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钢琴、波兰及其它 -- 黄序

共:💬112 🌺135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续11 - 意大利钢琴技师

      可能有朋友会说哎呀没想到意大利也会出这么好的钢琴啊,以前谈到欧洲琴只会想起德国那帮stein兄弟们。

      其实我想似乎也不奇怪,要知道击弦钢琴这玩意儿还是意大利人发明的。意大利的小提琴制琴师名满天下,钢琴领域里诞生一些技艺超群的能工巧匠应当还算是大概率事件。

      当今很多钢琴大师,从波利尼、阿格里奇,到布伦德尔、巴伦博伊姆,再到席夫、索科洛夫、齐默曼等等,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答案是他们都聘请意大利人Angelo Fabbrini做调律师。

      这位Angelo Fabbrini是何方神圣?

      Fabbrini是早年为米开朗杰里和李赫特等人调琴的技师,渐渐地他的名字成了自己的品牌。他主要是在精心挑选的汉堡施坦威基础上,根据不同钢琴家特有的要求,做个性化调整和改装。经他手调整过的琴比原来施坦威出厂时的状态还要好很多,会贴上比Steinway & Sons还醒目的Fabbrini标志。

      同为意大利人的钢琴家波利尼,外出巡演一直是用Fabbrini为他特别定制的九尺大琴。正常年份时,他每年都会来芝加哥一、两次。这是他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时的场景,钢琴上可以清楚地看到Fabbrini的标志:

      点看全图

      正因为知道这一情况,每次波利尼来演出时,都有乐迷跑到台前仔细欣赏他的专属钢琴。这是一次波利尼独奏会中场休息时我在台口拍的几张照片: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当天那位在台上专心工作的调律师,就是Angelo Fabbrini大神本尊!😮

      波利尼像他的老师米开朗杰里一样,对Fabbrini极为信任,外出巡演的时候都要带上他。后来看到波利尼开玩笑:“我的音乐会里,Angelo挣的钱比我还多”。😂

      不久前在Angelo Fabbrini刚出版的新书里读到一段他自己讲述的故事。

      有一次他去汉堡施坦威,准备为他的客户选购四台Model B (用他的话说,施坦威Model B是a little smaller than concert grand pianos but perfect for a musician's home)。按施坦威的规定,一位买主一次所能购买的琴数是有限制的,并且必须事先预定。但当他赶到琴厂时,却发现面对的是整整十台状态优异的新琴。经过仔细检查,他发现这十台琴里用的是同一批次品质出众的木材,像一个完整的大家庭,每一台都令他无法割舍。

      没有任何犹豫,他马上找到琴厂高管,要求把所有十台琴全部买下!

      接下来他回忆道,那是一场艰苦的谈判,多亏了他的执着,也多亏他的银行伙伴对他盲目而近乎疯狂的信任,他终于说服了厂家,把所有十台琴都买了下来,并且最终为它们都找到了满意的主人。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尚儒,朴石,小泽珍珠,桥上,大眼,
      • 家园 大师能不能说下鲍德温

        以前帮一个朋友在家里挪动了几步,感觉像坦克一样沉.

        • 家园 大师?

          看问题好像是问我呢,大师可不敢当😅。

          Baldwin钢琴见过一些,基本上是在中小学里,保养都不太好(那种地方多数钢琴保养都不会太好),所以不好评价。

          本来有机会仔细了解的,我原来有个同事,他爸有台Baldwin,好像是六尺的。因为家里要修房子,这琴有一年左右没地方放。同事就问我能不能放我家存一年,他负责搬,我娃负责弹。

          当时我刚搬新家,家里正好挺空有地方放,就答应了。

          不过后来他家计划有变,就没整成。

    • 家园 【原创】续10 - 法齐奥里 之二 及少许其它 -- 有补充

      法齐奥里毕竟年轻,市场保有量也是慢慢增加起来的,前些年并不容易看到。不过俺们芝加哥毕竟是个大城市,钢琴厂家都不会忽视。终于让我发现,就在芝加哥交响乐团附近一所大学的一楼,有家琴行在经销法齐奥里。但这家琴行并不是法齐奥里专卖店(估计一时半会也不会有),所以早年间这琴是时有时无。琴行楼上的大学音乐系办比赛,一般都会有Winners' Concert。如果届时碰巧店里有法齐奥里钢琴,演出就可能在店里举行,所以小女有为数不多的机会弹上一弹。弹过听过,我们都有非常惊艳的感觉。

      后来又发现法齐奥里聘请了加拿大女钢琴家Angela Hewitt做产品代言人,这是一位我们多年来非常欣赏的音乐人,被誉为新一代巴赫专家,同时她对法国印象派音乐的诠释也有独到之处,这一点非常难得,特别对我女儿的胃口。

