去了。抽上来的水质真是甘甜清冽,比现在市面上的矿泉水纯净水好喝多了。。

        最重要的是非常便宜,镇里收水费,一吨才0.3元。全镇的老百姓都对这件事津津乐道,说勘探队就是牛,给镇上办了件大好事。

    • 家园 地质行业轶事(八)

      大变革时代的初期

      本章仍然是地质队周边生态环境续篇。本来早已有腹稿,但考虑到现在这帖子得花不少,不想胡写,所以动笔之前没少请母亲确认——即便如此,仍有俺们母子都不敢确定的内容——俺会在文中标出,以免误导观众

      上文说到,“基层其实很欢迎改革的”——这句话受到了母亲的批判,母亲说,当时大部分人对改革其实是持不关心的态度——是俺爹这样喜欢先吃萝卜淡操心的人欢迎改革,所以在日记中体现了出来,给俺造成了误导。

      母亲看了俺的写贴思路后,建议俺这部分写时尽量不要加工,而是把父亲这个当事人的想法尽量原汁原味的展现出来,哪怕是流水账——母亲的意思是,这部分内容一定会有争议——俺深以为然,但仍坚持在文末加上俺们母子俩的感想。

      不过由于父亲的日记内容很杂,经常是写了一件对帖子有用的具体事后,并不着急写看法和感想,后面内容往往不是画上图了,就是跟驻军一起吃饭去了,驻军的罐头怎样怎样难吃,再不就是酸枣树是灌木,怎么上面还有蝮蛇,差点把李瞎子咬了等等,要想找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往往要翻很久——所以俺和母亲商量,还是俺们来加工,力求反应原貌,不乱写——否则帖子就没法读了。

      下面就是俺们娘俩根据父亲日记内容加工的流水账:

      1、职称风波

      大变革时代的第一件事就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同时推行职称制度。与以往文件发往一线,之后由基层上报,主管单位审批不同,这次职称评定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即主管单位看档案的同时,把文件中需一线填写报表的信息发往一线,然后根据个人档案和一线的填报信息,直接给出职称评定结果。

      解释一下,以往类似的情况,例如要涨工资,操作手法是红头文件会发到一线,言明哪年哪月以前参加工作的,老野干涨几级,新野干涨几级,工人涨几级——一线单位据此填表,公示在队部办公室外的黑板上,公示期间人们如有疑问,可以要求看文件——与队部领导协商一致后,队部上报——主管单位一般不会推翻一线单位的意见。

      这样大家就看出两者不同了吧。据母亲说,当时人们也没太注意这个变化,但这个变化实际上很深刻,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思路——随着剧情的深入,各位会越来越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职称评定结果一出来,一线就炸了,主要原因如下:

      职称评定标准依据,基本就是学历的高低,几乎没有工作奖惩记录的权重;

      评上工程师的大部分人,都是省机关的非一线技术人员,确切说,就是各级领导及领导身边的人;

      一个系统,大家知根知底,这些人原本都没有大学学历,但公示内容上都有大学学历;

      一线技术人员大部分被评定为助理工程师,评上工程师的人数与人们的预期想去甚远。

      此事的最终结果是大家闹了一会没效果,就只好散了。父亲在日记里对此事的评价只有一句话,“不唯成分论,就是唯成分论。不唯学历论,就是唯学历论”。

      母评:此事最大谜团是领导们的学历是怎么冒出来的。这就是电大、函授在80年代初期那么火的真正原因。但学历获得需要时间,看来领导们提前几年就听到了要评职称的风声,且知道评定的依据,但却向地处偏远的一线单位隐瞒了这些信息。

      2、父亲升官的前后

      1984年底,父亲和另外三人被省机关叫去谈话。跟父亲的谈话主要要点如下:

      关于为啥要父亲去谈话的部分:

      四人帮极左思潮影响下,你因成分问题影响了你的进步;

      现在一线单位的班子组成,都需多方结合,你要做好作为文革期间被压制的技术人员代表,走上领导岗位的准备;

      由于你没蹲过牛棚,没挨过批斗(这两句是父亲日记原话,但很可能不是谈话的原话),因此是不能做一把手的,只能做业务干部,这也与你的一直以来从事的工作内容相符。

      关于当上领导后都做啥工作的部分:

      整个系统的改革任务就是从事业单位向公司企业转变;

      公司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赚钱,而不是赔钱,所以工作思路要做180度的转变;

      具体到最近几年的任务是,将历史遗留下来的勘探任务在不超过5年的时间内收尾,这部分按照任务量继续足额拨款,但一线单位每年上报的任务量必须是逐年下降的,这样势必造成无法足额发工资——需要一线单位每年编余一些人员,即以三年未过渡期,第一年发50%工资,第二年发30%,第三年10%,让这些人另谋生路,可以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事业编制;

      以3年为期限,将队部搬迁至离驻地最近的县城或地级市,搬迁费用有资金支持;

      队部搬迁后,地质队就不在山沟里了,非主业的附属单位,例如商店学校等,都要全部取消,在编人员一律编余,大集体人员遣散。

      要开辟新的业务,不一定非要找矿,现在很多种类的矿产资源可以进口了。例如可以去给农民打机井,可以为地质复杂地区盖楼提供技术和施工支持,传统的黄泛区都有不少石料资源,可以发动工人加工石料,为建筑行业做贡献,另外桂林地院已经开始设立珠宝鉴定专业,思想要活起来,要奔着钱去。

      父亲在日记中表示,在省城谈话的几天,他基本没睡着过。和一起来的同伴反复商量了多次,均不是很得要领——但父亲也没敢说不干。

      通宝推:齐眉,达雅,尚儒,花大熊,陈王奋起,柴门夜归,桥上,楚庄王,三笑,史文恭,jhjdylj,踢细胞,袁大头,
      • 家园 老太太犀利!

        “基层其实很欢迎改革的”——这句话受到了母亲的批判,母亲说,当时大部分人对改革其实是持不关心的态度。

        我们现在通过前人记述摸象也有这个问题,作者的关注与当时大多数人的关注点并一定一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