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下半场开踢 -- 方平

共:💬5008 🌺38283 🌵37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敢确定,也许还有,但不会多

                    如果还有,现在如何了?

                  • 家园 说到华西村,感慨万千,这个毛主席支持的典型,居然只被称作改开

                    的成功,也算是天下之滑稽了。

                    一个典型的事实就是华西村在毛时代就已经成了大寨村式的榜样典型村了,而且确实富裕,也拥有工业和副业生产模式,这是毛时代一个典型性的公社榜样。

                    然后呢,改开了,就被上级要求分地,哈哈哈,本来集体种的好好的,被要求分地,分副业和分村级工厂!!!一刀切。

                    楼上某位网友要求左派去农村扶贫,这是扶贫的问题吗?这是模式的问题吧,呵呵呵。

                    所以当年华西村到外地开拓华西村,当然,确实艰难,因为面临的不是简单的扶贫的问题,就和小长江村(郁家)一样,给了几千万小岗村,支持小岗村高级公路,但是依然没有效果,还累死了沈浩,呵呵呵,这种扶贫谁敢不服?

                    一方面打击,一方面,累死,左派怎么扶贫?每年送温暖吗?

                    https://www.talkcc.org/article/4949060

                    华西村是自己拥有资金,影响了市里和银行不得不工作,这叫维持客户,对待类似资本家都是一样的,这才是所谓市场下的支持,至于体制还是打击的,还掺了沙子。这才是吴仁宝存活的基础。这确实是一个聪明还有理想的老头。

                    他的华西村出省就是他的信仰,当然了,离开了省,他面临了更多的挑战(政治压力),他的选择也不是毛时代的坚定的毛思想村子(因为有了毛思想,起码也不会太穷),哪怕穷了,非常可惜,资金支持效果不大。

                    在宁夏、黑龙江等地,华西村无偿提供资金、技术建设“省外华西村”,帮助当地脱贫致富。

                    一看就是华西村模式在这里无法实现啊。

                    吴仁宝提出,华西富了,要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华西村就用投资建厂等方式对周边村进行“帮扶、帮带”,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与邻村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华西村周边不认可华西村的管束,认为自己的被帮扶的好生活是应得的,哈哈哈,这就是改开分田到户的好思想??哈哈哈。笑死我了。

                    还指责毛时代平均主义啊,笑死我了。

                    华西村征地周围占没占点便宜,很显然,占了,但是这是市场经济规律啊,如果按照资本主义市场模式,华西村可以更占,不是吗?

                    哈哈哈。

                    可惜,吴仁宝,这个优秀共产党员没能在宁夏黑龙江达到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原因是为什么,大家猜!!!可以肯定,不是缺钱的问题!!!!

                    这个农民真的是个杰出的共产党员。

                    当然了,大家也知道,周家庄、南街村面临的打压更大,大寨的郭凤莲,更不用说了。

                    华西村,隶属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

                    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百度就这么两句,为什么?不成功呗。

                    网上内容也不多,估计是当地拒绝华西村模式。

                    华西村简介

                    一、自然概况

                    华西村位于301国道南侧,距五站镇政府东侧4公里,东与哈市万宝镇相接壤。全村58户,258口人,劳动力210人,年转移劳动力180人。耕地面积1504亩,水面500亩。

                    二、社会经济

                    2012年华西村社会经济总产值431.5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30.5万元,畜牧业产值58万元,渔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1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50元。

                    三、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

                    1、道路。①通村公路4公里全部硬化;屯内巷道总里程1公里已全部硬化。

                    2、自来水。现入户率为38%。

                    3、住房。目前全村砖瓦化率达98%。

                    4、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17%。

                    三、惠农政策

                    华西村2013年享受良种补贴面积2028亩,发放标准为15元/亩,共计61户,享受金额共计30421.5元,现已全部到位。

                    华西村与高堡村、曲乡村、五站村、东安村、东发村、黑山村、青山村、五湖村、同发村、一心村相邻。

                    华西村附近有八里城遗址、中华万姓先祖纪念堂、绿梦庄园、经教寺、国画院、肇岳山国家级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肇东小米、榛鸡、芝麻萝卜馅饼、肇东水稻、肇东烤饼等特产,有海伦剪纸等民俗文化。

                    这个有内容,连上百度的资格都没有,可见,扶贫有了,成功没成功,就不好说了,再怎么样,华西村总不会比个人支持少吧,否则为什么村名都改了啊?

