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电影 隐入尘埃 - 回想到90 年代的西北农村 -- 缆绳

共:💬102 🌺679 🌵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照同期

      忙总能从银行要来安定团结贷款

      90年代国税地税分家,县上财政年年赤字,到了后期从银行借不来钱

    • 家园 【讨论】不知道你外公和舅舅这样的干部比例多少。

      我坚信不会只有他俩。那么生活在他俩和类似他俩治理下的百姓们应该生活得蛮幸福,对吧?🙂

      关键词(Tags): #比例
      • 家园 我外公和舅舅算不上领导干部

        他们这样的人最后都被体制淘汰了,因为挡了别人的路,劣币驱逐良币。我外公50年代是我们县上第一家工厂(农具厂)的厂长,90年代退休的时候才是经委的一名普通干部, 因为做人有底线所以事业的路太过曲折。

        通宝推:方平,
      • 家园 要分比例!

        我将之分为几大类:

        1.解放前就培养的干部;

        2.解放后到1958年期间培养的干部;

        3.1958年到1966年培养的干部;

        4.1966年到1978年培养的干部;

        5.1978年后到2012年培养的干部,

        6.2012年后培养的干部。

        他们的表现各有不同。

        1978年前培养的干部,普遍有个特性,就是勇于带队出去找吃的,

        1978年后培养的干部,“走”,你们帮我找吃,而且喜欢吃独食,

        2012年后培养的干部,开始试着自己找吃的,有好吃的,也跟大伙说一声。

    • 家园 回忆。。。。

      楼主亲身经历的儿时的苦难,其真实性是姆拥置疑的。

      如若有可能问一下长辈,如外公,他们也必有其各自人生的 苦难经历。

      在社会进程中,底层/弱势群体,无疑承受了最深重的苦难和牺牲。

      不信?

      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历史:

      从 1990 年代看起,80,70,60,50,40,30,20.。。。

      到 1900,到 1840,。。。。

      只挑苦难 看, 能看到什么?

      反过来,从1840 年看起,一直看到今天,

      看我们中国,看别的国家,

      苦难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生活是真实的,生活也是残酷的,我们只能诚实地面对。

      通宝推:海外俗人,
      • 家园 我是一个在生活中比较积极乐观的人

        小时候和周围的孩子比起来也没有经历太多苦难。之所以写这些文字, 不是为了诉苦,诉苦没意思,而是为了把那个年代的那些事记录下来,尽自己的能力发出小小的呐喊,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到那个年代农民所受的不公和压迫。这样总比没事刷抖音有意义些。😁

        毕竟生活还是要向前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说价值怎么计算,西北一直苦寒

      楼主说的是西北在公社解体后农民的困苦,不知道改开派如何解释,是因为他们还是公社模式吗?哈哈哈。

      其实这些正是公社解体的必然后果。

      西北自古就是苦寒之地,农民种地辛苦吗?辛苦。值钱吗?值钱。

      可是应该价值多少呢,应该怎么发展呢?尤其是水并不那么多。

      对于五十年代的新中国,西北,大家各自价值几多呢,这应该是值得考虑的。

      西北三线由于改开而几乎解体了十多年,这和公社有没有关联呢?

      当年,我去新疆一个地方,炭钢堆或者炭钢队。看见了漂亮的军工项目,大瓦房,由此忽然想到那路应该也是修建的战备公路,那是很偏远的地方。也应该是三线项目,那种漂亮的大瓦房应该是六七十年代的样式。

      这说明啥,说明当年建设的深入度,克尔碱是个很偏远的小县城,只有一条使用水小溪,这还是县城呢!已经二十一世纪了!

      这些项目的价值如何体现?大家这两天都在讨论人的价值。这个项目估计不需要多少机器,主要是人力完成,可是,价值如何计算呢?

      正是因为西北历来苦寒,所以才需要大规模集体建设。否则按照自然规律,就只能维持千年传袭了,能满意吗?

      大家讨论吧。

      https://www.talkcc.org/article/4785515

      是啊,到底值多少钱啊,真算不清么?不是的,看你现在哪边。

      曾经的古拉格沃尔库塔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m34y1X7Z3?spm_id_from=autoNext&vd_source=08152708c8fe104d410d22879d1d30aa

      通宝推:白浪滔天,箪食瓢饮到中年,燕人,
    • 家园 我外公90多岁了,前段时间中风 -- 有补充

      住了一段时间院,现在恢复得能生活自理了。也算是奇迹,得了善报!

      外公一辈子吃烟喝酒吃肥肉,一样不拉。😄

      通宝推:李根,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外公今年三月份去世了 -- 补充帖

      接到我妈电话的时候,也没有感到特别意外,春节之后外公就住进了医院, 一直住到临终的前一天,临终的最后一天让救护车送回了自己家。 我们那的风俗是咽气时一定要回到自己家, 这样才能算魂归故里。

      我临时请假回国参加了葬礼, 回来之后一直思绪万千。记得两年前答应过河友, 要写写西北小县城的故事,但一直没有头绪没能提笔开始 。最近德国5月假期比较多,有点空余时间,索性以我爷爷家和外公家几代人为主线写写小县城的故事,也算是给自己以后留个念想。

    • 见前补充 49827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