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林彪在塔山的排兵布阵,事先已决定了此战有胜无败 -- 忘情

共:💬78 🌺39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实吧,也没那么神

      和后来的淮海相比,老蒋在东北的指挥算是在线的。

      直接跑的话政治压力太大,非要打的话,在锦州还算是对国军有利的。因为毕竟离华北近,可以创造一个两面夹击的环境。

      廖耀湘截断彰武也算是有效的。毕竟铁路没法贯通了,运输效率一下子下去了。

      核心其实就是锦州能不能迅速拿下。根据过去的老经验,共军攻坚还是有些欠缺的。毕竟长春,四平,德惠都打的很一般。锦州这么一座军事化重镇,按说是应该能挺些时日的。

      塔山毕竟是人少对人多,阻援可以,彻底挡住是不可能的。

      但东野就是31个小时结束战斗,其实12小时之后就没悬念了。这样的话,之前的整个国军的构想就完全不成立了。问题就是为啥只坚持了31个小时。

      一个是范汉杰有自己小九九。明明兵力少还分兵葫芦岛。想着不行自己还可以跑。

      再一个整个国军对东野的兵力,火力居然还是没有准确的情报。居然还以为东野其实没那么多正规军。认为东野1/3还是没有什么武器的民兵。不得不说都要生死相搏了还不知己知彼是要命的。

      最后要提一下牺牲的朱瑞。他领导下,炮纵成长迅速。火力的密度,准度,方法都上了一个台阶。打锦州的时候老兵形容“冲锋的时候,大炮就在头上飞”。说明步炮协同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而刚进关的时候,这个能力还几乎为零。朱瑞同时发现,面对敌人的高墙,过去都是轰城头,后来改成轰墙中间。中间断了,上面自然也垮下来,形成一个土坡正好登上去。在上千门重炮的集中轰炸下,高墙没起什么作用。 这时候的东野,应该说已经超越了当年的侵华日军。

      只能说,战略上没错误。但对敌情我情掌握的不准确。以至于作出错误决定。但是之后对廖耀湘的指挥就有点无厘头了。

      通宝推:迷途笨狼,
      • 家园 锦州为什么31小时就被攻下

        而长春能让兵强马壮的东野望而却步,因为锦州的部队都是杂牌,这是军委钦定的。

        点看全图

        蒋军出关总共七个军,21个师,辽沈前历经陈诚、卫立煌整理部队,号称14个军44个师,其实其中有七个军仅辖2师,总共参战39个师,暂编师就占了16个。范汉杰说是下辖四个军(新编第五、新编第八、54、93),54军在葫芦岛,剩下的三个军几乎都是由新兵和暂编师组建的。

        卫到东北,第一步要求损失较大的师拆散补充其它师,军官空运至锦州山海关地区补充关内新兵,先后到达锦州的有新编第六军的暂62师,49军的26师,52军的暂54师,71军的88师,这几个师等于全是新兵蛋子。第二步以血脉尚存的26、88师,加其它新组建的暂编师,重建新编第五军(26、暂50、暂60),新建新编第八军(88、暂54、暂55),故该两军战斗力很差。如暂50是热河地方部队改编,约3000人,暂60是辽阳县保安队改编,5000人,暂55是铁路交通警察,仅千余人。守城主力93军,也只有一个60军编散的184师(即海城起义的潘朔端师),还不是原装的。说到底,锦州没有一个是靠得住的基本部队,长春起码有两个

        蒋军还是晚了,48年初从青岛调54军时,就应该坚持原案,把八、九两个军也调去,最好再加上39军。傅作义也应该拿出13、62、94军(94军就不要去突袭石家庄了),这样可组建两个东进兵团,先期占据塔山,连接锦州,如此才能居于主动地位。华北军区就靠傅系的几个军去周旋,先林后聂。徐州华中要合并,东北华北也要合并

        通宝推:桥上,普鲁托,
        • 家园 根本就不该在陕北搞武装大游行

          30多万人,要是都拿去搞一个松花江防线。起码能在吉,辽立足一下。哪怕有时间把沈阳周围的工业稍微恢复一下。 这也算没白来东北一趟。

          当年党内让老蒋把张小六放回东北,收拢一下人心。老蒋也不肯。其实东北军都没了,去了也是个吉祥物,但却可以快速收拢上层人心。这个也没做。都快完蛋想到了找一帮东北军老人(张学思之类的),早干什么去了?

          • 家园 何柱国刚回到东北就给下毒毒瞎双眼,又怎么可能放张学良回东北。
          • 家园 胡宗南的部队战斗力比较低

            晋西北和陕北战场如果排名的话,基本是这样的。

            一流部队:

            共军精锐王震359旅改编的西北野二纵,

            国军李铁军的第5兵团的重建的整3师

            国军钟松的整编36师

            二流部队:

            共军陈赓的四纵

            共军西北野一纵,

            国军的李振的65师

            其他不如流。

            用李振清的65师做标准,65师苏北被粟裕打击过(有些水分),在山东战场上的时候完全是肉包子部队,胡琏回忆一起在莱芜新泰行军的时候,需要18军派出4个团,从4面保护65师。叫赵匡义千里送京娘。但是65师经过休整后投入西北战场,成为胡宗南的主力,胡宗南把李振提拔为18兵团司令。

