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中美民间大对账 -- 121gdi

共:💬444 🌺2182 🌵24新 💬58 🌺9 待认可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主要是商业模式

                      可以参考

                      https://www.singlegrain.com/social-media/youtube-shorts-vs-tiktok/#:~:text=While%20TikTok%20users%20may%20come,content%20with%20traditional%2C%20longer%20videos.

                      tiktok通过定制化页面能更好的绑定内容生产者和观众。 给观众推送他们更想看的,给生产者的东西推到更愿意买单的观众面前,从而产生更多的利润。

                      其他的平台在定制化,个性化这里做的不够。当然,可以看出来也在改善,这东西并不是什么难以模仿的高科技。就看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了。

                      tiktok主要是年轻人市场。好处就是未来的某个时候,这批年轻人变成有钱的中年人,它的业绩会窜升一下。但是所有的社交媒体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时效性。当这批年轻人变成中年人还在用这个东西的话,新的年轻人就会觉得你这东西是老一套,自动和你保持距离。所以社交媒体需要的是不断的推出否定自己的东西来保持市场。

                      Facebook没有任何错误,就是被大家认为是老奶奶才用的东西。

                  • 家园 我其实想问为啥白人比我可信?

                    那些白人如果是小年轻,不还没有我在美国呆的时间长吗?

                    他们上没上大学我不知道,我不光自己上过,儿子也要上了。我凭啥懂的比他少?

                    难道,就是因为他们皮肤白吗? 这个,算不算自己歧视自己?

                    • 家园 盲人摸象罢了

                      要是有一个江浙沪的土著天天给你讲他们的幸福生活,并且说这就是中国现状,你信这就是中国么?

                      我给你举一个例子。

                      前几天一个江苏网友说他们公司保安跟他熟了,经常给他让烟,都是中华,我很震惊,虽然我不抽烟,好歹我也知道中华烟什么价格。我说你们公司保安家里是拆迁户还是有矿啊?他的回答令我更震惊:我们公司保安月薪4500,家里什么什么……我没记住。但是月薪4500震惊我了,我说,你们公司这么大方?他说:他们江苏保安就这个价。

                      我们这保安也就2600。

                      这也是中国。

                      你说我信谁?

                      这次小红书第一波就涌进来70万美国人,绝大多数都是有工作的人,不是流浪汉。是他们现身说法。

                      你说我信谁?

                      中国人都知道,中国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14亿人,天南海北,从共产党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从中南海到山村,从清华北大到山区小学,从马云到犀利哥,太广袤了,太复杂了,太多姿多彩了,每个人所知道的中国,都只是中国的九牛一毛而已。

                      美国的复杂性,恐怕比中国更甚。

                      你能认识到多大一片美国?

                      多少个美国地区?

                      多少个美国阶层?

                      多少个美国种族?

                      多少个美国行业?

                      问题的关键是,你观察到的美国社会和小红书这部分人的社会是否重叠?

                      所以,你说,我们相信你还是相信小红书那群美国白人?

                      我的答案是,我都相信。

                      因为你代表的只是一部分美国,他们代表了另一部分美国。

                      前面踢细胞对学贷质疑,质疑他们愚蠢。

                      其实中国人也一样。

                      你们是精英,受过高等教育,见多识广,不了解民间疾苦罢了。《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一段

                      在我年纪还轻、阅历尚浅的那些年里,父亲曾经给过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这句话仍在我心间萦绕。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我小姨子两口都曾经短暂做过扶贫,见过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人。但是,我们中国人不会说,人民有愚蠢的自由。这样说,在国内会被口诛笔伐。会被人骂没人性。

                      他们真的是蠢,是懒惰?

                      香港十年前的一档节目——《穷富翁大作战》,就是让富豪体验穷人生活的。有兴趣可以搜索一下。

                      • 家园 请教一下

                        美国学费高额贷款在小红书不是小部分美国人而是大部分美国人都说美国学费比高利贷还狠,关键是绝大多数普通美国人都是贷款上学,是普通美国人说的真实还是你所谓网上查的真实?

                        我的质疑:质疑

                        既然高利贷比学贷还狠,为啥不借高利贷?逻辑上不通啊。

                        我推测有三个可能,TT难民吹牛,红尘无极的问题,再就是TT难民的脑子问题。

                        实际上最不可能的就是脑子问题,但另外两个涉及到人品。质疑人品不如质疑智力。我倒是很想听听红尘无极的见解,为啥不借高利贷而去借更困难的学贷,玉米河友有啥高见?

