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 “立国之战”说探源,并进一步谈抗美援朝的意义 -- 用心荐华

共:💬33 🌺25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 “立国之战”说探源,并进一步谈抗美援朝的意义

    抗美援朝乃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个说法现在已经上了官媒。一直以为它源于西西河,最近查了一下,发现并不确切。当然,也可能是我考察不周,但值得提出来供大家批评。

    一个明确的纪录的是,2011年8月22日,观察者网推出了一篇文章,题为:

    【《朝鲜战争:立国之战》】

    这应该是“立国之战”说的第一次正式出现。但追溯源头的话,观察者网站介绍了,文章原发表于西西河,作者乃青年历史学家陈郢客。不过,文章原题为:

    【《朝鲜战争:东北亚三国演义》】

    作者连同这篇文章确实在西西河很有影响,最近就有河友向我推荐。但是我读过之后,觉得不能以之作为“立国之战”说的源头。其原因,不仅在于文章原题不是“立国之战”而是“东北亚三国演义”,更在于文章的内容,似乎并没有就何为“立国之战” (我看得不仔细,不确定在文中有没有出现过这个说法)、为什么抗美援朝就是“立国之战”进行说明,应该也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意图。

    陈郢客《朝鲜战争:东北亚三国演义》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对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所造成的对抗美援朝负面评价的纠偏(它客观地指出沈志华的书本身存在的偏颇并不大,但某些观点被单独提出并恶意传播影响很坏),这在当时无疑是有价值的工作,但也不能过高评价。原因首先是这篇文章题目中所表明的“演义”风格,其论证也确实有相当程度的松散和情绪化。更重要的是,在它之前,关于抗美援朝对中国与美、苏关系的影响,黎阳已经有了高质量的论述,他简明扼要地表述为“赶走一个(美国),送走一个(苏联)”,并且予以了当时在我看来颇有说服力的论证(现在我又有了新的看法)。

    黎阳有一篇《历史分水岭之抗美援朝之战》,作为单独的一篇文章它注明:“2008年10月25日首发”,但是其内容本是系列文章《如何看待毛泽东时代》的一部分(之六),原题为《历史性分水岭——抗美援朝》,至迟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即2007年12月间就已经发表。而陈郢客《朝鲜战争:东北亚三国演义》发表于2008年9月间,晚了9个月。重要的还不是早晚之别,甚至也不是文章的质量高低,而是文章的主旨。陈郢客文章的主旨是为抗美援朝辩污,而黎阳文章则是在辩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抗美援朝的意义,这种区别从文章的题目就不难看出。不过,黎阳虽然把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提得很高,但他也并没有说此乃“立国之战”。

    如果陈郢客不是源头,那么,观察者网推出陈郢客文章并改动文题的编辑大人可以算“立国之战”说的源头吗?这个编辑大人显然与西西河有比较深的渊源,很可能就是马前卒。是有这种可能,不过这个编辑大人也没有现身说法,说明他为什么要改题为《立国之战》,且此说法是原创还是另有参考。是不是西西河里曾经有所讨论?我不知道,所以,这里暂时存疑。

    我想到的另外一个可能的源头是双石的军事纪实文学《开国第一战》,双石也是西西河老人。不过,这本书原题为《千钧一线:朝鲜1950-1953》,在1999年就已经完成,并在网络上流传,又名《百战青锋劈泾渭》,到2004年正式出版,才改题为《开国第一战》。这些都发生在西西河之前。

    无论与西西河有没有关系,“开国第一战”与 “立国之战” 有些相似度,那么它有没有可能就是源头?很有必要检查了一番。

    以我揣测,“开国第一战”被作者和或编者采用作为书名,其含义应该包括二方面。首先是性质上的如实描述,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对外或出国作战。但也不止如此,如果只是如此,那么“开国第一战”是不够准确的,应该是“开国后第一战”才对。显然,以“开国第一战”作为书名,更多的是在寻求一种气势,包含有对抗美援朝意义的高度评价与弘扬之意。

    我的揣测不仅出于上面的文字解读,还根据下面的事实,即《开国第一战》的正式出版非同寻常。这本书的出版单位是中共党史出版社,但责任编辑谭一青却是军事科学院的大校研究员,书的序言则出自曾任解放军第一个机械化集团军即第38集团军首任军长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李际均中将之手。由序言可知,这本书正是由于得到李际均的关切才得以正式出版。

    而且,在李际均的序言中对书名《开国第一战》的立意似乎隐隐地有所解释:

    【有人是这样高度评价抗美援朝战争的:任何民族在走向复兴的道路上,没有精神的复兴是不可能的。数百年里第一次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抹去那种黑色屈辱胎记的,是那藐视一切敌人、勇往直前的志愿军将士。当中国今天能这样站立着,是因为黄继光在前面,是因为中国当年在上甘岭站立着。我们今天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到他们为祖国和人民争得的的尊严。这就是那些在朝鲜战场殊死而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改变了中国的位置,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面孔,他们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有恩,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他们所获得的,超越了一切其他得失的评判。每一个要自尊的中国人,和民族一体,在50年前重新出生了……

    我想这段话是半个世纪后对长眠在异国土地上的志愿军英灵最好的祭奠。】

    重点的一句话就是:

    【当中国今天能这样站立着,是因为黄继光在前面,是因为中国当年在上甘岭站立着。】

    李际均没有透露他所引用的这段话出自何人,但这段话显然还属于比较情绪化的文学性语言(整段都是在说超越一切的精神和尊严,又以黄继光和上甘岭指代抗美援朝,这当然不能算错,但不是历史语言)。也许,这样的文学性语言与《开国第一战》的风格(虽为纪实但属于文学)比较配合。

    不过,这让我注意到李际均这个线索。关于抗美援朝的意义,李际均在自己的著作(可能是1998年的《军事战略思维》和或2002年的《论战略》)中有写道: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唯一的一场两个对立的大国直接参战的大规模局部战争。不过在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连续的进攻行动将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之前,国际社会还不承认刚刚站起来的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大国。西方的习惯观念认为,在战争中打败大国军队的国家才具备公认大国的条件。就这个意义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走向繁荣富强的里程碑,它将永久载入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史册。】

    其中【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一句,已经把“立国之战”的含义说得十分明白。

    李际均在1950年作为一个16岁的高中生(未毕业)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38军连续参加了抗美援朝的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97年他退役前夕访问美国,在陆军学院演讲时特意表明:自己的军人生涯以与美军作战开始,以访问美国结束。凭他这样的经历、地位和著述,以之作为抗美援朝乃新中国“立国之战”说的源头,应该是十分合适的。

    探源的工作,我想做到这一步就可以了。下面我觉得还有进一步的问题,就是关于抗美援朝的意义,我觉得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我为什么要找“立国之战”说的源头呢,主要的动力不是觉得这个说法非常好,而是觉得它还不够好。为了把问题想清楚,需要溯源。抗美援朝发生几十年后,对之进行贬低甚至抹黑的思潮逐步出现并流行开来,打错了打惨了打亏了甚至打输了,各种论调都有。在这样的背景下,“立国之战”的提法十分正确也十分有力,这是它非常好的一面。但是它也有局限于本国立场的嫌疑,缺乏更大的世界历史的观察视野。

