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瞎说内阁变动(移自talkcc) -- 神仙驴

共:💬263 🌺336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内阁继续,建设部

建设部

建设部的前身是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这个长而拗口的部门则是在1982年由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国家建筑工程总局、国家测绘总局、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的部分机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合并而成的。而再早前,则曾有国家建委、基建委、建材部、建工部、城建部等太多设立撤销合并重组的部门。后来环保部门日益独立、单设而归国务院直属,后来成为现在的国家环保总局。88年时城建环保部撤销,组建了建设部。

城建环保部时期,首任部长李锡铭和继任部长芮杏文分别在部长任上调任北京和上海的市委书记。上世纪80年代中叶,正是中央决定加速换血的非常时期,各地顾委成立、给老干部们一个二线活动的平台,而前台则推出了大量年轻干部,隔代接力也不是罕见的情况了。

北京市市长早已推出了陈希同,而市委第一书记段君毅也终于觅到了接班人。李锡铭出身电力,――说起来与当时的副总理李鹏还是电力部的同事,――在国务院短暂过渡后出任新组建的城建部部长。李调去地方是较为突然的,接班部长一时难产,最后是由国家计委副主任芮杏文兼任。

芮杏文大家就熟悉了,他在出任城建部部长一年后就调去上海,跟他搭伴的就是后来的江总。十三大后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因为众所周知的错误被免去该职,后低调重返国家计委副主任。多说一句的话,89年被免职的胡启立、芮杏文、阎明复,后来都回到国务院作业务工作,出路还是不错的。

环保系统此时较受重视,李鹏副总理兼任国务院环保委员会主任,该委员会办公室即设在城建部环保部门,后单拆出环保局,城建环保部解体,改组为建设部。

城建部3年就换了3茬部长。85年就任第三任部长的叶如棠倒是真正的建筑专业出身。但放眼全国,这个时期超越规格的提拔总有些消化不良,叶如棠出任部长前只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院长,出任部长时才45岁,超常规启用的年轻领导,能够坚持坐下去的不多,回炉再来的不少。这样,88年政府换届,建设部成立,48岁的叶如棠改任副部长,国家建材局局长林汉雄出任部长。

此后是侯捷担任7年部长、俞正声担任近4年部长、汪光焘任近6年部长至今。

汪光焘明年政府换届整65岁,正是调整的年龄。建设部这样的部门,直接上升的机会不多,但是是不错的垫脚石,只要不出大差错――只是现在这个阶段,这样部门要滋生些事端,把柄还是够多。

与其他部门相比,建设部有它的特点。考察最近几任部长,尤能看出,俞、汪二位的提拔过程对下任部长的选拔应该有一些意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两人都担任过大城市的市长,对城建这块非常在行。俞正声是烟台、青岛两市,汪光焘则是徐州、哈尔滨、北京三市,更有说服力。

建设部现有副部长中,仇保兴有杭州市经验,而黄卫虽历任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副省长,感觉还略单薄了些。从年龄上看,仇比汪正小10岁,这是合适的年龄跨度。仇口碑尚不错,在建设部也历练良久,比之可能晋调的其他地方省市长,我个人看好仇。假如中央有意,十七大之前任命其为部党组书记的话,这个部长就跑不掉了。

家园 萝MM好,黄菊是常务副总理协助抓全面工作

但患病不能视事就没办法了。消息说,其分管的几块工作移交给国务院其他领导,这是合情合理的。曾培炎抓工业经济交通建设等,未听说其负常务之责。

不过据说,曾副总理确曾出过车祸,恢复得快。不知那时他的分管工作,是否暂时交由其他国务院领导比如黄呢?俺是不晓得咯。

家园 先由副扶正,无论如何是关键的

能有个好坑,不易了,呵呵。国务院副秘书长中不能转正的也不是没有。

家园 Rachel实在是好。。。
家园 以前闲聊时

说现在的领导人排名很麻烦,几位副总理(除黄),政治局的顺序是回吴曾,国务院里是曾(工)回(农)吴(贸旅),一人民日报的老兄说你错了,曾并非只抓工业,他是常务,协助负责全面工作,而黄只是理论与金融而已。我当时也愣了一会,难道我没弄明白?。。

