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普京的心思 -- 达闻奇

共:💬317 🌺1568 🌵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语言实际才是中国这波技术爆炸的真正基础

                          从1450年古登堡活字印刷到鸦片战争,差不多400年。推动西方科技发展的根本实际是纸张和活字印刷术与拼音文字的化学反应。由于活字印刷学天然对拼音文字友好,在活字印刷时代,西方知识传播,普及和更新的效率大大压倒东方,这是客观决定主观。这种优势延续到几十年前,他们打字机就可以生成标准文稿,形成规范文档。而中国到建国后相当长时间政府文件初稿都需要手写批注。

                          但这个在从电脑信息化时代开始改变,最开始似乎拼音文字还是优势。但先是激光照排,汉字的印刷品成本终于下来了,知识普及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然后就是pc, 再到手机。汉字作为信息交流媒介的效率优势开始爆炸性展现。比如现在很多海外人看翻译的中国网络爽文小说,扣除其他文化水平之类原因。汉字码字太快了。同样写一章小说1万字,汉字可能1,2个小时作者就敲进去了。比如现在我和你扯淡,一千个字实际很快就码出来了。汉字1万字小说,可能敲击键盘2万次就ok了,写手一分钟输入个200字应该很轻松。内容生成速度和思维速度基本能同步。要是英文写那,1万汉字可能对应2万个单词,哪怕有输入提示,很可能作者也需要至少敲击键盘10万次才能完成同样的信息内容表达。这个产出效率就有5倍差距了。

                          实际信息的接收和输出是基本能力,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从90年代后中国经济就没有大的明显衰退过程,老泉个人觉得实际这是这种信息化演化革命的原因。汉字汉语体系的信息收发效率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了爆炸性效率提升。这点在现在实际在加速体现,比如短视频和长视频,汉字文案和视频内容组合,可以15秒传达比如50个字汉字的信息内容加视频讲明白一个小故事或者新闻事件,15分钟视频可以5千字文案大致让人了解某个学科具体知识内容框架。这种信息收发优势更加明显。(用英文,50个汉字可能对应100个单词,对应300个音节,念不完,念了人听力也跟不上)

                          而在AI领域,大数据领域,这点更明显。比如一个西方马逆造谣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医药,那么就是WHO(世界卫生组织)和TCM(传统中医药)如何如何。你无论人工还是人工智能去进行大数据检索的时候,WHO和 who这个高频单词的干扰就非常严重,TCM这种也和其他专业容易冲突,人活着人工智能都不容易找到精确需要的信息。而假设是中文那,世卫组织,中医。这2个关键词是精确的,搜索范围能一下子几千倍,几万倍的缩小,人工智能或者大数据的精确匹配难度会降低多个数量级。

                          中国从80年代激光照排,五笔字型开始算,差不多40年走完了西方400年的信息传播优势。现在大致到了中国是1840大英,美国是1840大清的时代了。后边拉开的会更快,因为AI,大数据,机器学习等,都需要某个系统自己去学习大量新的知识,或者说人工智能开始实现对部分脑力劳动的机器替代。而汉字在信息或者知识定义的效率和精确性上在AI时代的碾压会比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更大。

                          这种是无解的,或者说这种类似生物学上,同一个物种中某一支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传输运算效率突然大幅度提升,那么后边必然是这一支对其他同类的碾压。其他的捆在一起,都打不过的。也就是说,美欧俄印什么这些,将来捆起来一起上,照样把他们全轻松放倒。何况现在,俄罗斯短期怎么也不可能捆进去了。

                          通宝推:达雅,empire2007,
                          • 家园 几个问题

                            1.不存在什么“技术爆炸”,三体政治学该歇歇了。如果说技术爆炸,人类跨入20世纪就一直在“技术爆炸”,中国只是在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开始了融入这一进程,享受了最后一波红利。至于新千年初伴着信息技术而吃到的这波红利,跟西方算是对半开吧,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靠着人口红利和政策管制得到的,从绝对的技术统治力上来看并不占优。

                            2.信息化普及的时间,事实上中国90年代还有大量的打印店使用老式的铅盘中文打字机,那东西的效率试过一次就知道。真正的普及化要到2000年后互联网大规模普及,个人pc大幅降价后才成为潮流。