                    估计也是不认可华西村模式。

                    我是奇怪,为什么不联系南街村等村子?大邱庄事多也罢了,为什么不联络这些公社村呢?

                    我的猜想是有政治压力和要求不准这么做。

                    https://www.hljnews.cn/article/125/88090.html

                    看看改开把华西村骂成了啥???都是负债经营,华西村怎么就不如民企了?就因为他是集体企业吗??

                    • 家园 华西村不过宣传厉害

                      还有南街村周家庄大寨等

                      • 家园 这个问题在于官方和亲华西派都参与了宣传,是被动的,华西村

                        主要意图宣传的那部分,其实没被发扬。

                        那么官方为什么要参与宣传呢,实际上是想做个改开的市场经济典型(江南富裕,也有条件宽松一些),同时也是批毛的典型宣传,但是毛派的那些东西,共同的那些东西和那些所谓改开典型宣传方面是矛盾的。

                        导致了现在成了反面典型了,呵呵呵呵。

                        亲华西派的老干虽然支持,但是也不希望复兴毛思想,所以他们合流了。

                        而南街村和周家庄就是反面典型了,一直不行。

                        周家庄一万多个红手印和小岗村造假血手印刚好相反,一向就是作为反面典型的,好在他们势力实力强,当地不得不重视,也是没太多的办法。

                        他们只好像当年利用国民党走私的新四军一样图发展,也算是成功的独孤了难关。华西村是最近才遇到这种政治困境,就看吴协恩能不能像他父亲一样顶住了。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拐点。

                        1978年的华西村有银行存款100万,这是他们搞地下五金工厂10年的积蓄。(敢吹你也敢信?地下五金厂,呵呵呵呵)

                        这一年,一切都开始改变,改革开放后的华西村飞速发展,实现了农村工业化,被称为“天下第一村”。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场,一位50岁的中年人坐在会场中聚精会神地翻阅着手中的文件,时不时在纸上写写画画。当他听到邓小平同志呼吁“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没有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它们进行这种试验”时,立时会心一笑,忍不住鼓起掌来。这位中年人叫吴仁宝,时任江苏省江阴县党委书记、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从28岁开始当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他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干到76岁,创纪录的48年,他把华西村打造成了“天下第一村”。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10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农民热爱这样的社会主义》为题对华西村给以高规格报道,同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华西的经验说明了什么》。

                        这是华西村第二次被《人民日报》报道。1975年,华西村曾被《人民日报》树立为“农业学大寨”典型。而这一次登上头版头条,则从此被赋予了全新的样板意义。而吴仁宝隐藏多年的秘密,也终于有机会得见天日。

                        当时的吴仁宝,不仅是中共十一大代表、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书记,还有一个“秘密身份”:一家地下运转近10年的村办五金厂的领导者。对吴仁宝来说,这个“秘密身份”显然更具吸引力,以至于当1980年上级想调吴仁宝担任苏州地区农工部部长时,吴仁宝却请求组织让他回到华西村。

                        1969年,已经当了近14年华西村书记的吴仁宝在高调“学大寨”的同时,秘密抽调20名村民创建了一家小五金厂。在“阶级斗争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月,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冒险的,这个五金厂也成了村里的最高机密。

                        改开的宣传从来就是这么无耻。

                        其实我经历过的挫折很大的。比如选党代表,从全票当选到有人对我不满让我落选。我说要谢谢不选我的人,给我敲了警钟,我们确实有不足。像我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三次党代表,六届、七届、八届,三届人大代表,那么在九届人大代表我70岁落选了。

                        为什么落选了?我村里没有落选,我江阴没有落选,我到省里落选了。落选他们说,第一,吴仁宝70岁应该让给人家了;第二,吴仁宝走的路还和人家不一样,大家都私有了,他还搞公有,这个思想不太行。所以我落选了。

                        落选我也很高兴,我一点也没什么。我同他们说,落选了要相信组织。后来把我安排做省政协常委,当了两届。到80岁时,十七大我倒又当上党代表了。面对这种挫折,我是不泄气的。这个如果你泄气了,十七大代表就当不到了。一般的人他经不住这个考验。

