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杂志怀旧 – 《舰船知识》 -- 萨苏

共:💬136 🌺9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也看过上百本舰船知识啊

      早些时候看到萨苏兄说要写回忆《舰船知识》的文章,当时我就想也该写点什么。没想到萨苏的贴子出来的这么快。

      说起来,我和萨苏兄虽然从未谋面,也算颇有渊源了。我家上一辈和萨娘家,就是那个著名的绸缎庄,沾亲戚。我大学本科和萨苏是校友,我念研究生的地方和萨爹当年的单位在一个楼里面。怎么样?这渊源够深的吧。

      更难得的是,我发现我们的兴趣爱好也有很多相近的地方。评书就不提了,很多北方的孩子都愿意听。但是海军史,尤其是中国近代海军史,尤其是中华民国海军史,喜爱的人就不是太多了。至少我在网络之外的生活中,十几年来从未找到过民国海军史上的同好。

      上了西西河,发现萨苏竟然是这方面的爱好者,让我感到很欣慰。至少说明即便是这个有些冷僻领域,也还是有高人关注的。

      说道《舰船知识》,我也有跟萨苏差不多的经历。由于年龄小,我第一次买《舰船知识》是1988年。当时上小学。后来每个月都买,一直坚持到上大学。中学的时候,我家上辈老人赠给我他收藏的《舰船知识》从创刊到1989年的每一期(好像只少几期)。也就是说,我读过《舰船知识》前一百期的几乎所有杂志和一百到两百期的大部分。

      这些杂志,尤其是前一百期,陪伴我度过了整个中学生涯。我至今没有丢弃它们。

      当时我的习惯是平时用功读书,周末拿出一两个晚上看杂志。因为杂志比较全,所以用了一个类似于作科研的方法。就是每个周末集中读一个专题,比如瓜岛之战啦,二战的日本航空母舰啦,大和号战列舰啦等等。把这一百多本《舰船知识》里面关于这个题目的文章集中到一起看。这个方法是我的一个博士姐夫当初聊天的时候说的,人家说得是怎么搞研究,被我拿过来读《舰船知识》了。

      和萨苏一样,我也喜欢看那些图文并茂的文章。我最崇拜的也是胡其道。胡先生当年是海模队员,后来好像退役在江西的一个邮电局工作,业余给舰船知识写文章。我想他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英文和美术得功底。当年他的连载《航空母舰专辑》,《驱逐舰专辑》,还有给《少年科学画报》画的连载《和小朋友们谈军舰》都堪称百看不厌的经典。尤其是最后一个作品,虽说是发表在少儿杂志上,但是绘画考据一丝不苟,很值得后辈学习。

      陈应明老先生是我国象真航空模型的泰山北斗。他的主要作品在《航空知识》上。萨苏说的另外以为姓李的画家,应该是李天裕。此人作品不多。最好的是发表在《航空知识》上的两集连环画《大和型战列舰》和多集连环画《二战中的护航航空母舰》。在《舰船知识》上,他有一个作品《舰王-航空母舰》,不过不如前两者。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的《舰船知识》,可谓群星闪耀,佳作叠出。除了上面提到的图文并茂的作品外,单纯的文字作家还有常写太平洋战争的宋宜昌(代表作《塔拉瓦环礁》),写大西洋海战的王义山(代表作《冰海“瞎蝙蝠”》,译作笔名晴川,后任《舰船知识》主编),写名舰介绍的殷宪群,徐建荣(代表作《大清铁甲舰,定远和镇远》)等等。这些人的文章,或考据细致,或文笔生动,多次把我带入海军历史的长廊。

      我在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曾两次到《舰船知识》编辑部,面见主编王义山。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说的,就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王主编不介意我年轻识浅,每次都热情的接待我,还将他的文集《王牌战舰的覆灭》签名相赠。这本书现在可算得上难寻的珍品了。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舰船知识》上的海军史文章越来越少,质量也大不如前。可能是好的题材已经挖掘殆尽了吧。大学以后,我的《舰船知识》就逐渐买的少了。