                            3.自然语言处理(NLP)对于语种来说,中文并无特别优势。NLP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分词,在这点上,中文表意丰富表达方法多样,实际上对机器来说是劣势。英文的分词很简单,加上语法明确,基本可以用很少的代码来收敛结果。

                            你举得那个例子很难说明问题,首先英文缩写和常用单词混淆是少数,其次,英文缩写肯定是用大写,如果是数据库搜索加个条件就能规避掉,并不用担心混淆的问题。

                            中文的分词问题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商品和服务”,一般人看到立刻明白是“[商品] 和 [服务]”,但计算机按照既有词典分析很有可能是“[商品] [和服] 务”。再举个例子,《老山界》文中有一句:“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到底是“[听到过] 队伍”还是“听到 [过队伍]”,计算机是很难区分的。如此又要定义词法结构,就更复杂了。

                            最近这几年机器学习、AI发展,对中文的处理能力提高,本质是硬件、算力的提高和编程技术的发展,而不是中文的特殊优势,因果不能颠倒。

                            4.中国这几十年的超速发展,其实并没有那么独树一帜,成色也要重新审视。

                            其实看看历史,某个国家/地区/经济体在一定的时代机遇和自身努力下,实现短时间快速跨越并不是很稀奇的事情。三十年代的苏联,五十年代的日本,六十年代的四小龙等,都是短时间实现了快速跨越。

                            就拿中国来说,其主要的成功因素就在于:早期打下的工业化基础+西方的技术和产业转移+廉价劳动力优势+冷战结束后几十年短暂的和平与发展战略机遇期+入世/主动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贸大循环。

                            真要说中国有什么独门秘技的话,那就是廉价劳动力优势+制内市场的行政效率+从香港学来的炒房大法+针对平民的富余资金,用学区房等手段加杠杆剥夺的“精准抑富”的财产转移。

                            所以樊纲的“六个钱包”论是泄漏国家重大机密。

                            而这次的俄乌战事已经将这个大环境彻底改变,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没有了,搁置争议的意识形态绥靖没有了,产业升级还未完成,爬科技树爬了个半截,房地产大法短短几十年让汉族从最喜欢生育的民族变成最不喜欢生育的民族,这都是超常发展的代价。

                            所以泉老师祭出这个汉语优越论,怕是真没什么办法了。以前还鼓吹一下廉价劳动力优势,现在也不好使了。原来我们的天命是仓颉造字的时候就定下来了,这比陈王的血统DNA天命论也就稍微进步一点点吧。

                            可问题是,假如别人也学了汉字,你的优势不就没了吗?不要说日韩这些文化中本来就有汉字成分的,现在东南亚产业集群本身就有取代国内产业体系的野心,越南会说汉语的多的是。所以,是不是还要好好想想?

                            中国大概还要多久会全面超越美国?

                            淡忘的蝠

                            多数情况下保持沉默

                            478 人赞同了该回答

                            说句zz不正确的话吧,如果只从我们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经济发展速度看的话,那么抱歉,目前的数据显示,如果按照既定轨道运转,中国目前看不到任何超过美国的可能。

                            众所周知,国家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发展速度有明显区别,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均gdp从200美元增长到接近10000美元,这个阶段对于每个可比照的经济体来说,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横向对比的话,往前看,日本,韩国,台湾在这一阶段都是用了20多年完成我们40年的发展历程,巴西,马来西亚用了50多年,略微比我们慢了点;往后看,越南,缅甸用了10多年时间走完了我们前30年的发展历程。仅仅比发展速度,中国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存在明显优势。

                            更让人担忧的是,对标日本韩国台湾,它们都是在人均gdp达到2万甚至3万美元的时候才进入明显的减速阶段,而我国在1万美元这个坎就遇到了经济增速下滑的问题,可以说还没有强壮起来,就患上了诸如老龄化等一系列富贵病,而且许多美国等发达国家患的病,我们国家已经有了一些苗头,比如,上下层教育的持续分化。

                            我知道这次疫情让许多人自信心爆炸,知乎上关于哪年gdp超过美国,什么人均航母应该超过美国之类的言论多了起来。但是撇开这次疫情看,和平发展才是我们和其他国家竞争的主旋律,我国的gdp增速会下降到什么区间才是更应该关注的。你们关注的是按照目前增速,中国2035年gdp总量超过美国;我关注的是,按照目前经济增速(大概率不能维持),中国2035年人均gdp会被越南反超。

                            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中美这种体量的大国,外部的冲击对双方的影响都是非常小的,自己不犯错误,等待对方作死才是上策。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的车在平路上(2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区间)跑的比别人在山路上跑得快,就觉得我们的性能强于别人,我国还有很长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 家园 为什么不存在技术爆炸?
                              • 家园 这个问题就像

                                之前有人说“连美国都搞不过中国的科技竞争”。

                                我想问,啥搞不过?5G?