                        哈哈哈哈。

                        吴协恩:实际上华西村一直在变,从1961年建成之后到1969年这段时间,也是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段时期,为什么我要这样讲呢?因为华西有一个特殊的情况,人多地少,人均不够,种的粮食再好也只能解决温饱,不能让你的口袋富起来,我们的老书记从1969年时就偷偷开始搞小五金工厂,第一年好象赚了一万块钱,尝到了甜头,实际上这就是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更重要的是,那时候赚钱,主要是以工补农,因为农业的收入太少了,我们把企业反哺到农业上去,这样我们在农业现代化这一块(发展得)比其他地方早。到1978年前夕,实际上华西已经有三四个工厂了,但那时候的生活水平还是非常低的,因为整个环境还没到(那样的水平)。

                        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时,我们在银行的存款已经有100万了,但我们的销售额、产值也只有100多万,大概是一百零几万,那时华西的人均收入只有210块钱。

                        78年这么大的规模,还能秘密?这就是1969年的秘密到了75年的结果了。这个报道方式和懒厨河友的方法一模一样,呵呵呵。

                        华西村真正最苦的是70年代

                        网易财经:在八十年代快速增长的那个阶段有没有获得国家的政策扶持或贷款?

                        吴协恩:一样的。

                        网易财经:什么意思?

                        吴协恩:人家有,我们也有,人家没有,我们也没有。比如在92年的时候,小平南巡,那时候我们找过市长,当时给的贷款非常少,主要是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的,但是我们的老书记看到了这个非常好的机遇,怎么办呢?那时候就向老百姓借钱,再出去借钱,问银行借钱,这一次我们融到了不少钱,大概有个把亿,实际就是抓住了南巡讲话的这次机会。要说真正的政策,我认为我们老书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政策吃得透,而且用得好。如果国家给了政策你又用不好,也是浪费,但是用过头,就是犯法。

                        网易财经:但再往前推一点,1978年甚至1978年以前是没有政策的……(哈哈哈,有趣的提问方式,阴险的改开宣传,这样能成事吗?)

                        吴协恩:也有。到80年代国家已经逐步在放了,真正最苦的时候是在70年代。

                        因为没有政策,所以华西村70年代最苦,咱也不知道网易这个记者怎么得到的结论。

                        华西村“社会主义富华西”展览馆里,珍藏着一张49年前的老报纸。在这张1972年3月6日出版的《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生产大队》的报道,报道了华西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火热实践。

                        1961年,华西建村。1台30马力的柴油机,1764元现金,此外还有15000元的外债,这就是华西村当时的全部家底。“建村时,全村667口人,但耕地只有800亩,还被水洼、河沟分割成1300多块。当年华西交税8500元,人均年收入53元。”人称“华西村铁娘子”的赵毛妹这样向记者介绍60年前的华西村。

                        1964年,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的热潮,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带领村民,让河流改道、田亩重画。1972年,华西村成功实现了亩产一吨粮,《新华日报》《人民日报》记者相继走进华西村,争相报道这个“土地成片、瓦房成排、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亩产吨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风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别人纷纷搞起包产到户、分散经营时,华西村结合人多地少的现实,提出发展集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把全村600多亩粮田集体承包给村里的30名种田能手,把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企业去上班。

                        华西村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个硬道理,四十多年来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四大步:“七十年代造田”——上世纪70年代,华西人用七年时间战天斗地,重造华西村地貌,实现亩产一吨粮,成为农业样板村;“八十年代造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华西村展开第二轮艰苦创业,成为亿元村,实现农村工业化;“九十年代造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华西村大力推进中心村的城镇化进程,中心村民实现集中居住,过上了城镇化的生活;“二十一世纪腾飞”——新世纪以来,随着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华西村在对合并的周边村实行“一分五统”,统一规划,科学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目前,华西村已经形成了“南有钱庄(工业经济区)、中有天堂(村民生活居住区)、北有粮仓(农林科技示范园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格局。

                        吴仁宝同志真是个有理想、信仰,并付诸实践的共产党员。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翼德,
                        • 家园 必须工业化才能富裕

                          这是走遍天下的道理。因为稳定的必然需求,全世界的粮食价格是被人为压低的。如果像其他产品一样自由市场定价,粮价翻十倍不止,那样农民、农业才能广泛的有利可图。但是副作用就是大粮商可以起到【计委】的作用,这是政府不能容忍的。

                          所以所有的农村出路要么是人进城,要么是本地工业化。然而对于没有什么先天条件的华西村,从大局上看不宜发展工业。实际上它的发展是利用政策漏洞,靠简朴和个人关系集中资金形成优势,夹缝里野蛮生长出来的工业。在短期竞争中靠个人魅力和智慧生存,但是长期看必然衰落。

              • 家园 所以说主席自信找到挣脱历史周期律的路

                但是一旦私了还会走向历史周期律,自从老实人发动政变中国又走向历史周期律。

            • 家园 有点悲观了,虽然艰难,但是还是有希望,什么希望呢,就是天安门

              上的毛主席像啊,你问他们敢不敢放弃?