      但无论如何,作为陪伴我度过少年时代的最重要的杂志,《舰船知识》在我心中的地位是别的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当年每个月的《舰船》看完之后,就盼望下个月的早些出版,因而总是去报刊亭逡巡。时间常了,就形成了报刊亭--舰船知识--心理慰藉的条件反射链。时至今日,只要人在国内的时候,只要看到街上有报刊亭,我还都会心中一宽,然后习惯性的走上去看看呢。

      • 家园 看得萨有大快朵颐之感

        世界真是奇妙,居然有这样多的巧合,竟然又在这里相逢,原子兄,这份缘分有意思。

        说到上一辈,姥爷家有个传统是通过联姻做生意,对方多为大商家。甚至有一个表姑奶奶远嫁广东,理由是孙四爷觉得日本人老在北边折腾,需要未雨绸缪,不过日本人能一直折腾到缅甸去可就出了他的意料。莫非您家也是四爷当初攀的亲家?

        而您研究生的地方,让我想想您可也在数学所食堂吃过他们的大馒头?地球真小。

        冷兄也对中华民国海军史有爱好?这部分我的确有兴趣,甚至可说入迷。还记得当初在舰船知识上看到一篇中山舰事件真相,其中提到一句当时“唯中山自由两舰可用”,中山舰以外,就对这条自由舰产生了兴趣,但始终不得其法,直到结识了姚开阳先生,才从他那儿发现了这条广东军舰的详情,而且知道抗战前中国海军还有一条经常出访的练习舰叫做“自由中国”,这名字起得真是漂亮。

        这段历史少有人注意,其实承上启下,对军迷来说堪称宝库,个人是听到那些飞鹰飞鸿永丰永绩宝璧联鲸一类舰名就很亲切。过些天这部分我想做个新的专辑,资料绝对独家,那时候与冷兄一同探讨吧。不过您的那种研究方法,我倒是第一次听到,果然科学。

        李天裕,果然是此人。还记得他画过一期兰菲尔击落山本五十六,飞机军舰都十分精彩,唯有画人的时候好像有点儿比例不对,当时不由莞尔 -- 果然术业有专攻阿。

        胡其道可称全才,尤其让人觉得有趣的是,如您所说,他是个下海的票友,本身不是干这行的,却比干这行的还厉害。不过他是不是邮电局的可记不清了。最近很少见他的画作,不知道是不是收山了。

        宋宜昌先生是这一行里的泰山北斗,我觉得很难有人超越他的水平了。原因是宋先生不但是专家,而且人文文化修养极高。他写的东西,写德国人就象德国人,写日本人就象日本人,钢铁的军舰有人的性格。透着一种感觉,就是 -- 深,因为他旁征博引,杀手锏随手拈来,博学得跟图书馆似的,可偏偏文字还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这手功力可不是等闲人能够玩出来。而宋先生文中还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令我辈为之叹息了。

        《冰海瞎蝙蝠》果然好文,但不知您是否记得,这之前舰船就有过一篇精彩的介绍沙恩霍斯特号的文章,插图是从该舰舰桥拍摄的舰首方向,军舰破冰行进,很有威势。两篇文章,一个题材,却一点不让人觉得重复腻歪,王先生好功力。

        我现在回国看舰船也有褪色之感,可能是图片太多,追当前的新闻太多,技术文章又缺乏宋先生那样的文笔吧,总之,是现在办杂志普遍不能回避的问题,日本的《世界的舰船》也是这样,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没内容。遗憾。

        回忆起来,舰船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某期封面封底联成一张大图片,叫做人民海军在前进,旅大级驱逐舰,江东护卫舰等编队破浪前进,气势壮观。另一是《骑鲸蹈海射神箭》,水下发射导弹。舰船的封面极少雷同,但有两期都用了水下发射导弹出水的一瞬,角度都一样,印象深。还有一个理由是那次发射,萨爹就在现场,回来带来了一个海螺的烟灰缸,上面一条用小贝壳粘成的龙,是海军的朋友送的。

