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的chatGPT的使用体验 -- Swell

共:💬285 🌺1767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一段说的很好,也指出了AI的缺陷所在

      往最简单了说,就是假设一组变量和另一组(或者另一个)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这个关系的具体系数通过和实验数据(真实世界的数据)拟合(比如最小二乘法)的方法进行确定。这东西念书的时候就有,叫做神经网络。做材料学实验,特别是一些疲劳相关模型的时候常用的方法。

      但是后来机器学习对其的改良,从我的角度,主要就是从一层到多层,这样可以用几个简单的线性关系去拟合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严格来说只要层足够多,变量足够多,我可以去描述一个异常复杂的关系。

      也就是说,AI顶了一个智能Intelligence的名字,但永远只能是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而不可能超出人类智慧的范畴去产生新的真正的智慧。

      西方文明的先天性缺陷,就在于无法解决二元矛盾,在这里表现为“用线性关系去拟合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要解决二元矛盾的对立统一,就必须回到中华文明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所以,“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的进步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说是全新,是因为中华文明将要引领人类从信息社会的后半段,进化到文化和心灵社会,但人类文明的源头,由始至终都只能是一个:《易经》。这是可以解释清楚的。

      点看全图

      • 家园 【商榷】用哲学或政治口号指导科研,不要闹笑话

        老毛听说分子,原子,电子,,,,就说物质无限可细分,然后西方发现了新粒子,

        中国报纸大吹,老毛哲学指导出来的结果 ,物质果然还能细分,,,,

        • 家园 认为物质不是无限可分,也是哲学

          哲学首先是对事物的一种看法。古希腊的“原子论”就是一种哲学,认为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而是分到“原子”就到头了。而对应的观点就是物质无限可分。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也都有各自的困难。这个在数学上对应的实无穷和潜无穷。

          现代物理学倾向于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但不是分到原子,而是一族“基本粒子”。但是“基本粒子”有多“大”呢?一种认为是“无穷小”,这个类似于数学上的实无穷,但数学上可以证明“无穷小量”是不存在的;还有一种量子化的观点,就是存在一个最小的“普朗克尺度”,“基本粒子”可以认为就是这么大,不能再小了。但小于“普朗克尺度”的东西是不是不存在了呢?物理学家们也不知道,也不关心。简单一句“物理定律失效了”就敷衍过去了。

          很多物理学概念如果不用哲学还真的不是很好理解,尤其是量子理论。其实不用在经典理论里也是这样,比如牛顿第二定律,如果把它理解成“力是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哲学观点的数学描述(动量的变化率),就会相当容易了,而且这个理解不仅仅适用于牛顿力学,也适用于狭义相对论,拉格朗日力学实际上也是这样,只不过把动量换成了广义动量。到了哈密顿力学,则要用到另一个哲学观点:“最小作用量原理”。

          另外提一点,中国人习惯于把现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和“真理”划等号,其实这很可能是中国人特有的误解,物理学实际上相当“唯心”,像《三体》里说的因为“物理学不存在了”就信仰崩塌因而自杀的现象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

          通宝推:赵美成,唐家山,
          • 家园 迷信西方现代科学的中国人从来都只是部分中国人。

            现代科学只是术,“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现代科学只是道的应用在器的层面,而“道”是可以解释清楚的,“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 家园 中国古代也有你所谓的“西方现代科学”

              从您的”道“的角度来说,”科学“本身就是”道“,”技术“才是”术“。”科学“就是科学,非要加上”西方“的定语来区分是不必要的。

              比如这里的”连续说“,”原子说“,虽然现代科学通常只从古希腊说起,其实在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观点,而且有意思的是可以在同一篇文章里找到,就是《庄子·杂篇·天下》,这里不仅提到了连续说:”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同样提到了原子说:"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此外还有其它如“无厚不可积”之类和“无穷小”相关的命题。这说明类似的问题是客观的,人类共有的,而不是”东方“或”西方“的。(当然您如果相信”西方伪史“论,也可以认为文艺复兴所重新发现的所谓”古希腊“其实是从”东方“传到阿拉伯再传到”西方“的)。

              《庄子·杂篇·天下》列举了”辩者二十一事“和”历物十事“,由于名家传承已然断绝,这些辩题的具体内容已经不知道了,但光从题目中也可以看出和古希腊芝诺的某些关于运动的论题极其相似,比如“轮不碾地”、“飞鸟之影,未尝不动”、“ 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幸运的是,从名家的对手方(之一)墨家的作品中可以找到某些对应的论点,比如:

              轮不碾地

              〔经48〕 环俱柢。

              〔经说〕 环。询民也。

              火不热

              〔经148〕 “火热”,说在视。

              〔经说〕 火。谓火热也,非以火之热我有,若视日。

              狗非犬

              〔经155〕 狗,犬也。而杀狗非杀犬也不可,说在重。

              〔经说〕 狗。狗,犬也。杀狗谓之杀犬可。若蛹螝。

              有限可分

              〔经161〕 非半弗斫则不动,说在端。

              〔经说〕 非。斫半,进前取也,前则中无为半,犹端也。前后取则端中也。斫必半,无与非半,不可斫也。

              无穷

              〔经164〕 宇进无近远,说在步。

              〔经说〕 宇。区不可遍举宇也。进行者先步近,后步远。

              南方无穷而有穷,潜无穷

              〔经174〕 无穷不害兼,说在盈否。

              〔经说〕 无。南者有穷则可尽,无穷则不可尽。有穷无穷未可知,则可尽不可尽未可知。人之盈之否未可知,而必人之可尽、不可尽亦未可知,而必人之可尽爱也,悖。人若不盈无穷,则人有穷也,尽有穷无难。盈无穷,则无穷尽也,尽无穷无难。

              镞矢之疾 而有不行不止之时(静止,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经51〕 止,以久也。

              〔经说〕 止。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若矢过楹。有久之不止,当牛马非马,若人过梁。

              其实《墨子》里还有很多接近现代科学的思想,有些甚至领先西方很多年。

              恰恰相反,很适合

              战国时期,墨家思想成为显学,”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儒家出了个"吾岂好辩也哉"的孟子,通过反对墨家”兼爱“,强调”爱有差等“保住了儒家地位,然而对墨家涉及逻辑、科学的部分却毫无建树。然而到了汉代,儒家靠着”王正月=大一统“这种近乎跪舔的态度赢得了统治阶级的青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墨家传承则断绝,仅剩下一些侠义精神在民间流传,还被统治者称为”侠以武犯禁“。

              毫不夸张地说,墨家传承断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损失,没有之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