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钢琴、波兰及其它 -- 黄序

共:💬112 🌺136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想多说几句李传韵

              对于李传韵,有一位也是属于顶峰级的外国演奏家感叹过,说他太“可惜”了:这样的一个“天才”,如果有真正的强人“伯乐”相助,来指正和提携的话,而不是让他回到国内让家庭来“培植”,是很有可能成为“一代枭雄”的。

              记得李传韵的启蒙师说过,这个孩子早就是,没有任何的“技术”难度需要攻关了。但是,如何“收放自如”和“量体裁衣”地表现古典音乐的风格和魅力,对于这个神童来说,是既需要有能够镇得住的他的“导师”的雕琢,再加上他自己的反省的。需要他健康地成长和慢慢地建立个人的独特风格的。特别是不能过头地把“观众”和“媒体”都置之度外了.......。

              我个人觉得,现在很多人都片面地给李传韵带上了“不羁不忌”的帽子,却忽视了他骨子里追求“完美”和追求“自由”的矛盾和挣扎。

              建议河友们找一下,那个吕思清,薛伟和李传韵三个人同台拉“梁祝”的视频看个几遍,可以发现非常有意思的“反串”的对比:那次,基本上是属于“华山论剑”,一人论流一小段,大家的“老底子”都藏不住了。李传韵一改常态,规规矩矩地、慢条斯理地,把“锋芒”全部都藏在了“功夫”的深处。薛伟就只能反着走了,用“加花儿”的变化,来显示自己音色“甜美”的独此一家,而离开了原乐曲的本色。吕思清好像是没辙了,就只能走自己的老本行,来个帕克尼尼式的炫技了。那次台上乐团演员的“神情”,也特别有意思。

              我请教过几位搞专业的老师,他们都觉得李在那次演出中是碾压了吕和薛的。他们也都同意:李传韵不是没有能力走其它的路,而是至今都没有谁有能力,来说服他“改善”他自己!

            • 家园 现在的李映衡,未来可期

              10岁取得梅纽因青少年小提琴赛一等奖(和 蔡珂宜并列),挺有天赋的一个小朋友,未来可期。

              • 家园 大师们和冠军们一样

                同感,这个孩子厉害,有技术也有自己的主见,是个会成大器的好苗子。他现在已经能够不需要指挥,自己又当独奏又指挥了,有个视频里颇有大将之风。

                搞音乐和搞体育是一模一样的,真正成为“冠军”者和“大师”者,不仅是技艺超群,而且需要气势如虹,让其他人都相形见绌。

                那也是属于各领风骚十几年的,一旦出现一个“马友友”和“邓亚萍”之类,别人也就只能自叹生不逢时了!

    • 家园 【原创】续14 - 波兰 之二

      说到肖邦作品的正统演绎就不能不提肖邦大赛历史上一次轰动一时的事件。

      本次肖赛冠军刘晓禹的老师,越裔加拿大钢琴家邓泰山曾经参加过1980年的肖赛,他也是这次比赛的评委之一。

      当年参赛时邓同学还是个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的越南青年,他的同学,南斯拉夫帅哥波哥雷里奇也一同参赛。那时期的莫音真是人才济济,前文提到过的普雷特涅夫也是同一批学生中的佼佼者。

      当时正值冷战高峰,莫音的多数华约国家学生没有机会接触西方艺术界,而南斯拉夫人则没有太多这方面的限制。波帅哥有条件搞到一些西方音乐家的唱片和资料跟大伙分享,在同学当中颇有人气。事实上波哥本身也确实才华横溢,参加肖赛时信心满满,颇有点志在必得的意思。

      点看全图

      没成想比赛当中他对肖邦作品的演绎被多数评委认为离经叛道,脱离了肖邦原貌,最终帅哥被挡在决赛门外。这一结果惹恼了评委大咖之一,65年肖赛冠军阿格里奇。爱才心切的阿姐为波哥多方争取一个决赛名额未果,愤然退出了评委😠。

      有意思的是波哥之前在学校里指点江山,阿姐这位后来的伯乐还不太入他小人家的法眼😂。

      大赛的结局,是赛前不显山不露水的邓泰山成了肖赛历史上的第一位亚裔冠军。

      点看全图

      而波帅哥呢,虽然大赛没有得奖,却因这一事件名声大噪,日后的职业生涯跟那些得奖者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Mozart Piano Sonata No 11 in A major K 331 Ivo Pogorelich

