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日德两系车中国抗衡 -- 葡萄

共:💬55 🌺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日德两系车中国抗衡

    日德两系车中国抗衡

    http://www.e-economic.com/info/8265-1.htm

    今年7月底8月初,世界各地的大公司都在公布有关经营狀况的上半年报,几家汽车公司的业绩公报看下来,实在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美国车厂的情况似乎越来越糟,而欧洲尤其是德国车厂则担负起“对抗”日本丰田、本田全球急速扩张的主力,这其实也反映了世界车市这些年来的发展趋势——美国逐渐出局,德日全面对抗。

    不久前,在广州举办的国际车展上,有不少中国人注意到德日这两大在中国最畅销车系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它们性格鲜明的产品价值取向。

    作为最早发明汽车的国度,德国车集百年造车经验,无论是豪华大车还是经济型小车,操控的平顺,车辆的安全与经久耐用,都是其首先考虑的价值取向。如今,广为车迷稱道的德国轿车制胜秘诀如坚固的车身,不仅钢板硬,而且诸如激光焊接等技术也能够使车辆在极度使用甚至强烈撞击下不会轻易断裂。

    经常听说诸如一辆高尔夫夹在两辆卡车当中被撞成“全损”,里面一男一女被警察用力拉出来也只是满身乌青块而人全然没有大碍,或者帕萨特在积雪的高速公路连翻3个跟头,车里人被“吓得半死”,休息一个小时以后居然开着这辆满是凹坑的车自己去修车厂之类的传奇,这正是反映了德国车的牢固。也因为它牢固,二手车往往能够卖个好价钱,这是德国车最吸引人的地方。不过,德国人似乎过于沉浸在技术的自我陶醉之中,无论是奔驰的7前速自动变速器、奥迪的全时四驱系统、宝马的大马力直6喷射引擎、大众的FSI汽油直喷技术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够衡量出其优劣。这些一般车迷看不出来的优势,往往被相对高昂的车价以及稍高的油耗所消解。

    而日本车则完全不同,从最早拆裝美国车仿造开始(据说丰田首先打算仿造德国车,只是因其过于复杂而改成了美国雪佛兰),日本车从质量低劣价钱便宜开始,到经济省油广受欢迎,如今更是在小型、中型、大型豪华轿车等各方面都处世界领先地位。设计的入时,质量的稳定,合理的价格,以及在综合表现上的优势使得日本车盛行天下,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就连一向缺乏个性的中庸传统近年也有极大改进。

    不过,透过那些能轻易看明白的优点,人们隐约还是能感到几乎所有日本车共有的一个硬伤:一旦遇到突发的极端事故可能会出现类似断裂等极端现象。另一个更明显的问题是一旦车辆出過事故或者进入使用寿命的后期,往往“百病丛生”,让车主十分头疼。其实,这正是日本车在设计与制造上过于讲究效率,以至于往往没有为不确定的突发因素留有余地,或者所有零件不分轻重缓急地执行一个使用年限标准,以至于一过某一点就整体“崩溃”。

    当然,在目前先进技术迅速普及、全球汽车零件采购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看不见”的德国车优势与“看得见”的日本车优势也在互相接近,甚至有“同质化”趋势,所以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上,两者的对抗才更加引人注目,因为这或许昭示着两大车系未来想走的道路。

    丁之方:记者、编辑。20年来关注国际及中国汽车市场的情况,为“CAR & DRIVER”等专业媒体撰稿,内容涉及汽车市场、汽车技术、历史背景、赛车等诸多方面。

    2006年9月1日 星期五

    • 家园 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也谈日德车系的比较

      日德车系的比较在汽车普及的国家从几十年前就是能够引起许多人争论的话题之一。虽然汽车业这么多年从质量到产品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这个争论的着眼点几乎就没有变过,无非是质量,安全,可靠,耗油这几项。 这两年国内汽车一天一天的多起来,同样的争论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连争论双方的论据论点与国外几代人经历过的都惊人的一致,仍然还是在汽车的那几个传统项目上较力。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近年来汽车业的产品不但远远供过于求,而且出产了产品多样化,细分化的趋势,这一点上在北美的日系车比欧系车更明显,相信在欧洲的欧系车也有类似产业现象。 当然国内的汽车市场可能仍处与群雄并起,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消化中,与北美西欧的情况不尽相同,因此这里提到的趋势对国内市场可能并不适用。

      在这个重要的趋势中,汽车在普通人的生活中,甚至其他类似的日常耐用品,如冰箱,电视,家俱等,都不可避免的开始了向消费品的转化。 传统上人们十年才会更欢的家用耐用品,如今多数是2到3年就可能更换,选择的指标也更多的被产品的外形,功能,时尚所决定,这里一个主要因素是产品价格的整体下滑(相对其他开销,如买房,教育,出游等),产品可供选择的多样与丰富。 高价格的产品在这个市场中,只有品牌是这个唯一可以让人掏腰包的因素,因此在产品品种丰富的同时,高档品也出现了性价比与平价商品无法同台较量的现象。

