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汉尼拔征战记之二:复仇的火焰 -- 史鉴

共:💬58 🌺1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荣幸阿!

      恭喜!!撞大运了!!此贴在您这里成为【西西河名贴】!

      推荐成功!

      返回 关闭

    • 家园 激动的哭了

      这个坑终于又开始填了。

    • 家园 又有大作了。花虽然不值钱,可也没其它更好的东西可送了。
    • 家园 汉尼拔是老鼠的偶像啊,先花再看。
    • 家园 好久不见史兄了,这里问个好,再开始拜读大作
    • 家园 沙发!
    • 家园 第六节:战略之父

      萨贡托攻防战无疑是汉尼拔军事生涯的第一个低谷。尽管萨贡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亚历山大攻破推罗城也只花了六个月,而推罗是建在海岛上的城市。李维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一系列战斗场景,着意烘托萨贡托人保家卫国的英雄主义精神。汉尼拔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结果被一支标枪击中大腿,身负重伤。由于围城旷日持久,刚刚征服的几个西班牙部落趁机造反,汉尼拔不得不亲自领兵平叛,让部将马哈巴尔(Maharbal)继续围城。虽然萨贡托最终城破,此次围城给汉尼拔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他以后的征战一直避免围攻设防坚固的城池。

      公元前218年春天,罗马和迦太基正式宣战。罗马的军事部署体现了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这年当选的两位执政官将各自领兵出击,展开钳形攻势。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Tiberius Sempronius Longus)将率领两个军团,总兵力26,400人,以及160艘重型战舰和12艘轻型战舰,他将前往西西里岛,然后渡海登陆北非,直捣迦太基城;另一位执政官老西庇阿(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 也就是罗马名将西庇阿的父亲 - 将率领两个军团前往西班牙同汉尼拔交战,他的总兵力是24,200人,以及60艘重型战舰。老西庇阿的任务是牵制汉尼拔,阻止他回援迦太基。此外,罗马还派遣一位司法官曼利乌斯(Lucius Manlius)率领两个军团大约两万兵力进驻波河流域,监视高卢部落。这样加上罗马城卫戍部队两个军团,罗马战争初期总共动员了8个军团,大约9万陆军;另外战舰232艘,大约7万海军。罗马及其盟邦总共拥有75万青壮年男子,因此十几万人的动员规模实在不算庞大,显然罗马对迦太基这个老对手不够重视。

      迦太基方面的兵力体现了巴卡家族二十年苦心经营的成果。波利比乌斯记载,汉尼拔在公元前218年春天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移防,13,850西班牙步兵,1,200西班牙骑兵,和870弹弓兵被调到北非驻防,其中4,000人增援迦太基城;11,850利比亚步兵,300里古利亚(Ligurians)步兵,500弹弓兵,2,550奴米底亚(Numidians)骑兵从北非移驻西班牙,作为小哈斯德鲁巴的留守部队。汉尼拔此次调防,目的在于巩固西班牙和北非的防御。远离家乡作战的部队,不容易发生大规模的逃亡。汉尼拔自己统帅的军队,根据他在意大利南部科隆海角(Capo Colonne)留下的一块铜版显示,包括步兵9万人,骑兵12,000人,以及战象37头。如果算上迦太基城的卫戍部队,迦太基陆军总兵力达到15万人,超过了罗马。不过迦太基的海军实力处于绝对劣势,战争初期拥有战舰105艘,后来最多达到130艘。海上力量的差距将左右汉尼拔的战略决策。

      后世史学家尊称汉尼拔为“战略之父”,主要因为他策划了远征意大利的伟大战略。作为迦太基的军事统帅,汉尼拔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重蹈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覆辙。倘若消极固守西班牙和北非,即便暂时击退罗马的进攻,罗马依然能够利用庞大的人力资源,发扬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屡败屡战,最终拖垮迦太基。只有摧毁罗马的战争潜力,迦太基才有可能赢得胜利。

      罗马霸权的基础是联盟体制,罗马三分之二的人力资源由意大利盟邦提供。绝大多数意大利盟邦历史上都曾经和罗马兵戎相见,其中诸如萨姆尼特人(Samnites)和坎帕尼亚人(Campanians),跟罗马人有很深的过节。意大利南部的希腊城邦50年前才沦为罗马附庸,他们跟罗马人貌合神离。意大利北部的高卢人就不必说了,罗马人欠着他们累累血债。倘若将战火引向意大利,通过几次会战沉重打击罗马的军力和声望,就能分化瓦解罗马联盟,摧毁罗马的战争潜力。汉尼拔征战意大利期间的言行体现了他的战略思想。波利比乌斯记载,特雷比亚战役以后,汉尼拔无条件释放了所以罗马盟邦战俘,并宣告如下:“我入侵意大利并非来向你们发动战争,而是为了你们跟罗马打仗。你们应该把握机会,为所有意大利人赢得自由,夺回罗马人占去的城市和土地。”

      汉尼拔入侵意大利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颠覆罗马的霸权,恢复意大利半岛群雄并立的局面,并无意毁灭罗马。汉尼拔在同马其顿国王菲力普五世的盟约中阐明,他期望战争胜利以后罗马受到严重削弱,但依然存在下去。坎尼战役以后,汉尼拔告诉罗马战俘,他并不想毁灭罗马,此次战争纯粹是为了“荣耀和霸权”。显然汉尼拔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的判断力并没有受仇恨罗马的情绪影响。以迦太基目前的实力,毁灭罗马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附合迦太基的利益。拆毁罗马的联盟体系,扶植罗马的竞争对手,恢复意大利城邦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才是最有利于迦太基的战略态势。汉尼拔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体现了一位政治家的高瞻远瞩。

      后世史学家争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汉尼拔远征意大利为什么不走海路,而是跋涉千里,接连翻越比利牛斯和阿尔卑斯两个山脉。迦太基的海军虽然孱弱,但海商船队依然强大。战争中期迦太基曾经动员了700艘商船运送援军解救西西里的叙拉古城,而700艘商船能够一次运输5万陆军。其实原因显而易见,汉尼拔有运输能力,却没有护航能力。迦太基的西班牙舰队只有区区57艘战舰,其中20艘还不满员。一旦汉尼拔的远征军在海上遭到罗马舰队拦截,则所有的计划都将成为泡影。汉尼拔显然不愿意冒这样大的风险。

      汉尼拔的战略最终失败,体现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事实上汉尼拔几乎所有的预期都得以实现,他发动的三大战役总共歼灭12万罗马军队,大批意大利中、南部城邦加入他的阵营,其中包括意大利两大名城 - 卡普阿(Capua)和塔兰托(Tarentum)。纵然是汉尼拔这样神机妙算的人物,也低估了罗马人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民族精神。汉尼拔以其惊世骇俗的指挥艺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优势,而迦太基却没有能力将这个优势转化为胜势。后人重温这段历史,不免感慨万千,也许汉尼拔的梦想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