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给一些新来的朋友的话 -- 达萨

共:💬70 🌺652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真是说笑话了。

          他们很多做法其实都是在透支主席和TG前30年积累的信用。

          ---------------------------------------------------------------

          还有信用? 哈哈

          1978年打开国门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是个啥信用?中国人民过的啥生活?世界人民当时是以同情的眼光看着我们中国人的啊。特别是港台地区人民。

          是邓小平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明白吗?

          1991年苏联的垮台,更明白不过的证明了这一点。

          不是邓小平带领中国走出了一条和”传统”的社会主义不一样的特色道路走到今天,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早就死得没影了。

          “传统的”社会主义,根本抵挡不住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进攻!要按毛泽东式的、“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路线走下去,中国会死得连前苏联都不如。毕竟人家资源丰富。

          所以,邓小平更遭敌人恨!

          好比一家快要破产的企业,生生的被邓小平大刀阔斧的改革开放给慢慢的拉出了泥塘。到现在越来越旺。

          而其他类似的企业,比如苏联、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传统企业”,都破产了。

          • 家园 说的挺好,可什么时候为邓小平的改开现行者四人帮平反呢?

            什么时候批驳下四人帮党内正在走的走资派?什么时候正确评价下四人帮在改开上的先行功绩?然后再来个怀仁堂政变的决议?

            哦你担心邓小平失去改开总设计师的头衔?没关系,可以讲四人帮在邓小平领导下搞改开嘛。毕竟我指挥。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本家啊,这两件事都不是老邓的

          1这件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这是下面人的想法,不是老邓的。下面很多人,包括戒严部队指战员是这么想的。但是老邓他们不会这么考虑。

          2 这件事则是江冠邓戴了。而且是海南领导不是广东领导,是回到北京以后不是路上。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但是。。。我的小平观

          接着上个帖子写,我的小平观,在西西河,之所以对八十年代(邓赵胡时代)批评颇多,我以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从泰山挖走的几锹土,还没还回去。

          从个人的角度,一个人应该一有智商,二有良心。

          有智商,能了解感兴趣的事物的真相,不被蒙蔽,了解事情发展的真实驱动因素,了解事物发展的个体影响和全体影响,了解事物发展的局部影响和全局影响,了解事物发展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我能理解出于当时的政治处境扭曲和包装部分真相,但不要让我过了几十年还去相信,那是侮辱自己的智商。

          其二,人应该有良心,应该感恩那些最该感恩的人。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小平时代的民间评点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它还在神坛上的时候。说句实话,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对小平时代的民间批评推动了我们社会的进步,其中不乏所谓的“邓黑”,而不是所谓的“邓粉”。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民真苦农村真危险”的警示危言,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八亿衬衫换一架飞机的对八十年代买办经济路线和科学春天的批评,比如长期存在的对一胎化极端计划生育政策的议论,比如对对绥靖式两少一宽、一国两制政策的批评。。。,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推动各届政府政策调整的民意基础。至于官员腐败,估计连"邓粉"都看不下去。

          对小平同志,我一般不针对个人,而是那个时代,八十年代,八十年代的领导层和政策,当然也包括真人和耀邦同志。

          有位叫老阿的河友,概括了小平同志的两点功绩,我很认可。

          通宝推:真离,flycloud,阴霾信仰,胖老猫,唐家山,
        • 家园 八平方稻总可没有说过那个话

          那个话最早是二十一世纪在天涯上传出来的,当时人们刨根刨到北朝,据说传这个话的人是名军队基层军官。真正是陈熙同主张动用民兵平息却不稻总否决。至于黄赌当时已经是几乎公开化而且受打击极少。如果你看邓选绝对是一个光荣伟大共产党员,而事实呢?那个和蒋介石日记有一拼

          • 家园 拒绝人民重回政治舞台应是双方默契

            记得看过某运运干将回忆,说当时有工人找他要带人加入一起干,被他当场拒绝,因为他要吸取文革教训,防止文革重演。邓拒绝动用民兵平乱也是相同的考虑。88是新精英向老权贵夺权,人民是利用并防范的对象。双方斗归斗,但在提防人民重回政治舞台这一点上高度一致。

            通宝推:呆头呆脑,
        • 家园 老实说,要按照邓说的话来看,他绝对是合格的共产党人

          但从他的干的事来讲,我不能同意您的观点。

          拖拉机事件,在我看来,不是他原则性的表现,相反正是他太灵活了。军队不动手才是原则性。到于说他不开放黄赌毒,这不是原则性了,这已经是底限了。他说是这么说,黄赌毒从哪开始的不好说,但他恐怕逃不了干系。