    实际上,抗美援朝本身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其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我们不妨看当事人当时代的自我评价。我们所熟知的,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报告》中指出:

    【“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它也雄辩地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起了深刻变化的亚洲历史的前进车轮,是侵略势力所绝对不能扭转的。毫无疑问,朝鲜的教训将鼓舞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鼓舞他们加紧地展开争取本国的独立、和平、民主、统一的斗争。这对于保障远东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这样对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的总结与预见,充满了骄傲与自豪,视野也特别宽阔宏大深远,而且非常正确(如果是在二三十年之后回顾,可以完全认同,六七十年后的现在,也不能认为有什么错误)。这样以世界历史为基本视野的总结,显然大大超出了“立国之战”说所体现的本国立场。

    再来看毛主席总结的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与彭德怀针对政协的报告不同,毛主席是在中央人民政府上的讲话,讲得非常具体,共4条:

    【第一,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

    非常实在,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重工业当时在全国占比甚重(百分之七八十到八九十)、非同小可,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意义的具体体现。

    【第二,取得了军事经验。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通过抗美援朝实现了新中国武装力量的飞速提升,不再是只有陆军加炮兵了,一下子列出3个军种、8个兵种,而且是经过与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实战考验。

    【第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

    没有展开说明,但这也是了不得的进步。

    【由于以上三条,就产生了第四条: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以我们六七十年后的认知,这最后这一条是说错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以及第三次世界大战不是被推迟了,而是被避免了,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抗美援朝。如果这个判断成立,那么抗美援朝的一个重大意义就是,以战止战,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对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毛主席总结的这4条,非常具体务实,3条半都是站在本国立场考虑问题,只有最后半条算是世界眼光。与彭德怀的总结相比,毛主席显得很低调,这反映了他在高度自信基础上的谦虚谨慎。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彭德怀的宏大叙事,还是毛主席的具体务实,他们对抗美援朝的总结,都不涉及中国由此打出了获得美苏两家承认的大国地位这样的视角。

    最后,既然毛主席提到了抗美援朝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关系,那么我们今天做历史评价就不应该忽略这个问题。由此,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上,以世界历史的眼光,对抗美援朝的意义能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这需要另写一篇。

    通宝推:archiker,衣香楚楚,北庄,TKwang,ccceee,kekepei,牧云郎,非鱼,白玉老虎,江南愿,光头佬,陈王奋起,ziyun2015,桥上,审度,mhymark,不远攸高,俺是老胡,
    • 家园 【原创】别人的不知道,我的旧作业2007年

      台海战争的宏观背景与未来前景

      原作写于2007年

      一、从对建国以来两场重要战争的总结分析说起思考应对台海战争时应考虑的历史背景

      建国以来,有两场对外战争比较重要。

      一个是立国之战,朝鲜战争。建国经历了多次国内革命战争,大大小小无法计数,但这些战争归根结底是国内战争、革命战争,是为建立新中国而展开的建国战争。朝鲜战争不同,是立国之战。新中国通过这场战争,向全世界全面宣告了中国历史真正进入新纪元,真正宣告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另一场是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改革开放、告别苏联模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之战。

      为什么将朝鲜战争和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相提并论?能不能相提并论?

      建国以后至今的历史,明显出现两个不同的时期划分,时间跨度大约都是二十八年。

      朝鲜战争发生的时间点,一九五零年,正是第一个阶段的起点。一九四九年建国,一九五零年就来了朝战这一场大战争;

      而中越自卫反击作战爆发于一九七九年,则处在第二个阶段即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起点上。一九七八年三中全会刚召开,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开始,七九年就与苏联阵营里的越南发生边境战争。

      这样的历史背景,是将两者相提并论的第一个原因。

      今天思考台海战争,同样可以、需要考虑这一因素,因为今天正处在又一个新阶段的历史起点上。

      起点为何对外有战?不是什么历史宿命论,是有规律可循的。

      新社会新时代或新阶段的起点,同时还意味着是旧社会旧时代过去阶段的终点。起点不一定意味着必有战,但终结旧社会旧时代旧阶段,会不会有、要不要有、是不是必然有对外战争?换这个角度来看起点开局之战,就易于理解开局之时对外战争发生概率较大的原因所在。

      新中国建国,就宣告旧中国历史的终结。朝鲜战争是和谁打仗?正是与旧中国社会的幕后人操纵者美帝国主义。彭德怀谈到是否要准备参战时讲过,大不了当成解放战争迟几年胜利,新中国推迟几年再建国。-也就是说,朝战与革命、建国密切相连,开局之战与终局之战是同样意义。

      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革谁的命?革苏联模式旧社会主义道路的命。以中越边境战争作为进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开局第一事,绝非偶然,因为它既是开局又是终苏联模式道路之局。

      终局之战面对的是旧的终点,也就是旧社会、过去阶段各种内部矛盾危机最突出最集中爆发的高峰期顶峰点。

      新中国建国前,从建党到建国的二十八年,正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以来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危机最全面最深入最广泛的高峰期顶峰点。一方面,建国为解决这些矛盾危机创造了空前的条件;但同时的现实问题是,新中国首先得接手、面对这些五千年来最全面最深入最广泛处在高峰顶峰的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危机。

      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首先所需要面对的,也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所造成的千疮百孔经济社会局面,是旧社会主义模式道路造成的经济、社会、政治、思想等等的全面危机。

      开局需要面对、缓解、处理、转移、解决内部重大的现实的危机,而没有什么形式能比对外战争面对、缓解、处理、转移、解决内部危机更有效。内部矛盾危机总是有的,而对外战争解决起矛盾危机来,通常比别的形式更迅速有效,所以一部几千年人类历史,完全没有战争的天数,总共不过几个月。

      开局必有对外战争,但根本原因并不是来自外部的因素,总是内部因素起决定性因素。

      拿朝鲜战争来讲。

      表面上看,中国参战从战略上是因为直接受到美帝的战略威胁,完全是被动的。但中国参战的决策美国人根本想不到,完全没有准备刚建国的新中国会参战,这场战争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突然性,正说明我们战略上实质的主动性;中国是否参战,主要决策者毛泽东同志深思熟虑八天之久,至少说明一条:在可打可不打的问题上,当时中国完全还有得选,这同样说明我们战略上实质的主动性。而战略上的实质主动,正说明内部因素才是我们参战的决定性因素。

      新中国所面对的烂摊子古今中外罕见,当时的国内经济社会政治危机之严重,远远超过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所面对局面。经济学上有个定理,叫贫困陷阱贫困制造新的贫困,贫困是更加贫困的直接原因。政治上也有类似的定理,叫战争制造新的战争,革命制造新的革命。因为国内战争造成严重国内危机,而解决内部危机,没有比对外战争更有效直接的。什么是决定我们参战的决定性因素说起来有人可能会吃惊,但道理早就在教科书上,内部的危机(特别是经济危机)制造战争。