                        我个人见过许多低收入美国人,对他们的多数人没有你们说的优越感,我对任何国家种族阶层勤劳工作的人都非常尊敬,对选择躺平的可以理解,只要不危害妨碍别人就好。我想我这个价值观和你们(非常不想用你们这个词,但我自觉已经不配用我们了)也没啥区别吧。

                        • 家园 我没啥“高见”。

                          我前面说了,我了解到的美国的学费、学贷、课本费的情况,和swell说的差不多。

                          至于说美国学费比高利贷还狠,这不是我的观点,我也没有调查过这个情况,我没有“高见”。

                          我只是泛泛的认为,不能把普通人的行为归结为愚蠢。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哪怕他真的愚蠢,背后原因明显是社会的不平等造成的,在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大家都差不多,没有谁会比谁愚蠢。

                          关于价值观,我明显没提到你。

                          我说的是部分美华。提到的人有两个。

                        • 家园 大家还是平心静气的讨论

                          我个人怀疑是河里大部分海外河友去国外读的研究生,很多有奖学金,国内完成本科学业,没有本科学生贷款的负担。因此既没有本科贷款的压力,有奖学金,研究生贷款的压力相对也比较小。而毕业后由于在美国社会智商上也可能排在前面20%,收入还贷款也是小问题。

                          所以一入一出,两厢比较,这些河友可能无法体会普通美国人的感觉。

                          另外我查了一下,本科生的每年联邦最高贷款额度(2024-2025)是10500,研究生是20500. 研究生还有补充贷款来弥补叫Grad PLUS Loans。额度为 学校认证的总教育成本(学费+生活费+其他费用) 减去已获得的其他经济援助。这个贷款的手续费和利率都很高:

                          手续费为4%左右,利率为:

                          2024-2025学年:固定利率为9.08%。

                          2023-2024学年:利率为8.05%。

                          2022-2023学年:利率为6.53%

                          9%以上的利率,的确令人乍舌,离高利贷已经很近了。而且Grad PLUS Loans的利率是固定的,这意味着在整个贷款期限内利率不会改变。

                          对有些学生来说,联邦贷款额度是不够的,的确需要其他贷款来补充。9%的利率,估计大部分私人贷款也不至于这么高吧?这是不是就是有时候联邦贷款利率比高利贷还高的意思?

                          通宝推:潜望镜,玉米菜,
                    • 家园 西西河确实有点意思,这个说法确实在理

                      按理你懂的不会比那帮白人小青年少。

                      人类的悲喜往往不同,各个阶层估摸着不止物资区别大,思维也是大不同。

                      譬如国内还有卖肾买苹果的,你说这思维方式咱能理解吗?我是想个十天十夜也理解不了,他为毛不去借花呗呢?

                      估摸着你们对美国小年轻的思维方式也是理解不能。他们为什么不能找个高利贷,或者用其他什么方式,譬如先参军呢?

                      但不管怎样,我现在的感觉就是政府理念的大不同:中国政府管的有点多,这其实保护了底层,保护了对社会运行机制还不太明白的年轻人。而美国政府管的太少,一切按社会达尔文来运行,于是越是精英越能充分利用规则如鱼得水,越是底层、小年轻越是被规则教训吃更多苦受更多罪。

                      通宝推:玉米菜,rentg,Swell,
                    • 家园 可信不可信不取决于肤色
                    • 家园 你我一辈子只有一个职业

                      跳槽也还是在同一个行业里面混。想一下你的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中小学同学,他们中很多人像是迁徙的鸟类,什么赚钱干什么,过两年换一个行业,一生从事的职业可能超过十种,更了解人间百态,他们更有“采访价值”。

                      看过一些纪录片,勤劳的贵州小夫妻,一会儿开大货车,一会儿在西藏开饭店,一会儿出现在浙江的工地上,一会儿出现在广东的工地上,现在在搞乡村振兴直播带货,未来可能还要继续“迁徙”。

                      以上是有感而发,以下是小红书

                      你是一个人啊,小红书上说这个的是一群人啊,难道你一句顶一万句😂😂😂😂😂

                      通宝推:玉米菜,
                      • 家园 我就说白人

                        我当然认识很差,见识也就自己这点。

                        但是因为另一个人是白人,所以看起来就更加代表美国,更加可信。

                        这种歧视吧,我多少有点不习惯了。

                        • 家园 这次小红书涌进来的不是一个白人

                          是一群白人,是一大群白人,是很大一群白人,有多大一群?

                          第一波就涌进来70万人,当然不全是白人。但是,都是美国人。

                          70万人对美国的代表性,别说你了,就是马斯克、特朗普、比尔盖茨、索罗斯、扎克伯格来,也不敢说比他们更能代表美国。

                        • 家园 其实每个人都是盲人摸象

                          这个世界太大了,个人直接能经验到的东西又太小了,所以讨论宏观问题,还是要看宏观数据,而不是依靠个体经验。

                          关于美国学生贷款,我查到的数据是:截至2023年,美国的学生贷款存量约为1.7万亿美元,涉及超过4500万借款人。

                          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利率也不低。

                          通宝推:玉米菜,
                          • 家园 美国总人口3.5亿

                            大学以下应该不会有学生贷款。60岁以上的贷款人数也不会多。况且美国还有很多没上过大学的,这些人也不会有学贷。还有很多移民和非法移民,也没有学贷。这几个群体加起来得有一半美国人了。

                            这个比例非常大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