家园 排名也是讲究的

政治局委员排名是按照姓氏笔画,而国务院排名,四个副总理顺序,始终是黄吴曾回。

黄第一是因其政治局常委地位,吴第二则是归于吴的资格,上届国务院中,吴已是具有政治局候补委员身份的国务委员,比时任计委主任的曾和江苏省委书记的回,是要高出一截的。多少讲究论资排辈的地方,吴当国务委员之前的几位国务院领导除了温直升总理外都已不在国务院系统,因而,吴仪能够行二、仅次于党内地位高于自己的黄菊,是让人服气的。至于资格相若、地位相当的曾回二人谁先谁后,多少由于曾年长6岁且长年于国务院部委工作,排在回之前总不至于说不过去。

另外,所谓常务,是个不太精确的概念,原有专职、常驻等含义,现常暗指仅次于主管的意思。

原先总理出访,会有一位副总理出来代理一下总理工作,这位通常也是协助总理分管经济金融方面等工作,而党内地位则是政治局常委,也就在副总理位阶中最为靠前,如以前的姚依林、朱镕基等。到李岚清时,他是常委、排行第一的副总理,但主管工作是科教文卫体等非要害经济部门,而工业交通、农业金融则由吴邦国温家宝分管。但有“常务副总理”的说法,仍只指李岚清而已。这届政府,“常务副总理黄菊”的说法时见报端,尚未见到曾培炎常务的正式说法。

家园 【原创】内阁继续,铁道部、交通部

简单一谈铁道部、交通部

网上多有好事者评论,两部一局(民航总局)该合并为大而一统的交通委员会。但理想总不能完全溶于现实。时至今日,两部合并仍只能是空中画饼而已。

这是因为两部、尤其是铁道部背景复杂、现实更有难度。两大部在文革期间确实合并过,不过5年还是得分拆开来。当年铁道兵全体转业,铁道系统自成一体,至今仍是独一无二的政企合一。

铁道、交通、民航不急合并,就是合并了,其行业特点仍然决定了,合并后的机构不过又是一个类似国家计委般的超级部委而已,部长、正部长级的副部长、副部长,一个都不会少,这样的合并,并无意义。

铁道部的几位部长,万里是大家熟知的了。段君毅后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刘建章只任了半年就到点,丁关根搞得声势不小却因接二连三的特大事故引咎辞职,韩杼滨在卸任部长后竟然去作了最高检察院的检察长,傅志寰则在部长任上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应该说,刘志军做得也还不错,不过考虑到其弟影响,他的官位也就止于此步了。

比较起来,交通部的近几任部长,则与地方互动密切。黄镇东在任了11年部长后出任重庆市委书记,但是,沉船、车祸,让这位交通部前部长很没面子。张春贤调到湖南,破解了扎堆的湖南本土帮,对于他本人来说,这个省委书记则是继续前进的一块好砖。湖南还不足以使其高升,但下一步或许会去一个更大的地方从而获得入局资格也未可知也。

李盛霖到交通部,这个话题我好像也啃过不知几遍了。总的来看,这个与贾治邦由陕西省省长到民政部副部长到林业局局长类似,是个马鞍形起伏升迁。但是,李和贾离开长期任职的地方奉调进京,与这所在地方的人事布局有太大的关系。就天津来说,张立昌升任政治局委员并留任市委书记到68岁,调出李盛霖和调入戴相龙,张立昌走后调张高丽入津而非戴递任,这些人事安排后面的东西似乎更深一些。有机会再谈谈我的看法,当然,这与交通部人事无关,就不在这里啰嗦了。