          这是个很奇怪的人,他说的话和他干的事,很难说算是一致。

          • 家园 原则性和灵活性是政治上一种很稀缺的平衡

            表现在邓身上,也许他在度的把握上“很精准”,但放大到团体上这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平衡是会打破的,多数所谓揣测上心的操作百分之百会打破这种平衡,这种情况下说的话和干的事很难一致是常态,这时反馈机制、分析判断机制就很重要了。矛盾论、实践论以及系统论的系统学习实践有助于上述机制发挥作用。

        • 家园 完全赞同

          所以在河里我对他的称呼是太宗,邓,小平同志,而不会称之为稻艾迪之类的。

          但是。。。其它的话有时间在说吧。

    • 家园 决断

      决:从水,夬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断 :以斧切丝

      决断:《吕氏春秋·决胜》:“勇则能决断。”

      这些是我查百度搜索得的,思维决断的意义也许在于思维要以以斧断丝的勇气去斩切才能使混乱之处清晰明了,进而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吧。

      所以我认西西河没有所谓的极左,左都很少。

    • 家园 历史宜粗不宜细

      这贴其实不想回的,因为超不出达萨河友说的范围,要说些什么,无非就是加屋叠床。只是好象都是老问题反反复复,不跟着反复也没法,所以还是跟一跟吧。

      “历史宜粗不宜细”,是邓小平同志的提法吧。每一观点和思想,都有其提出的背景原因和适用范围,对于中国革命史,很多问题,宜粗不宜细,是对的。

      中国革命史,姑且时间只放到49年10月1日吧,是一个复杂反复困难艰巨的历程。这个复杂反复困难艰巨,不单是革命的宏观表现,同样往往是革命者个人思想的微观表现,并且囿于个人的外部复杂艰难的环境和个人思想观念和能力等多种因素,很多事情,是难以作出绝对性的是非判断。换句话来说,用绝对是非,特别是以现在的视觉去对革命当中的事情进行绝对是非判断,是错误的。

      其于事情的复杂性,对每一个革命先辈,理论上都能找到不好的地方。是不是不能找不能谈不能总结?我倒不是认为不能找不能谈,但是找到谈到,目的应该是更好的理解中国革命,更好的指导现实践,而绝对不能用于黑化革命前辈。

      我们总结苏联经验时,把全面否定斯大林,判断为致命性的错误。我们“改开”后全面否定前三十年的舆论行为,亦导致十分恶劣的社会现象。如果出于好奇的心态,出于发掘的心态,出于炫耀的心态,出于别树一帜的心态,出于独立思想的心态,去发掘,细剥,推演一些革命先辈的“黑历史”,并以此对先辈加以鞭挞,并以此为荣,以反主流为荣,着实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我大概把河里的发言分成三类:讨论学习,发泄,搞事。这三类发言的人,特别是前两类,经常会出现重叠。我上面的内容,供前两类批判。

      引用主席《矛盾论》的一段结尾吧: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 家园 矮帝就是马列主义老太太手电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所谓的宜粗不宜细,不就是自己的错误宜粗一笔带过不纠结。但凡有点功劳的淮海战役非要说是自己指挥,实际上参加不参加都没啥意义遵义会议的梗着脖子说自己参加了,细致的不得了。

      • 家园 粗与细的关系

        我的理解,“粗”就是“纲”,是主要矛盾。搞清楚大是大非,剩下的细枝末节就不要去过分追究了。达成共识的前提下,这确实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团结一致向前看么。“七大”就是这么做的。但现在的问题是,还没有达成共识。

        官方认为有了定论,即所谓的《决议》,但广大群众不服,觉得这与自己的认知相违背。也就是“是非对错”事实上还没有形成服众的定论,还在争论。这种情况下,还原历史的真相,“细”,有助于打脸对方的“定论”,推翻对方的“粗”。

        另外,改开三十多年,对方通过各种手段,包括“纪实文学”、“揭秘”之类编造了大量“细”来污蔑主席和文革,影响了一代人。现在反对他们的人用真实的“细”,只是拨乱反正,教育被欺骗的人而已。

        再说,相比于“粗”,“细”更丰富生动,让干巴巴的历史活起来了,广大河友更喜闻乐见么。看看河里的八一大楼就知道了😁

    • 家园 所言极是。可惜我没资格给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