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电影中印象深刻的家伙什 -- 风起天涯

共:💬68 🌺8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RPG据说有个问题是不抗风,要使用得好还得有点技术
      • 家园 催坑

        兄弟,可别建烂尾楼啊

      • 家园 读着过瘾。不过智者千虑,必露一怯,RPG可不是老毛子的发明

        火箭筒史称“巴祖卡”(Bazooka),是花旗国在二战中的发明,苏联最早还是从中国人手里在朝鲜战场缴获发现因而仿造的。 不过二战史片中后期柏林保卫战时看到德军手中大量装备类似的反坦克武器,不知道美国人的发明与德国人有没有渊源。 如果当代计算机与冯诺依曼的关系样,二十世纪后半期的大多主要武器系统,尤其那些比较成功的都与二战时德国的发明有这千丝万缕的关系。

        “巴祖卡”(Bazooka)资料在这里可以看到,http://www.losn.com.cn/kxyfm/weapon/20.htm 注意请略过“中国自明代就发明类似武器。。。blah blah"等八股段落。

        关键词(Tags): #Bazooka#巴祖卡#火箭筒
        • 家园 二战中的苏联根据租借法案从美国得到不少巴祖卡

          肯定不会迟到抗美援朝才得到.德国从东线和北非都有缴获,然后防止了一系列步兵反坦克武器, 铁拳只是其中一种.

          下面这段文字摘自约翰•威克斯的反坦克战史.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反坦克防御科学——如果可以称得上是一门科学的话——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发明和创制了首屈一指的单兵反坦克武器系统——“巴祖卡”火箭筒。这种“巴祖卡”火箭筒成了全世界各种肩控火箭发射筒武器系列的鼻祖。由于关于它的起源问题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所以,叙述一下它的来龙去脉,对读者或许可能有所助益。 美国陆军中有一位名叫斯金奈(Skinner)的上校,此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对火箭具有浓厚的兴趣,并曾自己动手制造和发射过许多火箭。1931年,他被调到美国陆军军械部所属的阿伯丁靶场任职,在那里,他继续利用业余时间制造和发射小型高速火箭。到了1938年,他在这个当时美国陆军丝毫不感兴趣的无名项目上,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后来,他被调往夏威夷,1940年又被调回美国本土参加一种“特殊项目”的研究工作,所谓“特殊项目”,就是想看看他的火箭技术能否作为一种武器使用。在既无资金又无支援的情况下,他同一位参谋—起,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就制造并试验成功一种采用管式发射、以折叠尾翼稳定的简易肩射火箭。当时唯一缺少的就是战斗部,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正当斯金奈为此发愁的时候,一种理想战斗部却奇迹般地出现了。在本书第二章中曾经提到过的那名瑞士空心装药设计师,由于他设计的装置“没有能够打动”英国驻瑞士的武官,而带着他的原封未动的秘密武器——起码当时对美国来说是如此——来到了美国。他设法将他的设计卖给了美国,然后十分满意地返回了瑞士。美国立即着手实现一项应急计划,以求陆军部队能够迅速装备空心装药弹药。被选中的方案是M10式反坦克高爆榴弹。这种弹药除了重量之外,其它各方面的性能都非常出色。它的重量如此之大,以致不仅不能从步枪上发射,甚至也不能在12.7mm机枪上发射(这种武器虽曾几经试验,但最后仍以失败告终),而军械部也因这种弹药无人问津而被弄得积重难返。后来还试验过一种榴弹发射器,结果尺寸和后座力都很大。另外一个不大引人注目的方案是在榴弹底部安置一个火箭,全弹用“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步枪发射,并且利用一把长刺刀作为发射导轨。这一方案颇有独到之处,但却不大合乎实际,因为火箭发射时产生的后喷气体将径直后喷到射手的脸上。 1942年春天,斯金奈决定尝试将M10式榴弹同他的肩射发射器结合起来,为了能跟M10榴弹的尺寸相适应,他又重新设计了发射器;为了具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便使榴弹能在其内通行无阻,他将发射管的内径扩大到2.36in(约60mm),根据这个规格,他制造了一根整体式发射管,安装了两个手柄和一个使用手电筒电池的电击发装置,又制造了12发装着假弹头的火箭弹,并成功地发射了其中的3发。带着剩下的9发火箭弹,斯金奈前往阿伯丁试验场,以便在正规靶场上试验他的设计方案。出乎意料的是,当时靶场上正在进行一项表演试验,试验场上正奔驰着一辆为了试验利用其它发射器发射M10式榴弹而动用的坦克实靶。这可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斯金奈和他的助手厄尔(Uhl)中尉也在发射线的一边占领了发射位置,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们根本没有告诉别人他们是谁。至于后面的故事,我们最好还是用斯金奈自己的话来叙述为好,而这份资料是由阿拉巴马州红石兵工厂的代夫•哈金斯(Dave Harris)先生向我提供的: 当时的情况是,坦克为了转弯,正在朝我们所在的方向开来,于是,我们决定向它进行射击。厄尔利用从地上拣起的一段金属丝就地做了一个代用瞄准具,他打出的第1发弹就命中了目标,然后,在坦克尚未完成转弯动作之前,我又用1发火箭弹打中了它。这时,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大家不熟悉火箭发射时所产生的特殊声音,那些用星徽装饰起来的所有观众全都把头转向了我们,其中就有负责地面部队发展部的巴尼斯(Barnes)少将。巴尼斯走过来拿起火箭筒打了一发并命中了坦克,其他参谋人员也都轮流前来发射,直到把我们剩下的火箭弹全部打完为止。就在此时此地,“巴祖卡”被正式定为小批生产项目,而在很短时间之后,甚至在统计检验之前,就已全面投产。 这是一项重大的决策,然而也是一项十分正确的决策。

