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巴西经济小议兼及印度 -- 葡萄

共:💬214 🌺5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印度央行公布卢比自由兑换实施建议

      印度央行公布卢比自由兑换实施建议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gjgat/200609040081.htm

      新华社 2006-09-04 09:16:41

        新华社新德里9月2日电 据9月2日出版的《印度教徒报》和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中央银行即印度储备银行1日公布了卢比资本账户开放路线图,目的是在2011年实现卢比的完全可兑换。

        这份由印度储备银行委员会提出的报告将卢比实现自由兑换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时间跨度为5年。报告认为,允许居民、企业和银行的资本流动是建立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报告建议把印度个人向境外外币账户汇款的限额从目前的每年2.5万卢比(46卢比约合1美元)提高到20万卢比。

        报告还建议,应允许外国居民通过共同基金和组合投资方式投资印度证券市场,允许外国企业投资印度证券市场,将本国共同基金在海外市场的投资上限提高到50亿美元,本国企业在海外筹资10亿美元以下毋须批准,允许外国公司在印度发行卢比债券,允许印度银行到海外筹集资本金。

        报告建议允许其他行业的企业在银行持股或建立新银行,鼓励建立新的私人银行,允许非金融机构转化为金融机构,将政府的公有银行持股比例由目前的51%降到33%。报告认为,降低政府的公有银行持股比例不会改变银行的公有性质,不会影响社会公共目标的实现。

      金融时报 (2006年09月04日)

      评:印度人选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绝妙时间

      • 家园 一点小议

        印度今年出台这个卢比自由兑换方案是有两个背景,一是国内资本尤其是股票证券市场大幅度提升,一是国内地产价格截止到今年3月就已经比去年同期上涨35%,当月印度当局也开放对土地投资的限制.

        我在写中国巴西印度经济比较历史的时候就提到过,印度与巴西都是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很相似.但是国内资本准备却又不足以推动国内发展的需要,可以说连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满足.而中国,由于与日本韩国一样同属高积累高投资增长模式.尽管,这样的模式有很多弊病,但是就目前这样的增长阶段,改革以来外国FDI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只占中国改革以来对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10%.而且外资中至少70%的比重,来自港澳台\英属开尔曼群岛以及维京群岛,简单的说就是来自华人圈.而印度尽管有仅次于海外华人总数的海外印度裔群体,但是一直以来发达国家相互投资的比重占其总投资的90%而印度裔一直又对印度直接投资兴趣阙缺.所以,印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在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既不能在国内积累中获得有效支持也不能从有限的对固定资产直接投资中获得利益,所以只能是在游资上动脑筋想办法.如果仅仅从经济环境,与当前世界的大环境来考虑印度这样做有点饮鸩止渴的味道.

        但是,我说印度人选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绝妙时间,却是经济外的因素多一点,不过长期论印度在卢比自由汇兑上有些麻烦或者说考验还是迟早要过的,对于一个改革以来靠资本收益弥补巨额逆差的国家来说,自2003年以来贸易逆差一年创一个新记录(印度建国以来实现顺差仅2次,2005-2006财年印度逆差比上一财年增加48%达到396亿美圆)如果梦想靠印刷卢比解决经济中固有的弊病无疑是危险的,也许还没有到那绝妙时间印度自己就要改弦更张了.

    • 家园 【文摘】中国一投资银行首获迪拜经营许可证

      中国一投资银行首获迪拜经营许可证

      http://www.ftchinese.com/sc/story.jsp?id=001006603&pos=0&loc=SECTION#ContinueReading

      英国《金融时报》森迪普?塔克(Sundeep Tucker)香港报道

      2006年9月4日 星期一

      迪拜金融当局首次向一家中国金融机构颁发会员牌照,此举突显出海湾地区和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正在不断增长。

      经过数月谈判,迪拜金融服务局(Dubai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决定向香港第一东方集团(First Eastern Group)旗下的投资银行颁发经营许可证,允许其入驻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ub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开展业务。

      迄今为止,只有高盛(Goldman Sachs)和汇丰(HSBC)等全球银行得到了迪拜的经营许可证。

      作为中国大陆私人股本投资领域的先行者之一,第一东方已在海湾地区运营了15年。该集团寻求有关当局批准其以迪拜为基地开展业务,其目的就是利用中东和中国之间双边贸易不断扩大的局面。

      海湾地区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预计双边贸易额在未来5年内将增长2倍,达到1000亿美元。麦肯锡(McKinsey)的分析师曾指出,“新丝绸之路”正在兴起,其推动力来自中国对资本的渴求,及海湾国家将石油美元用于投资的愿望。

      麦肯锡估计,在未来5年中,海湾地区可供投资亚洲的资金将高达25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可能进入中国。

      同期,预计中东国家将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农业、教育、卫生和信息科技领域投资5000亿美元。

      分析师们相信,中国公司将处于有利地位,有望赢得其中一些合同。

      第一东方表示,它将利用新的经营许可证,专注于为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中国企业安排引资和投资,并为中国公司提供项目融资,帮助它们完成在海湾地区的交易。

      第一东方董事局主席诸立力(Victor Chu)表示,该银行还将推荐中国公司到迪拜股市上市。

      他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经过一段时间,会有逾1万家中国公司达到在迪拜上市的条件。中国国内市场容量的制约导致许多中国公司无法上市融资。”

      译者/梁鸥

    • 家园 【文摘】美《财富》周刊:印度必然会超过中国的几个理由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陶冶编译】

        尽管有很多相似性,印度和中国还是有很大差别,两国在传统观念社会制度方面有着显著不同。近年来,中印两国经济都在飞速发展,GDP增速几乎不相上下。有人可能会问,印度经济有一天会超过中国吗?