      内部危机制造对外战争,对外战争缓解转移解决内部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几百年历史反复证明、现代历史继续证明。

      抗美援朝的现实战争,使得国内各种经济社会政治矛盾冲突通通让位,为新政权以较严厉手段果断迅速处理解决这些危机矛盾冲突,创造了重要条件。与抗美援朝同时的,是没收外资官僚资本、土地改革,镇反,三反五反,思想改造等等大规模经济社会政治革命运动,这些运动的顺利成功,与抗美援朝战争的时代大背景不无关系;

      抗美援朝,还使得中苏迅速接近,社会主义阵营完全确立,苏联大规模援华成为必然的现实的要求;

      再以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为例而言。

      表面上看,中国发动这场自卫反击作战,在战略上是因受苏联阵营的全面包围而被迫做出的。但中越边境战争爆发于七九年二三月间,苏联直到同年底才入侵阿富汗;战争对越南无疑具有极大的突然性,越南的准备显然是极不够的;从整场战争的始末来讲,我们是收发自如的;与朝战一样,单纯从军事上来讲,是否需要以战争形式来解决当时的问题,中国当时完全也有得选。这些,也说明战争的实质主动在我而非在彼。

      为何要主动投入这场战争?因为当时我们面对的不是别的,又是危机-严重程度比建国时不低。因为说法一样,处在崩溃的边缘。

      内部危机制造对外战争,对外战争解决内部危机。

      因为这场战争,中国才可以彻底宣告告别苏联模式旧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这场战争,在处理当时国内突出的经济政治社会矛盾以及思想混乱时,才可以说硬话,施硬手;因为这场战争,才可以告别人为割裂与外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联系的错误做法,为缓和改善促进中美关系为主的全面调整对外关系创造条件,为吸收引进先进管理技术,为引进外资缓解国内的资本、商品短缺创造条件。

      正因为这两场开局之战,既共同具有面对长时期积累的重大经济社会政治矛盾危机的历史背景,又共同具有解决危机的相同功能。所以,才可才能把它们相提并论。

      在正确认识分析台海战争时,一样要考虑这个因素-战争爆发的背景中,有一条就是面对内部长时期积累重大经济社会政治矛盾危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已有二十八九年了,所积累的经济社会政治危机矛盾冲突绝对不可轻忽。说得严重点,表面繁荣盛世下,诸多领域里所展示的和潜伏的危机,以危若累卵形容也并不为过。

      台海战争,一样能极大缓解这些危机或为根本解决这些内部危机创造别的政治经济措施因素不可创造的条件。

      如前所述,内部危机导致对外战争,并非什么新奇之论。从根本上来讲,任何战争都只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矛盾危机发展到要以战争来解决,直接原因是现实的军事或政治冲突突发事件,背后原因无一例外是经济因素,且通常(乃至全部)是危机性经济因素。

      台海战争的爆发,表象可能是因为战犯陈水扁为转移个人危机而制造,大陆是被迫应战后发制人。但根本原因,必须要考虑国内的经济社会政治因素,特别是危机性经济社会政治因素。

      问题来了,台海战争是不是对外战争?

      朝鲜战争与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都是境外作战对外作战;

      两者都是战略防御性质的战术攻势作战;

      两者都涉及重大的对外关系全面调整转向。朝鲜战争前后,中国彻底告别跟从西方资本主义体系,明确宣布一边倒;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争前,中美完成建交,中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和平外交道路。

      两场战争的这些对外性质特点,在分析考虑台海战争时,同样有借鉴之处。

      就台海战争而言,出现只打算、只准备了一桌饭,却来了、会来两桌客几桌客的概率,要远大于准备了一桌饭来的也只有一桌客。因此,台海必有一战,而台海战争也必然是对外作战。说台海战争是内战的继续,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务、绝不容许任何外来干涉,政治上绝对正确、必要,但台海战争的性质,我们必须考虑是对外作战而不只是内战继续,这是现实;

      以目前的军事准备、力量对比讲,还是只能作战略防御性质的战术攻势作战;

      台海战争也必然关系到中美关系为核心的中国对外关系的全面调整,甚至可能要暂时考虑调整不打旗不领头不结盟等基本外交方略问题。形势比人强嘛,该调整的时候,就要调整。

      总而言之,开局例有对外一战,不是宿命论,有其必然性。内部危机引发对外战争,对外战争也能部分的或全部的解决缓解转移内部危机。开局之战,既能为新社会新阶段举行一个奠基礼;在解决旧社会旧时代旧阶段积累的重大危机方面,也有别的政治经济措施无法比拟的优势。开局之战,是对外作战,要全面考虑对外关系的调整。

      二、台海必有一战的现实宏观背景危机制造战争

      历史告诉人们,内部危机能制造对外战争,对外战争能缓解解决内部危机。当前,有可能参与到台海战争中来的双方多方,都面临现实的紧迫的或潜在的内在重大危机。这是判断台海战争爆发概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

      台独必然意味着战争,而台独是现实的客观存在,因此,台海必有一战有基本的现实依据。最要命的,是当前台独头子、战犯陈水扁因为个人政治操守问题,为了个人的逃法避祸,大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咄咄逼人危险游戏,蓄意破坏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制造两岸空前的战争危机。

      前者是必然因素,后者是现实依据。从这两方面来讲,台海必有一战的判断是正确的、现实的、不容回避的。

      对外战争因应内部危机而生,对外战争以能缓解解决内部危机而结束。为了正确认识台海战争,必须全面分析可能的参战方诸现实的、潜在的危机因素。

      前文只探讨了朝鲜战争、中越边境战争对于中国而言的危机因素,并不全面。朝战也好、中越边境战争也罢,参战的对手一样有内部重大危机因素。

      朝战前,美帝国主义正面临战后第一次重大经济危机-四八四九年大危机。朝战一开打,这个内部危机立刻被转移解决,美国进入战后第一个最长时期的经济繁荣。

      中越边境战前,越南刚胜利结束越战(主要性质是是解放独立战争而非外部战争,而国内战争往往引发、加重国内危机)。此时,中苏对越战争援助大减,而八年越战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造成的严重危机越南必须独立面对。越南为何发动侵柬战争、忘恩负义反华投苏?国内危机制造对外战争的定理在起决定性作用。

      参战方各自所面临的内部危机的严重程度往往决定参战方的决心、战争可能的规模;不仅如此,参战方借助外部战争形式解决内部危机的进程,最终决定了外部战争的进程。朝战是如此,中越边境战争也是如此。这些,对正确认识分析台海战争同样有重大借鉴意义。

      首先探讨一下台海战争可能的参战各方面所面临的现实的、潜在的内部危机。

      中国大陆方面,二十八九年持续经济高速增长的盛世繁荣下,积累的经济社会政治乃至思想层面的混乱矛盾危机,绝对不是很轻易就能够调整释放解决的。

      目前大陆现实的表象的危机因素还未充分展现,主要的根本性的危机因素还只是处于潜伏状态,解决这些危机因素办法措施渠道可选项很多,既可以大刀阔斧也可以细水长流。虽然如此,但这些潜在的危机非同小可,危若累卵!