      说白了一句话,把汽车当个电子消费品看,你就可以理决许多今天汽车市场上的变化。 虽然汽车仍然没有达到iPod之类的水平,但比起多数人家中的Plasma,其实消费寿命与选择的角度是差不多的,与十年前人们选择汽车时的着眼点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这个趋势中,日系车不但是主要推动者(其中美元兑日元的贬值等都有关系),而且也是主要受惠者。其外观的多样性,变形的快节奏,功能的体贴等无一不让人想起日造电子产品所走过的同一条路,如果说日系车对汽车业的最大贡献,可以说是自Ford T型车的量产以来的最大变革,即是把汽车的商品化。 商品化并不代表着只是平民化,商品中同样充斥着奢侈品。 但是在这个商品化的过程中,奢侈品的最大受益者却并没有落到日系车上,欧系车尤其是德系车可以说是有意更多是被迫的成了奢侈品的受益者,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欧系品牌在奢侈品上的优势。平价产品的品牌可以通过改进质量,功能,价格等在一定时间内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如made in taiwan,LG,made in china等,但高档品牌有着很深的文化,历史人文情节,可以说日系车几乎在这方面不可能有什么做为。

      抛开汽车市场近年的这个重要变换,单纯评比日系与德系车的硬件指标,耗油,性价比,其中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类似的情况出现在另一贴中,随着iPhone的出现,一个叫meizu的产品以比iPhone更低的价格,更多的功能推出,但这两者同样没有可比性。 类似有人会拿lv包去与国内民工手中装杂物的纤维包去比么,虽然同样的花样与大小,用装载空间,原材料,耐用等去比较这两者只能是民工消遣的话题,追逐lv包的人是不会有这种心情的。 同理,做为高档品的德系车必然试图在款式,外形,功能,科技上推陈出新,视引导潮流为己任,但因此也会带来可靠性,性价比的问题,可是对于不需要把日常生活工作依赖在交通工具的可靠性上,甚至家中的汽车多于人口,对修车耗油没有budget的人来说,其追求的着眼点自然不同。

      因此,对于德系车的优点与日系车的优点,可以用句老生常谈来总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话虽是这样说,在malibu的富人区,颇有许多人宁可以凌志RX SUV代步而不去开那些大型高档美制欧制 SUV的,而同时BMW与MB在传统的日系车的领地,工薪家庭中在过去两年中有了飞跃般的提高,而一般的人的认识来看,如果下一辆车在凌志于BMW或MB这个档次选择的话,至少是平分秋色,日系车并不占优,而5,6年前,凌志车在这个市场还是占着绝对的优势。 这其中的奥妙还有以后慢慢分析。

      关键词(Tags): #汽车
    • 家园 原作者恐怕有些偏见

      看过丁之方写的其他关于国内汽车的文章,感觉他说的还是比较虚,很多都是主观感觉和道听途说. 而且好像一向偏欧.

    • 家园 抽空再补一个案例

      昨天早晨目睹一辆国产新兰鸟追尾一辆国产老捷达,新兰鸟保险杠以上机器盖以下整体缩进十公分,老捷达目测无重大损伤,后保险杠未见移位。离得远,没看清楚有没有裂痕或者擦伤。

    • 家园 很多中国人对于日本车和德国车的看法是这样的。

      好比买棉袄。

      日本人和德国人都拿出了样品,同样是四个口袋缎子面。拿到中国来,中国人觉得贵,怎么办?德国人回去后把四个口袋改成两个口袋,缎子面换成布面。日本人回去四个口袋和缎子面保留,但是把里面的棉花减掉一半。再拿回来,一个又苯又重只有两个口袋还是老掉牙的布面,另一个又轻又薄四个口袋而且是时尚的缎子面。你选哪一个?反正我要德国人那个,真是暖和呀。

      日本车再国内名声不好,不是一天两天了,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说的。大家都这么说,恐怕还是有些道理的。

      目前在中国家用车的主要车型里面,日本车的优势是价格和配置,既满足了中国人对物质的追求,又照顾了中国人的消费能力。

      反正如果有人问我买什么车型好,我第一推荐捷达,捷达的皮实是有目共睹的。第二是尼桑的那个两厢车(奇达还是悌达来着)。雪佛兰的一个两厢也不错,还可以选择高尔。再贵点的还是推荐大众或者奥迪的,或者别克系列。雪佛兰的中档车没怎么接触过,不好评价。

      再贵的买不起,也就不关心了。

      法系的车看着都不错,可惜不了解,也就不评价了。不过我一直对标致206国产化以后的改款心怀怨恨。好好的一个精灵车愣是给改成了和FIAT派利奥一样得大屁股,真是过分。虽然很符合中国国情,但是仍然觉得可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