      Claude Debussy "Clair de lune" by Angela Hewitt

      Hewitt颇具学者气质,经常举办线上讲座,条分缕析地讲解钢琴音乐作品,多数是巴赫的复调音乐。她边讲边弹,听了常常令人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这些年陆续现场听了三场Angela Hewitt的独奏音乐会,前两次都是《哥德堡变奏曲》,这是巴赫最伟大的键盘音乐巨作,能够现场聆听是非常难得的体验。在这两场音乐会中,Hewitt都用的是施坦威。第三次见她,终于在台上看到漂亮的法齐奥里。琴就是旁边那家琴行安排进场的,Hewitt上半场弹了巴赫的《法国组曲》,下半场有拉威尔的《镜》组曲,恰好都包含有我女儿正在弹的选段。听着相对熟悉的曲目,我们更能体会Angela Hewitt和Fazioli钢琴的独特魅力,应该说当天法齐奥里演奏拉威尔时的丰富音色表现得更加出彩,令小女兴奋不已。

      点看全图

      《哥德堡变奏曲》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个贴里可以先简单提一下。

      不久前Angela Hewitt在德国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用法齐奥里钢琴演奏录制了《哥德堡变奏曲》的全曲:

      Angela Hewitt plays Bach's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 Aria

      安吉拉·休伊特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全曲

      巴赫生前就在这间教堂担任管风琴乐师,死后也葬在这里,所以在巴赫灵前演奏这首伟大作品是每位热爱巴赫的钢琴家多年追求的梦想。

      这个链接是几年前一个备受国内文化人儿推崇的版本,演奏者是旅法钢琴家朱晓玫:

      朱晓玫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全曲

      去年疫情暴发前,郎朗也终于在托马斯教堂实现了献演《哥德堡变奏曲》全曲的梦想。这是DG公司发布的演出视频片段,从中可以看到一曲演罢泪流满面的郎朗,还有他向巴赫墓献花的镜头。

      郎朗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片段

      这是全曲录像:

      郎朗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全曲

      用郎朗本人的话说,他为此准备了20多年,尤其是近两年潜心钻研,还专门拜访巴洛克音乐学者,做了大量练习和案头工作。原本是准备接下来进行全球巡演的,被疫情耽误了。计划中去年三月来芝加哥的演出也被迫取消,我票都买了,忽然又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看到。

      好在今年情况略有好转,郎朗第一时间部分恢复了北美的演出。10几天前来到芝加哥,我自然不会错过:

      点看全图

      这个曲目可以说诸多名版珠玉在前,郎朗还是清晰地表达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弹出了独特的个性,令人激赏。但他也出现了少许过去不可能有的小失误,看来长时间不能登台,对艺术家的状态影响还是蛮大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唐家山,尚儒,大眼,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几张图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 家园 朗朗弹琴时表情太丰富

        别扭。应该是下意识的真诚表达吧。否则脸上做戏,手下忙活,超有难度的。但我觉得不看他比较好,只听就行了。

        • 家园 前段时间看朗朗和他夫人联袂演出

          以我五音不全的审美能力,感觉朗朗弹琴之外的动作是在表演,而他夫人是在做动作😥

      • 家园 我认识的钢琴专业朋友不喜欢朗朗

        不喜欢他近乎夸张的表演。我倒觉得他并不多是表演,仅可能是跟他的习惯和相貌有关,容易产生动作、表情不和谐的感觉。

        但是,他们对朗朗的水平非常认可。比如,印象里听说,一些对专业人士也很难弹奏的乐段,朗朗却能信手拈来很轻松的感觉。

        最近“火“起来的李X迪,印象里曾经在某一流音乐学院类似于大教室的地方,现场参加过他的小专场。环境很朴素,感觉与国内凸显高大上的氛围不同,但是听众似乎更认真和投入。记得曾经在上海音乐厅参加过某国内美女音乐家的演奏会,当时感觉主客各方都在端架子的样子,不是很自然。现在国内越来越平凡和频繁了,估计不会再有那种新张綕禧的调调了。

        还有次,听某专业人士说,在某音乐学院日常练琴时,总有个当地老先生来旁听,一声不吭神情肃穆且景仰。间歇时与老人家闲聊几句,才发现,老先生其实并不十分懂行,是仅凭对音乐的敬仰和尊重和单纯的喜爱。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地人民长期以来对音乐的朴素、真诚的深厚感情。

    • 见前补充 4674053
    • 家园 【原创】续9 - 法齐奥里 之一

      跟其它百年老厂相比,意大利的Fazioli是个非常年轻的后辈,1981年才正式成立,是个80后。法齐奥里历史虽短,声望却飞速蹿升,短短三、四十年间已经跻身世界顶级名琴的行列。