      当前大陆以股市楼市疯涨通胀指数持续高增为核心标志的全面经济过热日益明显,而应对效果不明显,危机爆发的可能性、突然性在持续升高。而这个危机一旦发作,就具有世界意义,决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台海战争就极有可能乃至必然成为考量首选。

      中国台湾当局方面,战犯陈水扁为首的极端台独分子所面临的个人的、小团体的现实政治危机法律困境,难以摆脱。当然,这种危机可以由美国因素、台湾内部的蓝营,通过政治、法律渠道予以缓解乃至根本解决。中国台湾当局方面,本来只有战犯陈水扁个人有危机极端台独分子小团体有危机,中国台湾当局总体上并无重大的根本性的现实危机。所以,无论是战犯陈水扁还是蓝营,对台海战争的决心、准备的程度,远小于中国大陆方面。

      美日同盟方面,美国是战后最长期经济繁荣进入最高潮,一场较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积累因素增多,速度在加快,也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日本则是十几年的经济停滞带来严重的社会政治全面右倾化,军国主义重新抬头。美国的危机一爆发,同样是世界意义的,同样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解决的。美国制造伊拉克战争,正大造对伊朗战争舆论,不是偶然的。但就美国和日本单方面而言,以参与台海战争乃至中美大战的形式来解决缓解内部危机,绝非首选并无必要。因此,美国日本参与台海战争的决心,所打算、准备的规模远小于中国大陆。

      再探讨一下台海战争对可能参战方各自面临的现实的潜在的危机解决释放程度。

      中国大陆方面,台海战争的现实战争需求,将极大缓解乃至根本解决目前经济领域的全局性相对过剩、内需不足问题;台海战争的战时背景,能为大陆方面以果断严厉政治法律措施解决当前突出的社会政治矛盾创造重要条件;台海战争的大陆必胜前景概率极高,这就为大陆方面实现中国和平崛起、为完成民族复兴伟业举行了奠基礼。

      虽然台海两岸和是双赢、多赢,但战也是大陆独赢概率高。退而求其次,害相权而取轻。台海战争对大陆解决释放面临的现实的潜在的危机能起关键性作用,发挥其他政治经济措施无法比拟的优势。

      台海战争对中国台湾当局方面来讲,大陆战则必有斩首,战犯陈水扁等极端台独势力必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冒险行径付出惨重代价,他们负隅顽抗的决心当然会大;战端一开,大陆必以两岸统一为目标。虽然战争规模进程可能出现大打小打和长打短打、武力统一或以武促和等等不同情况,但对中国台湾地区目前的诸政治力量而言,结论是一样的。结束目前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但尚未统一的分裂现状,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虽然肯定有人逞匹夫之勇逆历史潮流而动附从战犯陈水扁甘当炮灰,但绝大多数中国台湾地区的人民、军队、政治力量(包括民进党内的现实理性温和力量)并不会自造、自陷危机而不肯出来。因为从根本来讲,他们并无重大危机要借台海战争以解决。

      在这里,有必要驳斥一种荒谬论断:台海战争只是中国大陆政府的事,与大陆人民无关;同时,对中国台湾而言,是中国台湾全民的事,不光是战犯陈水扁为首的中国台湾当局的事。这种荒谬的论断,本质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民主化论者的老腔旧调,对这种理性毫无、徒具煽惑功用的所谓理论,根本不用作太多的理论反驳。现实比理论更有说服力。现实的中国党和政府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恰恰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能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现实的以战犯陈水扁为首的台湾极端台独分子所把持的中国台湾当局,罩着‘民主政府’‘法律专家’的光环,却正好是中国台湾地区分离祖国以来,离台湾人民根本利益现实利益最远的一群人民公敌肆意玩弄民主、践踏法律。

      台海战争要爆发,必是因危机而爆发。

      这个危机对中国大陆而言,是全体人民的危机,是全民族的危机,关系生死存亡,关系十三亿人生存发展,决不仅是中国大陆地区党和政府的事;这个危机对中国台湾地区而言,只是以战犯陈水扁为首的极端台独势力把持的当前中国台湾地区当局的危机,与在台湾地区的全部中国人民统统无关。

      这个危机的最终解决,不只是中国大陆党和政府迈入新阶段,更是中国人民进入全新历史阶段,真正完全站起来;这个危机的解决,既是台湾地区以战犯陈水扁为首的极端台独分子的末日,又是在台湾地区的中国人民进入新时代的开端。

      对美国日本方面来讲,台海战争对日本释放解决危机的意义可能还要大于美国,日本的军事准备、参战意图甚至要高于美国。但台海战争无论大打小打长打短打,中国大陆最终获胜的概率远大于其他任何可能性,这个现实是美日必须考量的。兰德公司就台海战争做了各种评估,虽然未必准确,但从中人们还是容易得出基本结论:中国最终获胜的概率远大于任何可能对手。

      虽然对外战争并不是只有获胜才能缓解、解决内部危机,但失败通常带来新的内部危机。

      朝鲜战争以对等胜利结束,是罕有的多赢战争-通常多赢只能通过和平方式取得,当然,朝战最后还是以和平谈判解决的;越战就不同了,谈判也谈,但美国是战败了毫无疑问,结果,美国越战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危机。

      打仗之前,要下决心当然必须要算胜,但也必须要能算败敢算败,要有所准备败。

      孙权为何能博得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称赞?不是偶然的。以赤壁战争为例,作为最核心主要决策者,他就不但能下决心敢战,能算胜,而且能算败。赤壁决策过程中,孙权有一句话长期以来无人注意,其实非常重要。什么是显示孙权下定决心的时候?不是拿刀砍桌子,是抚周瑜背而讲的一句关键话:前军倘不如意,便还就孤!(《三国演义》,《资治通鉴》作‘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三、台海战争的未来前景-对外战争的成败利钝

      前文回顾了历史、整理了现实,这里再展望一下未来。

      前文说到,朝鲜战争是中国的立国之战,而中越边境战争,某种意义上自然也可看作是富国之战。那么,即将到来的台海战争该如何定位呢?可以这样讲,台海战争是强国之战。

      中国是大国,目前虽然还说不上是富国,但已走上了富裕道路,经济实力增加很快,排名比较靠前。但按传统的观点来讲,中国目前还不能称做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因为以传统观点而论,没有哪个真正的强国是连国家统一都还不能完全作到的,也没有哪个强国是本国的统一问题还要看别国的脸色(话又说回来,现在的世界不同于列强争雄的时代。现在除了美帝,别的所谓强国都有领土问题悬而未决。英有马岛、北爱,日有北方四岛,印度有克什米尔,俄罗斯就更多了)。

      朝鲜战争中新中国与头号强国美帝国主义叫了一回板,但中朝的背后有刚爆炸了原子弹的苏联老大哥撑着;中越边境作战,对苏联包围圈大打出手,但先跟美国佬建了正式外交关系,各怀鬼胎地中美友好起来了。所以,两场战争都不能算完全意义上的独立自主。

