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东风与西风(一) -- 晨枫
我曾经把玩过M3,其枪身的结构强度绝对没那么脆弱 -- 摔到石头上就变形,难道真以为那个枪身是铁皮罐头货吗?这种事情有没有可能发生?有,在特殊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 但是在同样的情况下STEN的表现就会好一些?简陋就等于可靠性高?这种说法毫无依据...
说起可靠性来,M3和STEN还真是半斤八两,大哥别笑二哥傻...
我记得看过一篇译文,认为5.8穿透力强而停止作用差,同时太看重远射能力而导致近距离威力不够.至于中国人自己所做的那些实验是因为中国人用了95轻机枪对决AK74和M16,是绝对的不公平
http://www.thedonovan.com/archives/gunstuff/12_fa02.pdf
通用有极强的大批生产经验,但对枪械生产不大在行,以为像生产汽车一样,只要满足正常条件下的强度要求就可以,结果大量使用软钢,动不动就变形。这批M3的口碑极其糟糕。后来前线的反馈回来了,通用和其他生产的M3作了调整,材料和工艺都改进了,质量问题大大减少,但M3的恶名已经在外,一直也没有翻过身来。至于是不是石头砸一下真的就打不响,这可能是urban legend,我也没有砸过。Sten的质量不比M3强,但Sten的容许公差巨大,像AK47的路子,砸一下也不碍事。
M3的枪机乃是坐在两条独立滑轨上后座,因此枪机与机匣之间间隙巨大。
STEN的枪机却要靠机匣导向后座,虽然有一定容许公差,嘿嘿,想想也能明白跟M3比谁能留出的空隙多一些...
早期的STEN用材、加工质量更是笑话,真要一起摔的话,还不定谁先卡住呢...
这种urban legend,也就是听个乐子...
突然想起一个事:M3的产量可能比Sten都大,但战后亚非拉人民革命斗争时,用Sten的好像很多,用M3的就少,但美军中M3一直用到80年代。美军用M3好解释,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合适的替换。为什么世界各地游击队或非正规武装用M3较少呢?
大战中STEN生产了四百万支,M3产量只有六十万支,这可能是原因之一吧...
见史鉴大作:漫谈二战冲锋枪
一直以为M3是因为Thompson成本和工时太高而大量生产的,结果Thompson的产量比M3反而高那么多。美国援助国军是Thompson多还是M3多?电影里好像M3多,实际情况不知道如何?
在刺杀海德里希的行动中,两名特工使用的就是斯登冲锋枪,结果在最关键时刻瞎了:刺客一扣扳机——没有击发,又一次拉枪拴——仍然没有击发。另一位赶紧摸出手榴弹,朝海德里希的车扔去。
嘿嘿
霍格甚至留下遗言,让人在他的墓地上鸣7mm的理想口径枪
比如m16a1加装的是辅助推机柄,用来在枪机不到位的时候用手帮一下忙(早期m16的复进簧也偏弱,在肮脏的机匣内枪机不到位故障很多)。不是什么退弹机——退弹的标准动作当然是拉一下拉机柄,这个就是m16提把后面的那个东西
另外,小口径是为了降低武器系统重量是一个常见的误解,这个tg体会最深,把81式小口径化后的87式比81可重多了,无他,因为膛压必须提高(否则哪来的小口径高初速),枪管厚度要增大。
小口径的m193杀伤作用也比m43枪,这是肥皂块证明了的,tg老将军开始不信(38枪给他们印象太深了),所以才在一个靶场用羊做实验
m193的直射距离比m43要远,但是有效射程是和枪有关的,所以脱离了枪谈有效射程没有多大意义。m16比ak47精度高,理论上来说有效射程会远些,不过从作战应用上,两者的有效射程半斤八两。而从远距离存能角度来说,m193当然远远不如m43
所谓m16分两半可以换上半或者下半变成另一只枪所以是优点,这个创见可有点过了,一般来说,类似的评价是枪族化里同枪族的枪支的零件互换比率。这个和上半下半恐怕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说这个枪改起来容易还是不容易,也不是这么说的,主要还是看用的人。比如,俺听说,最容易改的实际上是m1911a1手枪,因为改装套件满大街都是。
http://www.militaryphotos.net/forums/showthread.php?t=81529
很多图
影片当中堆积如山待售的AK47全部都是真家伙,据说是道具枪的价格要比真枪高,所以就……李鬼打赢了李逵。AK47的产量之大,可见一斑。AK47自己也成为叛逆文化的象征。从前看Michael Jackson的MTV,那首著名的Heal the World里面的游击队员使用的全都是AK47……
黑海边一个小国的AK47特卖到了40美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