              本来可以特色经济向好,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劣势,不得不经济危机,这点岂是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解决的?不可能啊。

              所以没有办法,美国剥削中国,导致中国更快速的危机,因为是经济殖民地不可能自控啊,资本主义世界都没有解决经济危机,你一个半吊子资本主义想解决危机,怎么可能呢?这不是典型的妄想吗?

              那么特色的意图是啥,不就是社会主义想为资本主义保驾护航吗?哈哈哈,不就是想用计划经济框架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到来吗?

              现在的房地产不就是再走这个经济规律吗?特色想到的方案不就是社会主义政治为房地产经济背书,不断投入资金吗?但是,这能解决吗?资本家的贪婪底线岂是你中国共产党能够控制的吗?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所以就许皮带了啊,要求有良心的资本家?简直是开玩笑啊。

              中国共产党天然要求消灭资本家,你照顾什么资本家,这不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吗?至于是赎买还是肉体消灭,大家看着来,但是你指望共产党为资本家保驾护航,这个世界不能永远这么矛盾。

              这美国的发展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东欧解体多重因素的成果才有他的苟延残喘,的确冷战是美国胜利了,但是这种胜利仅仅是历史的反复罢了!!革命也从来不是一举成功的!!

              中国今天的经济红利能比得了当年苏东的经济实力吗?看吧!!!

              本来我们毛时代的确可以和平文革继续发展的,现在看来必须武力社会进步了。这个东西政权真能觉得自己可以微操吗?哈哈哈哈。这是在嘲笑历史规律吗?

              连个疫情都搞不了,还想微操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这些大佬想多了吧,你们还得靠毛主席这块图腾吧!!!!

              自不量力啊,还想微操资本主义,以为自己有多牛啊?房地产、疫情都失败,还能指望啥微操成功啊。

              https://www.talkcc.org/article/4947806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ccceee,桥上,
              • 家园 没有希望了。
                • 家园 希望还是有的,不过不在当下

                  现实已经是资本主义,这个大肥猪就必然就向列宁为它预测好的道路:帝国主义蜕变!早几年不是已经开始提持剑经商了嘛,它会一步步尸变...等到对外拓张失败,对内极致压迫,内外交困的时候,才是红色幽灵再次发力之时。民众嘛,一般时候动物性、物质性太强,容易被收买、被分化,不被压迫到活不下去是不会迸发力量杀了这头猪的

                  通宝推:ccceee,真离,
                  • 家园 真要走帝国主义道路,那也是次优了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虽然听起来好,但是太虚了,类似于三线城市拼清华,父母也未必真想把孩子逼到这个程度。

                    帝国主义道路,约等于 985 211,孩子将来也能安身立命,正常努力也挺有希望。应该说是比较实际的目标。

                    最怕搞成买办当道,拉美化,或者魏玛共和国那种,等于孩子成天打网游,彻底废了。

                  • 家园 加勒比联盟代表团在韶山给毛主席献花圈,天安门应该树毛主席像啊

                    3.51 VLW:/ [email protected] 12/16 几十个外国国家代表,向毛主席敬献大型花篮,场面令人激动落泪 # 红色旅游 # 正能量 # 外国人 # 献花篮 https://v.douyin.com/i84u9oGq/ 复制此链接,打开Dou音搜索,直接观看视频!

                • 家园 我吧,对疫情有点失望和不看好,对于毛思想,没有失望,越看书

                  越觉得有味道,你看看那些那时的领导人,那时候不比今天困难?你再看看1920年的民国,郭沫若写出了天狗。那时的我们是东亚病夫,是亚洲猴子。那时你还活不活了呢?

                  你再看看草地分兵,西安事变,那时不是更困难,毛主席失望了吗?

                  不要灰心。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康生!!!

                  站起来,继续战斗。

                  我们也许改变不了太多,但是历史他们无法阻挡啊?没有苏东红利了,美国会加速堕落。这是中国资本家和美国资本家天然的冲突。

                  美国不再有苏东红利了啊!!!