      台海战争,如果只是内战的继续,那就很容易解决,恐怕也早就解决了;所以迟迟不能解决,正因为它就性质而言更大的概率是对外作战,而且是建国五六十年来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独立自主的对外作战。(一九六二年中印边境冲突、一九六九年的中苏珍宝岛冲突、一九八八年的3.14也算,但意义完全不可与台海战争相提并论。中苏冲突规模极小,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六九年与苏联才小小开打,七零年五一节就得请美国记者朋友登天。;另两场战争则是对手太弱,结果两战的意义也就与子偕小了。有意思的是,勉强点牵扯讲起来,这三次对外作战同样都有相当的内部危机背景:六二年是三年困难时期的尾声、六九年是全面内战天下大乱夺权的高潮和经济大滑坡、八八年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严重全面通胀全民大抢购)

      台海战争,只能作独立、独自作战的基本准备。外交上当然可以纵横捭阖一下,但从战略上来讲,不可能再有别国能够起到过去的苏美所曾发挥的借力作用。

      从世界格局来讲,这一仗无论美国参加与否,无论美日同盟亚太新北约乃至北约等等外来力量有多少因素参与进来,最后的结果只要是中国完成统一,一超多强的现有格局就起了实质性的根本变化,以中美为主导的新的多极化格局就从此基本底定。

      所以台海之战,不仅是中国的统一战争,不仅是中国的强国之战,也是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

      前文说到内部危机制造对外作战,对外作战能缓解转移解决内部危机。但决定对外战争的胜败因素却与内部危机关联不大,而对外战争的胜败对原有的内部危机影响也有限。-从这个意义讲,对外战争胜固可喜,败亦无大妨碍。这也就是为何有些国家、民族要乐此不疲地对外作战。-当然,侵略成性总是要付代价的,好战必亡,古今中外多有明训。

      战争胜败自有其内在规定性因素。毛主席讲:兵民是胜利之本。当今高科技战争条件下,兵、民、高科技、经济实力等综合因素决定了战争的最后胜负。

      就台海战争来讲,单纯从军事角度言,有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1,究竟是打好,还是不打好?

      前文谈打的必然性已谈了一大堆,不光是不得不打的问题,打的好处也不少。-打输了天也塌不下来,打赢了更不用说了。

      对台独,当然没有话好讲,非打不可。怎么打可以选择,但不敲打一下是不行的。台独是现实问题,所以呢,总体上做判断,还是台海必有一仗。

      历史和现实都不可假设,但未来可以假设。零八年台湾地区‘选举’搞完了后(也就是八九个月的时间了),没有极端台独分子势张力大,没有台湾独立的紧迫现实威胁问题,但两岸还是有如何才能统一的问题。那么,打好还是不打好呢?

      过去一直强调要争取和平统一,因为和是双赢多赢。但争取和平本身就有多种方式,以打促和,古今中外史上多有。台独分子总是要闹的,要打它总是有机会的。以打促和,可能不得不为之。

      2,如果做出基本判断是迟早必有一打,那接下来的就是时机问题。用通俗话讲,就是早打好还是晚打好?

      分解一下,可能还有具体时机问题,是现在就动手?还是最近这两年?或是过几年再说?应对战略是先发制人好还是后发制人好?

      总体上来讲,晚打比早打似乎要好一点。那是个岛嘛,又跑不掉。毛主席、小平同志都不是太着急解决,除了力有不逮的因素,一定还有别的理由。现在也不用过于着急。不要招(着)急,慢慢来,四人帮的问题上半年不解决下半年解决,今年不能解决明年解决。极端台独分子不就是那个什么四大天王吗?四大天王的问题,一样可以上半年不解决下半年解决,今年不能解决明年解决。

      但危机来了就很难讲,内部危机能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们会、需要制造对外战争。

      早打的难处无非是时机不成熟呀、无把握呀、不好控制呀。需要顾虑的坛坛罐罐多一点。但是,陈老总讲,君子动口不动手,小人要动手,对不起,老子就要动手。现实的危机因素来了,那就得动一下手术。

      打仗永远没有完全成熟的时机。单纯从军事上来讲,时机不成熟、准备不充分,还有比朝鲜战争、中越边境自卫作战严重的吗?

      朝鲜战争准备的时间从麦克登陆仁川起算也就三四个月,真正准备的时间一个月可能还不到;七八年底才开三中全会,七九年小平才访美正式建交,二三月间就开打,有什么很好的准备呀?

      打台海战争,建国有多久,就准备了多久,还不充分?

      美国怎么准备战争的?叫做有能力同时应付全球两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或是一场世界大战)。

      我们对台海战争的准备必须是什么?任何时候只要一声令下!

      所以,基本上来讲,只要台独极端分子敢踩红线,只要真正的现实危机来了,那就是开打时机。

      3,是长打好还是短打好?是大打好还是小打好?这是具体战术问题,要根据战争实际随时调整。这里只略微列举一下:

      长打如金门炮战式,一炮再打他三十年,既能贴近实战练兵、能试验更新武器,还有效的把美日台栓紧栓死。当然,长打有栓住我们自己的因素,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美日台来讲,可能会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过去金门炮战,本身就是用来拖、栓、锁住美日台的。

      国无内忧外患者恒亡,从这个角度讲,小打长打很好更好。

      短打有两个问题,一是要求比较高,打就要打赢,打输了就会不得不变成长打;二是打完了仗,会不会出现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因为没有什么紧迫任务了。

      长打对经济有影响有干扰,但现在看来,问题不大。我们经济发展有雄厚基础,有纵深空间,全局已活、皆活。不能说一打仗就会影响经济建设,市场条件下,战争对经济建设有时是促进因素。

      长打基本上是小打小闹,对海峡两岸人民造成的现实实际损失要小些;短打不好控制,一不小心就可能是大打出手,宁可台湾不长草,坛坛罐罐稀巴烂,损失会大许多。

      如果是要准备长打小打,那就只能是后发制人。这个基本战略与当前争取和平解决的战略衔接性最强,发生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长打也有要准备大打的,这就是美日因素掺和进来了,战争范围扩大了,升级了。概率虽然低一点,但不是没有可能。

      大打主要是短打时要考虑的。

      短打也可以小打,小打一下几天功夫,极端台独分子制造的突发事变在我们的军事压力、周边国家及美日等国际‘友邦’的国际压力、岛内人民统一力量的压力下平息下去。两岸恢复和平发展走向统一的格局。

      打就还是要打赢,不管是大打还是小打,输家没有多少说话的份儿。当然,‘邂逅不如意’,打输了,也无所谓。‘便还就孤’嘛!还可以再来打过;对台湾当局来讲,那是输不起。大打长打要有本钱。台湾奉陪不起,日本也奉陪不起,美国能奉陪一下,但它会算账。总体上算起来,中国总是要统一的,中美是大打不起来的,所以呢?最后的结果还是中国赢面大许多。

