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什么是985和211? -- 给我打钱87405

共:💬110 🌺225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换坐标系很难的,当年东北高级技工下江南一般都有

          高收入,但是,收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还包括风土人情,亲戚里道。

          所以换还是有难度的。

          这点南方不好满足,毕竟没人做善事,把技工聘走,还要雇佣他的亲戚等等。

          所以说孔雀东南飞也不是容易的。

      • 家园 这次好好谈人(5)

        (5)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该聊聊“总有人误认为,如果已知岛上有金山,那么只要上得了岛,多少是能捡到金子的”这个问题了。

        初中,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不是来学知识的,也不是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而是一个认识人的重要时间窗。这是我的观点,不是据某经典理论。

        首先是年龄。这个年龄距离成年很近,一旦成年就不容易接受批评了。换言之,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其次是不论是上学还是不上学,大部分人进入到这个年龄段之后,他们会接触到许多更为深层次的内容。所以如果一个人没有接触过物理学,他可能一辈子都会认为力和速度成正比,他完全没有加速度这个概念,他更不知道加速度就是力,力就是加速度。

        力和速度有某种关联,如同已知岛上有金山,发现力和加速度成正比,如同找到了金矿,挖出了金子。

        所以实际上,你我都不大可能自己建立力和加速度的正比关系,我们是把前人的所得,背了下来。前人,不是某个前人,是无数前人的积累。换言之,上得了岛,是一码事,能不能挖出金子,是另一码事。

        然而 在这样一个关键年龄段,我们的学校是不开设“人科”的,这就意味着孩子们在解决一些问题时,其实是在岛上瞎摸乱挖。他们也不是完全不明白自己是一种怎样的处境,于是他们会互相交流,“你也是这么处理的?我也是这样想的呀!”盲人见盲人。

        可能叫许多人意外的是,多数学霸都有自残行为。这是因为他们通常是在一些隐蔽的部位来上几刀,而一些成年人坚信这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会这样?客观原因是如果要学成学霸,那就意味着往往要得到另外20分,而这20分往往“反人类”。所以学霸的内心世界往往写满了“你们压根就不知道我付出了多少”,这是关键。他们穿鞋了,并且是削足适履,并且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在削足适履。他们完全没有领悟到,题是由出题人倒着出的,一般是理科;或者答案得符合出题人的范式,一般是文科,比如阅读理解。一些成年人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不是简单的筛选人选,而是因为学校有限,老师有限,资金有限,有意的要“干掉”多数人。

        主观原因自然就是学霸自认为找到了突围的办法。他们不想整天让左手跟右手战斗,也知道痛并快乐这样的自我安慰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于是,他们就采取了“东风压倒西风”这样一种方式“解决”了自己。所以一些真心不认为这世上只有一条路的孩子,会让学霸感到愤怒。学霸希望所有人都认定这世上只有一条路,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压倒性优势。并且他们往往会认为有的人愚不可及,这么好的法子居然不知道用。

        怎么让自己不再纠结?岂止是学霸是这么想?恐怕许多成年人也认为,让其中一方打败另外一方,是不二之选。对吗?

        很抱歉,这个思路是错的。

        不是我认为这思路是错的,而是大量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一个长期考第一名的孩子,后滑了几名,他就给了他妈几刀,或者给了老师几刀,或者干脆自己跳了下去。有人会说,这是极端。对,这是极端 的案例。但是,“让其中一方打败另外一方”这个思路是错的。

        为什么是错的?因为红方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打败蓝方,而蓝方会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但很多孩子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其实一些成年人也未见得能认识得到。

        所以初中阶段的首要任务,甚至可以说唯一的任务就是认识到自己个笨蛋。这是扭转人生的关键。

      • 家园 这次好好谈人(4)

        (4)