                  通宝推:闻斜阳,80后30,purplue,ccceee,
                  • 家园 那时候有国民党机枪大炮教育那些反对主席路线的人

                    说实话主席路线和思想是和人性对抗,那些人打下江山自然要坐江山,要荣华富贵要香车美女,这也就是主席晚年把一生荣耀做赌注发动那场伟大革命,结果失败了。主席路线思想支持者信仰不是过早去世就是被清洗,在加上这些年系统的抹黑妖魔化现在还有几人知道那场革命的真正的意义

                    • 家园 黑龙江甘南兴十四村和黑龙江华西村

                        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农村分田到户,集体经济分崩离析的大浪潮,面对这一浪潮,以吴仁宝为首的华西村党组织保持战略定力,他们分析了华西的实际情况,顶住了分田单干的压力,明确以农村工业化,追寻世界发展潮流,把集体经营和家庭经营的优势有机结合,并在思想上作好了准备:丢掉“典型”“先进”的包袱,正确面对社会上各种非议和责难,埋头干好华西的发展大业,坚持把华西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试验田,用实践证明华西之路是正确的选择。在实践中,华西村也不断解放思想,抛弃了一些“左”的做法和思想,实现了没有“暴发户”,也没有贫困户,有差别的共同富裕。

                      上世纪90年代,又探索出了一条集体经济为主的“一村两制”,但禁止“一家两制”。使得华西的共同富裕,是“既没有亿万富翁,也没有两手空空”;是“口袋富”加上“脑袋富”,物质、精神双富有;公有、私有的集体、个人双富有,是先要集体富、先富帮后富,直至全国富的真正的社会主义道路。

                        华西村在扶贫实践中,一直遵循了自我脱贫共同富裕的理念,真心实意地把华西的发展经验传授到全国各地。

                      上世纪90年代,在宁夏、黑龙江进行两个省外华西村的建设试点。在宁夏华西村建设中开展了“移民吊庄”工程,在华西村援建干部吴协恩等帮助下,建成住房2000间,开垦荒地一万余亩,种树18万多株,绿化面积达1200多亩,彻底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生产条件,目前宁夏华西村已形成以枸杞种植、第三产业、运输业和劳务输出为主的产业格局,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当初的不足600元发展到现在的1.2万元,年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民家庭达到了200多户。被誉为“塞上华西”。

                      黑龙江的华西村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绩,被誉为“北国第一村”。两个外省华西村建设的成果说明了一条:华西村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行之有效的,是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一条康庄大道。

                      (这个确实还是吹牛,真不行,唉)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说: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最后还是要能养活自己啊!

                        在扶贫实践中,华西村不仅输血,还注意培育造血机制,那就是注意培育一批具有带领群众一起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

                        老书记吴仁宝经常说:我是信仰共产党的,坚信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他曾自豪地说:“一个人要有信仰。我就信仰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一直没有动摇信仰,如果说我动摇了,也可能没有今天的华西。我最满意最看重的是先进共产党员的这个奖励。不管到哪个地方,你要有信仰,要让当地老百姓富起来,只有这样子,你就能够成功,就能够发展,老百姓就拥护。”

                        显然,吴仁宝老书记把华西村的成功归功于对党的信仰,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他认为有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立场,不仅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而且能够化解一切困惑,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原则,他说:“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为民谋利的一面旗帜。无论任何时候,我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员就应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我始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房子。”

                      (虽然探索失败了,但是吴仁宝同志的信仰还是可靠的)

                        在扶贫实践中华西村注重培育一批能够坚定理想信念、把为全体村民脱贫致富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新时代农村干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吴仁宝的足迹遍布中西部,他以促进中西部脱贫致富为目标,动员和组织了一批又一批的中西部乡村干部来到华西,从1994年开始,先后组织了100多期培训班,为中西部20多个省区培训了上万名乡村干部。华西村的培训形式与众不同,采取了“集中上课在教室,实践在田头、工厂、市场,富有实践经验的华西五员(技术员、管理员、会计员和相关人员)为教师的全新教学方法。”(这就是大寨模式)

                        每次期培训班,吴仁宝老书记只要在村里,都会抽出时间为学员们做报告和交流,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解答学员心中的困惑,并与学员广交朋友。

                      他说:“扶贫的关键在于人,而不是钱,给一人一条鱼,不如教会人捕鱼的方法。华西愿为经济慢发达地区培训干部,谋求共同发展。”