      4,打台湾好还是打日本好?最好是和美国干仗?-这个必须要提前考虑。

      不光是考虑和美日同盟干仗起来的种种不利因素,也要认真打算一下先发制人的可能性、必要性乃至必然性。

      打台湾不如打日本,最简单的理由,两岸都是中国人,自家兄弟打仗,没意思没必要不过瘾,打下来不如谈起来;真正能够打日本并打赢,台湾问题可能不需要再动手就解决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钓鱼岛虽小,但在决定中国真正崛起的份量上,比台湾岛的份量绝不会小。当然,台湾岛说到底也是很小的。

      现在看来,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角度讲,只作好随时能够应付台独的军事准备还是不够的,最起码还要做好随时都能应付日本的军事斗争准备。日本恢复武装走向军事大国不再是什么纸上谈兵口头宣传,已是日益迫近的现实问题。东海、钓鱼岛、历史问题、航母、军费、改宪、海外派兵等等等等。

      台湾现在毕竟没有美台同盟了,日本就不同了。打日本就得打狗要看主人面,美国人卷进来名正言顺。当然,过去金门炮仗检验出美蒋同盟并非铁板一块,将来的东海之争或钓鱼岛之争也可以检验一下美日同盟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所以,现在看来,建航母等等准备还是必要的,要拍板大干快上。汉和讲我们第一批是两艘航母,不知他们是怎么算的。最少还要有两个做预备队。别国都在大建特建,自己不要太落后了。对国际局势要保持乐观,但不要太乐观了,大家都在越来越动物凶猛、生猛,肯定有什么原因。要有所准备,这个东西和核武器一样,有和没有就是不一样。用不用得着是其次,最好永远不用,但一定要有,最好要它个三五艘。平时没事干,拿它运送铁矿石、石油也行。用这个东西运送,比油轮可能还快点。

      打仗会影响经济建设,但也不要绝对化。台湾六七十年代天天(至少隔一天就要)与我们处在战争状态,不照样弄了个四小龙?

      打仗促进经济建设,对我们日益相对过剩的市场来讲,是个日益现实的问题。

      现在国内连资本市场也相对过剩日益严重(现在还可以讲全局性过剩与局部结构性短缺并存)了,不久的将来,驱逐日资、外资会成为日益现实的问题。(郎咸平还在那里胡扯什么投资环境恶化,恶化是必然的,国有的、民营的民族资本壮大了过剩了,自家都要找出路,能不‘恶化’?)

      对这些新的竞争趋势必须有清醒认识,与日美的经济全面竞争时代日益迫近,没有退路。十三亿人要生存发展与美日帝国主义国际金融寡头要掠夺财富,正面碰撞迟早要到来。

      经济竞争必然带来政治上、军事上的摩擦乃至冲突。特别是日本,还有民族因素历史因素地理因素,发生概率极高。有什么办法?地球只有这么大,这么一个‘好’邻居被摊上了,还就只一衣带水的距离,有什么办法?它最近几年拼命钻空子打国际社会的马虎眼麻痹美国鬼子发展海空军力,干什么?做成人玩具玩儿?

      虽然它不走和平道路,一定要走重新军事武装的老路,这样做的结果,对这个小国强国来讲,迟早是自取灭亡。但对中国来讲,就不能不认真应付一下了。

      中日不再战的前提,就是中国必须对日有对等的乃至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就是要做好随时都能应付日本的军事斗争准备。这个,是必须要有。日本人,生存条件和民族性格都决定了他们是重利轻生畏威而不怀德欺软怕硬的,几百年的尤其是最近百多年的历史,早就明白告诉了这个简单真理。

      中美最好不干仗,因为涉及到地球人类是不是还要存在的问题。从朝战越战的产生发展结果来看,相信这两个国家最后还是打不起来的,相信两国的政治家都有这个基本智慧。

      世界上跟美苏两霸都交过手,并且还都表现不俗的,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就不是盖的了。万一中美真正打起来,也没什么好怕的。畏首畏尾,还打什么仗?伊朗朝鲜都不怕怕,中国还用得着怕?

      中美真要一打,美国赢了也就无非继续做老大,但输它就输不起;

      中国呢,不好意思,中国输得起,过去输了一百年了,都输习惯了。但赢了就不得了。中美开打,时机当然不成熟-永远都不会成熟,因为可能会要灭亡地球,怎么成熟?

      温总讲,准备经济倒退十年。有这个心理准备,还怕他个鸟!

      所以呢,说到底还是那句俗话:阎王好办,小鬼难缠。日本台湾就是小鬼。难缠的很。毛主席讲:打倒阎王,解放小鬼。这个策略很多所谓的左派至今还在网上大搞特搞。目前较可行的策略是:不怕阎王扫除小鬼。小鬼扫了,阎王倒掉。

      通宝推:柴门夜归,
      • 家园 【原创】台湾问题两种解决思路

        台湾问题既是中国内政,关涉国家建设发展总体战略布局,也外延中美中日等等外交,甚至直接关系国际新旧格局百年未有变局。

        当前,台湾问题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变化,和平氛围越来越淡薄,危机化风险不断增积。同时,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条件与时机也越来越成熟。

        总体来看,现实实践过程中,现在解决台湾问题已逐渐形成了两种思路。

        一是继续持续地更主动地处理解决国内过去累积的各种矛盾问题风险,乃至引爆大大小小的地雷。把解决这些矛盾风险问题与解决台湾挂起钩来,转移引导合并起来。择机以彻底解决台湾问题为中心环节,把内外的各种大问题基本解决掉。同时,也以之为出鞘利刃,刺激引爆美国的内外危机,把国际新格局也奠定起来。

        这种思路由内而外,把国内问题始终作为重点、出发点落脚点。解决国内问题思路倾向于破立,敢于斗争。台湾问题则是重大契机、重要切入点、关联因素,国际因素只作外在因素适当考虑。

        二是由外及内。继续与美国熬时间,主要精力虽然也继续放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上,但思路倾向于抓机遇期继续聚精会神发展建设。对国际因素更关注更重视。尤其是美国内外危机一旦爆发,就要在新的国际格局形成上有更大作为,再顺势解决台湾问题。

        这种思路也是很现实地,基于美国与世界经济政治运作的周期性质,基于当前美国和国际格局特殊的变化形势与特定周期节点,基于特别节点常出大事多发生大变化有更大概率的普遍一般规律,似有必要针锋相对作更充分准备以便及时准确把握。

        两种思路各有利弊。

        第一种更主动积极,也会持续由内而外扩散空气紧张。能有效管控风险前提下,会把内内外外一些大问题基本解决掉。由于主要集中于内部矛盾风险解决释放,对于美国可能的衰败崩解,不作过分考虑或期待,也可能会准备不多。

        第二种更稳妥谨慎,空气也会逐渐缓和。美国一旦帝国自我崩解,也可以准备更充分地参与乃至主导主持新局面。这种思路更符合传统习惯,韬光养晦积极防御后发制人。

        这种思路下,国内一些尚待解决矛盾风险一些硬骨头可能还会继续存在乃至更进一步积累扩大。同样,过于被动等待国际局变,也是存在机会成本沉没风险地。

        国内紧张一点国际和缓一点,不可以吗?两种思路不能结合起来吗?