        接下来我要说的,可能会让一些人想到人性关怀这个词,然而我不是。

        在我刚刚提到的那个鄙夷与被鄙夷的例子中,我相信,如果有机会跟老者交谈,他会对绘画有一些新的看法。然而,这并不容易。

        首先,你得取得他的信任。有没有人看过《与狼共舞》?人要建立跟狼的互信,“文明”的白人要跟“野蛮”的原住民做进一步的交流,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对于这名老者而言,当他走入美术馆之前,他是怎样一种生活呢?其中一种可能是他长久的处于受歧视当中,并且有可能确实是有人在歧视他,也有可能是他自己产生了被歧视感。所以他之所以要大声说话,未见得是一些人所想象的肆意喧哗,他只是挑了一个公开场合,一个安全的场合,来倾泻他内心积压已久的不满。

        其次,你得用他能听得懂的语言跟他交流。我这里说的语言,既不是指言语,也不是指文字,也不是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我指的是“全部”。所以这里并不存在所谓的沟通技巧,而只有是否足够真诚——拉倒吧,我哪有功夫去干这个?很好,非常好,这就是真心话。

        所以大家看,有意而为,往往是强扭的瓜不甜。

        如果是我,我是不会去跟这名老者交流绘画这码事的,我跟他八竿子打不着,这是其一;但是我不会嫌弃他,比方说可能回头我们在地铁里相遇,我们又正好挨着坐——“你没有注意到你此时的口吻很傲娇吗?什么不会嫌弃他,balabala”,嫌弃或者不嫌弃,这是人人都有的自主权——这是其二;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扭转”,也就是如何把相克扭转成相生,这是其三。

        在这个具体的事例中,对我而言,相生出来的 是什么呢?【我压根就不会去论证那名老者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更在乎的是,当事情发生之后,我会get到什么。在这里,我很难想象出当时我会get到什么,我只能列举其中一些可能:我可能学到,宣泄需要在安全的场合进行;我可能学到,不要将自己的所见和他人的见解搁在一块互校,而应该去寻找一个公共参照物;我可能学到,遇到这种情形,如何快速处置,以免造成在场其它人过多的不快,进一步引发不必要的骚乱……

        所以这跟上一节中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即如何认识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有什么关联度?

        关键词是生物这两个字。

        像上述事例,对我而言,就是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会在我的意识土壤中开枝散叶,我不在乎这种子结出来的是好果子还是坏果子——这是某些人的看法——我在乎的是多样性。所以,天人合一的意思就是,其实对个体而言,也需要多样性。多样性处于某种水平,极端思想就会被有效的遏制住。

        我女儿很快就要参加中考,亲朋好友都会来问,我说我没有想法,她可能考得上,也可能考不上高中,要是不考上高中就学会开叉车或者切土豆丝。当然他们是一脸的不信。大概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会认为我其实是胸有成竹,要不就是孩子肯定能考上,要么就是我还有其它选择,只是不想告诉他们。别说是这些亲朋好友了,就是娃她妈,也觉得我是在讲故事,她一次又一次的跟我说关键时刻父母得推孩子一把。我说你的用词极为准确,是推,然后推了个狗吃屎。

        娃她妈当然是怒火中烧,“跟你说正经事,你嘻嘻哈哈的”。我问她:“你不是说,走哪条路都行吗?所以你的意思就是我其实还是觉得拿文凭比较靠谱?那你不是在说谎吗?”娃她妈更加恼火:“孩子毕竟是孩子,她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咱们当父母的有这个责任给她引到正道去。”我问她:“你的意思就是说我把孩子当傻子?然而其实是你把孩子当傻子。她知道你在说谎,你们都在说谎,你们所说的哪干行都行,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我的任务就是告诉她,你们为什么会这样。”

      • 家园 哈哈哈,不要这样嘛,学的好是一回事,快乐是另外一回事

        你不说,别人不懂你的思路,别人问获奖,也只是一种客气的说法,其实也未必是问,就是个聊天。

        当然可能也是世俗的看法而已,按照通常的看法问询别人,这是合理的,谁能想到您是快乐教育,特立独行呢?