家园 花驴兄

驴兄说的对。

不过,

,“常务副总理黄菊”的说法时见报端,
,好像现在没有这种说法吧,咱们这里说的“常务”,其实就是总理不在时出来顶一下的那位,正式提“常务”似乎没听说过呀

家园 现在是不说了

因为常务副总理本就不是个固定职衔。记得十五大选出常委开记者会,江总介绍说,这是朱镕基,常务副总理,云云。当时距人大换届还有半年,国务院系统中,总理李鹏、副总理朱镕基、李岚清都入常委,当时这样的介绍是明显提示朱将代替李成为新一任总理的。

现在常务副总理黄菊的提法有,只是并不正式,之所以这样提出来,还是想说明曾培炎常务的说法可能不太可靠。当然我也只是一家之言,黄菊重病后,其所负责的工作(主要是经济金融类)分摊给温总、曾培炎、华建敏等几位是合适的,不过由其中某一位全部接手怕还是多了些。这两天有吴仪常务的说法,个人看法依然如上。吴仪分管贸易流通领域,虽然原先在北京市时分管过能源交通等部门,这部分目前还是曾培炎管得多些。当然由于年龄关系,吴仪曾培炎是不会在下届政府中任职了。

家园 【原创】内阁继续,劳动部

劳动部

现在的劳动部,全名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突出了其社会保险管理职能。

2003年3月,老部长张左己回到黑龙江老家出任省长,新任部长是原中央企业工委副书记郑斯林。

张在黑龙江干得辛苦,原本一俟宋法棠到点退休后便能更进一步,结果这一步是再也未得。我曾在一个老帖里说过,东北变局,对张左己影响甚大。当时辽宁有慕马,黑龙江则是正省级的政协主席韩桂芝犯案,之前之后中央马不停蹄调来各级干部占据要津,从陕西调来栗战书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从全国政协调来王巨禄任省政协主席,从公安部调来杨焕宁任政法委书记,从国家发改委调来龙新南任组织部部长,从国企监事调刘学良任副省长,总之,是省委省府甚至省政协都是外调人马,宋法棠与张左己并不好过。宋离任时,本是张升级的大好时机,但现在也只能巴巴看着中央调来贵州钱运录来接任省委书记。钱、张只有两个月的年龄差距,张如想晋升书记只有再外调,谈何容易。钱运录调黑龙江、张高丽调天津时都是61岁,未见调任年龄更大者,看来张也只好在黑龙江完成剩下的任期了。

郑斯林本是政坛明星,85年群星璀璨时期任辽宁省长助理,不到50岁时任陕西省副省长,后来被吸收进外经贸部任副部长,一年后出任江苏省省长。只是在江苏时不太得意,98年返回朱镕基内阁任正部长级的国家经贸委副主任、中央企业工委副书记。2003年3月,63岁的郑斯林出任新一任劳动部部长,到05年因年龄到点免职,这个部长只做了两年而已。

前面说过,几位经贸委、企业工委的老人,出路都不错。比如盛华仁,跟随吴邦国到人大出任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比如谢旭人,出任国税总局局长;比如郑斯林,总算一偿部长心愿,虽然年龄确实大了些。

江苏的情况比较特殊,一方面,中央部委、其他省地常见江苏人士,另一方面,江苏对于外来户,则有一种较深的另类看法。持功自大,倒也是发达地方常出现的状况。经过回良玉、李源潮两任书记,江苏这方面情况自然有变,当然,这跟大环境变化是有很大关系的。

郑斯林去政协后,山西田成平入京。这里有讲。【人事新闻+短评】司法部、劳动部、山西省等人事变动

调田升张,于幼军也终于扶正,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由于田目前距退休还有两年多光景,下届部长还该是他做。田之后的命题,在孙宝树调入作二把手后,似乎也水落石出了。

孙宝树,小田成平6岁,资历则高于其他副部长。注意他的履历,一是天津籍贯,这个原谅我敏感些;一是长期以来全国总工会的实际主持日常工作的二把手,这是由于全总主席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兼任,党组书记是实际的一把手,孙是党组副书记。

