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维多利亚主义的终结 -- 晨枫

共:💬48 🌺8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实好象西方文明的历史就是如此,不仅是英国。

      看到楼主的这篇文章以后,隐约记得有本书里也做过类似的对比。查了一下,是一个美国人写的《全球通史》。他在写古希腊文明的时候,说有些人拿它跟后来的英国比。

      都是海外殖民,增加对母国制品的需求,于是母国需要大量的制造业,于是科学技术发展,母国开始越来越强;强到后来,大家就都挣快钱,母国空心化;再加上与其它国家的战争;殖民地脱离母国,母国从此不能翻身。

      拿这种现象跟中国对比倒是挺有意思的。我现在还理不出一个思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海外贸易也很发达,但没有出现这种在西方历史上重复出现的情况?因为中国地大人多?那美国现在占的地盘也够大了。那位高人有心得的话,望指教。

      • 家园 觉得原因还是中国太大,按比例中国海外贸易规模不算大

        欧洲那些国家其实都很小,英国人口面积还不如日本呢,希腊诸国就更不用说了。美国是大,但她海外贸易是什么规模?

        中国历代海外贸易最发达的应该是南宋,绝对贸易量都是首屈一指,就这样南宋的社会,文化也没什么变革。汉唐对丝绸之路的重视更主要的原因是联合西域对付游牧民族,那点贸易量根本不会改变国家以农为本的政策。中国的出口产品一贯是纺织品瓷器和茶叶,一片长江中下游平原就足够提供。

        按古代的技术水平中国的自然环境太差,吃饭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保证足够多的人种地永远是明智的统治者首先要保证的问题。建立依靠殖民地资源的经济体系对中国来说可能需要上百年时间,还不能出什么大错,否则国家就完蛋了,所以大规模的对全国经济产生影响的海外贸易很难出现。

      • 家园 应该是和古代中国以农耕为根本有关吧

        农耕为根本的直接后果,就是把人绑在了土地上,而土地并不是那么容易移动的。因为这个原因,也形成叶落归根的文化心态。以这种心态,即使外面很好,也很难有兴趣前去“殖民”。

      • 家园 原来还和专家见解对上啦,误打误撞,呵呵

        历史上的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就凭这,也难出现殖民地脱离母国的事,何况中国根本没有殖民地的概念,最接近的也只有屯田戍边。

        • 家园 应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古代中国根本没有国界、民族国家等概念。只要是中国人所到的地方,都是天子的治下,只不过有直辖和藩属的区别而已

          在海外的中国人,如郑氏在台湾,决不会把台湾想做殖民地,而是当作本土。

          大一统,真是宝藏啊

    • 家园 维多利亚主义这词出处何在?

      冒昧请教!

    • 家园 好文,顶!
    • 家园 美利坚就不会再出FDR了么?

      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情景,直到五十年后的八十年代,美国人还是谈虎色变的,这廿年才慢慢淡下来(恐怕经历者老去、逝去是主因)。把美国领出来的FDR(富来克林-R-罗斯福),与三位被雕塑成巨大人头石像的乔治-华盛顿、汤姆司-杰佛逊、阿伯拉罕-林肯并列称谓“美国的基石”,不是没有道理的。资本主义走不通了,现在的路走不通了,加入社会主义(改革),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什么美国就不会再出个FDR呢?即使出现您说的“结构”性缺陷造成的问题,中国能改革,别人也能改革。

      美国的人口是世界第三,面积是第四(其实跟排第三的中国几乎没有区别),经济实力保持世界第一还会有那么几十年,即使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人均的经济指数才是美国的四分之一弱,仍旧“穷”得多。所以我相信,战略上重视对手,无论如何不吃亏的,战术上更是永远重视对手才是。

      花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