        如果他知道你不关心获奖,也未必会这么问啊,或者,是你的好朋友,就是和你抬杠玩玩也未可知啊。

        不要一下子就再见嘛。

        我是昨天突然看了你的一些想法,认可了你的部分看法和思路,之前被你的裸聊话题吓坏了。

        自信这个事,的确是个大事,很多知识可以在工作中学,但是,自信,一般学不来!!!

        你出国就是为了改学教育了吧?

        • 家园 读书不仔细,打屁屁

          我前面提到了六小强,六小强是指北京海淀区六所重点中学。

          我读的工科,但后来确实改行了,自修“人科”,哈哈哈。

          这篇文章可能写得非常长……嗯……不过今天不能再写了,哪天能继续眼下也不知道,到时候再聊。

          你前面的提醒对我是有益的,感谢。

          • 家园 哈哈哈,你又膨胀了,你姑娘是优秀,不用这么显摆吧。

            现在你还不敢只让你姑娘快乐而艺术一塌糊涂的。

            北京,大地方,自然水准是高的。

            你的思绪乱也无所谓,因为人聊天又不是写论文,可以斟酌,可以修改,自然就乱八七糟啊,不用板着,如果习惯性的板着,可能思路就断了。

            爱到哪里就到哪里,嗨皮就好。

            灵光一现的东西咋好安排啊。

      • 家园 这次好好谈人(3)

        (3)

        从这一节开始,就要进入深水区了。并不是因为接下来要谈的问题有多深奥,恰好相反,原本是显浅易懂的,而是因为词汇的问题。所以我得再次提醒各位,千万千万放下褒贬义,我只是在借用一些大家熟悉的词语。

        我为什么会从艺术切入呢?因为,欣赏艺术作品并不是欣赏作品本身,而是欣赏作品背后的人。所以我的这句话意味着,不少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不是犯了错,而是完全不着调。欣赏只占很少一部分,因为要“见贤思齐”,是要自己去创作。

        那么,大妈跳广场舞是艺术创作吗?是。大爷扛着长枪短炮一通拍,是艺术创作吗?是。

        艺术创作,根本就没有高低之分,因为它是为人服务的。比起还在读书的学生,比起还在上班的青年和中年人,退了休的大妈大爷是“高人”,他们有更高的辈分,有更多的生活阅历,有更多的闲暇,还有更多的资金节余。“高人”处于一种高度危险的状态,不跳广场舞、不拍照摄像,会出事的,并且运气不好,会出大事。

        我女儿有一次用一种极为惊讶的口吻告诉我,她发现她的同学和老师不认识人,也不认识自己,他们似乎无法预见如果自己有很多钱,有很大的权,或者什么别的,如果找不到妥善的方式去安顿,那么就会将自己置于不仁不义之境。当然这不是她的原话,我是按她的意思进行了书面加工。

        我告诉女儿她的看法只对了一部分,这个问题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好比什么呢?好比在一个原始朴素的物理观中,力和速度是成正比的。

        我女儿忽略了一个要点:畏惧。其实有不少人,是不敢直面自己的。这里面有两层内涵,其一如同一个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的人不太愿意去照镜子,这是大家熟悉的,其二大家恐怕就不太熟悉了,因为它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体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为什么会说是社会问题呢?下面我会用一种非常夸张的方式来描述它。想象一下,如果今天让所有人都脱 下衣服,坦诚相见,你会不会担心人类社会就此崩溃?你或者他或者她,有什么想法,会暴露无疑。

        对了,这是一种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发挥作用。一些人之所以不敢直面自己,比如一些羞于启齿的念头,一些为非作歹的想法,一些违法犯罪的冲动,是因为他们知道几乎人人都有,他们无法想象把这一切摆到桌面上后会发生什么,难以预见这么做会有怎样的后果。这里有一个地方必须要指出,有的人是担心,有的人是畏惧,这是两码事,打比方的说,前者是良性的,后者是恶性的。不敢直面自己的人,是畏惧。