        不觉,说了一大篇,恐怕要让人读烦了,收笔。

        • 家园 多谢萨兄的回复

          我家上辈没开过大买卖,所以进不了孙四爷的亲家海选。俺们和孙家是拐弯儿的亲戚,不能算是孙家的女婿。不过,除了这个拐弯儿的亲戚关系之外,我家倒是和元隆有另外一层不错的关系。据说元隆绸缎庄当年失过一次火,孙掌柜当初公务繁忙,竟忘了早先曾经给投失火的店铺投过保险,多亏保险公司的一位职员提醒,得以拿到赔偿金,挽回了一笔损失。后来孙掌柜投桃报李,给这个保险公司的职员业务上很多帮助。这个职员,就是我家前辈。

          萨兄曾经提到过,当年的数学所,现而今已经是有四个所组成的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了。这个学院和另外的三个研究所,以及晨兴数学中心和高科技中心,共同组成了中科院基础科学园区。我念书时,里面有“基础园区食堂”,想必就是由萨兄说的数学所食堂演变过来的。食堂共两层,二层常年不开,专为李政道回国时供其使用。真是特权啊

          我确实挺喜欢研究民国海军史的。当初《舰船知识》曾经在八十年代有一个民国海军史的连载,作者是国民党起义的老人,内容想来是准确地。不过文字显得枯燥,又没有什么图片,我当时觉得看不下去。按说《舰船知识》这点做得不好。创刊十年,关于民国海军就是寥寥几篇文章。我一直想知道民国的那些军舰,尤其是“四海”,“六楚”这些名舰都长什么样子,性能如何。《舰船知识》始终未能让我如愿。后来买了姜鸣的《中国近代海军纪年》(?),看到后面的附图,才知道“四海”的长相,再后来上了姚先生的中国军舰网http://vm.rdb.nthu.edu.tw/cwm/index.html,才对这些军舰有了一个全面地了解。顺带说一句,姚先生这个网站办得太好了。除了照片资料丰富之外,每条军舰的解说词和海军每段历史的综述写得实在是让我佩服。这些文章短小精悍,但把每段历史阐述得极为清楚,一看就知道文字上是仔细斟酌过的。

          我上中学的时候买过一本《中华民国海军史料》,十二块钱。这本书汇集了跟民国海军有关的很多原始档案材料(比如历代大总统颁布的一些和海军有关的军令)。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愈发觉得这本书真是物超所值,堪称我藏书中的精品。上大学的时候,看到了一本小说《海军上将之恋》,是末代海军上将陈绍宽的传记。这本书倒是把民国海军的一些大事情大人物作了一些生动地描述,而且还是比较符合历史原貌的。万分期待萨兄关于这段历史的大作。

          萨兄说到了宋宜昌先生。我印象中此人的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他文革时似乎在农村下放,这期间自己努力学了很多外语。后来回城,可能也是业余吧,从事这些创作。除了舰船知识上的文章之外,早期著名的作品还有描写太平洋战争的小说《燃烧的岛群》,写纳粹战列舰提尔皮茨号的《孤独的北方女王》,短篇文集《火与剑的海洋》等等。诚如萨兄所言,宋宜昌文笔极好,这些作品酣畅淋漓,让人百读不厌。事实上,除了这些军事作品之外,宋宜昌还写过《风暴迷英语单词速记法》和短篇科幻小说《网络帝国》。九十年代以后,宋宜昌被调入某军校从事海军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也算是修成正果了。他的部分作品,大家可以在这里看到:

          http://www.jinleng.com/biku/bookgame/book.htm

          • 家园 好象宋先生现在还是科普出版社的

            九十年代以后,宋宜昌被调入某军校从事海军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也算是修成正果了。

            好象宋先生现在还是科普出版社的,家住得离《舰船知识》编辑部不远。

            2003年倒萨直播时在CCTV当了一次嘉宾(印象里就一次),听说有点小故事:据说是因为播着播着就站起来去厕所,全然不顾摄象机后面还有亿万观众呢。你想啊,观众正看嘉宾侃呢,忽然老宋起身就走,过会儿一下又闯进镜头,“扑通”落座,这是什么事儿啊:)

            • 家园 是吗?我怎么记得

              他好像最后调到一个军事院校去了?

              不管怎么说,再一次花谢潮起兄指正。

              潮起兄怎么跟这些作者这么熟悉啊?兄台是不是在《舰船知识》任职啊?

