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论流浪地球中月球和木星的正确打开方式 -- diamond

共:💬121 🌺886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三体问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并非所有三体或者多体问题都是不可解的,太阳系里这么多天体不是跑得稳稳的,还可以通过其他行星的轨道算出未发现的新行星,各种航天发射和轨道交汇都可以计算得极为精准的。当天体之间的质量相差悬殊时,可以有稳定解;当天体轨道处于特定关系时,存在特殊解;在一小段时间内,可以求近似解。所谓不可预测也好,计算不出也好,要看在什么样的质量分布、多高精度上、多长时间尺度上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绝对的是或否。

        太阳系早期的行星轨道,据推测是相当混乱的,造成了小行星带的形成和后期重轰炸事件,大概化了几亿年才稳定下来。如果地球真的流浪了,无论是去隔壁恒星,还是在太阳系内,当然会影响其他行星的运行,但也不至于到“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都不能预测”的程度,边走边看,边测边算,行星发动机在手,随机应变就是了。

        小说是虚构的不错,梦想一下也无不可,万一实现了呢?

        通宝推:my8883,无竞,李根,心远地自偏,唐家山,北纬42度,
        • 家园 太阳系行星和恒星的质量比太悬殊了,三体不一样

          三体里面是三颗恒星,质量相近(差距没超过10倍),所以计算非常困难。

          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质量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却是其他所有行星质量的2.5倍。这点质量扰动,当系统相对稳定后,就是10体也可以大致算出来,当然精度肯定是有损失的,需要经常修正一下。

        • 家园 是这样 -- 有补充

          三体问题是否可解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的解析解是存在的,可以求出某些情况下的特解。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对三体问题进行模拟,在一定时间内预测出相当高精度的结果。

          小说只是展示一种可能性以及这种可能性引发的故事,为方便情节的展开和推进而牺牲一点合理性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像《三体一》里最后困扰三体世界的不再是不可解的三体问题(他们已经可以短时间预测三体运动的轨迹),而是恒星呼吸引发的行星坠落。

          《流浪地球2》宣传中提到他们组建了好几个科学顾问团队,都是来自中科院或其他科研机构的大牛。比如影片中引爆月球那个就是中科院一位教授给提供的想法。教授说哪怕把人类制造的核弹数量翻亿倍也不足以炸掉月亮,但为了实现导演的想法,教授给了相控阵这个方案,虽然相控阵中心温度和压力能否引发月球表面氦3聚变让它自己炸掉它自己依旧未知,但考虑到影片中人类已经成功实现重核聚变的技术,那我们就姑且相信它是可行的。

          如同我们的科学都有一些不证自明的公理一样,我们也接受小说有一些假设,否则故事就阅读不下去了。

          通宝推:大胖子,唐家山,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 -- 补充帖

          不好意思打错了,应该是确定的解析解是不存在的

        • 见前补充 4855283
    • 家园 楼主说的是

      影片里流浪地球计划未必是太阳氦闪后的最佳解决方案,导演说他们最开始去中科院咨询,人家直接告诉他按照他们的方案地球是推不走不能推的,导演和制片赶紧说老师别这样,我们这是小说,就假设它能被推走。包括逐月计划也是这样,最佳方案推走不是最佳方案,只不过为了效果和情节推动,牺牲一些合理性,可谓是为了这碟醋才包的饺子。

      去年上映的另外一部电影《独行月球》也是这样,里面有段情节是主角独孤月在月球上距离基地太远,太阳即将落山,月球车的太阳能电池没办法保证在没阳光后返回基地,这时候独孤月选择背向基地追日而行,环月一圈让车从月球另外一侧回基地。影片里晨昏线在他身后追逐,主角开着车在前面奔跑,一旦落入就意味着死亡。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也算是个剧情的小高潮。

