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身体语言 0 前言 -- 水风

共:💬96 🌺20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然。同期待。

            不过,小孩子有些天性,是他们的父母也理解不了的。至少表面上看过去,有的小孩子的行为方式和父母正好相反。

            或许可以这么说,跟他们身边的环境和环境里存在的成人们,有很大关系。

            • 家园 我说的关系很大不是指有意识的说教

              而是父母对孩童的接触,或者说是触摸、抚摸——我也不知道专业词汇该怎么说。

              一般而言,父母对孩童的触摸较多(这里指正面的触摸),孩童就比较容易接受这类触摸,就是你说的“很喜欢拥抱和被拥抱”。

              负面的触摸就不说了,往变态那面去想吧

              在咱们国家由于传统的“严父慈母”的角色设置,往往父亲对孩童的触摸严重不够,即使有也是负面的(比如体罚),所以传统的中国人很难接受拥抱这一感情表达方式。而在母亲这一边情况要好得多,比如说,您见过母子/母女抱头痛哭的,您什么时候见过两个大老爷们抱头痛哭的?

              • 家园 有道理,不过

                父母对孩童的触摸较多(这里指正面的触摸),孩童就比较容易接受这类触摸,就是你说的“很喜欢拥抱和被拥抱”。

                这个有一定道理,只是我觉得可以更全面点的来说。还好你说的是比较级,,呵呵,请允许我吹毛求疵一下:))

                因为父母对孩童触摸较多的,结果在社会环境下却不是“很喜欢拥抱和被拥抱”,并且同样有着上面我说过的比较自我的情况、不喜欢被陌生人触碰的情况,我随手就可以举几个反例。所以我前面的表述用的是“或许可以这么说,跟他们身边的环境和环境里存在的成人们,有很大关系。”而不会直接提及是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因为一部分父母离异的孩子,在父母那里所接受的触摸较少的孩子,反而会“很喜欢拥抱和被拥抱”的情况,也是有的。

                总之,小孩子的成长,与周遭环境和与成人互动中所受到的影响,很直接的影响到他们日后的emotional development,social development。

                这里面涉及的小孩子对身体距离,拥抱被拥抱,以及与大人的亲近程度等等,学前教育里有个词来包括了这种现象,Attachment Behaviors, 怎么说呢?简单来说,一个小孩或者一个大人,会把另一个距离亲近的人作为一个可信任的“safe base”,借此去尝试外面的世界,或者作为一种在自己紧张或者不紧张时候的安慰,以及一种可靠的鼓励和支持。Attachment Behaviors,therefore, are anything that allows a person to get and stay attached. These include smiling, eye contact, talking,touching, even clinging and crying.

                其实对于这种距离的远近之分,形容两人的关系很近的时候还有个英文词“bonding”,我觉得很形象,但我翻译不好。

                John Bowlby 和 Mary Ainsworth对这个attachment的现象有很好的研究与解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水风文章里的身体距离所体现出来的人类行为的一种补充。

      • 家园 谁给俺照了张照片,还贴了出来?

        在MACY里的那一张... 经常领导在别处闲逛,俺就躺在MACY的床上呼呼大睡...

      • 家园 花顶好系列。等下文。
      • 家园 知识性、趣味性

      • 家园 继续继续——
      • 家园 del
      • 家园 一口气看完,不错

        图文并茂,简单易懂,是适合我这种懒人看的科普文章

        道长你以后就多写点哈,让咱长长见识

        每篇一花,没有宝

      • 家园 个人空间在不同方向上也是不同的

        基本上是一个椭圆形。个人处于一个焦点,面向另一个焦点。

        从实用的人际关系角度来说,从侧面接近想要亲近但还并不亲密的人是比较可行的。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大量的非正式场合——亦即非人为安排座次和位置——人们交谈时往往尽可能使自己面对的方向不被阻隔。例如,两个人交谈,往往二人面对的方向刚好呈90度;而多个人一起交谈,则可能排列成一个扇形。

        可惜手头没有现成的图片作为佐证。

        • 家园 可找到一个捉虫专家

          看起来是位专业人士,就要麻烦您多多不吝指正了。

          图片是个大问题,因为好多东西,说了半天,不如一幅图片管用。现在并没有形成一个很规范的学科,也没有现成的教科书网页可以盗联。我往往花一两个钟头来为内容找合适的图片,实在找不到的就消减内容。这也算是削足适履了。好在不是编教科书,偷工减料也没关系。

          多谢您的补充。

          • 家园 惭愧,“专业人士”愧不敢当

            上文补充也不是为了“捉虫”,道长雄文我只有仰慕学习的份。

            头一次在网上听人讲到这个,忍不住将多年前道听途说来的一星半点卖弄一番,道长一番谦逊,倒叫我现形露馅了

            期盼道长雅文。

      • 家园 再上花。

        看完水风兄的这篇“补充”,觉得文中认为距离是跟天生+后天生活环境相关,而后天的生活环境是决定因素,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在不谈种族和民族迁移的问题,后天的生活环境=种族和民族的生活环境。

        距离这个问题,在男女交往之间也是有些技巧可以用上。举个例子,在通常的都是右撇子的状况下,如果有一男一女走在一起谈话,同时,这个男的希望女的尽快对他有亲近感,那么他应该让这个女的走在他的左边。具体理论我不太清楚,估计和右撇子谈话时的“右倾”有关。

        从这个话题,我又想到人与人之间的皮肤接触问题,这也是比较有趣的。

        • 家园 没错,没错

          后天的生活环境=种族和民族的生活环境

          我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这并不是最后的结论。因为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我们就姑妄信之好了。

          你的这个例子很有意思。多谢。

          接下来就会谈到身体接触了。不过,这里面就有个度的问题,呜呜呜,很不好掌握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