        我们所有人,来到人世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开始建立一种原始朴素的人观,我们会有很多的混淆。其中两个观点影响甚大,一是把整体当成了个体的简单加乘,二是误认为“我知道岛上有金山,那么只要我上了岛,或多或少是能挖到些金子的”。

        下面我将分别讨论这两个问题。

        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很不容易说清楚,我在这里只能简单的用机械和生物来区分。若个体经简单加乘构成了整体,那么这就是机械的。反之,则是生物的。人类社会显然是后者。这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善意和恶念,这无法改造,那么怎样才能生长(注意,我这里没有用构建)出一个和谐社会呢?老子告诉我们,得无为,无为的结果是出现某种程度的多样性。如果是有意而为之,那么就是在构建,构建的结果是削弱或强化多样化。

        我们人有没有可能完全的做到无为呢?不能。所以会出现相生和相克现象。这个问题一会再展开。

        经前面的论述,想来大家已经知晓我的观点,我以为,某种适度的多样性,会遏制极端思想的膨胀(这里膨胀的意思就是蔓延开来,占据为数众多的大脑)。所以如果我们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不会畏惧那些所谓的身不由己的善意和恶念会将人类社会带入万劫不复。但仍然要小心对待,谨慎处置。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关于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之认知水平达到某种程度时,他完全可以直面自己,并且他不会胡来——我指的是将自己神化或者妖魔化。

        有一次我去看画展时,听到一位老者大发感慨:“都什么年代了,还要人手来画?”他指的是可以拍照,可以摄像。老者说得很大声,旁边有人用鄙夷的眼光看他。我在看他们。

        在我看来,老者和鄙夷老者的人都把艺术是什么,搞错了。老者不知道艺术创作是为人服务的,并且主要是为创作者自己服务。艺术创作是一种“付出即回报”的过程,这类同于我们看到有人跌倒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去扶一把,我们并不会因此索求什么,当然如果因此而被人告上了法庭,那就是另一码事了。只不过相比而言,艺术创作是一种主动意识的产物,正如前言所述,懂人的人,他才明白人是很容易胜骄败馁的,或者说,他明白人活一世,如逆水行舟。他之所以要进行艺术创作,是因为他想从善,不愿意自己堕落下去。正因为如此,艺术创作没有任何范式可言。为什么高手一眼就能看出赝品和真品的区别呢?原因就在这里。艺术创作本身没有范式,但有技巧——练书法是一种修行,但总得学会运笔吧。

        那么鄙夷老者的人呢?不客气的说,有一些是附庸风雅之辈。这话颇有些得罪人,所以我还得重复一次,我没有攻击的意味。在这些人心目中,艺术等同于高大上,除了高大上,也就没有什么别的了。

        • 家园 艺术为自己服务,这个事想,不好想。

          可能,也许,为了自己似乎有可能更纯粹,在这种自我的纯粹的体验中,受众也了解了,开心了。

          但是一想,好像也不是,我想,应该还是有一些本质的共情的东西,而不太会是纯粹的个人体验,否则不会是太个人化了吗?

          然后别人就因为不了解他而无法理解他,这样,这个作品的完美程度岂不要大打折扣了?

          只顾着自己开心似乎也不够吧?

          我个人以为,恐怕赝品也是代表着水平的,尤其是辅助技能,这样的结果是,艺术价值基本类似了,或者相差没有那么多。

          而所谓真品,是因为尊重这个本人,而非完全的作品了。

          在这种尊重有太多的夸张和炒作,就价格来说,赝品是集团创作,确实可算吃亏,价格有所下降也是合理的。

          然而,似乎是欣赏者也太少了,太多的附庸风雅,哈哈。

      • 匿名 无关联想:郑渊洁的一子一女

        真是脸都被打烂了,郑渊洁还硬撑着。

        据网友说“从小就喜欢上学”,“被美国六所名校录取”的郑亚飞,在外网也颇有些公知腔调。

        不稀奇,毕竟那样的父亲,那样的家庭教育。

      • 家园 这次好好谈人(2)

