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 -- dreamflyer

共:💬527 🌺2718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楼主写的好啊,支持!!
    • 家园 这书俺看过啊。。。
    • 家园 好长的帖子,收藏起来慢慢看
    • 家园 这不是出了书了么

      一口气读完道教史。

      花之

    • 家园 强文推荐
    • 家园 【文摘】唐宣宗李忱将“道士赵归真杖杀之”

      第三次“灭佛”是唐武宗李炎时的“会昌法难”。会昌四年(公元844年),武宗听信道士赵归真之言,拆庙毁寺,次年正式下达“灭佛”令 。“其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蓝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四千万顷

      ,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旧唐书 . 武宗本纪〉)而对逃逸的僧人,当时的宰相李德裕下令封锁居庸关,抓住一个杀一个。赵归真进言排佛是为了他的信仰服务,但绝对没想到自己的下场:李炎一伸腿,他就在新君宣宗李忱的亲自督察下被乱棍打死了---李忱将“道士赵归真杖杀之”(〈东观奏记〉卷上);又“诛道士刘玄靖等十二人,以其说惑武宗,排毁释氏故也。”(〈旧唐书.宣宗本纪〉)至此“会昌法难”结束,前后历时三年(844年---847年)。

      http://bbs.zju.edu.cn/cgi-bin/bbscon?board=History&file=M1038554000.A&num=1350

      From: 发信人: meditation (冥想),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历史随笔:危险的游戏(南京小百合转载)

      发信站: 浙江大学海纳百川站 (Fri Nov 29 15:13:20 2002)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首先刘玄靖的死是有争议的,这是我看的资料:

        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第二卷,自己做做搬运工,有删节。

        据《旧唐书》的记载,宣宗杀的道士中有刘玄靖,但是《资治通鉴》卷二四八却只是记载了“杖杀道士赵归真等数人,流罗浮山人轩辕集于岭南”,而另外记载宣宗也曾于这一年的冬十月甲申“受三洞法篆于衡山道士刘玄静”,注中又说“会昌五年刘玄静还衡山”,似乎刘玄静并不在被杀之列。据前引唐李冲昭《南岳小录》中记载广成刘先生玄静于大中五年(851)五月十一日得道,则其去世的时间,离宣宗即位之初杀道士已经五年之久了。

        其实在当时道士也是分为法位阶梯,正一篆是最低的,其次是灵宝,最高是上清篆。尽管每一个道教信仰者都可能学习过各种知识。例如初入道者常常学习了正一法术,可能长于召考符咒驱鬼降神,而进一步者则可能精研灵宝,又可能通晓斋醮仪式,而受上清法篆的人,则可能习得养精保身或内外丹法,但是,由于要在公开场合赢得士人的崇敬,道士可能更愿意隐藏他们的出身而以上清的面目出现,因此,当时的道教中人,都会追求获得上清法篆,都会宣称自己是上清一系,同时宣称自己掌握着上清的知识和思想,愿意更多地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掌握的清修实践和高深理论。其实,在这一取向的背后却暗示着,在那个时代,即使是道教中人也不能不承认,道教的最高境界是那些看上去深奥的理论、清净的生活和高雅的言谈。

        如宪宗时代的田良逸和江含洪,就不以符篆、斋醮为荣,而是小心翼翼地把那些画符念咒的本事隐藏起来,田虽然会祈雨,但常“以虚无之心,和煦待物”,蒋“始善符术,自晦其道,人莫知之”,即使在宣宗和武宗极其崇拜道教的时代,道教徒还是在上层社会中凸显着他们本来并不见长的一面,如轩辕集虽然以幻术见长,但当宣宗问及“长生可致乎”的问题时,他还是回答得相当哲理化,“绝声色,薄滋味,哀乐一致,德施无偏,自然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邓延康虽然出身邓天师世家,但“每与帝王言,归于清净,与公卿言,戒其止足,与将进者言,勉于澹泊,与其徒弟子言,勖之勤久……上(武宗)嗣位,而时于内殿访其玄言,第以《道德》、《黄庭》、《西升》经旨应对,若丹砂硫磺之事,置而不论”而刘玄靖虽然能“礼斗步罡,驱逐虎豹”,但同样也不能不对过分的神异之术有所避忌,他在回答唐敬宗的问长生法时,就回答是“无利无营,少私寡欲,修身世世之要也”,使唐敬宗颇不满,而在武宗时代,武宗也与他有一段对话,问他“三盟歃血”,而他回答是,“世之所重者发肤,天子之尊,止可饮丹代之”。

