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2023春节档电影观感:年轻即正义 -- 达闻奇

共:💬121 🌺510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流浪地球2确实信息密度太大,不注意的话一遍会丢太多细节

        老年人让年轻人在很多灾难片里面都有,我记得大刘在流浪地球书里面还有这么一段,地下城快被岩浆淹没时候,就是保育员带着婴儿第一批上电梯,然后是年轻人,老年人排最后。

        航天那段,我估计如果喊共产党员出列,那估计没几个中国航天员能留下了。中国喊共产党员出列,别的国家喊啥?目前共产党这几个字还是有太多忌讳,也不可能靠一部电影就能毕其功于一役。

        李雪健那个点火很精彩,不过要二刷以及结合彩蛋才能理解。简单说这是一共类似三体中执剑人的博弈,郭帆把这个博弈藏在一个类似好莱坞传统危急套路下面了。能理解导演说啥的是会拍案叫绝,不理解就会觉得俗套。

        • 家园 这是流浪地球的阿喀琉斯之踵

          我本来想用“败笔”这个词,但一想,有败笔就有所谓“胜笔”或“华彩”,但流浪地球的这个缺陷是娘胎里带来的,所以既不可能当它不存在,也不可能简单地解决。

          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科幻评论者率先提出的,叫做“共产党怎么办”。

          新时代的所有科幻,都有这个问题。科幻既然是人对未来的一种包含了科学的想象,那么它必然要回答“未来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而在中国,这个问题必然包含了“共产党怎么办”这个核心议题。

          是的,党的位置怎么摆?毕竟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一个诞生于中国的科幻必须要回答“党怎么办”的问题。

          在流浪地球1里面,这个问题是虚化的,也就是通过所谓“联合政府”的执政架构,将共产党包含在全球治理体系里。这也是过去很多理论包括文学作品涉及过的:因为应对危机的需要,所以产生了一个协调资源统筹安排的“治理委员会”,而这个委员会顺理成章成为新的统治机构。

          在流浪地球1里,我们也看到了联合政府的一些执行机构,比如军队,警察,运输队,工人等等。但这些都是作为政府的职能机关存在的。

          而恰恰联合政府本身,在第一部里面是没有出过场的,只是在开头寥寥几个新闻报道的镜头露过面。后面就始终只是在扩音器里面的一个声音,不知面目。

          不过通过电脑屏幕上的显示,我们还是看到联合政府的基本结构,仍然是以五常为核心。而这里面中国是五星红旗,所以党还是存在的。

          但问题是,党的面目在第一部中是模糊的,所以我们看到第一部里,当王磊上尉因为妻儿死去而丧失理智,要求继续执行已经无效的任务时,一名女队员开枪击毁了仅剩的火石,河里有人质疑“党指挥枪啊,他这是想干嘛!”

          但这也只是问题之一,事实上郭帆团队要处理的棘手问题远不止这一个。毕竟“党怎么办”这还是“我们”的问题。作为一部科幻片,商业片,它必须要在片中设置“敌人”,这样才有剧情,才有矛盾冲突,观众才能过瘾。

          可“敌人”也不是那么好设置的,毕竟当今世界意识形态纷繁复杂且相互之间充满敌意,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卷入各种争论和坑中去。第一部里,这个问题相对好解决, 因为本质是个灾难片,要处理的问题是木星引力,这个“敌人”没有主观意志,所以争议相对较小。

          可到了第二部,再这么干观众就要抗议了。所以郭帆团队费尽心思想来想去,先是把“数字派”和流浪派的纷争作为引子,并且隐隐绰绰地暗示,美国等西方大国是数字派的后台。

          这本身就否定了第一部中关于故事背景的介绍“面对危机,人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在第二部中,我们分明看到所谓的团结就是句废话。

          但这好歹解决了部分的问题,一是党终于出现了,以周喆直为代表。二是出现了“敌人”。

          但问题是,作为一部全球观的影片,直接将现存的政治实体作为“敌人”观瞻,既不现实,也不明智。所以郭帆团队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将一切归咎于“AI”,这样就回避了一切的现实政治纷争和意识形态龃龉,可以在这么一个“元宇宙”里尽情驰骋了。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刘慈欣是怎么做的。在《三体》里,“敌人”是远在数光年之外的三体人,而“党怎么办”的问题,可以看到在大低谷之前,各国政治实体基本还保持原状(时间线也是近未来),所以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常伟思为代表的我党我军高层领袖,充分发挥了敢于担当和中流砥柱的精神,战斗在对抗三体人的第一线。

          但如果一直这样,主人公也就没什么事可干,剧情就无法延续了。所以刘慈欣虚构了未来的“大低谷”。在大低谷中,人类原有的文明和意识形态崩溃,原有的政治实体自然也就可以虚化了,因此重建后的文明形成了以太空舰队为核心的新的政治架构,所谓“共产党怎么办”自然也就不是个问题了。