      要说这位波帅哥还真是有点特立独行,生活中迎娶了比他大20多岁的钢琴老师,夫妻恩爱多年,直到妻子不幸病逝。痛失爱妻的波帅哥几乎是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

      点看全图

      肖邦大赛和其它比赛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参赛选手只能演奏肖邦的作品,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波兰的音乐传统,比赛还设立了若干专项奖来表彰波兰特色曲目的优秀演绎者。比如有最佳马祖卡,最佳波罗乃兹等奖项。当年傅聪总名次是第三,但他获得了最佳马祖卡奖,被誉为比波兰人弹得更有波兰味道,也是一段佳话。

      历届评委还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如果没有满意的人选,这些奖项宁可不发。

      实际上这个原则也适用于总名次的判定。在李云迪获奖的前面两届,肖赛冠军奖都是空缺,表现最好的选手只获得了第二名。所以李云迪夺冠后新闻的焦点有两个,一是史上最年轻,二是时隔15年肖赛终于又有了新的冠军。而之后的一届,本土选手Rafał Blechacz实力超群,不仅获得总名次冠军,还囊括了所有单项奖。为了表彰他远超同届其他选手的出色发挥,评委决定第二名空缺,其他人最高只能获得第三名。

      点看全图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楚天,唐家山,胡一刀,普鲁托,尚儒,朴石,大眼,光头佬,
      • 家园 请黄老师多说几句李云迪

        看楼下帖,黄老师对郎朗赞赏有加。此帖对李似乎不感冒。

        听人吐槽,李云迪肖邦获奖后多跑商演,练琴时间少,现场演出中多出错、临场换较易弹奏的曲子........这种说法靠谱么?

    • 家园 【原创】续13 - 波兰 之一

      本楼开题的时候我说过波兰的钢琴比赛组织者非常善待选手,部分原因是我们一家有带孩子去那儿参赛的经历。

      那还是多年前一次青少年级别的钢琴比赛,网上报名,先上传自己演奏的音频参加海选,小女幸运地被选中参加正赛。因为全家都没去过波兰,于是决定一起出动,顺便去逛逛。

      比赛在小城托伦举行。当天我们赶往赛地,还没下车就看到不少热情的工作人员跑出来迎接,还送上一个大礼包。以往比赛前通常只有十来分钟的热身,几十人排队等一台琴,时间还卡得很紧,到点就赶人,孩子们必须争分夺秒,另外候场的环境也难免嘈杂拥挤。而这次在波兰,选手一到马上每人安排一个单独套间,里面钢琴、家具、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小孩子可以从容练习,累了还能躺下来歇会儿。

      更没想到的是主人还管饭,参赛者和一名家长免费供应一顿正餐,其他家人也欢迎自费用餐。我们一家四口跑到食堂一看伙食还真不错,点了两份免费的,又要掏钱再买两份,食堂的波兰大妈胖手一挥,还掏钱干啥多见外,你们全家的饭我们都包了,随便吃!

      我大概算了算,交的那点报名费根本不够这些开销,主人的周到热情尤其让娃们感到受宠若惊。

      点看全图

      广义上的古典音乐曲目主要包括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和当代等不同时期和流派的作品。通常比赛会要求参赛者从至少三到四个类别中各选一首现场表演。波兰的这个比赛又有对肖邦作品的具体要求,评委从肖邦圆舞曲和马祖卡中各选了几首,要求参赛者从中各选其一,相当于体育比赛里的规定动作。后来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选择惊人地一致,比赛的一大部分成了同曲目的直接对抗。

      点看全图

      几首曲子加起来,每人的表演时长要二十分钟以上,整个比赛是个漫长的过程。全场听下来觉得女儿发挥得还不错,加上等结果时当地电视台一位美女记者还带着摄像师追着小女采访,我们一度觉得孩子获奖有望。

      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如愿,娃没能进入前三。

      一起参赛的有位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小姑娘得了第三名。陪她参赛的父母本身也是地方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师,事后我向他们请教,倒是有不少收获。