        现在看来,很难。

        一方面,树欲静而风不止。美日英澳的鹰犬牛鼠们以及台湾地区的马骡菜蛙们,也都很清楚时间究竟在哪一边这个根本大趋势,决不会坐以待毙。

        另一方面,离弦之箭,发则难收。既已发动,顺势引导适时微调,当然比左摇右摆反复蹦跶折腾更优。

        中国已是世界数一数二大国,内政一举一动都会牵引国际局势。这种内政外溢效应进而必然引起反应的状况,早已越来越不以人意志为转移。虽然没有达到美国那种几乎美国无内政的全球一超独霸地位全方位外溢连锁反应效果,但在台湾问题进而中美关系乃至世界新格局方面,中国内政外溢也已经与美国的溢出效应,效果不相上下了。国内空气持续紧张,必然引起台湾地区及美国的各种反应。

        比如,最近以来接连处置教育双减、恒大债务、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等等,国际影响就不小。

        两种思路结合起来,结果更大可能是难以兼顾顾此失彼。

        总体而论,第一种思路越来越现实,第二种思路虽有空间但越来越难以操作。

        两种思路立足于两个判断。

        一个是国内过去几十年累积的风险矛盾有多少,有多大?好不好解决?能不能有效管控?

        一个是美国经济衰退、社会分裂、政治动荡乃至秩序失控崩解的风险有多大?有无希望再次缓解获救?解决希望出路在哪里?

        美国等国家每逢发生内部重大危机矛盾要解决重大风险问题,就会对外制造紧张乃至输出动乱战争。现在它们疫情乱局持续几年不能缓解,经济金融风险累积到随时宇宙大爆炸。美国这两年还大规模收缩战线,收起拳头蓄力。

        这些情况不能不认真考量仔细权衡。

        这些年来,从严治党一直抓紧,枪杆子刀把子的问题也基本解决好了。继续主动解决内部大一些的矛盾问题乃至闯几个引爆一些地雷阵,风险虽有,但必然总体可控。第一种思路风险大一点,但收益也会大一些。虽然对于美国自我爆炸不作期待,但中国自己一个个小地雷引炸后,最后也有很大概率引爆美国大地雷。中国的份量已到了这个界点了。中国连打几个喷嚏,美国肺炎多症并发呜呼哀哉。

        第二种思路中国继续搞建设,发展中解决问题,等待美国时变。但也可能帮美国缓过劲来,让美国又晃悠悠继续熬下去了。虽然暂时风险小一些,但也只是拖到以后。国际新格局形成后,甚至必然会有各种内外矛盾集中到一起来的更大难题。击鼓传雷,后来者手中地雷就会太多了。

        美国是希望中国继续注力于搞建设的,哪怕是温水煮蛙饮鸠止渴,他们也不希望中国现在这样不断爆地雷,不知哪天把美国的大地雷也给引爆了。台湾地区当然更希望中国大陆缓和空气了,维持现状永远拖下去,继续做小确幸的鸵鸟。

        美国在中东打了二十年,各种新战法练兵练够了,武器库也更新换代差不多了,现在准备搬转一部分到亚太来。中国大陆准备解放台湾地区更是七十多年,武器库换了几代了。这个火药桶地雷场,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窃据台湾的伪政府那一小撮台独小丑还总爱在火药桶上跳脱衣舞用爱发电、裸奔、挑衅,真地是完全不知死活。绑架民众操纵民意甘为走卒打手一味作死,完全置二千三百万人性命于度外。

        自作孽,不可活。

      • 家园 【原创】对越自卫反击战可以与抗美援朝相提并论吗?

        首先要给个赞。先生思路清晰、文笔流畅,上万字的长文,一口气读下来一点也不觉得累。仅以文字和逻辑二项论,放在北大,也堪称百里挑一。

        不过,先生立论虽高屋建瓴,论证似乎也很充分,足以自成一说,但所论所述,却与鄙人所认知的历史事实多有不符。

        拣最重要的说吧。鄙人当然孤陋寡闻,但几十年经历过来,还真没有什么印象,有将对越自卫反击战与抗美援朝相提并论者,哪怕是在一个比较小的侧面。

        所以,先生立论的,与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对照,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富国之战”,对鄙人来说确实很新颖。但是对吗?

        当然,毛时代与邓时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与改革开放富起来,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当然怎么提怎么论会有见仁见智的问题,这里不涉及)。至于抗美援朝是不是“立国之战”,虽然鄙人有一些进一步的看法,但也得承认大体是可以成立的。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

        按照这些年来崇美唯美派所构建的改革开放历史叙事,小平同志心目中的对外开放就是对美开放,因为跟着美国的国家都富起来了(是不是真讲过这话有疑问)。为此,就在11届3中全会召开前夕,小平同志亲自拍板在未获得美国放弃对台湾售武的条件下与美国建交,建交后又立即访美,旋即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以此作为投名状(真有人这么措词)谋求美国的战略合作,然后才有对外开放的起步。照此叙事,对越自卫反击战还真就是对外开放富起来的奠基石。

        但前后各有一个事实要点被忽略了:

        1、早在11届3中全会前的1978年10月,小平同志就访问了日本(访日与访美这2件事,哪一件于80年代的对外开放的实际影响大呢)。从这个事实点出发,不难导出更多的事实:80年代正是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的时代,也是中日经济技术紧密交流合作的时代,也因为这样,美国要打压日本了。

        2、也就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一个多月,美国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从此搞一中一台公开化)。从这个事实点出发,不难导出更多事实:尽管也许小平同志曾经对中美关系寄予过希望,但这个希望很快就落空了,中美根本就没有形成战略互信,80年代的科技交流经贸关系也很勉强,也因为这样,中国很快又与苏联缓和,然后美国又在89年搞事施加压力了。

        简而言之,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真不见得起过什么样的巨大的影响(可能还不如84-89年的老山轮战)。

    • 家园 “立国之战”说在03年就有了

      09年被人转到了西西河了

      点看全图

    • 家园 抗美援朝还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比如,倭寇在这之前,就只认为是输给了他美国爹,而对新中国还是不屑一顾的,在这之后,对中国开始弯腰了。

      自那以后,整个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仰视而不是平视或者俯视新中国。

      当然,主席对那些对手,还是一如既往的“藐视”也即“俯视”,而对穷国弱国则是平等对待,提供正义的支持。

    • 家园 也是民族命运的转折之战

      抗日战争,民族危亡之际,由于统治者把私利至于国家利益之上,不能优化本来就很差的国内资源,最能打的部队(八路军、新四军)的武器是全国正规军里最差的,所以结果我们固然是名义上的战胜国,可惜待遇差不多是半个战败国:外蒙丢失,东北主权受损,多地有治外法权的外国驻军。

      终于,新中国成立了,解放军可以得到国家最好的支持了,然而,我们的敌人也换成了比日本强大整整一个数量级的美国,命运的玩笑有时候就是如此之残酷,如古人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优化了国力但依然很落后的中国派出的军队凭着高超的军事技能和智慧,在朝鲜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推到三八线,并予以重大杀伤,歼敌人数远超八年抗战期间的歼敌人数。

      打赢了这场地狱级难度的战争之后,中国人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可以大力发展经济。挑战一直都有,但再也没有遇见如此超高难度的战争。时至今天,世界已经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对中国军队有显著的优势了,更不要说抗美援朝时那样的代差了!