          可以看到,这里刘慈欣做的比郭帆团队确实高明一些,但也不宜苛责,因为长篇小说和电影对于故事背景的展开和描摹本来就不是一个层次。作为一部小说的《流浪地球》虽然故事背景庞大,但本身情节和细节并不复杂,更像是一个流水账,这也方便了郭帆团队进行各种“魔改”。

          但无论如何改动,电影对原著提出的问题——大灾变下人类对人性和信念的坚守,对未来的希望——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最终还是诉诸于精英主义,这在B站阳和平的视频中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如果说作为通向未来的路径,精英主义也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那么更重要的是,未来究竟是怎么样?郭帆团队也回答不了这么难的问题,只能将AI作为大反派,就说明了郭帆团队无意面对现实中真实的政治问题、利益纷争和意识形态龃龉,他的PK最终只能在乌有国、子虚乡中展开了。

          所以无论左派,右派,对流浪地球这两部电影所营造的意识形态构境,终究是不能满意的。左派不满意在于电影没有贯彻人民立场,群众路线,崇尚精英主义,唯生产力论;右派虽然看到了视觉奇观,大工业大机器和民族主义,部分满足了情绪价值,但终究这些也只是特效,对于终极敌人是AI,右派的感受也只能是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快而不乐,爽而不朗,也只能在现实中找一些对立面PK来满足一下未能抒尽的战斗欲了。

          • 家园 好解决也不好解决

            说它好解决,是因为世界上其他科幻作品已经提供了无数成功典范。党在历史上出过李德博古,怎么就能保证未来不出李德博古呢?安排一个党内的错误路线领导者,然后通过会议斗争换上正确路线,这是经典作品情节的典型再现。

            而要说不好解决,则是因为现在的文宣部门完全干不了这活,从指导政策和框架上就行。

            另外,前三十年的影视作品里从来都不缺揪出混入党内坏分子的情节,甚至直到八九十年代的影视里仍然存在。反而是进入新世纪后,这种情节完全消失了。

            • 家园 伟大的斗争

              倒也不是不能表现,但这就意味着要站队了。

              到目前为止,郭帆团队的表现还是很聪明,或者说很精明的。比如球2第一单元里的太空电梯,方舟空间站等,明显是苏俄式的太空争霸,巨大主义。

              而到了第二单元,立马出来一个AI数字派的图恒宇,又是亲情的疯狂科学家人设,非常西方非常主流。更重要的是,第三单元里他们一起拯救了世界。

              这就是郭帆团队的调和主义,目测到第三部应该是继续巩固这个路线,而不是放弃。

              现在主流文艺的正面人物、典型人物刻板化、不接地气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比那时候的“三突出”还要让人出戏,主要原因就是旧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濒临崩溃,而新的体系还未建成,所以只能继续在正面人物上搞形式主义,要求不能有任何瑕疵。

              这就造成了诸多问题,比如《人民的名义》中的侯亮平被群嘲,人气远远比不上反面人物的高育良,祁同伟。而《狂飙》中的安欣几乎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却依然赶不上高启强。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多的反派也是没用的,反而反派写的越好,越起不到想要的效果。

          • 家园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在我看来,你们所说的流浪地球情节的缺点恰恰是这部编年史电影最大的优点,是一部值得二刷三刷的好电影。

            我第一遍看的时候也想过流浪地球2是不是拆成2部要好一点。但是二刷以后我推翻了这个想法。三条主线两明一暗互相交织才有了史诗般的质感。这才是真正让人能沉浸在流浪地球元宇宙的科幻电影,而不是披着科幻皮的故事片。

            要是觉得这电影烧脑那别看科幻电影,科幻小说了,去看好莱坞大片吧,不费脑就能看。

            至于左派右派之类的争论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要在一部科幻电影里面找共产党,这也太滑稽了。

            按你这标准,斯大林都喜欢的苏联的《静静的顿河》也能成反革命作品了。

            左派理论虽然讲了文艺作品确实和政治挂钩,但也没要求所有文艺作品一定要和政治挂钩。

            强行挂钩的结果可有一堆反例。

            比如虽然当年样板戏把庸俗的“资产阶级享乐”改成了人民群众脍炙人口的戏曲,但过分上纲上线也有不少败笔。

            比如因为要坚持红区党的领导地位改了沙家浜的结局,从原来阿庆嫂利用和胡传魁结婚改成了阿庆嫂带路,新四军直接打进去。场面上变成郭建光的独唱,和错落有致的智斗那段相比真是狗尾续貂。

            满口XX主义的批判的宣传手段在现在这个年代真是太低级了,除了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抵制左派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

            比如对铃芽之旅的批判,还有阳和平批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民族主义,都让人对目前的“左派”心生反感。