                                现在能拿出来说的也就5G,新能源,但问题这些东西本身成色就有限。5G你先问问运营商投资收回了没有,再问问那些5G用户,用了5G跟4G有什么耳目一新的体验和不同吗?除了资费贵了?

                                直白的讲,中国自2008年之后这一轮科技大跃进,很大程度是跟着西方的IT金融泡沫起来的,宣传成分大过对社会的真正推动和人民福利的提升。当然西方也不咋地,可以说就像那个诟病基础物理近几十年就没有啥进展一样,科技也一样,当年谈的是登上月球,现在还是在谈登上月球。

                                刘慈欣三体里的“技术爆炸”,指的是一个文明体在短时间内实现从技术到生产力到整体社会结构的快速突破。显然,20世纪的人类符合这个特点,但这仍然大致是在文明体的级别实现的,而不是国与国。

                                所以,不形成技术代差,不形成规模和数量的碾压性优势,所谓的技术爆炸就是个虚话。比如每年诞生多少专利,每年产生多少论文,这些都是量,要挤水分,谁知道那些东西是为了学位还是真学术?

                          • 家园 以前有个观点是汉字携带信息是二维的,英语是一维的

                            所以同样长度的汉字比英语能携带更多的信息。大概英文单词只能有左右结构,汉字却还有上下结构。

                            不甚理解,但我注意到一个汉字相对于英语的巨大优势:

                            那就是去图书馆查资料找书的时候,无论书名长短,汉字书名可以竖排,你根本不用歪脖子就对书名一目了然了。英文图书都是横排,必须把脖子转过接近九十度,才能看清楚书名,苦不堪言。

                        • 家园 首先,对没落的文化或制度主要的手段是推翻而非继承才能发展,

                          这个参见中国近现代史。西方文化趋于没落是大概率事件,除非革命先从西方某国诞生。其次,印度有个致命的包袱……种姓制,决定了它的现代化之路比1910年的中国并不容易得了多少。有些目标,不是资本想堆出来就能堆出来的,英美资本投资常凯申就失败了,但是投资后毛泽东时代就成功了……当然任何时候,投资都是有风险的。

                          比烂是另外一回事,不在此回复范围。

                          • 家园 回你

                            兼回楼上。

                            首先,人本质上并不是理性的,这是河里很多人经常犯糊涂的一点。袁绍在长子袁谭和袁尚之间纠结,有说法是袁尚长得帅,他儿子也长得帅,隔代亲了。

                            英美跟印度的渊源比中国深太多了,能不能继承是一说,给不给继承是另一说。拿最近的《山河月明》来说,朱元璋何等人,能看不出朱允炆有问题?问题就是他对朱标感情太深,从大义名分跟感情上都必须扶植朱允炆。

                            此处的观点主要是针对河里一贯的认为西方若解体中国能坐吃大馅饼的幻想,就像楼上说的,印度是冷战失败方,所以不能继承云云。姑且不论印度是否冷战失败者,中国还算是冷战胜利者呢,英美还不是要围堵中国?我早说了,俄罗斯都比中国有继承权,所谓亲疏远近,如此而已。

                        • 家园 遗产继承?还选一个继承人?

                          由谁选继承人?主语是什么?这是已经把什么认作“爹”了?

                          不管是中国还是印度,如果不能消化西方近现代的文明成果,却想着去争“遗产”,那么再怎么折腾,最多就是个蛮族篡位扶正的结果。

                        • 家园 看法一致

                          看看阿三精英在美国的现状就看得到今后世界的走向;美帝何尝不是一个小世界,各色人等带着自身的文化印记在这竞争,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混得不好的只能怪自己了;所以继承整个西方文明的不是阿三还是谁?如果中华民族不团结、不自强想等西方文明自行崩溃是做梦!