        (2)

        我女儿学了近九年的器乐,目前什么水平?不考虑文化课的成绩,混进六小强,没问题,XX附的老师刚刚考过,她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让对方一眼相中。但她拒绝了,理由是“我文化课成绩太差”,跟她妈说的是“太远”,她没有说实话。我知道是怎么回事。

        所以这节我打算聊聊艺术。下面全是我个人的见解,可能会有一些很“荒诞”的内容,请各位海涵。

        艺术,是为人服务的。什么意思?就是人成年之后,就不可能像学生时代那样,有家长和老师批评,成年人之间说话都很客气,也很含蓄。这会造成什么呢?“不顺耳就不听”,当然逆耳的也不见得都是忠言。这是一种极危险的状态,有经验的人都是知晓的。对普通人而言是如此,对于“高人”而言,就更是如此了。什么叫“高人”?位高权重,家里有钱,长得特别美,诸如此类。我们不能假装这个社会不存在等级歧视,所以像这样的“高人”就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怎么办呢?比如王羲之就跑去练字了。不少人说书法作品如何如何美,讲真,我不知道什么叫美,但我知道,这是一种修炼。

        如果我们把人暂时拿开,有太多的艺术作品,完全就是在“烧钱”——这也是一些人实际上对艺术有负面看法的原因。“烧钱”只是一种说法,它反映的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耗时费心力,其结果却是实用价值极低。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艺术是为人服务的。王羲之是什么家族背景,他又是生活在怎样一个年代?差不多同一个年代的石崇最后又是什么结局?所以,或可以简单的说,王羲之怕啊,他怕自己堕落下去。

        所以我并不认同欣赏艺术作品这种说法,我认为艺术更多的是带给人的一种启发。条件合适的人,“高人”、“比较高的人”,他们若想保护好自己,就可以选择艺术。他们可以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找回自己,守住自己的本心。

        这就是为什么 我女儿会拒绝将来以艺术创作为谋生手段的原因。我时常说她笨,然而她在这个问题上,却有相当的智慧。艺术不能当饭吃,是吃撑了之后才去“玩”艺术。

        吃撑了之后,也不一定非得选择艺术,陶侃就选择了搬砖——就是没有任何所谓实用价值的,把砖头搬出去,再搬回来。这很难,很难坚持下去。但如果一个人,真心爱护自己,就不会有阻力,因为他不想找借口。

        我不写毛笔字,我也不搬砖,我读书。我读书没有任何所谓的功利心,或许就是因为如此,我总能从书中读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不论是练书法,还是搬砖,还是读书,还是什么别的,这只能说是各人旨趣不同,最多说一个有雅有俗,不存在孰高孰低。庖丁解牛,你能说他低级吗?

        • 家园 你这个说法我是部分赞成的,艺术对于素养提高的确有帮助

          多少年前啊,中国人是有音乐艺术素养的,比如各地的小曲,当然了,有点直白和黄。

          虽然不被上层待见吧,但是对于当地还是有益的。

          自从改开了之后,这些几乎都他妈进了博物馆,一股脑的吸收西方的。话说,吸收也不是不行,但是强行压制就操蛋了。

          就像你说,有点欣赏能力,好好学习,就完了呗。

          只学习文化课,是不行的,但是当艺术是饭碗,那真做不到,需要天赋吧,我个人的看法。

          至于烧钱的说法,你在论坛思考,表达,本身也是烧钱啊,烧点艺术性,本身是无所谓的。

          能够知道音准,音质,等等更好,确实有助于欣赏,也无所谓的,别当个事就行,毕竟绝大部分人是一般化的艺术素养的,看着乐就好了。

          你这篇文字,基本不散乱,思路也不荒诞。

          王羲之父子写字确实美,我个人觉得不止是修炼,就是有天分。

          我认为艺术更多的是带给人的一种启发。条件合适的人,“高人”、“比较高的人”,他们若想保护好自己,就可以选择艺术。他们可以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找回自己,守住自己的本心。