              • 家园 嘿嘿,这个圈子就那么大

                反正就那点儿人,那点儿事儿:)

                • 家园 潮起兄跟陈朴熟不熟?

                  真是很喜欢看陈朴的文章,从早期的《武器》到后来的《战场》,《巡航者》,《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感觉这个人就是一个全才,从军事战略到海陆空武器评介,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都称得上观点精辟,文笔优美。我一般不喜欢读当代武器的评述,可他的那个Su-37-米格1.44的点评真的把我吸引了。

                  可惜陈朴太喜欢跳槽了。换了那么多杂志,哪个都呆不长,不知是木秀于林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我觉得人生在世,要做点事业的化,才华是一方面,能够坚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品质啊。

                  不知潮起兄认不认识陈朴,或者潮起兄就是陈朴老大本人?认识的话,帮我问问《巡航者》第二期什么时候出啊?都三年了。

                  • 家园 陈朴、王辉都听说过

                    他们频繁跳槽主要是现行的体制、机制导致,据我所知,军事刊物圈子里的事情真的挺有些说道的。

                    不知你看过冯小刚的电视剧《一地鸡毛》没有?现行体制、机制对有能力、有才华的人真是“摧”得厉害,不干活的整干活的,庸人修理能人,体制内的人修理体制外的人,卸磨杀驴......多了,生存环境真的不好。所以只要有这么个大前提,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不希奇,具体也不必多说了。其实我了解的也非常有限:)

                    《巡航者》不错,但价格定位有问题,25元吧?(印象如此),其实市场对价格非常敏感,量上不去,还有发行渠道混乱,收不上钱来,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依托的机构支撑,恐怕谁都难以为继。

                    网络对军刊的冲击也非常厉害,另外出生率降低、新一代读者群日渐势微、老读者兴趣转向,以及一哄而上分蛋糕的新兴军刊,这些因素聚沙成塔,反映到印数上就不乐观了,所以有人洗手不干了也正常:)

                    我不是陈朴。

          • 家园 感谢冷兄的链接

            我在上网初期曾经遍地找宋宜昌的作品,却总是失望。当初最早接触宋宜昌的作品是《北极光下的幽灵》,看完后的感觉他一定不是在国内生活的人,因为我能看到的国内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就没有人像他那样的笔法,我不放过见过的宋的任何一个作品。《燃烧的群岛》至今仍是我的枕边书之一,后来一直在找《沙漠之狐隆美尔》到现在依然无果。个人认为他早期的科幻作品《祸匣打开之后》要比《网络帝国》精彩,当时把我迷的五迷三道的。对他的文学作品印象太深刻了,后来看到那个教英语的风暴英语,第一感觉就是怎么不务正业了呵呵。

            • 家园 宋的大作读过

              尤其记得的是“火与剑的海洋”。

            • 家园 多谢逐水兄的补充

              宋宜昌的文笔确实很好,很过观点也非常独到。比如《燃烧的岛群》里面把帝国比喻成希腊神话里面的三头怪物瑟布鲁斯,说产业和金融是两个头,军队是第三个头。这个生动地比喻让我印象非常深。

              宋的作品很多。有些是记述历史的,比如《舰船知识》上的文章,有些则是历史背景下的虚构小说,比如《燃烧的岛群》等等。宋的小说里面,战争细节的描述往往非常准确,这也是军事爱好者喜欢读这些小说的原因。但是也因为这些太准确了,读者不小心的话往往会产生“这些小说在写真人真事”的错觉。当然了,现在《拯救大兵瑞恩》这些作品多了起来,年轻的军事爱好者们习以为常,恐怕在读宋的作品时就能够自觉的甄别其中真实与虚构的成分了。

      • 家园 其实后来还是有好文章的

        那就是宋宜昌先生的《海洋谋略大系》

        • 家园 葡萄兄说得不错

          我从那个系列里面受益良多。知道了不少事情。比如从未见过大海的航海家亨利王子,成吉思汗的薛却制度,还有日本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制造更大的问题”的思维方式。

          不过宋宜昌写这个系列的时候,我感觉口气上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味道,少了他八十年代写太平洋战争史的平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