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从北非战场到对印反击谈后勤 上 北非战场 -- 龙骑兵
怎么吃得消?
按照凯特尔元帅的说法,每个月德军净损失六七万,东线德军什么时候消失就成了一个算数问题。
比照而言,那一段时间苏军的损失速度,俄罗斯民族什么时候消失就成了一个算术问题。
但是结果竟然是翻转过来……德国连总动员都不肯进行,就想一巴掌打死北极熊,结果可想而知。
让我们重温这句话:
俄罗斯大地辽阔,可我们已无退路,身后就是莫斯科...
还应该说得更实在点儿,身后就是咱家院子。
二战主要Opel Blitz, 本来是通用的公司,
被德国国有了。二战生产了10万辆,从早期
1.75吨到最后3吨载重量。
对比GMC的一种6X6的,更大,二战生产了80万辆。
非洲军要这么多东西吗?斯大林格勒空运不是
最低能300吨/天,实际要700吨/天吗,那还是
一个集团军啊。
普通步兵师的需要量会少得多,而非洲军团主要摩托化和装甲师,而且非洲的鬼地方出了沙子什么都没有,每天做饭的柴火喝得水都得从后方运,就算每人每天1kg水,一万人也得10吨了,各种车辆还不算,这个地方打仗真是不容易,也难怪非洲军团赢得声誉呢
各种原因造成的交通堵塞可能更要命。一般来说前线的道路有限,而各个兵种各个单位都得指望这些道路,很容易就发生堵塞,尤其在重要的交通路口,老美的二战片当中经常会出现几个宪兵在路口疏导交通的场景。很典型的一幕就是巴巴罗萨,限于大量的沼泽、森林,德国人只能依赖很有限的几条公路推进,百万大军不堵塞是不可能的,经常是后勤车队被推进的步兵挤下公路动弹不得,再下上几场雨,就老老实实歇着吧。虽然参谋机构一般也会制定计划规定行军序列什么的,不过计划也就是计划而已,有几个能不走样的执行呢。这个问题第一线部队最有经验,成天在办公室量地图的是体验不到的。
说到交通堵塞这个问题,俺是对杜聿铭淮海战役导演的徐州撤退很是不解,在这时间就是生命的时候,偏偏还裹挟着大量的平民在里面,规定的行军序列一开始就乱了套,3天没有走出肖县,说什么好呢?
杜聿明?
杜聿铭似乎是笔误?不过还真有不少人“误”,呵呵~~
淮海战役不清楚,是不是让平民“掩护”部队啊?(瞎说而已,来龙去脉都不了解)。
不过,老美的二战片确实经常出现宪兵指挥交通。履带式车辆越野能力强一些,轮式车辆就只能靠公路了。而且即便有越野能力,公路上速度肯定也快的多。其实北非和苏俄战场都是比较典型的后勤之战,纵深长,交通不便。而且都是装甲部队为主,需求量也大。
居党史资料《星火燎原》介绍,乃是徐州剿总下属的警备司令部下的命令,要求包括大专院校在内的青壮年团体随军撤退 -- 其实本意是多裹胁些人口到南京,为以后计划中的“南京保卫战”多拉些壮丁...
其实老杜的撤退计划从一开始就走了样:先是工兵上来就是一剪子把杜指挥部的电话给剪了 -- 很怀疑工兵部队被土共渗透了;然后外围担任佯攻的警戒部队拖拖拉拉,大部队都出了徐州才开始“佯攻” -- 甚至直接开溜;再就是各部队一旦开跑,大家争先恐后,唯恐落后当了垫底儿,谁都不甘心作后卫,于是徐永公路上就挤成一锅粥,那张计划书也自然形同废纸。
即便没有那些平民在公路上添乱,老杜也一样跑不到南京 -- 走到半路上老蒋又改主意了,让大军掉头去跟黄维会合。一帮高级将领们吵成一团,有嚷嚷“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有嚷嚷“违抗命令吃不了兜着走”的,还有不声不响偷偷回去剪了电话线撒丫子闷头开溜的... 也难怪老杜后来的《淮海战役始末》写得怨气冲天,非战之过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别饿死,别没子弹。主要是16集团军已经不动了,部队要运动的化后勤就哗啦哗啦上去了。
英国人在那个岛上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防御措施阿
光头尼在小胡子节节胜利的40-41年怎肯干坐着。他除了非洲又没地方可取,总不成拿下西班牙、土耳其吧。目标只可能是埃及。所以北非的事的发生有必然性,不是以隆现在的这种方式,就是以另外没能发生的某种方式。就像我看了这篇文章后必然要向你鲜花一样。
6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