            因此哪怕是胡宗南都调出陇海线,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完全是送人送枪来的。

            • 家园 姜克夫在《民国军事史略稿》里这样评价胡宗南部战斗力

              大致说:胡宗南除了参加过淞沪抗战,就调到西北围堵延安,再没上过抗日战场。而是靠吞并在抗日战场打残退西北休整补充的杂牌军壮大自己的派系,挤走蒋鼎文,继任第一战区司令。到抗战胜利胡部成了蒋军黄埔嫡系中最大的派系。但几乎没怎么参加过抗战,战斗力很弱。

              胡不安野心很大,想当“三北王”。为了占地盘胡部分出大批部队进入西北、东北和华北。但胡的部队如李文兵团,石家庄罗历戎第三师,战斗力都比较一般。邯郸战役被歼、起义三个军。在新疆被苏蒙联军和三区民族军歼灭的部队好像也有胡的部队。在陕南战场胡起家的第一师第一旅还曾被陈庚重创过。

              通宝推:燕人,网海,
            • 家园 他的意思应该是胡宗南调往松花江,只可惜太短暂了

              就是到了松花江,也是林彪过了危险期。

              也没啥用。

              败仗和败仗也是不同的。林彪只是为了缓冲罢了。

              他大概是想说,在杜聿明追击期间,胡宗南部调往东北。

              应该承认,胡宗南部实力是不错的,军队装备很好。

              但是,即便到了东北估计还得修整一段。

              这就难办了,时间上赶不及,还是打不过林彪。

              只能在初期有点用,然而到了就过了初期了。

              南满也不怕,可以撤往朝鲜。朝鲜人民军弄死过境的国军。

          • 家园 那陕北、西北要不要了?如果共军可以成功,也未必不是实力啊

            确实不如东北基础好,但是东北直接面对毛子,你觉得国民党面对外蒙古、朝鲜、苏联、内蒙人民自治政府的压力,几十万人就够了吗,还能摆50万?

            那时不是今天被美国洗脑了,苏军打死德军的风头还在啊,就国民党乱吃乱喝的那股腐朽劲,你觉得他们有胆子对抗苏军吗?

            他们敢于面对苏军的压力吗?不可能的啊。

            共军在里面是沙发,国军在里面可就是监牢了。这是一块。

            另一块,可是蒋介石要消灭敌军首都啊,这个摧毁意志不是开玩笑的啊。

            国军在东北打出来,完全是周总理战略失误,盲目相信和平建国,没有快速有力的集中注意力在东北的结果,否则,杜聿明他们根本进不了山海关。

            是蒋介石利用了周总理的犹豫、缓和、盲目相信蒋介石自己和平建国,挟持美苏控制限制了东北我军的行动,导致了杜聿明冲进了东北,非常可惜。

            所以,来得容易,但是蒋介石也不珍惜,还是要使用传统汉地18省,作为自己的基础。所以他始终犹犹豫豫,以耗尽掠夺为主。

            然后还要想随时抛弃,这也算了,还非得找替罪羊,这种犹豫愚蠢的操作导致了,他不可能把胡宗南派往东北,放弃马家军等等等啊。

          • 家园 老蒋不敢放张学良去东北

            要放张学良,抗战期间就放了,何必等到抗战胜利?

            老蒋心胸太狭隘。早把张学良杨虎城放了,抗战期间这俩人只能率部拼命,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既显示了老蒋的宽容,也除掉了异己。但这样的办法,老蒋不敢用。

            • 家园 放了张学良等于是让张国焘回到红四方面军

              任何政治家都不能把自己的政治对手放虎归山,除了华国锋这样的政治小白。

        • 家园 锦州守敌是啥部队不是我军定的啊,关键是就算是中央军也得打

          关键是我军战斗水平和敌军到底如何对比。

          经过整军、三人战术、快速突击等等等加上优秀的炮兵战术,锦州确实也应该是能够做到短期打下来,当时我军的士气也不错。

          其实,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以前看似乎我军困难,其实完全是很潇洒自由了。我军的技战术水平比国军单兵也不是差距很大了。

          困难的就是一路撤退时期。心理还是未定,领导他们(彭真和和平派)有问题。

          直到最后林彪全权处理东北事务,大家心里才算安定了。

          请问,您有抗战战后刘邓部因为重庆裁军的资料吗,我刚才查了一堆,看不到,各种资料没提(主要提了晋察冀和李先念部,极少资料涉及陈毅),我当然不信(没有),我判断也确实事实应该不止如此简单。

          新五军在东北属于较强部队了吧?虽然比新一、新六差点。可能比新七军还要强一些啊。

          你最后这段是放弃东北的意图,虽然有效,但是太不好看,那时,士气很有影响的。

          就好比某河友要求1931年918之前张学良转移工业或者破坏工业满铁类似啊。实在难以实现。

          无论是卫立煌还是其他人。

          这个都要依靠蒋介石的决心,而蒋介石要霍霍东北,占张学良的便宜。所以他也下不了决心。

          现在我观察,苏军破坏拿走工业设备还是为了削弱蒋介石的战争潜力,苏军很够意思了。

          我军当年心思太犹豫了(战争与和平之间),唉,可惜,就这么短的时间,我党没抓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