      那孩子父亲讲,他也认真听了我女儿的演奏,觉得技术上没问题,艺术表现也不错,没能得奖问题多半出在那两首肖邦作品上。

      通常美国的评委标准比较开放,比较鼓励参赛者的自由发挥,符合自己的口味自然会认可,有独特个性的选手也有可能得到奖励。而欧洲的评委倾向相对比较正统,不仅要求选手技术和艺术表现力要过关,而且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演绎必须要“对”。尤其是在波兰的评委看来,演奏肖邦那些极富民族特性的乐曲都有一个世代传承的特定标准,选手一旦偏离了这个标准是得不到评委青睐的。

      他还告诉我,以前中国学生也不了解这些情况,成绩不被认可还不明白问题在哪里。现在很多中国老师见过世面,对欧美两派比赛的特点都非常熟悉,教出来的学生自然获奖的希望大增。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楚天,唐家山,胡一刀,尚儒,铁手,桥上,大眼,脊梁硬,
      • 家园 我有位朋友也曾经参加过类似的比赛

        好像是大柴还是小柴来着,估计可能是针对青年演奏家的比赛,而不是正赛,反正就是我不懂。我那位朋友比较幸运,获奖了。但其实,她是和几位同学一起去参赛的,几个同学都觉得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奖,所以事先商定,无论谁获奖,奖金大家伙儿个平分。哈哈

        获奖归来毫无感觉的样子,反而是我这种外行挺兴奋。后来我还特意去网上查过,国内竟然只言片语没有任何消息。可能是级别不够或者获类似级别奖的国人太多了?

      • 家园 好像是老师的问题

        中国老师才会针对比赛本身进行指导吧,也许外国老师就管不着这一段。

    • 家园 【原创】续12 - 日系 -- 有补充

      六年前上一届肖邦大赛中,无论是前三轮淘汰赛还是最后的决赛,雅马哈钢琴都占据半壁江山,当时对这么高的比例印象非常深刻,多少觉得有些出乎意料。然而今年肖赛雅马哈琴出现了明显的退潮,从比赛全程来看,施坦威出场比例高达75%,而最后的决赛里,12名选手中恰好有一半选用施坦威,另外一半由法齐奥里和Kawai平分,上届赢家雅马哈难觅芳踪。

      很难想象短短几年内某一钢琴品牌的品质或者选手们的偏好会出现这么大的改变,估计还是和各琴厂的赞助力度有关。

      现在看雅马哈的产品,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几乎无所不包,但追溯公司起源,它还是靠修理和生产乐器起家的,至今公司的logo还是三根音叉交错而成的那个原始版本:

      点看全图

      Kawai的创始人原来也出自雅马哈,现在看,这两家日企的钢琴产品线在很多方面还非常相像。

      一方面,两家以流水线方式大规模生产的中低档三角和立式钢琴市场占有率非常大。按流行的说法,日企的管理模式让这些琴的总体质量相对稳定。不过近年来很多生产线转移到其它国家,是否还是这样就不好说了。

      另一方面两家都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手工制作的顶级一线三角台式钢琴当中。以前有的年份肖赛会给参赛者提供贝森朵夫供选择,雅马哈虽然收购了贝森朵夫,但似乎对自家品牌更加自信,收购之后便一直只赞助雅马哈品牌的旗舰产品。

      点看全图

      而Kawai的高端产品则使用Shigeru Kawai的商标。

      点看全图

      很多华人家庭第一次买钢琴时,对如何选琴都没什么概念,比较简单稳妥的办法就是从这两家日企中选一个大路货立式琴,不敢说多好,起码不会差到哪儿去,我们家也不例外。

      而且老中买琴有个法宝,就是团购。华人组团一般会向邻州分销商询价,往往能拿到点优惠,人家还不收税。

      但是严格说起来这种做法经销商多半会违反和厂家之间的协议,我们那一拨买的是雅马哈,后来被本州琴商告了,邻州的琴商被取消了经销资格😂。

      后面的团购以Kawai为主,这好像是有了代沟一样,我们这一批人多半对Kawai琴没有什么机会了解。

      再往后有些孩子显示出一定的天份和比较强的兴趣,再加上老师忽悠,一部分家长就开始考虑升级三角琴。

      不知什么原因,本地日系钢琴经销商那里三角琴的选择不是很多。像我们比较熟的Jeff,虽然也卖雅马哈,但他那里六、七尺琴这个档次通常他只卖Steingraeber和贝森朵夫:

