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都等着中国买单(一) -- 陈经

共:💬194 🌺57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都等着中国买单(八)

      都等着中国买单(八)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眼里,就国家能力而言,中国就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它们国家能干什幺,中国就能干什幺,至于中国本身与发达国家差距多大,对它们来说这种问题没意义。IMF或者世行的贷款,中国政府照样能提供,还要宽松得多,从中国来的旅游者不比哪国少。按照有奶就是娘的原则,中国钱多还肯花,就多讨好中国。从表面上来看,无非如此。西方媒体煽风点火,把中国的行为说得和过去的西方殖民者差不多,又不好自己骂自己,所以写起来特别虚伪,但意思是清楚的,希望发展中国家明白,和中国打交道没什幺好下场。

      中国政府从另一方面耐心说服这些国家,什幺才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长期合作双赢。从经济基本面来说,原材料涨价可以认为是中短期波动,但是中国造工业品价格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这后一个因素,才是合作双赢的基础。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是不是包藏祸心,我们可以不管,但无论如何,发达国家是一个高成本工业体系,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来往越多,不等价交换越厉害,就算发达国家有大善人象盖茨巴菲特一样往外白送钱,不过是九牛一毛。由于工资成本实在相差太大,有一到二个数量级的差距,再怎幺搞都只能是暴利模式。发达国家再怎幺让步,自己人民也不肯当雷锋自降生活水准全球大扶贫。发达国家的底线规划是,农业产品需要发达国家人力较少,养活全球人是应尽之责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全球工业化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发展中国家自己折腾,直说了就是不希望更多人加入工业化社会分资源。一些国家穷人反而大堆胖子,穷国富国都有这种现象,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发展中国家穷得大把人饿死的其实是少数,失败国家因为种种因素脱离人类文明发展经济崩溃,惨得很。大多数国家是希望工业化,种粮食养活人自己就可以做到,所以对西方的态度很不满意,农业因为补贴问题反而要和发达国家死拼到底。所以,就是个僵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法达成合作双赢协议,WTO多少回合也谈不拢。

      但对中国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我们和很多国家的合作协议签了一个又一个,并没有多大的麻烦。中国的蓝领白领工人工资并不比发展中国家对应阶层高多少,有时还要低不少。中国的工业化相对优势,不是体现在人均工资比别人高很多,而是工业体系要齐全得多,综合工业能力差距在数量级以上。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已经具备了低价工业化整体输出的能力。

      这个整体输出,相当了得。我们以前无私援助亚非拉的时候,确实相当尽心,自己人饿着都先顾着国际大事业。但综合能力实在不行,输出的是点状的工程,自己能干个啥,派一堆人到别人国家里整铁路桥梁之类的孤立工程。这类工程要生出效益回头造福中国,不知要哪年。这就不能称之为整体输出,主要的效果是拉关系,以经济代价换取政治利益。但现在的整体输出那气势不一样了。不怕你一穷二白,只要交给我们干,保管出东西。印尼全国的电力扩能,我们80亿美元包了,这不是点状的单个电厂,而是面状的整个电网。不少发展中国家全国的电信网都是中国公司包建的。对方没钱,我们有出口买方信贷管够。以前我把这叫“包搞基础设施”,现在觉得称为“工业化整体输出”更合适。

      发达国家,也有“工业化整体输出”的能力。但问题在于,怎幺回本。这个整体输出本来就相当的花钱,发达国家成本还特别高。和中国比,首先成本就高上去了一大块。就算建成了,成体系运行起来也要大把钱。准备怎幺收回成本?一个是穷国买自己的贵东西,二个是拿穷国的资源抵。既然是穷国,第一个方法就是靠发展中国家的富人阶层,主要还是第二个方法靠资源抵。因为开始成本高,这资源就得相当丰富才容易回本。所以发达国家去穷国搞建设,都是瞄着资源条件最好的那些地区。吃甘蔗吃芯,其它的边角料发达国家吃起来没劲。发展中国家资源条件特别好的并不多,所以发达国家把好吃的那几块你争我夺占了不少,边角料就留给了中国。发展中国家条件再困难,总还是有些资源的,以中国的吃法,一般能吃出利润来,有一些国家还真只有中国有兴趣去搞。中国去把基础设施搞搞好,低价的电视摩托手机之类的就可以卖过去了,普通民众都有份。这个就是“做市场”,而不是卖单一商品。时间一长,该国就等于加入了中国经济圈,大家都是低价社会,好融合。

      中国这个模式没有本质的困难。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卖伪劣商品欺负人家,失了信誉就不好长期合作了,这方面要注意提高,商务部已对此有所关注。二个是提高别人的工业能力,授人以渔,别老要中国公司手把手管着。伙伴国工业能力强了,更有能力与我们合作,发展到抢我们饭碗的能力需要的条件太多,不用担心。从长远来说,一些我们不要的产业转移出去的时候,也容易找地落脚。

      很多人没注意的是,这个模式已到大规模开花结果的时候了。非洲是和中国合作最合适的地区。进入21世纪以来,是经济增长最好的时期,归根结底,是因为与我们合作。中国在不少非洲国家大规模搞的基础设施就要起大用了,由于以前基础实在太差,基数非常低,这些国家会有双位数字的经济增长,我估计在2010年前可以看到,到时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