      中国人会永远铭记自己的英雄在朝鲜战争创造的现代军事奇迹!抗美援朝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通宝推:钱六,桥上,
      • 家园 那同一时代,满清对日本人,国民党对日本人,都有经典之战 -- 有补充

        ,为什么都输了呢?准确来说,仅仅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非大部分人的利益。。。。。。这就是阶级斗争的焦点问题。。。。。。不提阶级理论,无法解释国家历史,无法解释一共成就。

        舍本逐末,买椟还珠都只是掩耳盗铃,支撑不起大国崛起。只有勇于解剖并肯定自身,才能征服别人。

        志愿军将士们浴血奋战,其逻辑跟解放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没有人比彭总更深刻理解阶级理论的含义了,所以他是主帅的唯一 -- 补充帖

        人选。

        历史从来只有一个最优解。

      • 见前补充 4679295
    • 家园 期待。荐华兄还欠着关于鸦片战争的文章呢,也期待。

      马前卒的关于家族记忆的文章,我是给几个孩子都读过:从抗战开始一车日本兵就能占领一座热河省下的县城,百姓都漠然;到抗美援朝时,从马前卒的父亲到教员的儿子,全民族都起来了。

      按那篇文章,应该是马前卒把陈郢客的文章,标题改成“立国之战”。

      这个结论比陈郢客的立论高了一层。在我所接受的理由/逻辑上,是那场战争的策划、挑起者,是米国(某些精英),原因一是他们在中国失去了凯申公承诺的绝大殖民利益。这个利益有多大?我还没有查到有关文章,所以尝试做了一下估计,明天发出来求教于大方。

      原因之二是米国(某些精英)判断推翻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很容易”,成本低风险小。

      就这两点,其实和今天的台湾问题是一样的。今天台海的较量,是中米意志的较量,不是什么北京和台北的意志较量。同样,当年半岛战火,本质也是中米的战争。无论是红军八路军还是抗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新中国是血脉相连的。那场战争是关乎新中国的生死存亡的。决不是“新中国被苏联设计卷进了战争”——这种说法在逻辑上会得出“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卷入一场错误的战争”这样熟悉的一句里。最终给人的印象是——中米都是“侠义”出手,坏人是斯大林和金日成。

      因此当年陈郢客的那篇文章,今天也是要改进的。

      今天中米在台海上的意志较量,根本原因也是利益:米国通过二战建立起来的全球美元、铸币税等金融体系,面临崩盘的结局。米国(某些精英)开出的药方是吃掉中国以续命。所以,今天的双方的动机,依然不是“同质”的:依然是一方要侵略侵占掠夺杀死你,而另一方是反抗自卫反击。

      战争的道义,从动机方面已然区别出来。

      从这个角度上,达雅兄的“米国也是开国之战”之说,也是会混淆过去那场战争、眼下这场战争的道义。

      • 家园 看最近冒出来的老帖,2011年那时候马前卒是看重阶级矛盾的

        那么很自然地,就影响到他侧重以国内斗争视角解读抗美援朝,但就与历史事实有些偏差。

        另外,学兄对蒋介石退出联合国时的心态很感兴趣的,前几天在微信上看见一篇新出的文章,比较有分量:

        【国家人文历史_台湾当局被驱逐出联合国,蒋介石是什么反应?

        由 刘志斌 发表于2021-11-23

        本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1年11月下,原标题为《末日的丧钟:台湾当局黯然退场》,有删节,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网上也有。

        • 家园 谢荐华兄推荐资料,我也搜到一篇,供兄及河友参考

          《蒋介石与1971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作者是王正华,写的比《人文历史》这篇要详细、脉络和一些问题谈得更清晰一些。

          严格说起来,我倒不是对凯申公彼时的心态感兴趣,而是关注——如何给孩子讲历史?我们作为孩子的父辈,我们对于历史的了解是否存在重大bug?

          在1971年联合国代表权的问题上,通过和朋友、河友讨论,发现有这么几点:

          1、“美国一脚踢开台湾,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实际上是美国一直致力于搞两个中国,也就是双重代表。

          2、“2578号决议案的通过,不存在意外”——实际上是教员、总理都多次说过那次的胜利是意外的胜利。“今年有两大胜利,一个是林彪,一个是联合国。这两大胜利我都没有想到”。(熊向晖回忆录中教员的原话) ”美国的计算机失灵了“,”这对美国政府是个意外,对中国政府也是出乎意外“(周恩来接受日本《朝日新闻》采访原话)

          3、就是新中国是否采取了和美国老布什等一样的手段,来影响联合国投票?还是新中国胜在”道“?——至今没有证据证明中国采取了美国一样的手段。我认为教员的道才是”因“,这是应该教给我们下一代的。

          从教员的角度,凯申公只要不搞台独,不接受美国搞的一中一台,就是对中华有功的。于是再次搞”统一战线“,避开中央情报局,尝试建立联系。惜乎未能在凯申公有生之年联络上。

          周书楷的退出声明,无疑只能是来自凯申公的意志。几位河友和我争,说”只是出于面子“。而我认为不能忽视凯申公始终不承认”两个中国“、“双重代表权”的这个事实。

          王正华的书与《人文历史》在内容上有区别:王文披露彼时台湾很多人都接受美国的双重代表方案,比如老资格的王世杰等。这些势力不能忽视——如果台湾接受双重代表案,则英国等很多美国阵营旗下的国家也会投票支持台湾留在联合国。今天这些国家也在蠢蠢欲动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那天,如果联合国通过了两个中国的代表权提案,无疑会大大增加新中国外交的困难。

          教员显然明白了,只是因为“老朋友”也不认同双重代表权,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才避免了基辛格老布什的如意算盘下的局面。

          很多河友近来变得“爱国“,对台湾人咬牙切齿,却对美国的动机总是报以最好的猜测(无视美国、英国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恶意)。与之讨论也与之为鉴,反思我们自己认识、常识中的Bug。

          慢慢来,不着急。

      • 家园 对,“立国之战”正式出现,本来是马前卒那个解释方向

        就是说新中国刚建立,有根基不稳的问题,抗美援朝一打,敌人死心了,人民群众归心了,自己完全放心了。这个观察角度在敌人死心和群众归心这二方面是比较正确且有价值的,不过自己不放心的问题应该不存在,毕竟是几百万大军实打实地打下的江山(包括打和逼退英美在华军力)。

        李际均是从大国地位这个角度。现在人们说“立国之战”,可能二方面角度都会有,看各自取舍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