      虽然有三大名琴的说法,但就法齐奥里本身的体量而言仍然是一间小规模的成长中企业。一是团队精干,公司到现在也只拥有50名员工;二是产品线简单,产量少,目前只专注于手工制作三角台式钢琴,没有立式琴,型号数也只有六个,年产量140台。

      作为一家后起之秀,除了对工艺,选材和品质的极致追求,法齐奥里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制定了与自身实力地位相适应的策略,最主要的一条是致力于在年轻艺术家群体当中的推广,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演出机会,同时努力争取同高水平音乐学院的合作,扩大在音乐家中的影响,然后逐渐进入高水平的演出殿堂。

      基于这种策略,法齐奥里特别积极地参与赞助国际知名的钢琴比赛。刚刚结束的新一届华沙肖邦大赛上,进入最后决赛轮的12位选手中,有三人选用了法齐奥里,这其中就包括冠军得主,加拿大华裔选手刘晓禹。

      刘晓禹

      MARTÍN GARCÍA GARCÍA

      肖邦大赛的正赛赛制包括三轮独奏比赛和决赛轮的协奏曲比赛。在长达数天的赛程里,舞台上随时可见法齐奥里的身影。特别是获奖名单出炉后,刘晓禹等人又陆续参加两场Winners' Concert,并开始在波兰境内的巡演,这无疑又进一步增加了法齐奥里的曝光度,让这一品牌成了本届肖赛的一大赢家。法齐奥里本身对此也非常兴奋,第一时间在官网主页上登出了刘晓禹获奖的照片:

      点看全图

      法齐奥里也是用尺寸直接给钢琴系列命名的,肖赛上使用的是Fazioli 278九尺大琴:

      点看全图

      我原以为这是他家的最大型号,没想到还有一个Fazioli 308,足斤足两的十尺大琴!

      点看全图

      这档十尺琴的一个特殊之处是增加了第四个踏板(柔音),它的工作原理是缩小琴槌和琴弦的距离,从而在敲击琴弦的时候发出更轻柔的声响,这实际上跟立式琴左踏板的工作方式类似。而一般标准三角琴的弱音踏板是让键盘产生平移,让原本中低音区一键敲击三根琴弦的琴槌改为敲击两根,乐谱上写作una corda,意思是缺根弦儿😜。

      点看全图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尚儒,大眼,桥上,
    • 家园 【原创】续8 - 贝森朵夫 之三

      因为前面说过的原因,平时在音乐厅正式演出里看到贝森朵夫的机会不多,我至今也只见过一次,表演者是钢琴家席夫(Andras Schiff)。

      席夫有几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是喜欢搞系列音乐会,一个主题要多场音乐会才能演完,有些要跨乐季演出。他的系列可能是作曲家本身的成套作品,比如巴赫的全套平均律,贝多芬的全套奏鸣曲;也可能是他自己设定一个框架和脉络,从多个作曲家的作品里特别挑选组织起来的。遗憾的是像贝多芬奏鸣曲这样的系列一共需要演八场,他满世界巡演,单个城市最多演两场,无法一睹全貌。

      二是席夫特别爱琢磨,想法一直变,同一个系列,演到第二场可能就会尝试新的处理方法。比如巴赫平均律,演上册时会说巴赫时代的钢琴没有踏板,要用尊重历史的方式来演奏。于是全场根本不碰踏板,全是用手上的动作控制音色,所谓的finger pedalling。不能说没有效果,但看上去很辛苦,我都替他觉得累。演下册时席夫改主意了,不再强迫自己,而是有节制地使用踏板,反正我是觉得效果好了很多。

      演出结束后正好安排了一个座谈会,有人就问起来,他挺坦诚地说现代钢琴毕竟比巴赫那个年代有很多技术工艺上的进步,可以有更丰富的表现力,那我干嘛不用呢?

      第三个特点跟他的大佬地位有关,他算是有选琴自由了,所以经常换花样,这次带Fabbrini,下次台上弄俩不同时代的施坦威轮着弹,再下次又换一台贝森朵夫。

      他用贝森朵夫的那次,正好就是演奏一个多时代多流派系列当中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那次。不过他不需要用到那些黑键,用的是88键的280VC。

      那之后我有机会参加一个本地土豪的家庭聚会。土豪的豪宅是大建筑师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的,请了很多客人,主人为了增加气氛找到那个琴商Jeff,希望他帮忙安排一些钢琴表演。Jeff就运了一台贝森朵夫进去,另请我们钢琴老师带几个学生去表演,每位学生可带两位家长陪同。