                      1994年6月,吴仁宝在中组部召开的先富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扶贫座谈会上,作了《扶贫是先富党员的光荣任务》的发言,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的表扬。宋平还在当年的7月1日专程到华西考察,高度肯定华西的扶贫工作。1994年10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半月谈》杂志联合举办首届“中国十大扶贫状元”评选活动,吴仁宝名列第一,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1995年7月(荒唐时代),农业部在华西村召开现场会,表彰华西为欠发达地区培养人才和干部的突出成绩,并授予华西“东西合作的榜样,扶贫育人的楷模”荣誉称号。

                        2006年年初,华西村提出“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的口号,先后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互学交流活动。吴协恩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村干部。并远赴云南、贵州、宁夏、湖北等地举办培训班,毫无保留地传授致富经验。13年来,华西村为全国24个省(区、市)培训基层干部50万人次,其中贵州省11560人,青海省2650人。吴协恩也跟父亲一样坚持给学员亲自上课,每年讲课达150多场。

                        吴协恩新书记认为,扶贫需要给钱、给物,但更重要的是给点子、给政策、给思路,这样才能“真扶贫、扶真贫”。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吴协恩提出了“产业扶贫”,通过产业合作的方式,引导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挖掘自身特色、建造增收载体、实现自力更生。华西村先后在鲁、皖、陕、赣、宁、新、藏等地投资建设了新能源项目,而且是长期投资,一般在20年以上。华西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金寨县三里井村投建的7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不仅解决了全村上千村民的就业问题,而且使全村1000多贫困人口每年直接增收6500多元。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县,对华西的扶贫项目给予充分肯定。

                      近年来华西还借助“一带一路”建设,与新疆达西村、西藏曲水村、宁夏华西村等结对共建,拿出部分项目股份无偿赠予当地农民,让他们不仅享受到现代农业设施的便利,而且也享受到股权分配的经济实惠。党的十九大后,吴协恩专门赶赴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考察,进行结对签约,在产业发展、干部培训、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虽然有庸俗、拍马屁的嫌疑,但是这种事情可以做)

                      现在华西村每年的帮扶资金达1.1亿元。(华西村够意思了)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华西人正以自已踏实稳健的步伐,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不以华西为世界,而以世界为华西,华西人正以博大的胸怀在世界的舞台上,运用和调动世界的人才、资金、能源、技术等资源要素,追求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先要集体富、先富帮后富直至全国富的真正富裕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黑龙江华西村北国第一村实在有点吹牛皮。

                      黑龙江华西村,前身是肇东市五站镇南小山屯村,当时仅有55户人家,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

                      从1999年起,通过华西帮扶,曾经的沼泽地已开发成2500亩良田(这个确实是成绩),2015年已实现人均收入15846元,被誉为“北国第一村”。

                      (http://www.village.net.cn/news/index/6313,典型的公务员学习文章,假大空。)

                      1995年,华西村决定在黑龙江设一个新的“华西村”。吴协恩接受安排,前往肇东市五站镇南小山屯村。

                      之前,华西村曾经帮扶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种方式:有直接给钱,有帮办企业,还有帮买拖拉机等,但帮扶成功的概率很小,帮扶的人走后,不久又会出现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吴协恩改变方式方法,仅用一年时间,就让小山屯村实现了“三无”:无迷信活动,无赌博,无重大刑事犯罪。村民们的收入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

                      4年后,吴协恩将一个新的“华西村”移交当地。

                      作者:阿录0502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e83a45f3af69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思路还不错,只可惜当地没有坚持下去。

                      要说黑龙江,怎么也得说兴十四村啊。

                      推门见林 绿色致富——在黑龙江甘南兴十四村感受我国“生态红利”

                        新华社记者梁冬、张玥

                        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的兴十四村,以垦荒人钉下的第十四个木桩得名。“住马架子茅草屋,吃的菜渣和糊糊”是第一代兴十四村人的记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兴十四村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依托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成为远近闻名的“龙江第一村”。

                        走进兴十四村,农家小院、庄户人家、猪圈鸡舍……这些农村“记忆”,被眼前宽阔平坦的乡村道路,层林掩映的栋栋别墅所取代。一棵棵挺拔的樟子松在寒风中抖落身上的积雪,迎接着每一位来兴十四村的客人。

