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未来五到十年内,全球能否实现去“血汗工厂”化? -- 绝对不是白领

共:💬84 🌺543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看出和AI有什么关系。

      智能制造完全用不上AI。AI淘汰的反而是需要知识的脑力劳动。律师,市场分析师,作家,程序员等都悬了

    • 家园 智能工厂同样需要人海战术

      比如现今比较先进的互联网企业,还是人海战术,还是需要大量便宜,但又高素质的人。

      很多人误以为未来无人工厂人不需要多,完全就是想象。工厂里确实没人,但背后的支撑团队那是要几百几千几万人的规模。

    • 家园 讲讲这两天我的一点观察

      潮州的亲戚听闻我现在的工作跟自动化相关,邀我过去看看,前两天抽空去跑了一趟,大开眼界。

      是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主业是生产不锈钢的碗碟,杯子,筛子等低端产品。出奇的地方是,没有一个大厂能完整生产一个产品,大厂主要是接单,生产关键一两个部分,剩下的全部外包。

      以一个不锈钢的筛子为例,有客户下订单了,接到单的公司,会去买不锈钢卷,委托厂家加工,第一个厂,会对不锈钢卷切片,冲压成型,交到第二个厂去抛光,接着到第三个厂,在底部点焊支架,最后在第四个厂点焊耳朵,然后包装,贴上标签,最后送到发货点。

      所有的这些工序,全部在一个小镇就可以完成,完美地体现出什么是产业集群,一个工序完成,就有人开电动三轮把半成品运到下一道工序,这里所谓的厂,其实就是家庭作坊,小的三百平米,大一点的五六百,即便是人工操作,效率仍然极高,像某个亲戚,他的作坊只做一样事情,点焊耳朵(耳朵是他们的行话,其实就是把手),一件的加工费是7分钱,熟手的话,一小时可以做1200-1500件,夫妻俩亲自做,再雇几个人,疫情后,订单好的时候,夫妻俩一个人的月收入可以有接近两万,但绝对是辛苦钱。

      自动化不容易做,这是由于订单品种多,每个品种的数量又少,要切换产品生产,用机器自动切换反而不划算。

      最神奇的是,这种集群,并非政府规划出来的,纯粹就是市场竞争,自发形成的,全世界都找不到比他们更便宜产品了。而且,集群有个特点,分类非常细,同样是做不锈钢的,他们的低端碗碟杯做到最好,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做其他的不锈钢产品,例如不锈钢的刀叉,汤匙,死活就是斗不过潮汕地区另一个镇,这个镇的生产成本价就是别人的批发价。

      我不知道目前的中国是否还有“血汗工厂”,我听亲戚的抱怨就是招不到工人,我问工人去哪里了?他说是跑到江浙一带去了,那里的不锈钢制品多是高端产品,给得起更高的工资,一个月可以给多一两千,而他这边,按计件算,平均大概是7000左右。

      所以,我的看法是,经过多年的市场筛选,低端产业链能流动到更低成本的,早就流走了,这两年流走的,其实是中美斗争,政治因素导致的,无端端提高了生产成本,跟技术没有太大关系。

      至于未来,只要中国工人的工资持续上涨,而又无法廉价实现自动化的低端产业链,必然会流走。

      但是,工人的工资上涨,难道不是好事吗?😄😄😄

      元宝推荐:加东, 通宝推:方平,青青的蓝,大胖子,empire2007,高地,方恨少,死扛着,为什么不可以,脑袋,加东,acton,西电鲁丁,夜如何其,冬晓,桥上,GWA,唐家山,
      • 家园 没用

        这是我在知乎的一个回答。

        10年前,有次过节,我嫂子工作繁忙,就没回家。我妈就在说她当年也是同样的岗位,养活了两个儿子,吃得好穿得好,一直到重点大学毕业,也没见忙成这样。

        我就说妈妈啊,时代变化了。我们年年说经济发展,到底发展了个啥?你是建筑设计师,一幅图可以换打个比方来说300斤米,100斤肉,余下的钱存一下还可以买个自行车作交通工具,使用上基本免费。现在不一样了,基本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光要米要肉,光线电视,智能手机,随着城市的扩大,自行车已经不够用了,最差都得每天乘公交最低化4元,远点的多换乘几次可能10多元。当年信息接收手段收音机,价格低廉,可以用好几年,使用成本,几个月一对电池,现在智能手机,隔不了两年就得换,每月流量费通讯费不少,而且你不用马上就被隔离人类社会之外了,连很多单位上通知都是通过手机传播。这样,你不光要画一幅图解决吃穿的问题,还要多画一幅图乃至两幅图为这些新增的经济增长买单。你每日画一幅图花费6小时,在8小时工作制的前提下可以比较轻松,但是两幅图需要12个小时,那么要不增加工作时长,要不增加工作效率,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工具更新加大效率,但是不能无限增加,最后至少要9个小时才能完成2幅图。