          1942年5月19日,军械部同通用电器公司签订了在30天内生产5000具“巴祖卡”的合同,通用电器公司提前89min完成了任务,尔后又安排了一次射击表演,这次表演非常隆重,有很多高级官员和盟国代表出席观看。可能是在这次表演中,苏联人才第一次知道美国发明了这种武器,因为他们在表演之后就立即提出了希望得到这种武器的要求,结果,在“巴祖卡”的首批产品中,有数百具被运往苏联并直接投入战场使用,自然德军也就缴获了这种武器。继第二次表演之后,又进行了大批订货,其中绝大多数直接从工厂送往码头,然后装船运抵北非,以抗击德军的入侵。为了能在轮船起锚之前赶上装船,有些则是用飞机运到港口的,这种作法,在1942年也是一种惊人之举。结果,首批使用“巴祖卡”的部队几乎没有经过训练,就带着它投入了战斗,尽管如此,他们的使用效果却出乎意料地出色。首批来自北非的战报之一说,一支德军坦克分队,由于在相当远的距离上差一点就被几发火箭弹命中(这显然是因为火箭射手精神过份紧张和开火时机过早的结果),因而举起了白旗。在审讯俘虏时,德军的这支分队的指挥官说:他们以为自己正在遭到105mm榴弹炮的射击,所以再坚持下去就太愚蠢了。德国人最初称它为:“肩射75mm炮”,而美国大兵们则无聊地称它为:“花花公子乔治炮”,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有些聪明人俏皮地称这种管子为“巴祖卡”为止。人们之所以会给它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发射管跟当时一位名叫鲍勃•彭斯的美国广播喜剧演员在表演时使用的自制粗管长号“巴祖卡”十分相似。这个名字沿袭至今并已驰名于世。 美国陆军军械部很快就发现,尽管“巴祖卡”是一种奇异的发明,但它的口径太小,因此不久以后就会在战场上变得过时,他们又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更大和更有效的型号,这种型号的口径为3.5in(88.9mm),但美国国防部却拒不接受这种武器,这样,尽管在试射中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此项设计仍旧只能束之高阁。“巴祖卡”和它的战斗部重为3.5 lb(约1.59kg)、初速为每秒300 yd(274.2m)的火箭弹仍继续保持服役。果然不出军械部所料,到1945年即已表明,在对付德国的最新型坦克时,“巴祖卡”的口径显得太小,威力也太弱。 关于“巴祖卡”,还有一个至今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1944年,在法国北部的桥头堡四周所进行的一场殊死的步兵对战中,美军有一名军士,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在战场上就地制作一种更为有效的榴弹发射器的权宜办法,他从“巴祖卡”火箭弹上拧下战斗部,并在原部位上串连安上了2枚美制标准手榴弹,这种装置自然十分简单,但却取得了成功。装填手从手榴弹中拔出保险针,然后,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插入发射管尾部,再由射手进行发射,4s钟后,手榴弹爆炸,接着弹片像暴雨般地落下。碧加汀尼兵工厂被迫强制生产了90000发这种榴弹,但该工厂一边生产,一边提出抗议。这些榴弹生产出来以后被紧急送往法国,但此时战斗已从博卡日(Bocage)的灌木丛林和堑壕中转移到了别的地方,对于这种榴弹的需要已经不大迫切。此后,就再没有生产这种榴弹,现在仅有一发存放在碧加汀尼兵工厂的小型展览馆内,以作为战时一种个人天才发明的凭证。 原型“巴祖卡”还曾作过另外一些改进,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将原电击发机构内使用的手电筒电池改为发电器。后来的一些型号上还安装了光学瞄准具,并且为了方便携带,还将发射管由单根变成了两段式。这种或那种型式的“巴祖卡”一直持续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并且一直到1950年夏天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士兵们仍旧继续带着它参加了朝鲜战场上的首次战役。但在朝鲜,它大大地败坏了自己的名声。由于弹药组配不佳,加之士兵训练太差,因此,当北朝鲜部队第一次向釜山推进时,“巴祖卡”没有能够阻止住坦克部队的进攻。于是,一份份十万火急的电报被急速发往美国。美国陆军军械部想起了1943-1944年研制的改进型“巴祖卡”——3.5in火箭筒,他们迅速派人找出图纸,随后即马不停蹄地投入生产,不到几周时间,遍及美国本士的好多家兵工厂所生产的数千具新型火箭筒和火箭弹,被空运到西海岸,并立即装船紧急运抵朝鲜,还有少量甚至是使用飞机被直接空运到了朝鲜,为的是在船运大批火箭筒到达之前,能利用这些武器训练部队。这种3.5in火箭的到达真如雪中送炭,它的使用效果又非常之好,以致直到不久之前,它还在美国陆军正规部队中服役,就是今天,也还可以在国民警卫队中看到它们。它被出售给许多其它国家,并且很多年以来,一直是北约步兵进行近距离反坦克防御的重要支柱,直到后来被更加现代化的武器取代为止。“巴祖卡”的发展过程是—部光彩夺目的历史,它起源于两个专心致志的年轻人,借助一个偶然的机会,向显贵的官员们进行了表演,并且受到一位高级官员的重视。

