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玲音之城 -- 闲谈好男人 上 -- 萨苏
当年曾、左、李生在那样一个氛围内,对种族、文化、文明确实有一些难于取舍,但是一个人到了民国,无论是否他们后人,出身如何,如果还把民族观念当作一桩笑话,采取有奶便是娘主义,那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蓄须明志的有梅兰芳、退隐躬耕的有程砚秋,这当然是高尚的人,去东北献刀的有马连良,政府不能保家卫国、呵护子民,演员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而为之,当然我们也不好苛求,但是要说马连良这样做是对的,那怎么对得起梅、程的高洁?
所以胡是大汉奸,这个是没跑的,而且确实心地卑污,张爱玲居然会对这样的人爱不释手,死心塌地,起码算不得清醒、当不得有眼力架。恋爱中的女人(其实男人也一样)往往糊涂,糊涂若此可以理解却绝不可原谅。说到这里想起来前几天看《读库》,里边提到1927年一桩另类的刑场上的婚礼,真让人唏嘘不已。不过那个起码是主义不同,你死我活尚不同于民族危亡时的苟且偷生,甚或奴颜侍低。
梁的个子本来不高——梁任公好像也不高——后来出车祸一条腿又有些瘸。还好啊还好,林徽因也不高的说:)
李香君的一半,只怕就要有一部新的《桃花扇》了。
李鸿章虽然御外才能有所不足,但内心中还有一份气节。马关条约是他签的,可是如果没有李鸿章,也会有另一个人会去签。说日本当时战力已竭纯粹是文人的梦呓,如果真的战力已竭,台湾之战就无从打起了。真正战力已竭的是满清政府,看看当时北京和山海关周围的兵力就可以知道了。发动群众也没有这个快法。李鸿章战败有罪,签约无奈。
说的不是这个。
战后,李鸿章立誓不踏上日本土地一步。他访问美国时,需要在横滨换船。但李鸿章宁死不肯履日土,无奈之下随员只好在两条远洋轮之间搭一条长跳板。七十多岁的李鸿章就这样颤巍巍经过跳板来换船。
虽然于事无补,悲怆之音依稀可闻。
惜玉怜香应如许?
层云暮雪, 共度几回寒暑。
历尽千劫无怨语,
便任她, 砖如雨。
倒还是现代人写的近体诗,不觉得难过。
莫不真是唐人把诗写绝了?
此外我觉得太祖的词,好过他的诗。
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看过,也没留下什么印象。《吉檀迦利》没看过。
梁任公的文章很好看,还记得蔡和森说太祖早期的文章是“康梁体”,不过康老夫子的文章一篇也没读过。
对不起,跑题了。
头两句说:误国有之卖国无,中堂无负男儿躯,我看了一直记在心里,觉得是深为妥当的评价。马关签约,他是在替统治者当卖国的替罪羊,而且全朝野都刻意地把这个不得不签的条约,不得不背的骂名全推到这位老人身上,甚至李深知这一签必要留下千古骂名,要求不要让自己的儿子跟自己同去,朝廷都不许。可是过了五年,那些在北京翘首以待李的异国军队治下的亡国奴(其中大批是除了浪费国帑,什么也干不来的八旗子弟),他们怎么不想想,这个前卖国贼,现在怎么就成了他们的大救星。历史是公平的,时光会涤荡净尽一切人为涂抹的伪装,早晚历史要还李鸿章一个公道,幸运的是这个公道的苗头,现在就看见些许了。
这个貌似很多男人都会犯这个错误的。如我家领导这么做,本人估计有99%的可能入套。
又收到一通宝。
经常不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