      无独有偶,一个美国作家也曾写过这样的场景,主人公也有与独孤月相似的困境,也同样选择了追赶太阳。这篇故事在中国发表后曾有读者表示质疑,说这不是最佳方案,最佳方案应该是直接开往月球两极,待在永昼点,这样就不必这么急。

      试想下独孤月如果采用这种方法,肯定更科学也更有用,但就没影片里那种紧张感了。

      通宝推:神仙驴,唐家山,diamond,
      • 家园 美国那篇小说叫做《追赶太阳》

        英文名 A Walk in the Sun

        作者是 Geoffrey Landis , NASA 的太空工程师。业余写科幻。基本都是很硬的硬科幻。科幻小说大奖中,得过两次雨果奖,一次星云奖,一次轨迹奖。

        当年《追赶太阳》在《科幻世界》发表后,中国读者来信问为何主人公不往月球极地跑。Landis 回信大意说这是个很好的主意,但是往极地走的话,必须同时照顾晨昏线的逼近,所以不可能走一条完全的直线。实际路程将是一条斜线,比直接顺着纬线走路途更长,反而更容易在途中陷入黑暗。

    • 家园 厉害厉害,不愧是大爱孟德

      🤣🤣🤣

    • 家园 其实一切建立在发动机上。

      这种发动机指标性能强到可以算作工质推进的终极形态了。(以目前的认知来说)

      总的来说对宇宙航行来看还是不太够,不过紧急避险还勉强可以。当然最佳用途应该是人造太阳提供能源。

      理论上如果有个安全又能获得大量质量的区域,地球靠发动机提供能量可以苟很多世代,而且可以维持现在的自然指标,甚至可以全球宜居。

      但是流浪地球可太踏马浪漫了,我喜欢流浪地球这点子。

    • 家园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点燃木星成为新的太阳

      用木星作为屏障的确是个很好的主意。

      作为太阳系第一大行星,木星其实可以说是个“备用太阳”。阿瑟·C·克拉克的科幻小说《2010太空漫游》里就描述了把木星点燃后成为一个新的恒星。所以当太阳成为红巨星后,地球可以逃到木星轨道。如果太阳不给力,完全可以把木星作为新的太阳来点燃。

      《流浪地球》最大的Bug,是所谓的“氦闪”其实并不是发生在红巨星之前,而是发生在类太阳恒星变为红巨星之后😅。而且也没有肉眼可见的视觉效果。一切都发生在恒星内部。

      而太阳从变为红巨星起并扩张到金星轨道,最快需要500万年,最慢可能需要几亿年。😅那时候,人类要么早就冲出太阳系(呵呵,俺是飞船派。)要么早就灭绝了。人类被小行星撞地灭绝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被红巨星灭绝。😥

      通宝推:任爱杰,外俗内正,diamond,
      • 家园 木星远远达不到成为恒星的条件

        木星的质量和中心重力产生的压力不足以把核聚变维持下去。

        13倍木星质量的星体才够维持氘聚变。60(印象是这个数)倍木星质量的星体才够维持锂聚变。。。但自然界氘,锂含量都很少,很快就会耗光。80倍木星质量才够维持氢聚变,成为最小的恒星-红矮星。。。

      • 家园 也可以抓冥王星当燃料

        飞到冥王星了,发现地壳用的差不多了,把冥王星改造一下,代替月亮拖着地球走,又可以拍一集

      • 家园 刘慈欣有时候想象力不足,比方说《中国太阳》里的北京

        咱们科技都发展到人造太阳了,结果北京房价每平米三千五,一套房子 38 万。

        简直匪夷所思。这个数字比什么地球发动机、水滴锐角转向还要荒谬。

        《三体》也有这个问题。既然都讨论到谁走谁留,逃亡派、飞船派、钢印派,那怎么可能有什么地球联合政府?三体舰队还有四百年才到达,四百年什么概念? 四百年前世界上都没有美国德国意大利。除了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连五十年规划都做不了,甚至二十年规划也止于 PPT 水平,还说什么四百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