        • 家园 RPG的直系血缘先祖就是德国的铁拳。

          二战后研制的苏式新武器很多都具有德式血统。其他如米格15,AK47。潜水艇。等等。

          二战德式武器还有个特点。可能与众人影响中的不符。其实它也是追求简洁实用。

          • 家园 AK47可不是,它跟STG44只是样子相似,结构大大不同
          • 家园 俺不同意“其实它也是追求简洁实用”的观点

            你说的那些德制貌似“追求简洁实用”的武器,仅仅是因为技术上太新,本身就不太成熟,或者战场要求太急迫这样的种种原因,才赶快搞出来应付局面,以至看起来“简洁实用”的,而这并不是主观上“追求”的结果。假以时日,你等着瞧德国人会把它们变成何等复杂精密的怪物。

            可惜(或者可喜)的是,第三帝国再也没有机会向大家证明假以时日它会怎么安排武器的设计生产了——真正追求简洁实用的钢铁洪流淹没了它……

          • 家园 不是.

            而是另一种没有量产的反坦克武器.

            AK也不是抄德国人的.

            • 家园 老兄啊 !兵器知识您很丰富

              不过我是指血缘关系。并不是说照抄阿!

              • 家园 失礼,失礼,有些唐突了.

                不过血缘上也没什么联系.从本质来讲,铁拳是抛射型武器,血缘上溯是枪口榴弹,而RPG是火箭推动武器,血缘上溯是单兵火箭发射器.

                如果一定要说两者的联系的话,只有超口径战斗部和空心装药破甲原理是一样的了.

                至于AK和STG44,除了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外,结构上也没有什么类似的了~

                • 家园 这可就不好说了!

                  至于AK和STG44,除了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外,结构上也没有什么类似的了

                  那么减装药,中间威力蛋呢!这可是ak除了自动方式以外最重要的特点了。也是作为自动步枪成功的基础之一。我的这个命题任何介绍ak的文章都会论及。

                  铁拳是抛射型武器,血缘上溯是枪口榴弹,而RPG是火箭推动武器,血缘上溯是单兵火箭发射器.

                  1943年德军装备的“铁拳”(Panzerfaust)无坐力炮型

                  火箭筒。苏联于1962年开始装备的

                  RPG-7型火箭筒,是世界上第一种无坐力和火箭增程结合型火箭筒。你可能指这个的区别。

                  至于超口径战斗部和聚能穿甲原理那就更是招牌货了。这就更不用挣了。

                  • 家园 未必一定是血缘关系啊,为什么不是英雄所见略同呢?
                  • 家园 RPG-7不是第一种,前面那些怎么不说?

                    比如RPG-2,那东西到了60年代被大量倾销到越南,美国拍的描写越战的电影里面,几乎每部都陆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