                        “以前兴十四村都是沙土地,刚播下的种子一场大风就得吹走三分之一,为了保护农田和庄稼,必须得种树!”兴十四村党委书记付华廷拍打着粗壮的树干,这棵50多年树龄的樟子松记录着兴十四村的发展变化。

                        “这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如今全村有1.5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40%。据林业部门估算,这1.5万亩人工林经济价值6亿多元,每天增值15万元。今年已经开始尝试发展林下经济,明年要大面积种植赤松茸。”付华廷如数家珍。

                        沙土变绿洲,绿洲又成了肥沃的良田。60多年开荒拓土,兴十四村硬是把4万多立方米河泥,搬到了3300亩贫瘠的耕地里,把600多亩高低不平的沙土地变成了良田,“靠天吃饭”成了历史,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有机谷物生长,为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留足空间。

                        “我们这米饭,不用吃菜都能吃一碗。”兴十四村党委副书记刘颖舀起一勺刚焖好的米饭,饭粒油光饱满,唇齿间米香四溢。

                        刘颖告诉记者,村里从2009年开始种植有机大米,到今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平均亩产1313斤。兴十四有机大米在北京、上海、广州每斤最高卖到60多元,水稻年加工量达10万吨,产值超亿元。

                        走进兴十四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村民王宝芹正小心地为花卉浇水。蝴蝶兰、仙客来、红掌等近2万盆花卉争奇斗艳,再过一个多月,它们即将成为市场的“明星”。

                        “外面冰天雪地,我们这里温暖如春。温室里通风、降温等都是自动化,只需要人工浇点水。”已经57岁的王宝芹现在每个月可以领1000多元的养老金,再加上园区2500多元的工资、年底的奖金和村里分红。“我们村民的收入不比城里差。”

                        “咱村空气、水、土壤无污染,种地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为发挥这一特色优势,近几年村里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打有机牌,走特色路。”兴十四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副主任李新自豪地说。园区示范种植作物18大类105个品种,应用各类技术33项,年产果蔬500多万斤。除了“明星”花卉,温室大棚还培育出168斤的“明星西瓜”、336斤的“明星南瓜”,每年订单销售,供不应求。

                        “全村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546亩。”付华廷说,未来,将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全部种植优质、绿色、有机农产品,把兴十四村打造成为城市“绿色大厨房”。

                        兴十四村的绿色转型不断释放出“生态红利”。统计显示,2022年,全村总资产24.9亿元,总产值实现20.7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8万元。不仅带动了村民致富,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创业者和务工人员1万多人,带动全县乃至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乡村振兴是什么样?我想就是兴十四村的样子!”付华廷信心十足地说。银装素裹的兴十四村静谧和谐,老支书付华廷心中勾画着更加美好的现代乡村新图景……(完)

                      付华廷好样的!!!

                      2017年,一篇名为《中国最富村负债389亿!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到底经历了什么?》的文章在网上流传。

                      其中写道:“截至2016年3月,华西集团总负债38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8.78%,其中有息负债245.7亿元。将近百分之七十的负债率表明,随着传统产业模式的日渐式微,曾是中国农村经济的标杆的华西村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艰难的转型不可避免。

                      面对质疑,吴协恩认为那是断章取义。他称这个程度的资产负债率是正常可控的。理由有三点:华西村500多亿元的总资产品质健康,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华西村企业经营质态优良,收益稳定,名列无锡市前茅;华西村纳税额逐年增长,后劲十足。

                      作者:阿录0502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e83a45f3af69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家园 以前革命是否有意义在于现在是否需要革命

                      可能以前需要飞机大炮教育的普及才能教育人民,现在不用了。比如不需要杀了彭宇,大家就不会扶老人过马路了。比如不需要杀了结婚的人,现在的人已经不愿意结婚了。这也算是社会的进步。越高级的社会,淘汰旧有观念,就越不需要飞机大炮。人均资源利用量比过去高,就可以从更多不同的维度获取信息。简单的比喻,以前事情发生在眼前才会知道,现在通过媒体可以很快了解到。同时,现在也可以更快地做出反应。

                      最近有新的几个瓜,不太好吃。有一个是高法发文解释了为啥不向社会公开判决文书。大概的理由是,原被告都是来自社会的人,向他们公开就是向社会公开了。突然又有了被拉高工资平均值的感觉。至于后续的影响,大家拭目以待了。现在买一个身份证,也不需要多少钱,何况文书。收集以后AI处理一下,感觉不是很难。墨菲定律,能发生的就会发生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