          这一段很有道理。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想得太高了,要让他自己达到他能达到的高度,为人很好,就好了。

          • 家园 看看百年前的言论

            没准会笑掉大牙。

              20世纪前半叶,大量的学习西方音乐的留洋学者回国,身居中国教育的重要岗位,他们不遗余力地传播西方音乐与音乐实践,西方的歌曲、乐曲、理论、乐器被介绍给对外界不甚了解的国民,西方音乐逐渐成为中国民众的基础艺术知识。中国原有的音乐被萧友梅批判成“至少比西方落后了一千年”的单音音乐,青主之“中国音乐的出路要向西方乞灵”这样的言论在这80年来不停地被重复,直到2001年初蔡仲德还撰长文《出路在于向西方乞灵―关于中国音乐出路的人本主义思考》强调青主的观点。又如丰子恺介绍西方音乐原理的通俗读物《音乐入门》在1926年至1948年的22年内再版24次。西方音乐就这样被不懂本民族文化、本民族音乐的西方音乐体系教育家强行灌输给了中国民众。西方音乐的记谱法、乐理、音乐作品、乐器成为中国人从小到大必学的内容。中国音乐只能偏居中国人精神家园之一隅。

              音乐学家还记得五四运动之后,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都曾把古琴作为“国乐”提倡过一段不很短的时间,结果都是销声匿迹。抗战前有一次我问蔡元培是否还有提倡古琴音乐的兴趣,他的回答是:“试过了,中乐是不行的,西乐已被肯定了”。浙江大盐商周庆云、大茶商王惕予、大报商史量才,托拉斯首脑叶希明等人物曾在五四以后召集全国弹琴家开盛会讨论“琴学”,交流艺事,并整理资料刊印记录,出版琴书。但只是“昙花一现”,还使得好几个远来老年琴人后来流死洋场,无人顾恤。有一次我要求史量才“再振兴一下琴坛的寂寞”,他的回答是:“我救国要紧,音乐可以不搞了。”胡适带讽刺地说:“古琴(只有)它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赵元任敷衍地说:“好的古琴曲(只)可以供作音乐学的资料。”以上都是我在抗日前后接触到的事物。这些都说明几乎整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已把古琴音乐送进博物馆中去了。加上古琴本身音量低微,风格古朴;琴人中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意识又是一种客观存在,这一切就决定了我对古琴音乐缺乏信心,不肯积极工作和产生最重错误的原因。

    • 家园 平凡是福

      一个五岁的娃脖子上挂了根拇指粗的金项链,大伙说会发生什么?

      有的人天生丽质,有的人天生神力,有的人天生记忆力超群,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人的妈大名鼎鼎,有人的爹腰缠万贯,古代还有人祖上有爵位,这是坏事,还是好事?

      美貌、强健、过目不忘,这是天生的;金钱、名声、地位,这是继承的。你想要吗?我不想要。

      19世纪中叶,一场突如其来的虫灾席卷了整个堪萨斯州,一种叫马铃薯叶甲虫的虫子将农田里的土豆啃了个精光。后来人们发现,起初这种甲虫并不生活在美国,而是在墨西哥中部,它们对土豆也没有兴趣,而是以黄花刺茄为主要食物。

      今天的人们已经知道,马铃薯是茄科植物,也就是说,马铃薯和黄花刺茄是亲戚。不必做过多的解释,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原本生活在中美洲的黄花刺茄和甲虫被带到了北美。而由于马铃薯叶甲虫并非是想象中的“单质”,它们中有一些成员天然偏爱土豆,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当这些“特殊”甲虫搭着人类的顺风车来到种满了土豆的农田之后,它们会有多开心:天呐!这是我们的祖辈从未见过的土豆“矿”啊!我们发达啦!