      在那儿跟Jeff聊起席夫的演出,他很兴奋地跟我说席夫音乐会上用的琴就是从他店里运去的,然后一指身边的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告诉我医生刚刚把那台席夫用琴买回家了。

      我们当然表示十分羡慕,结果过一会儿Jeff悄悄告诉我席夫知道了这件事很不高兴,觉得这么好的琴落在一半吊子手上给糟践了😂。

      前面讲过欧洲琴喜欢在外形设计上下功夫,贝森朵夫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那次聚会使用的钢琴是这样的:

      点看全图

      还有很多其它系列,展示不同的设计风格。

      维也纳系列:

      点看全图

      巴洛克系列:

      点看全图

      工匠系列:

      点看全图

      波西米亚风:

      点看全图

      画家Gustav Klimt也是奥地利人引以为傲的艺术家,我曾在维也纳美景宫近距离观赏他的名作《吻》,可以看到很多照片上没有的细节。贝森朵夫以他的画风为主题设计了一个系列:

      点看全图

      另外还有工业风格的保时捷联名款:

      点看全图

      保加利亚钢琴家Dora Deliyska使用"Secession"系列钢琴演奏的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踢细胞,铁手,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席夫选的琴和工匠系列都很漂亮啊

        爱琴之人对明珠暗投也是心存怨念,大有牛嚼牡丹之感。话说像席夫这样的演奏家有没有收藏好琴的癖好?

        • 家园 席夫不知道

          以前见内田光子说过,她不同国家有几个住处嘛,所以这里有台什么什么琴,那里有台什么什么琴。

          其实也未必是收藏,就是图个方便。

          而且说到收藏有些艺术家会有不同的看法。

          话说有一次小提琴家贝尔去伦敦演出,其间去一家熟悉的琴行买琴弦。老板见到他就说小贝来啦,我给你看个宝贝。

          那是一把三百年新的斯特拉迪瓦里,小贝试奏了一下爱不释手,当场就有意买下。可是老板说这琴已经让人定了,买主是个收藏家。

          小贝一听,对这琴将仅仅被一位土豪收藏而感到十分愤怒:切切切,什什什么狗屁收藏家!This is an instrument meant to be played, not just admired!小贝当即翻家底凑出琴款,买下了这把提琴。

      • 家园 对于我等文盲来说,还是翻译成八珍豆腐更容易记些。

        😉😉😉

    • 家园 【原创】续7 - 贝森朵夫 之二

      几年以后传来消息:雅马哈把贝森朵夫给收购了!

      当时我们的钢琴老师跟另一家琴行关系很密切,一来二去我们这些学生家长跟那儿的店主Jeff也混熟了。

      这家琴行原本经销雅马哈和德国琴Steingraeber,收购消息出来以后Jeff告诉我们,他的店不久会把高端产品线换成贝森朵夫。

      那时候钢琴老师家里共有三台琴:

      主琴是那台拍来的二手施坦威Model B,上面还有NBA球星巴克利等人的签名。

      一台七尺雅马哈,是她自己已故的钢琴老师赠送的。师徒之间能送这样的礼物可见二人关系不一般。

      还有一台是Jeff帮她买的白色雅马哈,略小,原先的主人是NBA飞人乔丹。

      老师准备换琴,Jeff向她伸出了橄榄枝,愿以赞助价卖给她一台贝森朵夫214,条件是要把那台施坦威处理掉,当然Jeff自己也愿意收购。

      正好同一时间,本地施坦威经销商也在跟老师联系,愿意白送一台新的Model B,条件也类似,必须把雅马哈处理掉。

      老师有点犹豫,施坦威的条件更诱人,但雅马哈是故人之物,不忍割舍。

      这时候我们就给她敲边鼓:你看这施坦威现在满大街都是,不稀罕了对吧,整贝森朵夫啊!

      最后老师架不住我们的忽悠,接受了Jeff的条件。于是Jeff一通操作猛如虎,施坦威扫地出门,奥地利名琴入户,从此我娃和小伙伴们就有机会经常弹贝森朵夫了😁。

      老师原本那台大雅马哈,说实话声音已经很差了,Jeff给她介绍了个调琴师,居然把那台琴的声音调整得焕然一新。

      事后有一次我们在Jeff店里搞活动,打过招呼他把我拉到一边说你还记得老师原来那台旧施坦威么,原来是这样的:

      点看全图

      Jeff说我把它收了以后送到欧洲翻新,刚运回来,喏,就在你身边,现在是这样的:

      点看全图

      我大为惊叹,这整得也太好了,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了。

      老师应该是对贝森朵夫很满意,没过多久又从Jeff那儿买了一台,所以家里现在有四架钢琴🤭。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尚儒,自由呼吸F0,GWA,桥上,胡一刀,大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