近来社保管理部门角色吃重,孙的任命是在上海陈稍告一段落之际产生。孙实际工作在劳动部后,在全总只是挂名而已。全总党组的一二把手全是女将,主席王兆国十七大后何去何从,很快将会看到。

至于其他可论谈资的,李其炎调离开北京市府后,就被安排为劳动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也是个带括号的正部级,65岁退休去了政协。想想几任北京市长,本市提拔的体面离开得不多,李其炎好歹可以看作是受陈希同牵连,孟学农百日市长下台,不止是天灾哪。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的同学是陈竺的学生

陈竺、陈赛娟两口相比较,陈竺更显出科学家热爱科学的一面,而陈赛娟则更偏重于管理。

家园 本来在猜中科院院长的后备人选

路院长毕竟任职10年了,换一下也说得过去。本来猜陈竺还是会留在中科院,看来有新选项了。

家园 上海另有传闻,陈竺接交大校长,

湖南大学校长接同济大学校长

家园 中科院副院长转高校校长也有先例

北大校长许智宏即是。交大谢绳武年龄到了,陈竺去是平级调动,但给了他一个独当一面的舞台。这个一把手经历还是至关重要的。湖大钟志华也是汽车领域,且是院士,不知是否这个原因来接万钢班?高校领导变更,我木有消息。

家园 瞎聊为什么无聊写这个

刚才看了看,这个帖子从开头到现在,眼看着就是一年了,而真正设计到的部门,不过才16个部。也罢,下面的需进行下去,留在talkcc的几篇整理整理也要挪过来。这里先歇口气,侃侃大山。

有朋友说,俺们升斗小民多关心的是身边鸡毛蒜皮,你怎么对这看得见够不着的高层人事那么有劲。吭……,俺倒不能算是爱国不爱命的政治狂热扇子,只是当年身居海外,原本甚少接触的到的纸面或网络媒体铺天盖地而来,而其中不少涉及到中国高层人事的错漏百出,水平低劣,令人错愕惊讶无奈呆笑不已。但这样的报道/评论,对不知情的大众,欺骗性还是太大。于是就练练笔,写的也就是些止谣去惑的东西,再深了谈不上,我都说只是政治科普而已。本人专业远离国内政治,更非尖兵喉舌。也是积习吧,中国官僚任免向来被人看作是敏感话题,信息的封闭自然使得各种靠谱不靠谱的猜测油然而生。所幸是高层的逐步透明,加上愈发迅捷的交流沟通手段,大家对诸如此事的判断,已非当初我出国时所见的、对海外媒体全听全信的情况了。这里要说的是,并非指海外媒体落座在中国官方反面,――相反,对中国正面报道的越来越多,很多负面消息也是极好的信息补充,――但是,部分媒体确实仍报鸵鸟姿态,我以为确实有其幕后者以这样那样的文宣方式达到自己需要的目的,当然,里面不乏有不成器的独运轮人士,成天宣扬中南海内部高层斗殴、派系火并、甚至“逼真”到描述政治局里吹胡子瞪眼睛唧唧歪歪骂骂咧咧的,就更让人啼笑皆非了。

兼听明,偏信暗,人事这块也请各位对我一样如此。当然,这种大空虚玄的东西,主客观差别仍然会很大。我所写下的,都能找到出处,只是之前可能大家看到的还不太系统而已。关于自己写的高层的人事变动话题的预测部分,个人的处理方法是,通常以近十五年比较稳定的人事变更历史为参考依据,依循目前发展趋势,不考虑巨变,作较合理的推断,仅此而已。给的范围较宽,但更意外的情况总会出现,比如之前的作协主席变更和这次的科技部部长任命。

就啰嗦到这,说到底自己也是局外人,不靠谱的事太多,我说过,确定的人事变动得看到红头文件才算数。国内同好者比我资料更多、总结也更细,而自己在这里能作的,也就是对给这块比我还不了解的朋友们,一个简单的答疑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