                          而且在明清以前,能影响中国人的精神舶来品只有阿三出产!

                          人类能有今天一神教强大的精神内核和组织形式功不可没!有人提到阿三制度改革,其实也没啥要改的,把印度教稍微向一神教学习学习阿三在下个30年里必然崛起!是中华文化的劲敌!

                        • 家园 盎萨婆罗门宁愿让印度做刹帝利,也不愿意黄皮做吠舍
                        • 家园 还是那个问题

                          如果印度要承接西方的东西,需要或者会发生变革改革甚至革命吗?这个不单单是种姓问题,而是整一个社会形态的问题。上一贴我漏了点,放在这里也是合适的: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是社会常态,少数族裔统治是常见,当然后面发展成怎么样另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你说印度种姓问题不是问题,也是对的。问题是,就算印度上层你好我好大家好,饿脬愿不愿意安安?

                          美欧中印间选印度是可以想象的,印度这个国家解体了南亚次区陆这个区域同样能承接西方的一些东西,这个我不怀疑,但效果怎么样,我不那么乐观,起码十年二十年内不乐观。

                          至于中国,我们还是概学习又创新吧,两条腿走路挺好的。如果单纯依靠别人,有句俗话叫靠树树倒,靠山山崩。

                          • 家园 给你一篇文章

                            全球右翼观察丨印度教右翼如何用一部电影改写克什米尔叙事

                            一些文化观察家已经发现,近年来宝莱坞电影工业越来越倾向于莫迪政府的宣传。莫迪的政府在私有化和市场化方面对商业巨头非常友好,而把持着文化工业的巨头们则投桃报李地投资了大量符合政府价值观的影片——描绘边境冲突、军方行动和国内反恐。传统上宝莱坞电影强调族群宽容和互相理解,近年来这样的国大党时代世俗主义“主流叙事”也已经越来越少。

                            而随着南亚和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动,未来的主动权事实上在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一边。毕竟,随着美国的“印太政策”需要,印度在所处的国际环境中有了更多议价的筹码。美国和西方国家对克什米尔问题已经保持了相当的沉默,以至于被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气愤地批评为“双重标准”。而在未来,这种沉默很可能继续下去。一个例子是,美国副总统、印度裔的卡玛拉·哈里斯曾经激烈批评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治。但在当选后的2021年9月,她出访印度并和莫迪会面时,已经把论调转变成了两国共同“捍卫民主”。另一边,中东国家,如伊朗或土耳其或沙特对克什米尔的关注和道义支持也在减退。对印度来说,如今的局势正是将克什米尔“煮成熟饭”的“战略机遇期”。甚至,在这种形势下,《克什米尔档案》所代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叙事还正在拓展国际市场。近日,导演阿格尼霍尔蒂表示,电影将打入以色列市场,成为进军海外的关键一步。

                            这一切所反映的是,随着莫迪的连续执政,印度不仅在政治上已经整体右转,在大众文化乃至历史叙事上也向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叙事大幅度靠拢。并且这种发展方向几乎在未来不会变化。随着政治力量的衰退,支持世俗主义或左翼政治的印度知识界和文化工业也在快速失去他们定义议程、推广论述的能力。

                            相比之下,印度的知识界大多仍沉浸在对过去的世俗主义印度共和国的“保卫”之中。他们的论述是,从克什米尔问题到国内少数族群问题,都反映出了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国家“不够包容”。然而,在右翼那里,问题其实无所谓包容或不包容,而是如何不断动员社会——通过电影、文化、政治各个角度。最终,他们是要在各个方向上全面改造印度——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以彻底改变1947年独立以来对“印度”这个国家自身的定义。

                            你说的那些,不是将要,而是正在发生。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可能还是需要一个强人把印度粘合起来。那么,给印度巨大压力,

                              把印度压崩溃,把莫迪赶下台,是不是比现在帮助印度发展更加有效?中国现在对印度的友好政策,帮助印度搞基建,帮助印度发展,实际上更是帮助现任印度政府取得更多成就,也就能更好的统治和整合印度。

                              要帮助印度发展,欧美那种私心,应该不会那么容易。但要是土共犯傻,倒贴帮助,那肯定会为中华民族埋下巨大的地雷。

              • 家园 请教个事

                印度目前的状态,要承接美欧的遗产,需要改革变革或者甚至革命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