            点看全图

            现在所谓的“左派”真该好好学学怎么搞宣传。成天批这个批那个真是把自己人搞得越来越少。。。

            看到现在像阳和平这样的左派,就想到了当年的王明李德博古。

            • 家园 我不是左派

              我批评流浪地球也不完全出于左派立场。

              而不是披着科幻皮的故事片。

              首先这句话说的就很没层次。故事片怎么了?首先国外没有“故事片”这个说法,我们所说的“故事片”略等于国外的“剧情片”。

              可院线上映的商业电影有几部不是所谓的“剧情片”呢?难道剧情片或故事片很低级吗?说到这儿想起很多中国科幻迷纠结的所谓软科幻,硬科幻,也大多是自己生造的概念或理解。

              所谓2部合成一部,根本原因就是一部撑不住戏,这就是你所说的“故事片”的基本要求。但问题还是一致的,我的分析,他并没有能力突破好莱坞的叙事模式,只能往里面加料,本质上跟必胜客的双拼披萨一样。

              要不要在科幻片里找共产党,这就是你或很多中国科幻迷单纯或者说政治不成熟的地方。

              中国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脱离共产党存在的?尤其电影等意识形态是管控最严的领域。你如果只在自己大脑里构思一个科幻故事,只讲给自己的小伙伴听,那是不用考虑,但如果要制成商品院线上映,那是必须要考虑共产党的位置怎么摆的。

              至于。

              左派理论虽然讲了文艺作品确实和政治挂钩,但也没要求所有文艺作品一定要和政治挂钩。

              建国以来的文艺理论,就是要求所有作品一定要跟政治挂钩,不然所谓的“文艺路线”不就是一句空话了么?至于利弊,这里面当然有不太好的地方,我也认为斯大林对《静静的顿河》的网开一面是开明的表现,但斯大林这个人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仅此一例也不足为凭。

              所谓左派的批评,右派的批评,首先你要经得起批评,现在至少文艺批评没有主张要批倒批臭,但网络声量的汪洋大海力量那也是很强大的。流浪地球目前收到的这点批评,连其他的一个零头都比不上,怎么就玻璃心了?

              而流浪地球的问题在我看来,是集合了左右两边的大成,既学习了好莱坞的特效、工业化和叙事模式(说到这儿不要再尬吹什么“集体英雄主义”了,流浪地球里个人英雄主义不要太多),又要鼓吹苏俄的技术官僚体制、大部委和审美,所以它本身就是个缝合怪,那么无论左派,右派,当然都能找到批判的角度和立场,这是逃不了的。

        • 家园 我都不理解,那有几个人理解?

          李雪健那个点火很精彩,不过要二刷以及结合彩蛋才能理解。简单说这是一共类似三体中执剑人的博弈,郭帆把这个博弈藏在一个类似好莱坞传统危急套路下面了。能理解导演说啥的是会拍案叫绝,不理解就会觉得俗套。

          好歹我已经看了几十年电影了,电影的套路,伏笔,前后反转的阙值已经大大高于普通人,我反正看完就不知道这电影在演什么,感觉剪的支离破碎。特别明显就是刘德华那条线,感觉剪的最多。

          你说李雪健这个,我确实没有看明白。一般镜头语言都会让普通人看懂, 按照你这个解释,那这个电影根本就没打算让普通人看懂。如果它要让普通人看懂,它会在李雪健下论断这个地方搞一些闪回,这才是正常的电影语言

          用最科幻的镜头,来讲最封建最复古的内核——这就是我对流浪地球2下的定义。这种搞法未来我这种打酱油的人就败退了。赌五毛,流浪地球3的票房还要下降,因为我这种人已经不打算3进电影院去看了。

          1的时候我对流浪地球非常憧憬,第一时间看的午夜场,到了2,感觉这个导演在开倒车。当然,在右派占据主流的环境下,期待一部电影的导演站出来,振臂一挥,大家精气神全部+1,这种憧憬原本就不现实。

          我只能这样说:期待美帝给我们的压力大一点,更大一点。这样未来才会出现真正的左派电影

          • 家园 给“左派”一个建议,不要着急贴标签

            当年也有人批判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不够左,看看现在批评流浪地球不够左,真是满满的既视感。

            流浪地球确实剪掉太多内容了,我是期待再来个时长更长,剪掉内容更少的导演剪辑版。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导演版就不期待了,因为买了设定集
            • 家园 导演剪辑版是最无聊的

              很早的时候我也最期待导演剪辑版。后来电影看多了,逐渐明白,导演对待胶片就像自己的娃,怎么都不愿意去剪,什么无聊昂长的场景都给弄进去,这就叫导演剪辑版

              而看一部电影是否好看,看几个场景就已经明白——对场景细节认真的人,对整部电影的把握也更准确。原因很简单:这世界做什么想要做好,都需要认真的态度

              • 家园 《集结号》很多情节都对不上

                就是因为片长的限制,剪了很多内容。

              • 家园 提到细节,推荐个链接

                【深度解析《流浪地球2》这是中国科幻迈向世界的一大步!-哔哩哔哩】 https://b23.tv/r6RWt8g

                流浪地球2的细节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多了点,很多点确实要刷几回,对大刘的著作比较熟悉才能GET到。这电影门槛是挺高。如果不是我看电影前看过大刘的小说,估计还真要有一堆疑问。电影里面不少点子不仅仅取材于流浪地球,别的大刘的小说也涉及了不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