      点看全图

      选来选去,慢慢地多数人都入手了施坦威,或者个别欧洲品牌。这样一来,原本似乎应该很熟悉的雅马哈反而变得比较陌生。

      我想了一下,似乎从来没在比较正式的演出场所听到过雅马哈。

      至于Kawai,家里只有我女儿在一次外地夏令营里弹过琴商赞助的Shigeru Kawai,按她的说法,这琴比她见过的大多数施坦威要好,但比不上最好的施坦威。

      前边楼里提到过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说起这首曲子,很多人心目中的标杆就是顾尔德的版本。按通常说法,德系音乐,特别是巴赫那个时代的键盘音乐是以音程为支撑的,注重结构和线条,而不特别强调旋律,音色和歌唱性,很多老师教巴赫的时候会说弹干一点干一点。顾尔德在准备晚年最后一个《哥德堡变奏曲》录音时,原来的施坦威琴被调琴师调“坏”了,大概是泛音太过丰富,这让顾尔德非常恼火,觉得这音录不成了。后来不知道在哪个角落里让他发现一台没人用的雅马哈旧琴,一弹却正好是他想要的效果,于是顾尔德的这个终极名版的录音就是在这台雅马哈上完成的。

      那次是同时录音和录像,从视频上看,雅马哈的logo被刻意隐去,应该是为了不违反顾尔德当时的商业赞助协定。

      Glenn Gould Plays Goldberg Variations (1981)

      顾尔德习惯在弹奏的时候和着音乐哼哼,声音还挺大,在录音里清晰可辨。他的很多粉丝对此是津津乐道,但钢琴家席夫却有点不以为然:“他这么喜欢唱,为什么他的钢琴不唱啊?”😜😂。

      至于Shigeru Kawai,虽然从来没机会在现场听,网上倒还算不时可以看到。

      肖赛亚军Alexander Gadjiev:

      Etude in F major, Op. 10 No. 8

      一线大咖中,曾经的柴赛冠军普雷特涅夫近年经常使用Shigeru Kawai演出:

      Mikhail Pletnev plays Strauss/Schulz-Evler - Blue Danube (Beijing, 2018)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唐家山,尚儒,大眼,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钢琴被偷了 -- 补充帖

      刚看的消息,普雷特涅夫的Shigeru Kawai钢琴在被送往意大利巴勒莫演出场地的途中被盗了。当地警察在丢失地点1.5公里外发现了运琴的货车,但钢琴不见了。

      又看到最新的消息,琴在巴勒莫的一个仓库被警方找到,但不清楚是否还能正常使用,Kawai的技师正赶往现场。

      • 家园 这个帖现在才放出来

        偷钢琴的贼是个雅贼😄,那么笨重的大件,起码组个俩仨人团,还要了解东西的价值,运输路线,地点,是不是贼家里钢琴🎹该换了。

    • 见前补充 4946226
      • 家园 有关雅马哈,请教一个关于产地的问题

        11年前,俺家买琴的时候,有人告诉俺(记不清是不是琴行的人了),雅马哈的立式琴,主要在浙江生产。刚才俺查了下,雅马哈的B2,B3都是印尼生产的。是俺听错了呢,还是产地在过去10年转移了呢?

        • 家园 我没有follow这方面的变化

          产地转移有可能,但更可能是本来雅马哈就在多个国家建厂生产。我知道不仅在亚洲,美国这边也有雅马哈的厂。

          不同的工厂可能只生产一部分系列,或某些系列中针对特定国家市场的部分。多数琴厂的网站有序列号查询功能,可以看产地,生产年份,供应哪些国家市场等信息。我刚查了一下雅马哈琴,只能看到是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不过琴本身是U系列,里面倒是有made in japan的标注。

          某些产品序列号带有一个代表产地的字母,比如H代表杭州,J代表雅加达。

          这些情况有可能随年份变化,雅马哈(美国)网站上有标明目前在本地销售的各系列产品的产地。

          另外建厂的方式可能也不尽相同,我知道以前雅马哈是和珠江合资建厂的,在其它地方可能是独资。不同产地所用部件和材料可能来自当地,日本母公司,或第三国供应商,而且可能随年份变化。所以只知道产地估计用处也不大。

          通宝推:七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