        推广到全世界,大致同理。每年的经济增长看似不多,但是指数增长隔几年就翻一倍,所以全世界经济都在增长,全世界人民生活都提高了,但是全世界人民都觉得比原来痛苦了。人的工作时长是绝对的(最高不超过24小时),工作效率的提高是有限的(不能像经济增长一样年年指数级增长)。人口出生率下降时必然的,你一天工作xx个小时,哪有空谈恋爱养孩子。

        当人类解决不了这种痛苦的时候,就把这些痛苦归咎于外因,因为从主因上来说,大多数人自认为尽力了,我的努力没变化,为什么会生活得更加痛苦?我还是一样的工作为什么生活质量差距越来越大了?那是其他人的问题,他们抢了我们的工作。。。。。。所以就集体右转了。。。。

        同理我们也可以看到全世界的青年人似乎都没有老一辈爱吃苦了,日本有平成废宅,中国有三和大神,欧美有宁可领救济金不去参与低端工作的人群,因为低端工作的劳动生产率多年不变,相对来说低端工作的劳动价值比起更早时期相对在逐步降低,获得的报酬与劳动投入之比在逐年下降,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得不偿失了。特别是美国引以为豪的蓝领低阶白领中产阶级。例如:某美国人住在城外,在城里找了个扫地的工作,每日开车去扫地,结果,工资还不如油钱,学习墨西哥人十几人挤一间?那我工作为了什么?他就埋怨墨西哥人恶意降低工资抢了他们饭碗。事实上这个工作就值这么多钱。

        知乎上将其归结于马列主义原理的剩余价值理论,我觉得不完全是,现在全球的三农问题,尤其是农业农村人口的收入问题都是严重的事情,记得有个新闻法国有个农民40多未婚上相亲节目,说出其收入大概在3-4万欧元,被群嘲,最后回去自杀了。主要原因就是各工种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在逐年逐步拉大。导致低端工种的收入跟不上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而劳动时长强度的增加又被人类本身基本条件困住。

        • 没用
          家园 归根到底是竞争

          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只要一个人的劳动能力在市场有竞争优势,他就能够挣到钱。

          计划经济竞争优势这点不重要。

      • 家园 中国到处都是这种商业模式

        比如一次性打火机,过去集中在温州附近,最近几年因为温州的成本上升,开始转移到湖南邵东,打火机的各种零部件全部集中到一地,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都无法与之竞争。

        其他的例如提琴,过去江苏泰兴下面的一个小镇,黄桥,过去给上海的企业做乐器零件配套,逐渐地成了全球最大的提琴生产基地,超过50%全世界份额。

        我外婆家的杭集,则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牙刷生产基地。 由于注塑业发达,不知道谁引入了聚四氟乙烯的注塑,于是顺便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射频接插件生产基地。

        如此种种,相关产业链聚集发育,各自进行机械化、自动化改造,变成了有生命力的complex。

        通宝推:川普,nettman,方平,
        • 家园 这个我看就是中国经济独一无二的优势

          每一个集群真的就是拼杀出来的,凭实力做到最低成本,值得研究的是,为啥国外少见这种集群?

          • 家园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

            俺很喜欢的生物科普有攀缘的井蛙写的《地球演义》系列(知乎)、芳斯塔芙和鬼谷说的《鬼谷闲谈》系列(B站),读过这些作品,就很习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社会问题:占稳了生态位,物种才能生存延续——企业要生存也必须站稳自己的生态位;生物的进化,就是生态位竞争的结果——企业的发展升也类似;等等。

            进一步推理:生物的繁盛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中国企业能在世界经济中站稳自己的生态位,离不开一个大背景:中国的政治稳定、工业化基础完善。中国大陆这个”生态圈“优越无比,堪称独一无二,那么中国企业的发展潜力必然优越无比。

      • 家园 当你卷死了所有竞争对手,你就可以涨价了。哈哈

        稻盛和夫说的,请参阅他的《干法》

      • 家园 写得很好

        这就是我说的

        工业化的背后也有作坊,作坊的背后也有工业化,工业化和作坊不是对立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