      几乎所有的甲虫繁殖力都是十分惊人的,只要有足够的食物,又没有天敌,只需要两到三代,它们就可以铺满全世界。但为什么没有呢?这是因为在自然界并没有这样的可能,生物的多样性,其中一个内涵就是任何一种食物的数量永远都不足以让某个物种出现爆炸式增长。

      但是人类改变了这一点。

      虫灾,并不是19世纪才出现的新鲜事物。自打人类开展农耕和畜牧以来,各式各样的虫子、细菌、病毒,就找上了我们种植的作物和养殖的动物,以及我们自己。我们同它们之间的战斗,从未停止过,并且大概可以说,我们一直处于下风,每次都是它们先胜一场,然后我们找到办法狙击,但用不了多久,它们再次发起进攻,我们再次防御,无休无止。

      我之所以特地提到马铃薯叶甲虫,是因为我们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单 一化”程度较前代要高出好几倍。在农业时代,由于我们没有电泵,所以我们抽不上来那么多的水,我们没有拖拉机,所以我们翻不了那么多土,我们也建不起那么大的谷仓,我们也保存不了那么多肉类,我们的生产规模要比工业时代小得多。

      而生活在工业时代的人,考虑问题时完全倒了个,人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才能让手中的牛刀全速运转”。所以我们不光 是扩大了生产规模,并且一直在反复寻找某个最优方案——如果种土豆来得快,那么就种土豆,如果种玉米来得多,那么就种玉米。

      当一些人站在一望无垠的稻田、麦田、玉米田、大豆田、油菜花田前感慨人类的伟大时,恐怕压根就没有想到,这就是为什么最近200年,我们、我们所种植的、所养殖的,所遭遇的灾难一次比一次惨烈的缘故。

      只有当我们把自己当成马铃薯叶甲虫时,我们才能体会到它们的心情有多么的激动,才能明白我们人类对自然界原本的生物多样性做了多大的改造。

      所以大家现在能理解我为什么不想要天生的美貌、强健、过目不忘,不想要继承的金钱、名望、地位了吗?

      通宝推:钓者任公子,
      • 家园 附4: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要以为我很愤怒,我不愤怒,我打初中起就知道了这一切。我只是想体面的去死。我改变不了任何事,即便是我的女儿,我的家人。

        我为什么打初中起就知道了这一切了呢?其实你们跟我差不多!准确的说,我小学五年级就知道了,那会我妈天天告诉我,要考清华,考上清华就是人上人,就一切都有了。我妈一直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 她,我从没有告诉过她,因为我尝试着“曲线救国”,但没有任何作用,一丁点都没有。后来她看到我成绩不行,就对我失去了“兴趣”,自己不是去打麻将,就是想着升官发财,还曾经一度闯天下去了,直到高考前,她才回来。我娃的妈,一模一样。我娃,跟她们半斤八量。这就是我的命。我的命还算好,因为不是我自己有多厉害,而是当年那样的环境,还没有闹“虫灾”,我还有喘气的机会。今天还有吗?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多少人天天在网上晒,“我们三口人一年普通开销30万、50万,过得很一般”?

        我早就不知道眼泪是什么滋味了,因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也尽量不去愤怒,因为愤怒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从初中起,就开始等死。我挺到现在,就是为了最后能体面的去死。然后,我就在天堂往下看!

        别看我娃每天笑呵呵的,我知道,她的感觉就是自己跟温水里的青蛙似的,一点点死去。我想方设法的告诉她,跳出来,跳出来你就能活,她说我不会。好吧,她不会,我只好往锅里加凉水。但有人,天天往里继开水。我加一瓢,他们来五瓢。我他妈的干不过他们呀!

        但是我要告诉这些人,无论如何,我绝不会跪,我要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休想让我放弃,想都别想,这是不可能的。我一定必然绝对战斗到最后一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