        初看之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目前中国已经遥遥领先。

      1980年,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印度和中国几乎处在同一个水平上。但如今,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翻了一倍,但印度仅仅增长了50%不到。过去20多年来,中国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的水平上,比印度高出了一大截。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中国几乎是印度的10倍。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方面,中国是印度的5倍。中国的优势非常明显。

        在基础设施和政府办事效率方面中国也比印度强出许多。在中国,设立一家公司办理手续只要一个月的时间,但在印度则需要三个月。此外,在居民储蓄和和外汇储备方面,中国也远远超过印度。

        英国《经济学家》(Economist)经过调查得出结论说:“如果这是一场比赛,印度显然已经落在了后面。”

        但是,在表面上的领先之下则是中国优势的丧失:印度正在快马急鞭地追上来,甚至有一天会超过中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相比之下印度的社会体制对外界变化冲击的承受力也更强。

        尽管许多本国有识之士对印度效率低下的表决机制和拖沓庸懒的办事作风提出了强烈批评,但无疑这是一个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管理体制。印度在许多经济发展问题上做出错误决策是因为参与决策的人出了问题,并非因为表决机制出了问题。尽管效率低下,这种制度却更加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当然,印度第一代领导人也曾犯下错误。幸运地是,印度成功地打破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教条。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一系列危机之后,印度也悄然发生了一场文化和观念上的革命:这个曾经坚持费边社会主义的国家开始融入国际主流社会(译注:费边主义 Fabianism 英国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流,主张进步和改良的社会主义思想。)。

        印度经济正在转型,尽管道路可能会有曲折,但自由市场经济却是坚定不移的方向。印度的私有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国家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越来越少。

        改革方向的明确使印度公司企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印度工商联合会(Federation of Indian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003年印度工商企业对前途有信心的比率为40%,去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73%。

        尽管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拥有绝对领先优势,但印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软件方面更有实力。目前印度银行坏帐比率不到10%,而中国官方承认的数据则高达20%,真实数据可能会更高。

        印度资本市场也远比中国稳定高效,相比于印度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国的沪深股市简直就是个赌场。自2000年以来,印度主要的孟卖敏感指数上涨了近3倍,而同期内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则下跌了近40%。

        尽管印度人并不喜欢打官司,但没有人怀疑印度不是一个法制社会。健全而公正的司法体系为印度社会长久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外,独生子女政策也使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印度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与中国相比,印度是一个年轻的国家。

        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经济已经显露出许多增长乏力的迹象。但过去几年来,印度经济却呈现出加速增长的势头,其GDP增长率已经与中国不相上下。

        因此,印度赶超中国只是个时间问题。或许,用不了一代人的时间人们就会发现印度才是亚洲真正的巨人,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美国《财富》周刊,原文作者是Cait Murphy,编译时略有删节。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立场。

      葡萄,对于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然后,这次海航要买100架巴西支线客机,会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么?

      • 家园 我也来说一则新闻

        今年中国两税制并轨之际,西方媒体出了一篇<中国税负世界之最>的文章.对比中国的公司税与外国公司税收中国都要比印度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章出来呢?我看世界上的事情并无巧合.

        从投资来看,超过中国投资总量70%的投资来自港澳台与英属开尔曼群岛.而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一直都为其对外投资总量的80%以上.在我看印度裔对印度投资是今后印度印度吸引投资可以依赖的长期对象.为什么这样的吸引一直没有形成,这个问题应该去问印度人不是么.

        对于经济增长的后劲,看中国人均,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看中国人在基础设施与中国产业投资.其文章,通篇强调的是印度的法律与制度优势,认为制约印度发展的是印度的经济政策.这里不难看出,西方中心的价值判断标准.仿佛印度过去的一切问题都还只是经济政策问题,与其他无关.

        说实话,印度经济的增长只在迟早,但是对于一个建国以来只有2年贸易维持顺差的国家,对于一个一个外资收益70%来自金融与股票市场的想跳过工业化直接进入发达国家的印度.要走的路很长,那不仅仅是民主或者法制可以解决的问题.

        另海航对巴西的定单只要符合商业规范,中间没有贪腐行为,我想那是企业处于自身利益的行为,不应过多干涉.国产客机还有很多路要走,现在规模供应为时尚早,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也是经营20年才摸准了市场规律然后才在10多年前崛起的.在中国各个产业的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来看,中国人踏足的地方必有中国人一席之地,中国人这只脚踏进去了,在今天这已经足够了.

      • 家园 cliche
      • 家园 暂时看不出来印度有什么可能超越中国,但是

        未来10年的成长故事应该在印度而不在中国。印度就好像25年前的中国,有太多的发展余地,所以增长率超越中国毫不奇怪,而中国的发展在现行模式上已经饱和,维持前25年的高增长可能性大为降低。

        从已发展国家既得利益的观点出发,也希望有另外一个中国故事分散风险,所以现在来说即使投资条件一样,许多企业会选择把钱放在印度而不是中国。

        印度总要进步的,希望全世界都退步或者停滞不前,就中国独家风光是非常不现实的。

        • 家园 印度拷贝中国发展经验的成本会非常非常之高

          中国成功利用了前几年的低成本资金,你想想,未来几年利率不同了,原材料价格不同了,工资水平也不同了,你会看到甚至粮价都会不一样的。

          相反中国骨头架子已经搭起来了,未来几年填“肉”要容易得多,即使没有创新,效率的提高,内部的consolidate都够我们发展很长一段日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