      中国这个模式与西方国家殖民以及后来的经济掠夺还是很不相同的。讲心态没意思,都是奔利益去的,咱也不说中国有多高尚。从已经搞了一些时间的结果来看,伙伴国并没有越搞越穷,欣欣向荣的活广告到不少,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国家悄不声的和中国合作。而以前西方国家去挖资源乱贷款的国家,发生人道主义灾难的很多。区别就在于中国的低成本工业体系。我们的工业体系去别国激活业务不要那么多条件,动起来容易,不象发达国家挖两下资源就走了。我们人还特别多,人数与发达国家全加起来相当,中国本土产能过剩了,上全球搞工业化建设没啥奇怪的。

      (待续)

      • 家园 分析的透彻,读着过瘾。花!
      • 家园 国富最终还是应该体现在普通民众的幸福上

        尽管经济数字好的很,但是升斗小民的生计却仍然是升的步履蹒跚。

      • 家园 陈老看得明白。花。

        WTO基本就是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发达国家落实得慢而且老反悔,他们有条文解释权,有强制手段,而这些发展中国家都没有。

        所以,中国从来不主动通过WTO解决贸易纠纷,没有在WTO主动提出过一个议题。WTO条约对发展中国家是硬约束,对发达国家是软约束,别花那么多工夫把自己套进去。中国是绕开WTO搞双边协议,其可信度和开放程度比WTO都高,而且实惠得多。

        呵呵。绕开WTO建立新的中国经济区贸易秩序。

      • 家园 【原创】那咱们会不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呢?

        又见陈老大的妙文,先花之!

        不过有个疑问,中国向非洲输出初级的工业化,如果非洲在此基础上产业升级,并且有中国提供的完备的基础设施,那么国内的人力资源成本及配套优势可能就没有了,非洲可能会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关键还是在于国内的技术优势,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组装线的技术水平上,不能保持相对的技术优势,那情况确实不妙啊。

        • 家园 非洲人要有那水平还是非洲么,中国技朮优势不止组装这一点

          我们不是买西方货到非洲去组装,主要还是自己生产的。虽然媒体上成天说中国技朮差,但是中国的自主技朮能干成的事也相当多,这方面主要是八股宣传,没人注意。世界工厂需要的条件太多,除了中国没谁有戏。我们是和谐模式,绝不是说去控制非洲经济,从内心里就不要有这种想法。但真要不讲情面控制一下,这种能力还是有的。

          • 家园 可对国家的技术实力,实在乐观不起来。

            我是工科的,属于传统行业。

            对于我国的工业,除了解放后建立的工业基础,传统行业在最近20年里基本上是停滞不前的。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到模厂出差,国内的大型模具厂差不多都去过。模具用钢、CNC、注塑机台,可以说90%都是进口的,高端的100%进口。前两种东西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标志。

            心里很不爽,市场放开这么多年,咱们的技术老本似乎越来越少了。

            • 家园 我觉得技术老本并不是便少了

              只不过因为我们的差距太大了,所以赶上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实际上改变了过去计划为导向的开发方式,开始以市场为导向。以机床为例:

              [QUOTE] 进口降温出口升温

                中国机床协会提供的统计显示,一直居高不下的进口数控机床的热潮,从去年开始全面急剧降温,机床进口从去年1月 58.7%的增幅,回落到12月的9.8%。与之相应,我国机床出口以多年少见的增幅高速增长,去年全国机床出口创汇增幅达52%,其中数控机床全年出口创汇2.3亿美元,增幅89%,数控机床出口占机床出口总额的28.2%。

                业内权威人士认为,进口机床大幅降温说明,长期以来国外数控机床独霸国内机床市场主导份额的局面已发生根本逆转,目前我国中低挡数控机床已占据中国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高中挡数控机床与国外名牌呈竞争的相持阶段,未来3至5年,我国的数控机床将在汽车、航天航空、电站设备等产业,甚至在IT等超精密电脑和仪器仪表产业全面取代国外进口数控机床。据有关部门测算,仅此一项,我国每年替代进口节省外汇可达数十亿美元。

              [QUOTE] 海外并购形成风气

                近年来,世界机床产业持续低迷萧条,我国机床工业却一枝独秀,呈高速发展态势。“十五”期间我国机床行业排头兵企业,紧抓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海外并购的浪潮。

                2002年大连机床集团全资并购柔性制造系统技术世界领先的美国英格索尔生产制造系统公司,这一举措在世界机床制造业引起极大的轰动,拉开了中国机床企业并购发达国家名牌企业的序幕。北京第一机床厂去年10月成功全资收购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秦川机床厂2004年完成了跨国并购美国UAI公司,沈阳机床厂全资并购了具有140多年历史的世界重、大型数控装备两大品牌企业之一的德国希斯公司,杭州机床集团今年6月与德国abaz&b签署了股权收购合同。

                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先后有7家机床行业的骨干企业,以海外并购的形式收购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名牌机床制造企业。中国加入WTO后,在世界跨国公司纷纷瞄准中国市场,以技术和资本强势大举进入之时,作为世界机床传统的进口大国的中国,在短时间内大举并购发达国家一流品牌机床厂家,此现象成为国际机床行业的一大奇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