        可是,在这次由道教引起的灭佛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却恰恰不是道教主流,而是一些并不受主流士人欢迎的道士。

      • 家园 【江湖劝告】提上来。俺不得不对您说一句

        报应 [净土居] 于:2006-07-16 12:56:06

        您这心态实在不像个修佛的。

        报应这说法何时出自何处您知道吗?

        我再问您些: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

        这些怎么解释,我估计您大约会说如果不事佛就更短命混乱是吧?如果答案是这样,那还是别说了。

        另外,宣扬佛法是好事,不过也得看地方,您说您跑演义历史版面来搞宣传,别人说天师,您挨个跟排佛的下场如何如何,这是个什么事?

        给您句劝告:您在寺庙弘法没什么,跑人家书场在别人说书或者学校历史课老师说历史的时候去这么干,恐怕要被人用大扫把子赶将出去。

        还有,您和有些网站是什么关系我不得而知,不过您每帖必广而告之,光在这个天师帖里俺就看见了不是一回,您要做广告,也不能这样干吧?

        • 家园 外丹之事

          唐太宗李世民等多位皇帝殪于服食外丹,应是公认的吧?

          您大约会说如果不服食外丹就更长命是吧?如果答案是这样,那还是别说了。

          关键词(Tags): #唐太宗李世民#外丹
          • 家园 您还是正面回答好些,您的问题我可以正面回答

            我对佛道两教都没什么特别观感,吃外丹那是脑子进水了,同样,对念佛经来昌国运延年寿也做如是观。

            • 家园 正面回答

              首先, 在下不懂引用功能,试着来吧。

              “报应这说法何时出自何处您知道吗?”

              在下以为出自首先佛经,后被道家(教)引用。

              ”别人说天师,您挨个跟排佛的下场如何如何,这是个什么事?”

              梦飞兄提到某些事情,在下只是适当地小小补充一下而已。这在河里也很正常吧?比如这个跟贴内容(http://www.cchere.com/article/794991),似乎在梦飞兄的帖子中未提到吧?

              “您要做广告,也不能这样干吧?”

              末学习惯于将引用文摘出处网页一并发出, 以便有兴趣的读者。这也是河规所许的吧?

              “我再问您些:汉明帝时始有佛法,。。。”

              其理甚深, 恕不在此答复了 (可去佛教网站)。

              最后, 多谢有关指教,

              恭祝

              吉祥如意!

              关键词(Tags): #吉祥如意
              • 家园 出家人不打诳语

                修佛的人只怕也应该如此吧。

                您上面所跟的天师这帖,说的是东汉张陵以及汉时故事,您跟一唐代道士排佛遭报应的,这是补充?补充也应该补充到说唐时道教的帖后,不是跟这帖吧?

                再说了,您说补充也问题不大,不过帖帖都是说排佛的如何遭报应,全不见您补充点其他内容,而且如果是真想补充,大可只说排佛经过事就是,用不着您这样吧?

                有您这么补充的么?

                题外话几句。

                佛陀之苦、集、灭、道四谛,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无明、行、识、色、六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何尝有过报应之类的话语。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这话听着您不觉得耳熟么?

                最后说一句,报应这个概念最早出自亚里士多德,这位先生和悉达多之子没任何关系,就时代而言,那会佛教在印度还没广大呢。

                • 家园 花,打岔问一下报应的原文怎么写?

                  一直在找报应一词的英文,如果说亚里士多德创报应概念,那一定有希腊原词,而英文很可能会从希腊借用.

                  据俺所知,英文里有retribution, comeuppance,但不知与与亚里士多德的报应有关系否.

                  先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